首页 > 试题

中国海拔最低的地方

更新时间:2022-12-11 18:24:27 阅读: 评论:0

石家庄中考志愿表-冬不拉课文


2022年12月11日发(作者:三年级下册期末试卷)

1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中国地理区位与特征

1.中国地理位置

(1)中国在地球坐标中的位置

中国位于地球的北半球,并处于北半球的东部。

中国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国家之一,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即53.5º

N;最南端为南海的曾母暗沙,即3.9ºN;二者之间跨越约50º,相距5500多千米。北回归线

横穿中国南部,约98%的陆地位于20ºN50ºN之间;亚热带和温带所占国土面积较大。分别

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6.1%和45.1%。

中国的最西端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西侧的帕米尔高原东缘,即73ºE附近;最东端

位于黑龙江省抚远县以东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的交汇处即135ºE附近;二者之差

约62º,相距5200多千米。中国从西到东,分别位于东五区到东九区,共占据了5个时区。

(2)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

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西南侧临近印度洋,西部和北部深入内陆,远离海洋。

在六大板块组成的全球大地构造格局中,中国处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相交

汇的位置。

(3)中国在世界的地理区位

中国位于亚洲中东部,属东亚国家,与14个国家相邻接。东北与朝鲜接壤,北与蒙古、俄

罗斯相邻,西北依次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相连,西与阿富汗和巴基斯

坦相接,南部相邻的国家是: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和越南。与中国隔海相望的

国家有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

2.中国的疆域和国土

疆域

中国陆地疆界长约2.2万km。大陆海岸线北起中朝边界的鸭绿江口,南抵中越边界的北仑

河口,长1.8万km,岛屿海岸线总长1.4万km。海域由北至南分为渤海(为中国内陆海)、

黄海、东海及台湾以东的太平洋海域、南海海区。沿海岸有较大的海湾150余个,岛屿约有

6500多个,其中约85%的岛屿分布在杭州湾以南的大陆近岸和南海之中。台湾岛是中国第一

大岛,海南岛次之,钓鱼岛、赤尾屿等岛屿位于台湾岛东北的海面上,是中国最东的岛屿,

南沙群岛是中国最南端的岛屿群。

国土

中国的国土面积1260万km²,其中陆地面积960万km²,海域面积约300万km²。

第二章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其演变

1.中国地形地势特征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展布

我国地貌主要由三个阶梯构成。

昆仑山、祁连山以南,岷山、邛崃山、横断山脉以西的青藏高原属第一阶梯,平均海拔4500

米,高原上横亘着一系列巨大的山脉,山脉间镶嵌着辽阔的高原和盆地。

2

青藏高原的外缘至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之间是第二阶梯。主要由广阔的高原和

盆地组成,其间也分布着一系列巨大的山脉。

第二阶梯以东,地势降到500米以下为第三阶梯。主要由宽广的平原与丘陵组成。

阶梯状分布的地势加强了东部地区季风的强度,控制了西部地区南北冷暖气流的交换,从而

加强了我国气候的地域差异。同时,阶梯状分布的地势对河流的影响也很显著。我国著名的

江河大都发源于第一、二级阶梯上。

(2)山地高原为主体的地表结构

中国地貌的类型,按形态可分为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和平原五大类型,其中以山地和高

原的面积最广,盆地、丘陵和平原所占的比例都较小。因此,山地和高原是构成我国地貌基

本轮廓的主体,尤其是纵横交错的山系构成了巨地貌轮廓的基本骨架,控制着盆地、平原与

丘陵空间分布的形式。

(3)我国拥有宽广的大陆架和浅海

2.中国地理之最

我国海拔最高的地方:珠穆朗玛峰8844.43米

我国海拔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155米

我国东部最高的山:玉山(台湾)

我国最东边的岛:钓鱼诸岛东边的赤尾屿

3.中国的主要高原和盆地

高原: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是我国的四大高原。

盆地: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均属构造断陷区域。

4.中国气候四大特征

(1)季风气候明显

行星风系的季节性位移配合因海陆冷热源作用所引起的季节性风系的变化,使我国成为世界

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

我国冬夏盛行风向有显著的变化,随季风的进退,降水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青藏高原不仅强烈影响高空气流的运行,而且导致高原季风生成,使我国季风呈现出复杂现

象。

(2)大陆性气候强,影响的范围广

冬夏两季的平均气温与同纬度其他国家或地区有较大差异,冬季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夏季

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大。

(3)气候类型多样

不仅地处温带、亚热带、热带各种气候带,而且由于地形崎岖,往往在不同范围内形成不同

尺度的气候差异。

(4)水热同期

利于农牧业生产,但气候的稳定性差,旱涝、低温、冻害、台风、冰雹等气候灾害发生的频

率高,影响范围广,防灾减灾的任务繁重。

3

5.中国气温和降水之最

我国冬季最热的地方是海南,夏季最冷的地方是青藏。

6.中国气候特征的优缺点评价

(1)亚热带光、热、水条件优越

(2)温带光、热、水组合优越

(3)种植制度具有多样性

(4)山区面积大,类型多,气候条件复杂,具有山区立体农业的分层布局

(5)冬季气温偏低

(6)旱涝灾害频繁发生

7.中国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季节变化

(1)从东、南两个方向向西北内陆减少,等雨量线的走向大致为东北-西南向。

(2)山地降水量多于平地,迎风坡的降水量多于背风坡。

(3)在发生降水的气旋锋面通过和停滞的地方,降水量有所增多。

(4)我国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极不均匀,季节变化非常明显。

季节变化:一般来说,冬季干旱少雨,夏季雨量充沛,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及新疆西部,春

雨多于秋雨,其他地区则是秋雨多于春雨。

8.几种特殊气候

台风

热带气旋是形成在热带海洋上,具有暖中心结构的强烈的气旋性涡旋。热带气旋是热带地区

最重要的天气系统,来临时往往带来狂风暴雨,具有很大的破坏性,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世

界气象组织规定的统一标准,将热带气旋分为四级:热带低压(风力67极)、热带风暴(风

力89级)、强热带风暴(风力1011级)、台风或飓风(风力>=12级)。我国从1989年起

采用国际规定,并从2006年开始,我国将台风进一步细分为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三个

等级。

季风

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这种随季节而改变的风,冬季

由大陆吹向海洋,夏季由海洋吹向大陆,随着风向的转变,天气和气候的特点也跟着改变。

寒潮

寒潮是北方大范围的冷气团聚集到一定程度后,在适宜的高空大气环流作用下,大规模东移

南侵,在此过程中达到一定的降温强度标准的冷空气。

梅雨

从我国长江中下游(指湖北宜昌以东的2634ºN范围内的地带)到日本东南部区域内,每年

在春末夏初时节(67月),常是降水量多,降水次数频繁,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这时正

值我国江南梅子黄熟季节,故称梅雨。

4

第三章中国人口及城镇化

1.中国人口的八大特征

(1)庞大的人口基数。

(2)增长型的年龄结构。

(3)日趋平衡的性别比。

(4)不平衡的人口分布。

(5)正在发展的人口城镇化。(现我国城镇化水平为49.68%)

(6)增长的少数民族人口。(最多—壮族,最少—珞巴族;100万以上的:壮、回、维、彝、

苗、藏、蒙、满、布依、朝鲜、侗、哈尼、白、土家、瑶、哈萨克、傣黎)

(7)人口素质有待提高。

(8)计划生育的成绩巨大而任务艰巨。

2.与人口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

人口自然增长率

指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

数(或期中人数)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是反映人口发展速度和制定人口计划的重要指

标,也是计划生育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表明人口自然增长的程度和趋势。

人口自然变动

指人口的出生和死亡,结果是人口数量的变化。反映人口过程自然变动的三项主要指标是人

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人口机械变动

指人口在空间上的移动(即人口的迁入与迁出),结果是人口数量的空间变化、人口分布、

人口密度的变化。

人口社会变动

指人口社会结构的改变,如:职业、民族、文化、行业结构

人口密度

是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它是表示世界各地人口的密集程度的指标。

人口金字塔

亦称人口年龄金字塔。是用统计图示来描绘人口按性别和年龄分配的构成状况。图的形状类

似于金字塔.图示文献是男左女右按年龄别或年龄组由下而上排列,根据各人口数的多少或

构成比例的大小分别往左往右划出相应的横柱形。它的实际形状大体可分为:

(1)增长形,以年幼者占多数;(2)缩减形,以少壮者占多数;(3)稳定形,除老年外,

各年龄组别的人数比例相仿。根据它的形状的整齐与否,又可分为金字塔或反金字塔式。人

口金字塔可以生动地反映人口现状和人口历史发展的一些特征,并可预示未来人口发展的趋

势。

城镇化

也有学者城市化或都市化。狭义的城镇化是指农业人口不断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广义

的城镇化是指由农业为主的传统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

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5

3.中国人口分界线

东西人口分布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1人/km²),大致相当于黑龙江省的爱辉与云南省腾冲

之间的连线,也称做“人口分界线”,也即“胡焕庸人口线”。

爱辉——霍林河——榆林——天水——腾冲

第四章中国国土开发

1.中国自然资源五大基本特征

(1)类型齐全,分布广泛

(2)总量大,人均量少

(3)数量减少,后备不足

(4)质量差异较大,优质自然资源比重小

(5)可更新自然资源质量降低,影响生态环境

2.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1)土地辽阔,类型多样

(2)山地多,平地少

中国山地、丘陵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2/3,平地占1/3。

(3)土地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少,后备耕地资源不足

(4)部分地区土地资源质量不高,土地退化现象严重

(5)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能力的地区差别显著

(6)人口不断增长,土地资源日益短缺

3.中国工业结构的演进

(1)1978年以前,由于国家工业基础相当薄弱,通过抑制消费和“以农补工、以轻补重”

的强制方式推行重工业优先的发展战略。

(2)19781992,改革开放以后,轻工业比重迅速上升,尤其是非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比重

上升的幅度较大。

(3)1992年以来,中国的工业沿着重工业化的方向持续发展。

4.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

高新技术产业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其主要特征是全职工中高科技人员所

占比重高,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高。

5.中国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

(1)种类多、资源总量丰富

(2)成矿时空跨度大

(3)矿床类型多样,矿石类型齐全

(3)富矿少、贫矿多,共生矿床多,选矿难度大

(4)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地域组合多

6.中国煤炭与石油分布

煤炭主要成煤时期是石炭二叠纪、侏罗纪和第三纪。总的分布为北多南少,东欠西丰。华北

6

地区以晚石炭—二叠系煤田分布最广,其次为侏罗系煤田,主要分布在中朝准地台边缘地区,

如大同。东北以晚侏罗系煤田为主,其次是早第三系煤田,如鹤岗、抚顺。西北地区以早、

中侏罗系煤田为主,广泛分布与准格尔,塔里木、吐鲁番盆地及河西走廊。青藏以石炭二叠

煤田为主。四

川盆地、云贵

高原及东南各

省,石炭、二

叠,侏罗,第

三系的煤田均

占有一定的地

位。

铁矿主要分布

在鞍山—本溪、

攀枝花、冀东

—北京、五台

—岚县、宁芜

—庐枞、白云

鄂博6个地区,集中分布在辽、冀、晋、川4省,约占全国总储量的60%。

东部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和西部大庆油田、扶余油田、辽河油田、大港油田、任丘油田、中

原油田、胜利油田、珠江口油田。沿海大陆架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渤海、黄海、东海、北部

湾、莺歌海等。西部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柴达木和准噶尔三大盆地及吐鲁番—哈密盆地。

7.中国水资源的特点与分布规律

水资源的特点

(1)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但人均、地均拥有水量少

(2)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旱涝灾害频繁

(3)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矿产资源分布不匹配

水资源分布规律

南北相差悬殊:

(1)水资源与人口组合特点:北方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5,但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水

资源总量的1/5;南方片人口占全国的3/5,而水资源量为全国的4/5。北方片人均水资源

拥有量为1.127m³,仅为南方片人均量的1/3。

(2)水资源与耕地组合特点,北方片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3/5,而水资源量仅占

全国的1/5;南方片耕地面积占全国的2/5,而水资源量却占全国的4/5,每公顷耕地水量

不足1500m³的15个省区中,北方占13个。

(3)水资源与矿产资源组合特点:北方矿多水少,南方矿少水多。

8.凌汛

凌汛是中国北方河流特有的现象。黄河流域冬季受来自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影响,气候干燥寒

冷,降雨减少,流量较少。每年冬季黄河上许多河段都会结冰封河。根据气温、流量及河道

7

特征,黄河下游河段和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河段是严重凌汛灾害易发河段。其特点是:河流

都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封河时自下游向上游进行,而开河则自上游向下游进行。这时由于

封、开河的时间差异,容易造成上游水流下泄,在下游封冻段壅冰堵塞,抬高水位,严重的

则形成凌汛洪水漫溢或决口,造成灾害。

9.南水北调

自1952年lo月30日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

以”的宏伟设想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持续进行了50

年的南水北调工作,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

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南水北调总体规划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

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我国水资

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东线工程

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

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

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

中线工程: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

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

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

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

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

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

必要时也可相机向黄河下游补水。

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到2050年调水总规模为448亿m3,其中东线148亿IT]3,中线

130亿m3,西线170亿m3。整个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

10.旅游业、旅游资源的概念

旅游业是从事旅游经营活动的事业;是利用旅游资源,为人们旅行游览提供具有文化建设的

综合性服务行业。包括一切向旅游者提供的服务和商品,如交通、旅社、餐馆、娱乐场及旅

行社等。它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多、利润高、有“无烟工厂”的美称。属国民经济中的第

三产业。

风景旅游资源是对具有旅游吸引力的自然、社会现象和因素的统称,即是指客观存在的包括

已经开发利用和尚未开发利用的,能够吸引人们开展旅游活动的一切自然存在、人类活动以

及它们在不同时期形成的各种产物的总称。

11.我国旅游资源在结构上的多样性和独特性表现

(1)类型多,分布广,有的旅游价值很高。

(2)地方民族特色鲜明,分布集中。

(3)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结合互相映衬。

8

中原历史

东北林海

北疆塞外草原

文化区

华东

山水

园林

雪原区

华中

名山峡谷区

华南热带

景观区

文化区

西南奇山异水民

族风情区

风情区

青藏高原区

港澳台区

西

“丝

路”

(4)风景奇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观赏内容丰富。

(5)无限风光,开发前景广阔

12.中国著名旅游景点

五岳: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南岳衡山(湖南)、北岳恒山(山西)、中岳嵩

山(河南)

13.中国风景旅游的空间结构

(1)中原历史文

化区

(2)华东山水园

林区

(3)东北林海雪

原区

(4)华中名山峡

谷区

(5)华南热带景

观区

(6)西北“丝路”

文化区

(7)西南奇山异

水民族风情区

(8)北疆塞外草原风情区(9)青藏高原区(10)港澳台区

14.国土整治的概念

国土整治是为全国或国内某个具有经济联系的广大区域拟定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规划,

提出实施此规划的措施和步骤,制定相应的政策,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国土管理的工作,其

任务是结合广大区域的经济建设进行组织管理。

15.国土整治工作的内容

包括国土调查研究,制定区域开发规划方案,规定相应的政策和进行管理四方面的内容,而

区域规划是所以工作的中心环节。

第五章中国地理区域划分

1.中国行政区划原则

(1)政治原则(2)经济原则(3)民族原则

除上述原则外,还有军事、历史等原则。

2.中国行政区划现状

根据宪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中国基本上实行省—县—乡三级制的行政区划体系。

在少数民族地区设有自治州或盟的自治区或省则为

自治区(省)—自治州(盟)—自治县(县)—民族乡(乡、镇)四级。

9

3.基于官方的中国三大经济地带

东部地带(11):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西和海南

中部地带(8):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

西部地带(12):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

和内蒙古。

三大经济地带是中国最高层次的经济区,较为客观的反映着中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梯度差

异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从总体上指出了我国有沿海到内陆形成东、中、西三个不同

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域职能的地带,为确定整个国民经济的战略部署和划定区域性经济政策提

供了重要的依据。

第六章中国的土地退化

1.土地退化概念

土地退化,是指在自然和人为因素驱动下,土地质量变劣、土地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的过程,

通常表现为水土流失、沙漠化、草地退化、盐渍化、土地肥力下降和土壤污染等土地退化过

程。

2.土地盐渍化概念

土地盐渍化,也称“盐碱化”,是指在特定气候、水文、地质及土壤等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

下,以及人为引水灌溉不当,所引起的土壤盐化与碱化过程,主要是土地质量的退化。大面

积开荒、兴建水利和灌溉等人为活动,改变了干旱、半干旱区的盐分运移规律,加之排灌系

统不配套,引起灌区地下水位升高,土壤发生盐碱,称为“次生盐渍化”。

3.中国土地退化基本特征

(1)类型多、分布广、面积大、发展快

(2)类型组合的地域差异大

(3)危害严重

土地退化加剧土地资源短缺,影响粮食安全;

土地退化加剧自然灾害,影响生态安全;

土地退化加剧贫困程度,影响社会安全;

土地退化降低固碳能力,加剧气候暖干化。

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

1.自然灾害概念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

一系列事件。它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损的人、

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2.中国自然灾害的基本特征

(1)自然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10

(2)自然灾害灾情严重

(3)自然灾害地域差异大

3.风暴潮与赤潮的概念

风暴潮是指由强烈大风扰动而引起的海平面异常升高使海面漫溢上陆而酿成灾害的现象。多

发生在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与高纬度地带冷暖空气交互影响的地区。

赤潮是海洋中某些微型生物(通常位浮游植物),在特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爆发性增殖或

集聚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的生态异常现象。

第八章中国的环境污染

1.中国环境污染的总体特征

(1)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在某些地区超过环境自净能力

(2)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压缩型”、“复合型”特征

(3)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引起的污染特征

(4)面源与点源并存,有些地区面源污染趋于严重

第九章中国的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感念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它包

括数以万计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

态系统和生态过程。生物多样性包含四个层次,分别是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

多样性以及景观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核心,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而生态系统多样性则是维系物种多样性的保证。

2.自然保护区的概念

自然保护区是国家或地方政府以法律形式划定的,以长期保护和恢复自然综合体及自然资源

调整为目的的一定空间范围的陆地或水域。

第十章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与地理工程

1.地理工程的概念

地理工程是人类利用与改造自然的一种工程行为,通常包括生态工程、环境保护工程、防灾

减灾工程、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等。

2.三北防护林体系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国务院1978年决定兴建的,并把这项工程列为国家经济建

设重点项目之一。中央和地方政府都拔出专款,组织2.5万多名专业人员深入实地进行考察

勘测。这项工程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口,北抵我国北部边界,南沿

海河顺延到喀喇昆仑山,东西长4480千米,南北宽5601460千米,横跨东北、华北、西北

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总面积406.9万平方千米,占我国国

土总面积的42.4%故,称“三北”防护林。

11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在保护好现有森林植被的基础上,大力开展造林育林,采取人工造

林、飞机播种造林、封山封沙育林育草等多种途径,有计划、有步骤地营造防风固沙林、水

土保持林、牧场防护林、水源涵养林,以及薪炭林、经济林、用材林多林种相结合,实行乔

木、灌木、草本植物相结合,林带、林网、片林相结合,农林牧协调发展的防护林体系。目

前在于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林牧副业全面发展。

“三北”防护林工程的规模和速度,均超过美国“罗斯福大草原林业工程”、苏联“斯大林

改造大自然计划”和北非五国的“绿色坝工程”,被国际上誉为“中国的绿色长城”、“生态

工程的世界之最”。1987年被联合国环境署评为“全球环境保护500佳”之一。

第十一章中国海洋地带

1.中国近海海域分界

渤海和黄海的分界线从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经庙岛列岛至山东半岛北端蓬莱角。

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西起长江口北岸启东角,东至朝鲜半岛南侧济州岛西南角。

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由福建东山岛南端沿台湾浅滩南侧至台湾南端鹅銮鼻。

2.洋流的规律

(1)在赤道至南北纬40°或60°之间,形成一低纬度环流,其流向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

每个环流的西部都是暖,东部为寒流。

(2)在北纬40°或60°以北形成一高纬度环流,其流向为逆时针方向,环流西部为寒流,

东部为暖流。

(3)赤道以北的北印度洋,因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季风环流。冬季吹东北季风,表层海水

向西流,洋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夏季吹西南季风,表层海水向东流,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

动。

(4)东西方向流动的洋流,都具暖流性质。

3.中国沿岸流的规律

东海西岸、黄、渤海流域:

沿岸流不随季节变化,都是由北向南流动

东海东岸、南海海域沿岸:

夏季,东北漂流(西南季风),冬季,西南漂流(东北风)。

4.中国海底地貌的基本特征

中国近海海域的海底地势大体由西北向东南渐趋加深。若将海南岛南侧经台湾岛至五岛列岛

连成一线,则此线的西北部分构成平缓的大陆架区,而此线东南,则为大陆坡、海槽、深海

盆以及岛缘大陆架。

(1)渤海、黄海、东海海盆,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南海海盆处于亚欧板块与

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接地带。

(2)大陆架,中国近海海域的大陆架是世界上最宽广的大陆架区之一,范围宽广,坡度平

缓,沉溺地形多,成因上属于堆积型,渤海、黄海全部位于大陆架上。

(3)大陆坡,东海、台湾以东海域与南海东部的陡窄的阶梯状大陆坡与海槽、海沟相伴存

12

在。

(4)海槽与陆缘海盆,东海与南海分布有若干海槽。陆缘海盆分布在南海中部,北部海底

平坦,向南缓倾斜,中部向西南倾斜,南部有一系列近东西向或北东向的海山、海丘群。

5.四大海域的潮汐

半日潮是潮汐的一种类型,在一个太阴日内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前一次高潮和低潮的

潮差,同后一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大致相等,涨潮时和落潮时几乎相等的潮汐现象叫做半日

潮。我国的东海以半日潮为主。

全日潮是潮汐的一种类型,是在一个太阴日内只有一次高潮和低潮的现象。全日潮的高潮和

低潮的间隔大约为12小时25分。我国南海一般以全日潮为主。

渤海沿岸:以不正规半日潮和正规半日潮为主

黄海沿岸:基本属于正规半日潮

东海沿岸:除宁波至舟山之间海域为不正规半日潮外,其余为正规半日潮

南海沿岸:以不正规半日潮和不正规全日潮为主(广西沿岸、雷州半岛南段为正规全日潮)

6.中国海岸的类型、分布、成因及主要特征

(1)基岩海岸

由坚硬岩石组成的海岸,分布较广,特别是辽宁、山东、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

省(区)。我国的基岩海岸多由花岗岩、玄武岩、石英岩、石灰岩等各种不同山岩组成。由

于岩性和动力条件不同可细分为海蚀地貌和海积地貌类型。岸线曲折、岬湾相间,深入陆地

的港湾众多;岸滩狭窄、坡度陡、水深大;大量的沿岸岛屿常在沿岸和港口一带形成水深流

急的通道,使许多港口和深水岸段受到一定程度的掩护。

以杭州湾为界,以北(除辽东、山东半岛外)大部为平原海岸,以南(除局部地区)大部为

基岩海岸。

(2)平原海岸

辽宁、河北、山东、福建、广东、海南和广西分布稍多,以台湾的海岸最为典型。可分为三

角洲海岸、淤泥质海岸和砂砾质海岸。

①三角洲海岸,河流与海洋共同作用形成的一种平原海岸,输沙量很大,河口三角洲发育得

很好。长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的海岸。

②淤泥质海岸,分布在渤海的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以及长江三角洲以北的苏北平原。

③砂砾质海岸,颗粒较粗的砂砾组成的平原海岸,岸滩组成物质以砂、砾为主,岸滩较窄,

坡度较陡;堆积地貌类型多,常伴有沿岸沙坝、潮汐通道和潟湖,有一定的水深和掩护条件。

(3)生物海岸

珊瑚礁海岸分布北回归线以南,澎湖列岛海岸、台湾东南海岸,红树林分布在广西的钦州湾,

雷州半岛、海南岛、电白、阳江到台湾的部分等地到台湾的部分岸段,北部大约可到北纬

27°左右的福建福鼎一带。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生物对海岸的塑造有时起着重要作

用,形成特殊的海岸类型,即珊瑚礁海岸和红树林海岸。红树林海岸分布在低平的堆积海岸

的海滩上,主要是在背风浪而且正在向海延伸的淤泥质海滩上。组成红树林的植物大部分是

红树科树种,涨潮时成为“海底森林”,退潮时成为海岸绿洲。

13

第十三章中国分区地理

1.分析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其农业评价。(人文、自然、存在问题)

东北地区的自然人文特征

(1)位置

东北地区包括黑、吉、辽三省,位于我国东北部,与朝鲜和俄罗斯两国接壤,大部分处在中

温带。

(2)地形和气候

山环水绕、平原辽阔的地形特征。东北区属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

长,地表积雪时间长。深厚的季节冻土与多年冻土广泛分布,草甸化与沼泽化现象显著。夏

季气温较高,降水集中,对植物的生长有利。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及草甸草原是东北自然

景观的主要表现。

(3)重要的农林生产基地

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春、冬小麦,杂粮,春小麦产量居全国第一位。主要经济作物有:大

豆、甜菜、亚麻,东北甜菜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辽东半岛是国内外著名的苹果产地。东

北平原西部的防护林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防护林,长达800千米,被誉为“绿色长城”。东北

山地有“冻北林海”之称,森林资源丰富,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森林采伐基地和世界著名的红

松林区。林区出产的貂皮、鹿茸、人参素称东北“三宝”。

(4)矿产资源

丰富的石油、煤、铁资源东北是全国生产石油最多的地区。主要油田有大庆、吉林、辽河。

大庆油田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原油供应基地。著名的大煤矿有抚顺、鸡西、鹤岗。闻名全国的

铁矿有辽宁的鞍山和本溪。

(5)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东北三省已基本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煤炭、化学等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6)稠密的铁路网

主要铁路干线有滨洲线、滨绥线、哈大线。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城市。大连港是东北最大

的海港。松花江是东北最主要的内河航线。现在已建成我国最长的沈阳至大连的高速公路。

问题:东北地区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可采森林资源枯竭,森林生态功能严重衰退;

草地资源由于过度放牧和滥垦退化、沙化、盐碱化;耕地开发已经饱和,有的地方过度开发,

珍贵的黑土资源侵蚀严重;水质污染严重,影响到城市居民集中饮用水源质量;一些资源型

城市,由于不合理的开采方式和治理滞后,诱发了一系列矿山环境问题,并有逐年加剧的趋

势等。

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1)地区经济增长缓慢,出现相对衰退的迹象

(2)国有企业比重高,职工下岗和就业问题突出

(3)资源型城市资源枯竭,缺乏接替产业,亟待产业转型

(4)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可持续发展问题突出

14

2.华北区经济发展的条件、特征、存在的问题(工业、农业、交通)

条件

华北区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气候资源中光热资源充足,降水偏少而集中;土地资源优势在平

原耕地多;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而且水少土多,组合不平衡;矿产资源种类多,组合条件

好,但优势矿产不明显;海洋资源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华北区是中国各个计划时期经济建设的重点地区,经济发展保持较高的速度。

特征

经济水平的省市间差异比较大。北京、天津属经济发达的高收入市,山东属较发达、上中等

收入省,河北属上中等发达、下中等收入省,河南则属于中等发达、低收入省。

华北区工农业生产在全国占重要地位,已形成以能源、钢铁、电子、机械、水泥、化工、纺

织为支柱产业的完整工业体系,是中国重要工业基地;已形成以粮棉为主,灌溉发达的农业

体系,是中国最大的冬小麦生产基地、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和第二大玉米生产基地。本区交

通发达,北京是全国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中心。

大城市集中,城市群与经济中心或工业中心资源富集区相伴,主要有京津唐超大城市群、山

东半岛和中原城市群以及沿京广线、京沪线城镇密集区。

存在的问题

华北区水资源的突出问题是总量不足,人均、地均水量很低,水的供需矛盾十分尖锐,水是

经济发展的限制因素,也是区域发展中的稀缺资源。

广大的平原地貌与雨热同季的气候,为本区提供了优越的农业自然资源条件;但地表排水不

畅、盐土广布以及春旱夏涝,是本区形成旱、涝灾害、土地次生盐渍化和农业生产不稳的主

要原因。

3.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原因及解决途径

原因:

(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导致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主要原因。

(2)人口增长过快,工农业发展迅速,加剧了水资源紧张程度,地表水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3)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浪费和污染严重,破坏了区域水环境容量。

(4)生态环境恶化,干旱频率加大。

(5)由于气候变化和需水量与年俱增,华北地区许多河流频频断流。

解决途径:

(1)节约用水,加强对水资源的综合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是目前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最有效途径。

(2)南水北调增加可供用水,加强水利工程和生态工程建设,进一步扩大水源。

(3)完善现有水利设施,提高供水能力,将工程配套、维修、根治“病显工程”作为水利

建设的重点,以充分发挥已有工程的效益,兴建山区控制性水库。

(4)提高储备谈水资源的科技能力,研究利用低质水的新技术,开发利用各类污水。

(5)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15

4.长江中下游区经济发展的条件、特征、存在的问题(工业、农业、交通)

区域发展条件

(1)优越的区位条件:本区地处我国经济“T”形总体布局框架的交叉结合部,兼有沿江和

沿海的双重地缘优势。

(2)良好的空间资源:低平坦的地势与丰富的水热资源的良好结合。

(3)投资环境优越:水运四通八达、铁路、高等级公路、高速公路纵横交织。上海、武汉

是我国重要的航空港。

(4)人力资源丰富:人口素质较高,文教卫生等社会条件较好。

(5)资本雄厚,技术较先进。

(6)市场容量大。

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

(1)农业综合发展水平高,农产品总量大,商品率高。

(2)集约化程度高。土地利用率高、农田投入水平高和耕作水平高。

(3)乡镇企业在农村经济中占重要位置。乡镇企业数占全国的32.8%。乡镇企业已经成为

农村经济的支柱。

工业发展特点

(1)经济增长速度较快。

(2)工业结构较为合理。

(3)东部沿海沪、苏、浙,以长江三角洲为核心,工业部门齐全,形成了以加工业为主体

的完整强大的工业体系。

(4)鄂、湘、皖、赣四省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工业生产体系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交通

本区位于我国水陆交通的枢纽地带,交通运输业发达。具体为:

(1)长江航运线(2)海洋运输(3)纵横交错的陆路运输网

存在的问题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洪涝灾害严重(2)环境污染加重

(3)水土流失(4)生物生境恶化,物种濒危

本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自然资源较少,人多地少,基础设施、生态建设与发展尚不相适应。

5.东南区经济发展的条件、特征、存在的问题(工业、农业、交通)

条件

以热带、南亚热带气候为主体,高温多雨,水热资源丰富

山地多、平地少,耕地不足,人地矛盾尖锐

生物资源丰富多样

水资源丰富

海洋资源: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

能源、原材料矿短缺

16

经济特征

(1)经济发展速度快,外向型经济发达

(2)开放时间早,开放范围大,形成了各种层次的开放区

(3)工业结构轻型化,第三产业比重大

农业

(1)热带作物的主要产区

(2)农业生产水平高、创汇农业发达

(3)耕地减少,粮食不能自给

(4)发展区域专业化生产,建设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

工业

(1)重要的轻工业基地

家用电器:广东、福建是新兴的电子工业基地,产品结构以消费类电子产品为主,但基本处

于引进装配为主的阶段。

轻纺、食品工业:本区的食品工业有良好基础,在丰富的制糖原料基础上发展成为全国重要

糖业生产基地。

(2)重工业中化工、电力、机械等发展较快

(3)电力工业

已建成广州黄埔、东莞沙角、深圳妈湾、福建永安等一批大型火力发电厂和大亚湾核电站。

本区水力资源丰富,其中福建、海南的水力发电量分别占该省发电量的62.6%和42.9%。

交通

公路网密布;拥有京广、京九、广三、三茂、黎湛、鹰厦、南福等铁路;区内河航运、海洋

运输均占有重要地位,内河通航里程15047km,占全国的13.7%,内河运量占全国的1/

5左右;广州的白云机场是全国三大国际机场之一,客货运量均居全国前列。

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铁路运力不足,铁路数量少,且东西向的铁路少。另一方

面,本区货物运输量大,人口流动性大,客运能力的增长落后于客运量的增长。

6.香港和澳门的组成

香港

简称港,由香港岛(即港岛)、九龙半岛(即九龙)、新界及周围235个小岛组成。北以深圳

河和深圳市为界。行政区域:共十八个,例如港岛的中西区、湾仔区、东区及南区,九龙

的油尖旺区等等。

香港是东西方文化荟萃之地,世界贸易、金融中心、“购物天堂”,又是进入中国内地的门户,

交通便捷,旅游设施、服务质量优良,因而成为亚洲最受欢迎的旅游地和国际会议、商品交

易的会展中心。

澳门

简称澳,由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组成。

澳门以博彩业著称于世,号称世界三大赌城之一,有“博彩天堂”、“东方蒙地卡罗”之称,

同时博彩业带动旅游业,成为澳门经济支柱之一和外汇主要来源。

本文发布于:2022-12-11 18:24: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872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begged
下一篇:郝的拼音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