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列属于开放性问题的是(
B
)。
.A.太阳的热量有多大?
.B.人应该如何生活?
.C.地球的重量是多少?
.D.秦始皇如何统一了六国?
2
、政治哲学不同于政治科学之处主要在于,政治哲学是(
C
)。
.A.经验性的
.B.描述性的
.C.规范性的
.D.可行性的
3
、下列属于封闭性问题的是(
C
)。
.A.什么是人生的意义?
.B.人应该遵守道德规范吗?
.C.人类是如何形成的?
.D.每个人都应该爱国吗?
4
、如果道德相对主义成立,那么以下哪个概念也可以成立?
D
.A.普世价值
.B.人类命运共同体
.C.自然法
.D.高于人权的主权
5
、亚里士多德是什么时代的哲学家?
A
.A.古代
.B.现代
.C.中世纪
.D.后现代
6
、下列哪个问题不属于人生哲学中的问题:(
D
)
.A.人的本质是什么?
.B.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C.什么是美好生活?
.D.人为什么要有道德?
7
、《格黎东篇》中的思维方法包括
D
.A.提出问题,摆出各种看法
.B.确立辨析的原则
.C.根据原则说明意见的正误,回答问题
.D.以上全部
8
、提出
“
我思故我在
”
的哲学家是(
D
)?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孔子
.D.笛卡尔
9
、
“
以往的哲学家都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
是出自
D
.A.《实践论》
.B.《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0
、
Epistemology
表示哲学中的哪一个门类?
B
.A.本体论
.B.知识论
.C.伦理学
.D.逻辑学
11
、罗素认为,哲学最重要的价值是,帮助人们(
D
)?
.A.认识世界
.B.回答问题
.C.指导实践
.D.摆脱偏见
12
、
Metaphysics
这个西文词表示哪一个哲学门类?
D
.A.伦理学
.B.知识论
.C.逻辑学
.D.形而上学
13
、在毕达哥拉斯看来,具有终极意义的实在是(
D
)。
.A.火
.B.无限
.C.逻各斯
.D.数
14
、相信人的理性可以对最基本的哲学问题提供最终的解答,而且这些解答都将是必然真理。
这种思想属于(
C
)。
.A.经验论
.B.可知论
.C.唯理论
.D.实在论
15
、苏格拉底所说的
“
真正智慧的首要行动就是承认自己无知
”
是什么意思:(
B
)
.A.表示自己诚实;
.B.破除现有的思维框架
.C.谦虚使人进步;
.D.三人行必有我师
16
、在知识的分类中,下列哪一项不是实践知识
B
.A.伦理学
.B.物理学
.C.政治学
.D.经济学
17
、
“
本体论
”
属于哪门哲学学科类别?
A
.A.形而上学
.B.知识论
.C.伦理学
.D.经济学
18
、能力的知识不能被称为
ABD
.A.理论知识
.B.实践知识
.C.技术知识
.D.思想知识
19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一般的生活方式有下列三种:(
ABC
)
.A.沉思的生活;
.B.享乐的生活;
.C.政治的生活;
.D.幸福的生活。
20
、理论知识包括:
ABC
.A.第一哲学或形而上学
.B.数学
.C.自然哲学或物理学
.D.伦理学
21
、
“
公平
”
一般有哪几种涵义?
ABCD
.A.绝对公平
.B.相对公平
.C.形式公平
.D.实质公平
22
、苏格拉底在《格黎东篇》中,认为理性行为要遵循的原则是(
AB
)。
.A.无论如何不能做不正当的事。
.B.同意某件事正当,就一定要做。
.C.不能违背法律
.D.不能背叛祖国
23
、理想主义人生观可分为两种,分别是(
AB
)。
.A.此岸的理想主义
.B.彼岸的理想主义
.C.生命的理想主义
.D.政治的理想主义
24
、柏拉图认为,理念和可感事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ABCD
.A.理念是事物的共相。
.B.理念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C.理念是事物摹仿的模型。
.D.理念是事物追求的目的。
25
、
“‘
好
’
代表一种价值,是人们所追求的目的。
”
这个表述不属于(
ABD
)。
.A.日常思维
.B.概念思维
.C.范畴思维
.D.理论思维
26
、笛卡尔在《谈谈方法》中提到的怀疑方法和思考步骤是(
ABCD
)。
.A.自明律
.B.分析律
.C.综合律
.D.枚举律
27
、新儒家代表人物冯友兰提出的人生境界包括(
ABCD
)。
.A.自然境界
.B.功利境界
.C.道德境界
.D.天地境界
28
、下列哪些观点属于本体论层次的?
ABC
.A.万物是水
.B.万物处于流动状态之中
.C.理念是世界的实在和本原
.D.感官并不提供给我们确定的知识
29
、下列表述属于三阶思维的是(
ABC
)。
.A.价值是事物能够满足人需求的一种客观属性。
.B.真,就是我们的认识符合客观对象。
.C.道德原则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必要的行为规范。
.D.伤害他人是不道德的。
30
、在柏拉图看来,苏格拉底是被人们的什么处死的
BC
.A.理性
.B.无知
.C.偏见
.D.确切意见
31
、
“
好人就是经常做好事的人,具备某种优秀品质的人。
”
这个表述不属于(
ACD
)。
.A.日常思维
.B.概念思维
.C.范畴思维
.D.理论思维
32
、
“
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
这句话不是谁说的。
ABC
.A.亚里士多德
.B.康德
.C.黑格尔
.D.苏格拉底
33
、反思是对思想的思想。
A
.A.√
.B.×
34
、道德实际上是一种道德主观主义。
B
.A.√
.B.×
35
、从知识论上讲,人的感觉不可能得到理性的知识。
A
.A.√
.B.×
36
、亚里士多德认为知识是有层次的,感觉也是一种知识。
B
.A.√
.B.×
37
、海德格尔开创了存在主义的形而上学。
A
.A.√
.B.×
38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
“
人是理性的动物。
”
这个命题。
A
.A.√
.B.×
39
、在霍布斯的契约理论中,人民与统治着之间签订的是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契约。
B
.A.√
.B.×
40
、柏拉图的
“
洞穴比喻
”
中,代表哲学家的是爬出洞穴之外的人。
A
.A.√
.B.×
41
、西方哲学中所谓的
“
近代哲学之父
”
指的是黑格尔。
B
.A.√
.B.×
42
、笛卡尔的
“
普遍怀疑
”
是为了寻求最可靠的知识。
A
.A.√
43
、直接的知识就是我们对世界中的对象、我们的思想感觉具有个人的和直接的经验。
A
.A.√
.B.×
.B.×
44
、苏格拉底创立了形而上学中的理念论。
B
.A.√
.B.×
45
、政治哲学不同于政治科学,原因在于政治科学是规范性的,而政治哲学则是经验性的和
描述性的。
B
.A.√
.B.×
46
、在哲学史上,早期的唯心主义者用物质材料的构成来解释世界的根本原理。
B
.A.√
.B.×
47、根据下面的图画,应用生态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如何正确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答:生态伦理学的核心问题就是,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自然物之间有否道德关系?若有,如何理解这
种道德关系?这个问题可以具体化为以下诸问题:非人存在物可以成为道德主体吗?非人存在物拥有
内在价值吗?(内在价值vs工具价值;目的vs手段)非人存在物拥有道德权利吗?这种道德权利与
人所拥有的道德权利是一样的吗?人类对非人存在物负有道德义务吗?若有,是什么样的道德义务
呢?人类是道德价值世界的中心乃至主宰吗?人类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究竟是出于自利论立场?还是
功用论立场?还是道义论立场?抑或其他?(5分)
人类中心主义的基本主张是,道德主体仅限于人,只有人具有内在价值,非人存在物只具有工具价值。
道德共同体仅限于人类,人和非人存在物之间不存在道德关系,也无所谓道德责任或义务、道德权利
等。人类是道德价值世界的中心乃至主宰。它认为,人类之所以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从根本上说不
过是为了人类自身的利益或福利,这就是人类中心主义的自利论立场。(5分)
非人类中心主义大致有两种观点。第一种是,认为非人存在物自身就有不依赖于人的内在价值(而不
仅是工具价值),可以成为目的本身,成为道德主体。道德共同体应该包括非人存在物(如动物、植
物,甚至无生命物),非人存在物拥有道德权利,相应,人类对非人存在物需要承担道德义务。人和
非人存在物的主体性程度不同,所享受的道德权利和所承担的道德义务也相应不同。权利和义务是对
等的,假如人类拥有最高的道德权利,那么就相应要承担最多的道德义务。因此,人类应该在大自然
中主持公道。(5分)
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第二种观点认为,人类只是整个自然生态环境中的一员或一个环节,与其他成员或
环节休戚与共,理应与其他成员或环节平等、和平地相处。人类保护生态环境不只是为了自身利益,
而是要尽自己的道德责任,尊重并维护自然生态环境中其他成员的价值、权利、利益,这属于道义论
的立场。人的理性能力是有限的,有些问题是自身无能解决的,如不悬崖勒马,必然走向毁灭。由于
世界的无限性,大自然对人而言永远存在奥秘,因此人应该去理解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因此,人
类需要一次“道德革命”,重新理解人类和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道德关系,彻底突破和超越传统人类中
心主义立场,将道德共同体扩展到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自然生态系统。
48、在柏拉图的《格黎东篇》(或《克力同篇》)中,苏格拉底为什么不越狱逃走呢?
尽管苏格拉底曾在法庭申辩中认为自己无罪,但他并未像常人一样,遇到逃生的机会便欣然而行。而
是先考察,做什么样的选择才是合乎道理的。
因为,哲学家就是追求真理,并按照真理来生活的人。因为怕死而逃避死亡,只是感性的选择,而非
出于理性的判断。所以,首先必须根据理性确定行动的原则,然后定下具体的判断。那么,一个追求
正当生活的人,需要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呢?
苏格拉底认为,理性行为要考虑的原则是:
第一,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做不正当的事,以恶报恶也不行,不能伤害任何人。
第二,一个人同意某件事正当,就一定要做,不能自食其言。
遵守这些原则,才能活得体面、正当。
接下来,根据这些原则来判断越狱逃跑的行为是否正当。
苏格拉底认为,现在,如果我逃跑,会有以下问题:
第一,践踏了城邦的法律(伤害他人);
第二,背弃自己一直自由服从的法律(自食其言);
第三,背叛养育了自己的祖国;
第四,间接地伤害自己的朋友和亲人;
第五,自己将身背污名,流落他乡,苟且偷生,生不如死。
这样,通过用原则来判断行为,发现越狱行为与正当性原则相抵触,因此放弃越狱。
49、苏格拉底认为,理性行为要考虑的原则是什么
第一,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做不正当的事,以恶报恶也不行,不能伤害任何人。
第二,一个人同意某件事正当,就一定要做,不能自食其言。
遵守这些原则,才能活得体面、正当。
50、人生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关于我们作为人而言的生活,我们需要理解几个方面的问题:我是什么?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
哪里去?这些问题归纳为以下三类问题:
第一,人性的问题,即什么是人的本质?
第二,生活意义的问题,即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第三,幸福的问题,即什么是美好的生活,是值得过的生活?
51、知识为何会具有改造世界的力量?
知识具有改造世界的力量,这是人类生活的事实所证明了的。但是,知识为什么会具有改造世界的力
量,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培根在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同时,也解释了知识为何具有力量的原因。他说:“人类知识和人类力
量归于同一(Humanknowledgeandhumanpowercometothesamething),因为凡不知原因就不能产
生结果。要支配自然就须服从自然;凡在思想中为原因者,在实践中即为法则。”(《新工具》)这
里就涉及到原因和结果的关系。事物的产生都是依据特定的原因而来的,因此,要想产生新的事物,
就要知道该事物为何会产生的原因。把握了事物产生的因果关系,就能够通过人为地制造相关的原因,
来帮助新事物的产生。而关于事物因果关系的认识,就是培根所说的知识。他说:“人类力量(human
power)的任务和目标就是,在原有物体上产生和添入一种或多种新的性质。人类知识(humanscience)
的任务和目标就是,发现原有性质的形式(form),或它由以形成的真正特征、缘由或源泉。”
知识首先把握事物性质的形式,也就是事物性质本身“是什么”;还要把握形式的原因,也就是事物性
质的形式“为什么”。任何事物的形成都是不同事物的不同性质组合而成,它们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组合,
需要实践者予以认识。实践者认识到的事物性质的组合方式,就是实践中会出现的事物形成过程。所
以培根说:“实践和认识是同一个东西;在操作上最有用的,在知识上就是最真的。”(《新工具》)
51、什么是“论点模糊或游移不定”的非形式谬误?
有些论证让人摸不着头脑,让人无法明确地抓住其论点,其结论含糊不清,或者每一段文字的结论都
可能在变动。如果你的观点值得捍卫,就应该清楚地把它表达出来,并且坚持到底。比如,如果你说
“这次事故是出于人为的原因”,但并没有明确指出何为“人为的原因”,这个观点就没有价值。因为,
人为的因素包括很多完全不同的内容。再比如,你主张“整个社会应该人人平等”,却没有进一步明确
何为“平等”,这个观点就是模糊的。因为平等有很多种含义,而且不同的平等所涉及的范围也不相同,
不一定涉及“人人”。所以,一定要明确你要论证的观点是什么,用清楚的语词表达出来,否则你的论
证没有目标,也就失去了意义。
52、人类语言中的“真”,主要有哪些意思?
人类语言中所谓的“真”,大致有两种含义:真实和真知,即真正的事物和真正的知识。所谓真实,真
正的事物,指的是事物本身的真,它与“假”相对。比如真币、真货、真朋友、真爱,等等,这些真正
的事物,是符合一定规范或尺度的事物。也就是说,该事物的存在方式符合某类事物的特殊意义,可
以算作该类事物的个例。那么,就可以用该类事物的概念来称谓该事物,比如,可以用“钱币”这个概
念称谓某一张纸,因为它具有该概念内涵所要求的性质。如果不符合该类的定义,即不具备概念内涵
所要求的性质,却被误认为属于该类事物,就是“假的”事物,比如“假币”。这一种“真”,是事物和概
念之间的对应关系。
另一种“真”,是我们认知范围内的真。一般所言的“真理”即属于这一种“真”,这是知识论意义上的真。
比如,“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这句话中的“真理”,包含着真正的、正确的知识的涵义。如果说知
识指的是我们认知中所包含的某种信念,那么真理,就是经过确证、符合某一真实性标准的知识。
53、在人生观中,消极的自然主义与消极的虚无主义之间有何区别?
消极的自然主义将生活的世俗状态与自然状态区分开,认为世俗状态的人偏离了自然的本性,侧重于
从否定性的方面看待世俗生活,但同时并不否定自然生活的可欲求性;而消极的虚无主义则不加区分
地否定一切生活状态(包括自然生活)的价值。
54、苏格拉底是如何根据理性原则来决定放弃越狱的?
第一,践踏了城邦的法律(伤害他人);
第二,背弃自己一直自由服从的法律(自食其言);
第三,背叛养育了自己的祖国;
第四,间接地伤害自己的朋友和亲人;
第五,自己将身背污名,流落他乡,苟且偷生,生不如死。
这样,通过用原则来判断行为,发现越狱行为与正当性原则相抵触,因此放弃越狱。
55、亚里士多德如何解释事物产生的原因?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着重考虑事物本身存在的原因和实体变化的基本方式。首先,如前所述,他
认为每一个别事物(实体)都是由形式和质料构成。一块铁有它特定的形式,铁本身就是质料。铁匠
可以把这块铜制成铁锅,这样,这块(具有形式和质料的)铁就变成了新的个别事物,具有了更精致
的形式。形式告诉我们铁锅是一个什么东西,质料告诉我们铁锅是用什么做的。但铁锅不能自我形成,
它是铁匠制作出来的。在铁匠制作之前,已经有了对铁锅样子的特定观念,使之能符合实现铁锅的目
的,比如用来烧水做饭。铁匠通过对合适原材料的加工,就制作出一个铁锅。我们用这个简单的例子
说明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说明铁锅是由四种“原因”或四条原理共同决定的。第一,做成的铁锅代表
整个制作过程所指向的目的:目的因。这是目的论原则,即认为变化的过程受目的的指导。第二,在
制作过程中,铁匠对原材料的加工是驱动力或动员:动力因。这是因果原则,也就是说制作过程被外
在的机械力所决定。第三,制成铁锅的质料:是质料因。最后,我们得到一个铁锅,具有特殊的形式。
这就是形式因。这是用工匠的例子说明了四因说。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经常建立在各种手艺的制作过程
的基础上,他也常常以生物学为据来考察事物形成的原因。理论上说,四因说适用于一切事物。说到
通过生命运动再生的有机体,我们可以说目的因和动力因存在于事物本身。它们自身内部拥有目的和
推动力,不需要像工匠那样的外在作用者,因此,自然物不像人造物,自身就具有那四个原因。
56、实践如何来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把真理放到与实践的关系中来看待,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核心命题。尤其是对于实践活动过
程中为实践服务的思想认识而言,更是如此。毛泽东曾说:“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
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所以,从认识再到实践,去检验认识
的真理性,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这就是把
第一个阶段得到的认识放到社会实践中去,看这些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是否能得到预期的成
功。一般的说来,成功了就是正确的,失败了就是错误的,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是如此。”(毛
泽东《实践论》)
但是,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毛泽东说:“在社会斗争中,代表先进阶级的势力,
有时候有些失败,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而是因为在斗争力量的对比上,先进势力这一方,暂时还
不如反动势力那一方,所以暂时失败了,但是以后总有一天会要成功的。”(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
是从哪里来的?》)
总之,认识不能离开实践,真理总是在与实践的关系中被人们所掌握的。
57、笛卡尔是如何论证外部世界的真实存在的?
笛卡尔凭借怀疑的方法向我们表明,我们的知识,那怕是看起来最明显的知识都不一定可靠。所以,
要想建立可靠的知识,必须找到那最为坚实、不可怀疑的基础。就像阿基米德那样,他要求一个不动
的支点来推动地球,笛卡尔也在追求他的唯一真理来为知识奠基。这就是著名的“我思故我在”。他的
论证步骤如下。
第一,世界的存在是值得怀疑的,上帝可能是个骗子。(当面对疑问,不是回避,而是敢于怀疑,并
迫使自己从怀疑之中发现可靠的知识。)
我可以怀疑一切都是幻觉或假象,但仍然有一件事保留下来了,我根本不可能怀疑,那就是我的存在。
第二,“怀疑,恰恰是怀疑向我证明了我的存在。因为只要我怀疑,那作为怀疑者的我必然存在。”(我
思故我在)
笛卡尔假定,因为怀疑也是一种思维,而思维是一种活动,那就必须有一个思维着,一个在思维的东
西。这个正在思维的“我”不是我的身体或物质存在,而是一个单纯的思维主体。
第三,因为怀疑和不确定,我的思想是不完美的。但我有一个完美存在者(上帝)的观念,它一定是
上帝赋予我的。
上帝是完美的,就一定包括“存在”这一属性,所以,上帝是存在的。
第四,完美的上帝不会欺骗我们,所以,我们的观念中的事物都是真实存在的,只要去除掉那些虚幻
的观念。只要是我们经过批判性的观念、能够通过理性的检验的观念,都是客观存在的。不是通过感
性来确定,而是通过理性来证明。既然我有一个明确的物质世界的观念,这就意味着在自我之外的物
质世界是存在的。
笛卡尔试图完全使用追溯原因的演绎推理的方式,以思维着的我的存在为起点,以完美的上帝的存在
为中介,来论证外部世界的存在。不管我们是否接受这个论证,我们需要学习的是,这种严格的逻辑
推理论证方式。这就是笛卡尔的反证和演绎法:先怀疑一个命题,然后反证怀疑的错误,从而肯定命
题,找到推论的起点;然后以此起点来演绎接下来的命题。这种推理方式有些类似于数学证明的方式,
数学在笛卡尔看来是最为确证的科学。这种论证方式也充分体现了笛卡尔思想的理性主义色彩。充分
运用理性展开思考,也是哲学学习的目标能力之一。
58、论述什么是真正的知识?
知识之所以成为问题,是因为哲学家对知识有着特殊的要求,或者说,他们想要得到一种特殊的知识,
并且认为,人类理性能够获得这种特殊的知识。这就是关于事物之实在(reality)的知识。这种知识
不同于关于事物现象的知识,因为现象的知识是变动不居的,对它无法形成确定的判断和认知。相反,
实在的知识的确定无疑、永恒不变的,这种知识才最为符合知识的根本意义。
罗素曾经问道:“很显然,实在的桌子假如存在的话,也与我们凭借视觉、触觉和听觉所直接经验到
的那张桌子不一样。所以,实在的桌子若确实存在的话,也根本不是我们所直接认识的,而必定是从
我们直接认识的东西中得出的一种推论。因此,即刻就产生了两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即(1)究竟有
没有一张实在的桌子?(2)如果有,它可能是什么样的客体呢?”(罗素《哲学问题》)
现象与实在的区分是在哲学中古已有之。柏拉图在《泰阿泰德篇》中展示了该区分的意义。现象就是
事物向人所显现的样子,它因人而异,就像智者普罗泰戈拉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
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比如,我们做一个判断“风是冷的”。但是,由
于风对于不同的人的感觉是不同的,所以这个判断不可能是知识。所以对话中的苏格拉底说,经验主
义者根本没有任何知识。如果知识依赖于现象,即我们的感觉,那么我们永远无法理解词语或概念所
表达的真实对象。比如“桌子”是什么意思?仅靠感觉只能获得一堆外在的描述,比如黑色的、硬的、
光滑的、木质的、长方体状的等等,但所有这些描述都不能等同于桌子本身,它们合起来也不行。所
以,桌子本身究竟是什么,不能靠感觉来认识。
那么,我们究竟如何认识实在?是依靠我们自己的抽象理性,还是诉诸经验?诉诸经验就免不了受到
质疑:我们根本不可能认识我们经验之外的实在。在关于知识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进路之间,存在
着旷日持久的争论。比如,柏拉图、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等哲学家是理性主义的代表,而亚
里士多德、洛克、休谟、贝克莱,以及二十世纪的很多分析哲学家如罗素,是经验主义的拥趸。康德
和黑格尔等哲学家试图将两种进路融为一体,认为人对于事物之实在的知识来源于先天的理性和后天
的经验的结合,只不过康德认为理性的法则是认知主体先天赋有的,而黑格尔则认为理性原则是内在
于客观事物之中的。
59、论述亚里士多德的实体理论。
柏拉图把现象世界和理念世界共存的思路尽管把前两个思路合而为一,但也不能完全解释普遍性的理
念如何完全说明现象中的个别事物。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他抛弃了柏拉图的“存在的世界”和
“理念”,主张真实的世界就是这个世界,并不存在另外一个世界。柏拉图把现象和实在分置于两个不
同的世界,而亚里士多德则说事物的形式就是在事物本身之中,而不是存在于另一个地方。在亚里士
多德看来,构成最终实在的东西,即实体,就是这个世界中的个别事物,即马、花、人、石头等。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实体分为两种: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第一实体是个别的事物;第二实体是他所
谓的一事物所归属的“种”和“属”。比如,具体的一匹马是第一实体,“马”这个属和“动物”这个种不如
这匹马本身真实。亚里士多德也有一个实在的等级,但他把柏拉图的实在等级颠倒过来。柏拉图主张,
越是抽象的事物越真实,而亚里士多德认为,越是具体的事物越真实,比如个体。这也符合我们的常
识。实体既然是个别事物,那么构成个别事物的根本要素便是实体的内在要素。
亚里士多德认为,实体是形式和质料的结合。“形式”不能脱离具有这一形式的个别事物而存在,它总
是充实着某种质料。质料是构成事物的材料,是形式赋予其形状和结构的东西。这样,亚里士多德一
方面把前人分别两造的治疗和形式结合到实体之中,另一方面不像柏拉图那样违背人的常识,割裂个
别与普遍,而是把普遍寓于个别之中。
本文发布于:2022-12-11 17:22: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869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