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分封制的内容

更新时间:2022-11-13 03:58:47 阅读: 评论:0

外研社英语听力app-音序


2022年11月13日发(作者:highlight是什么意思)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页共8页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页共8页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2012·湖北随州)7.“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演艺了春秋战国的纷争。诸侯国的出现,

源于()D

A.世袭制B.郡县制C.禅让制D.分封制

◆(2012·山西)1.西周实行分封制,周成王封其弟叔虞

为唐侯,叔虞的儿子后改国号为晋。晋国的位置是右图中

的()B

A.①B.②C.③D.④

◆(2012·广东汕头)1.西周末年,昏庸的幽王上演了一

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诸侯率兵前往护卫周王是遵守

了()D

A.封建制的法规B.禅让制的规则

C.世袭制的传统D.分封制的义务

◆(2012·广东)2.《荀子》载:西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与“立七十一国”相关

的制度是()C

A.世袭制B.禅让制C.分封制D.郡县制

◆(2012·江苏泰州)30.“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的政治制度是西周的()B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

◆(2012·山东聊城)2.人们常将山东称作齐鲁大地,将河北称作燕赵大地。这源于西周

实行的()A

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

◆(2012·江苏连云港)19.“秦„„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其

中“周制”指()B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

◆(2012·福建泉州)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C

A.分割诸侯的兵力B.保证国家的兵源C.巩固周王的统治D.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2012·湖南怀化)2.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能触犯奴隶主贵族特权的是()

C

A.承认土地私有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奖励耕战D.推行县制

◆(2012·湖南湘潭)2.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废除奴隶主旧制

度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A

A.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B.奖励耕织

C.奖励军功D.推行县制

◆(2012·江苏扬州)2.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大的变法。他的变法措施中体现了()B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2页共8页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2页共8页

A.儒家思想B.法家思想C.道家思想D.墨家思想

◆(2012·江苏泰州)31.商鞅变法中对农业生产起促进作用的措施是()B

A.编制户口B.奖励生产C.奖励军功D.推行县制

◆(2012·江苏南京)2.商鞅变法中,把乡、邑、聚合变成县。这一措施是()B

A.实行分封制B.建立县制C.奖励耕战D.统一度量

◆(2012·内蒙古呼和浩特)1.商鞅变法中主要为了加强君主权力的是()A

A.建立县制B.奖励耕织C.奖励军功D.严刑峻法

◆(2012·山东烟台)3.战国时期有这样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了爵位,老二在家

勤于耕作免除了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县城任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C

A.管仲改革之时B.周平王东迁之际C.商鞅变法之后D.晋文公称霸中原之前

◆(2012·黑龙江鸡西)4.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通过变法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

强的封建国家是()A

A.秦国B.齐国C.燕国D.赵国

◆(2012·山东德州)9.某校七年级一班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时,排练了形象生动的

历史课本剧:下面是四位同学模拟发布的告示,其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A

A.小明:出生贵族的人,爵位保持世袭B.小丽:努力种田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C.小红:土地属于私有,可以自由买卖D.小强:军工卓著的人,授予爵位田宅

◆(2012·山东潍坊)1.《史记·商君列传》载:“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

(共)三十县。”材料反映了当时()B

A.实行分封制B.建立县制C.推行郡县制D.确立行省制

◆(2012·湖南娄底)2.《史记》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商鞅在秦国为

相十年,宗室贵戚大多怨恨他)。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哪一内容造成的?()C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B.允许土地自由买变

C.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D.建立县制

◆(2012·湖南长沙)14.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

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秦国封建制度的确立起决定作用的是()A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B.奖励耕战C.废除旧贵族特权D.建立县制

二、非选择题

◆(2012·山东聊城)31.阅读下列材料: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

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商君”是谁?(1分)

(2)“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和“决裂阡陌”各指什么?(2分)

(3)“教民耕战”的具体措施有哪些?(2分)其作用是什么?(1分)

31.(1)“商君”:商鞅(公孙鞅、卫鞅)。(1分)(2)“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统一度

量衡(在秦国范围内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1分)“决裂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废除井田

制、允许土地买卖)。(1分)(3)措施:奖励生产(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奖励军功(按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3页共8页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3页共8页

军功封爵)。(每点1分,共2分。)作用:激发生产者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军队战

斗力;削弱贵族世袭特权;富国强兵;为兼并六国打下坚实基础。(1分,答出其中一点即

可。)

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

意义。

◆(2012·福建福州)2.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是()

A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成吉思汗

◆(2012·山东滨州)1.秦朝咸阳的一位粮食商人,要购进一批小米。结账时,这位咸阳

商人应该用下列哪种货币支付货款?()B

ABCD

◆(2012·四川成都)1.右图反映了秦朝建立之初,在全国范

围内实行的统一货币政策。图中方框空白处应为()A

A.“半两”钱B.刀形币

C.铲形币D.“五铢钱”

◆(2012·四川绵阳)1.光明中学正在组织历史知识竞赛。主

持人说:“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

家,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他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深远

影响的‘千古一帝’。”你认为主持人描述的人物是()B

A.禹B.嬴政

C.杨坚D.李世民

◆(2012·浙江宁波)11.在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中,成为维

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重要因素的是()C

A.大修驰道,使车辆在全国畅行无阻B.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C.统一文字,推行全国D.建立皇帝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2012·四川南充)2.下列与秦始皇有关的是()A

①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②地方设郡县制③统一货币、度量衡④设立太学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012·广东汕头)2.历史小组的同学以“中央集权制度”

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右图是他们正在编制《秦朝行政机构示

意图》,请按图意给空白处选择正确的内容()B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4页共8页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4页共8页

A.诸侯B.丞相C.殿阁大学士D.军机大臣

◆(2012·浙江温州)15.秦朝举行的一次廷议中,廷尉李斯的发言得到秦始皇的支持。李

斯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

..

(仇人),诸侯更相诛伐,

周天子弗能禁止„„置诸侯不便。”由此可以看出,李斯明确反对()A

A.分封制B.三省六部制

C.郡县制D.金瓶掣签制

◆(2012·山东济宁)2.作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下列属于他的功绩的是()A

①灭掉六国,实现统一②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③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④采用科举制选官⑤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⑥修建灵渠

A.①②③⑥B.②③⑤⑥C.①③④⑤D.②④⑤⑥

◆(2012·广东)3.中国银行行徽(图1)的

外观设计灵感源自于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图

2)。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A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2012·山东泰安)4.秦朝修筑的万里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秦长城的起止点

是()B

A.临洮—咸阳B.临洮一辽东C.陇西一辽东D.临洮一函谷关

◆(2012·山东泰安)5.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二人共同

的历史功绩是()C

A.修筑灵渠B.在长安设立太学C.加强中央集权D.统一文字

◆(2012·江苏扬州)3.秦朝“焚书坑儒”、明清“八股取士”都是为了()D

A.压制知识分子B.推崇儒家经典C.完善法律体系D.加强思想控制

◆(2012·浙江台州)11.秦灭六国后,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D

ABCD

◆(2012·广西玉林)1.他推行郡县制,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等,巩固了国家的统

一。此人是()B

A.齐桓公B.秦始皇C.楚庄王D.晋文公

◆(2012·湖北黄石)11.“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

《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的君王。其中“秦皇”最主要的功绩是()A

A.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B.“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C.开创王位世袭制D.实行分封制

◆(2012·湖北黄冈)9.严格官员管理,健全监察制度是防止政府权力被滥用的重要途径。

为此,秦始皇时期设立了()B

A.丞相B.御史大夫C.门下省D.军机处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5页共8页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5页共8页

◆(2012·广东梅州)1.梅州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2012年3月,五华狮雄山长乐台

被考古专家确定为秦汉时期的城址。秦朝时梅州地域属于()B

A.陇西郡B.南海郡C.桂林郡D.辽东郡

◆(2012·广西贵港)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A

A.秦朝B.西汉C.元朝D.清朝、

◆(2012·山东德州)10.秦统一后,为维护皇权,巩固统治,加强了对官员的监督管理:

其中,中央分管监察百官的是()D

A.博士B.丞相C.太尉D.御史大夫

◆(2012·广东佛山)1.有学者指出,秦始皇所创造的事业,不仅为中国设立了以后版图的

基本框架,也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秦始皇首创的是()B

A.分封制B.中央集权制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

◆(2012·福建南安)2.对图1中文字的统一是以下哪

位?()B

A.商汤

B.秦始皇

C.汉文帝

D.汉景帝

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2012·江苏淮安)13.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

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

从哪一位皇帝开始?()B

A.秦始皇B.汉武帝C.孝文帝D.唐太宗

◆(2012·四川南充)3.“惜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提及的汉武帝,他统治的核

心思想是()A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

◆(2012·江苏泰州)3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下列选项与汉

武帝有关的是()B

A.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B.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C.开创“贞观之治”的局面D.创立行省制度

◆(2012·湖北咸宁)13.为了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西汉哪一位统治者采纳了董仲舒在

思想文化领域方面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B

A.汉高祖B.汉武帝C.汉文帝D.汉景帝

◆(2012·江苏盐城)2.西汉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汉

武帝功不可没。他在政治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是()C

A.开创中央集权制度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拆分侯、王的封地D.派张骞出使西域

(4)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6页共8页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6页共8页

◆(2012·四川成都)2.张骞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外交家和探险家。下列历史名词与他无关

的是()D

A.西域B.匈奴C.汉武帝D.南方丝绸之路

◆(2012·江苏宿迁)19.下图所示的线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为这条线路的开辟

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首推()B

A.班超B.张骞C.玄奘D.郑和

◆(2012·山东泰安)6.新疆地区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隶属中央政

府管辖开始于()D

A.张骞出使西域B.丝绸之路的开通C.昭君出塞D.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

◆(2012·江苏扬州)4.2012年5月,疆独分子热比亚在日本期间奴颜婢膝地乞求日本右

翼分子买下新疆,受到国际舆论的谴责。新疆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早在____时期即

归属中央政府统辖。()A

A.西汉B.东汉C.唐朝D.元朝

◆(2012·江苏南京)3.右图为西汉“丝绸之路”示意图,图中“①”处应为()A

A.长安

B.涿郡

C.临安

D.广州

◆(2012·广东深圳)12.近期热

播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介绍了我国各地的美食。那么中原人开始吃上石榴、核桃等食物应该是在()B

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

◆(2012·广西贵港)2.西汉时中国的丝和丝织品源源不断地从长安运出,经河西走廊、

今新疆地区,到达中亚、南亚和西亚,再转运到大秦,形成了()B

A.和亲之路B.丝绸之路C.反击匈奴路线D.出使西域路线

◆(2012·湖北孝感)16.历史学家翦伯赞对生活在公元前2世纪某一人物的历史活动进

行评价,认为他打通的道路对于当时中国人的刺激,就像后来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对于

欧洲人的刺激是一样的。翦伯赞评价的这一历史人物是()B

A.秦始皇B.张骞C.汉武帝D.班超

◆(2012·福建泉州)3.曾两次出使西域,为开辟欧亚陆上“丝绸之路”作出重大贡献的

历史人物是()A

A.张骞B.玄奘C.鉴真D.郑和

◆(2012·湖北恩施)13.日本是中国隔海相望、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交往有着悠久的历

史。中日交往有文字记载始于()C

A.秦朝B.西汉C.东汉D.唐朝

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7页共8页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7页共8页

◆(2012·湖南怀化)4.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体现这一作用的主要措施是

()D

A.颁布“推恩令”B.严惩贪污受贿

C.颁布均田令D.迁都洛阳、改汉姓、穿汉服、学汉语、通汉婚

◆(2012·山东滨州)2.右面表格所反映的改革措施,产生

的作用是()B

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B.刺激了鲜卑族与汉族的融合

C.结束了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D.促成了北方民族的大量南迁

◆(2012·广东汕头)3.北魏孝文帝改革带头纳汉女为妃,让弟弟娶汉女为妻;改姓为元;

对30岁以下仍讲胡语者“降爵黜官”。孝文帝的这些措施()C

A.得到了全体贵族的支持B.有利于北魏统一全国

C.促进了民族融合D.阻碍了汉族文化发展

◆(2012·广东汕头)5.北魏一朝自孝文帝以后,皇帝逝世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

“孝武帝”和“孝明帝”。这与孝文帝改革的哪一项内容有关?()D

A.迁都洛阳B.改用汉姓,学习汉语

C.该穿汉服,与汉人通婚D.学习汉族礼法,以孝治国

◆(2012·江苏南京)5.龙门石窟中的宾阳中洞建于北魏迁都洛阳后,洞中主佛服饰已具

有明显的影响这一特点形成的历史事件是()B

A.昭君出塞B.北魏孝文帝改革C.文成公主入藏D.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2012·山东聊城)3.某诏令曰:“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颁布这一诏令的是()D

A.齐桓公B.秦始皇C.汉武帝D.孝文帝

◆(2012·江苏连云港)29.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三十(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

语音不听仍旧,若为故为,当加降黜(降职或罢官)。”这一举措是()C

A.秦始皇统一文字B.汉武帝独尊儒术C.孝文帝厉行汉化D.武则天重用酷吏

◆(2012·广东梅州)3.我们现在坐的方凳、圆凳,吃的烧饼、蒸馍等,都是我国古代民

族大融合的产物。极大地促进了北魏时期我国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是()B

A.口大量南迁B.孝文帝改革C.张骞通西域D.江南的开发

◆(2012·广西贵港)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不包括()C

A.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B.颁布均田令和迁都洛阳

C.建立八股取士制度D.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2012·山东青岛)5.北魏孝文帝对大臣说:“我贵为天子,何必一定要居住于中原呢!

只不过是想让你们的后代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开阔自己的眼界罢了。如果长期居住在北方,

一旦遇到不学无术的君主,就不免沦为他人的囚徒了。”为此,北魏孝文帝采取的措施是()

A

A.迁都洛阳B.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C.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D.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2012·福建泉州)4.下列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无关的是()D

A.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B.洛阳的地理位置优越

C.为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D.为逃避北方连年战乱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8页共8页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8页共8页

◆(2012·湖南常德)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C

A.社会动荡不安与民族仇杀混战B.政权分裂与社会的倒退

C.民族大融合与逐步走向统一D.少数民族掌握中原政权与国家走向分裂

◆(2012·山东菏泽)2.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时代特征最准确的描述是()C

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B.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C.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D.多元文化碰撞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二、非选择题

◆(2012·江苏徐州)31.(6分)情境分析: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北魏初年,有个姓拓跋的人穿鲜卑的衣服,说鲜卑话,曾担任“白鹭官”,没有俸禄,

但战争中掠夺到的财物可以归己。

若干年后,他的后人已改用汉人的“元”姓,担任的官职是太尉,有规定的俸禄可以领

取,穿汉人的衣服,说汉话,还与朝中的一个汉人官员结成了亲家。

(1)上述情境中,与“白鹭官”相比,其后人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

(2)导致“白鹭官”后人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源于历史上的哪一重大改革?(1分)

(3)分析情境中“白鹭官”后人的变化,说明这次改革具有怎样的积极作用。(1分)

31.(1)改鲜卑姓为汉姓,改穿汉服,说汉话,与汉族官员通婚。(1点1分,共4点4分)(考

生如答改汉姓、改用汉姓或姓汉姓,穿汉服、改穿汉服或穿汉人的衣服,说汉语或学说汉语,

与汉族通婚或与汉族结亲等,也同样1点给l分。考生如答改用汉族制度、改用汉族官僚制

度、担任汉族官职、领取俸禄等,也给1分。直接照抄原材料扣去l分。只写改姓不给分。

本小题不超过4分)(2)北魏孝文帝改革。(1分)(答孝文帝改革或拓跋宏改革、元宏改革

也可给l分)(3)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考生如答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

过程,加速了鲜卑族封建化的过程,鲜卑族融入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有利于社会的进步等,

也可给1分)(考生如答汉化不给分,地域写错不给分,错别字不给分)

◆(2012·广西桂林)1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

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材料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

量南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彼此交往。他们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方面,相互渗透,取长补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期“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与什么历史事

件有关?在北方边境主要与哪个少数民族战争不断?(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内迁的各族中哪一民族为革除落后习俗、吸收汉

族先进文化而进行了改革?改革的影响如何?(3分)

(3)请你谈谈民族关系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1分)

11.(1)丝绸之路的开辟或者张骞通西域(1分)。匈奴(1分)。(2)鲜卑族(1分)。有利

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答

出二点即可,2分)。(3)良好的民族关系能促进社会的繁荣发展(意思相近即可,1分)。

本文发布于:2022-11-13 03:58: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86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固以怪之矣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