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有什么说明方法

更新时间:2022-12-11 17:39:48 阅读: 评论:0

数学初一压轴题带答案-144144


2022年12月11日发(作者: )

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作比较、打比方、

列数字、引用说明。

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1、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

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

条理性。

3、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

事物的特征/事理。

4、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

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5、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

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6、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

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7、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

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语文说明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说明方法

[类型1]:直接让考生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

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

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摹状貌、引用说明)的主要特点,然

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类型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简要说明它

的作用?

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

答。

1.

..

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

2.

..

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

.........................

(

或事理

...

)

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

3.

..

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

........................

的趣味性。

.....

4.

..

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

.........................

有说服力。

.....

5.

..

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

(

地位、影响

.....

)

6.

..

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

..................

(

或科学事理

.....

)

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

........................

~~~

...

特征

..

(

事理

..

)

7..

...

引用法: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

........................

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

............................

说明对象的作用。

........

8.

..

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

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

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说、

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

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答题方式:本句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

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内容),使读者××。

考点之五:说明语言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

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

性)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

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1)表态(能还是不能)。(2)定性。如:“比较”“几乎”

“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

“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

了……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

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生动地说明了……,能够

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②不能,删掉“××”,

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

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

点的词句,并体会。

对策: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找准确词句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②找有概数

的句子;③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类型5]:指示代词的含义类型:指示代词如“这些条件”

“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①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一般往前找)。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②找到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示代词所在的句子中读一读,看

是否合适。

【牢记】总之,无数次的考试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什么文

体的阅读题,我们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文章中找到答案,说明

文也不例外。

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

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

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

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

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2、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3、说明方法: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

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

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

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

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

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

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

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

×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

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

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

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

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

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

实体)。

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

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

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ü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

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

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

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

的语言表述。)

5、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

物的特点)。

6、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

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

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

等词语

7、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多为

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

作中心句。

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

ü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

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

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8、说明语言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

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

“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

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

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

句,并体会。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

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

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9、常见考点: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本文发布于:2022-12-11 17:39: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870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cotx图像
下一篇:mph什么意思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