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兰亭序是什么字体

更新时间:2022-12-11 15:36:29 阅读: 评论:0

题库网搜题-后缀吧


2022年12月11日发(作者:腹外斜肌)

简介

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

贴》。为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

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

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序中记叙兰亭

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法帖相

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

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

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天下第一行书”。存世唐摹

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唐太宗时冯承素号金印,故称为《兰亭神龙本》,此

本摹写精细,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石

刻首推“定武本”。经郭沫若考证,以为相传的《兰亭序》后半文字,兴感无端,

与王羲之思想无相同之处,书体亦和近年出土的东晋王氏墓志不类,疑为隋唐人

所伪托。但也有不同意其说者。《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

作者的气度、凤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古人称王羲之

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

逸事趣闻

关于《兰亭序》,世间流传着形形色色的逸事趣闻。据说当时王羲之写完之

后,对自己这件作品非常满意,曾重写几篇,都达不到这种境界,他曾感叹说:"

此神助耳,何吾能力致。"因此,他自己也十分珍惜,把它作为传家之宝,一直

传到他的第7代孙智永。智永少年出家,酷爱书法,死前他将《兰亭集序》传

给弟子辨才和尚。辨才和尚对书法也很有研究,他知道《兰亭集序》的价值,

将它视为珍宝,藏在他卧室梁上特意凿好的一个洞内。

唐太宗李世民喜爱书法,尤爱王羲之的字。他听说王羲之的书法珍品《兰亭

集序》在辨才和尚那里,便多次派人去索取,可辨才和尚始终推说不知真迹下落。

李世民看硬要不成,便改为智取。他派监察御史萧翼装扮成书生模样,去与辨才

接近,寻机取得《兰亭集序》。萧翼对书法也很有研究,和辨才和尚谈得很投

机。待两人关系密切之后,萧翼故意拿出几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给辨才和尚欣赏。

辨才看后,不以为然地说:"真倒是真的,但不是好的,我有一本真迹倒不差。"

萧翼追问是什么帖子,辨才神秘地告诉他是《兰亭集序》真迹。萧翼故作不信,

说此帖已失踪。辨才从屋梁上取下真迹给萧翼观看,萧翼一看,果真是《兰亭

集序》真迹,随即将其纳人袖中,同时向辨才出示了唐太宗的有关"诏书"。辨

才此时方知上当。

辨才失去真迹,非常难过,不久便积郁成疾,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此后又有唐太宗派“萧翼计赚兰亭”的传说„„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推崇

备至,敕令侍臣赵模、冯承素等人精心复制一些摹本。他喜欢将这些摹本或石刻

摹拓本赐给一些皇族和宠臣,因此当时这种“下真迹一等”的摹本亦“洛阳纸

贵”。此外,还有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的临本传世,而原迹,据说在

唐太宗死时作为殉葬品永绝于世。

唐兰亭序五大摹本

最能体现兰亭意韵的摹本

《虞本》为唐代大书法家虞世南所临,因卷中有元天历内府藏印,亦称“天

历本”。虞世南得智永真传,直接魏晋风韵,与王羲之书法意韵极为接近,用笔

浑厚,点画沉遂。

最能体现兰亭魂魄的摹本

《褚本》为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所临,因卷后有米芾题诗,故亦称“米芾诗

题本”。此册临本笔力轻健,点画温润,血脉流畅,风身洒落,深得兰亭神韵。

最能体现兰亭原貌的摹本

《冯本》为唐代内府栩书官冯承素摹写,因其卷引首处钤有“神龙”二字的

左半小印,后世又称其为“神龙本”,因使用“双钩”摹法,为唐人摹本中最接

近兰亭真迹者。

最能体现兰亭风骨的摹本

《定武本》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临本,于北宋宣和年间勾勒上石,因于

北宋庆历年间发现于河北定武而得名。定武原石久佚仅有拓本传世,此本为原石

拓本,是定武兰亭刻本中最珍贵的版本。

“唐人五大摹本”从不同层面表现了“天下第一行书”的神韵,是后世兰亭

两大体系的鼻祖:一是以虞本、褚本、冯本、黄绢本为宗的贴学体系;一是以定

武本为宗的碑学体系。这两大体系并行于世,孕育了后世无数大家。唐人五大摹

本,曾被收入清乾隆内府,后流散四方:虞本、褚本、冯本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

院,黄绢本、定武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隔海相望不得团圆。此次将此五种珍

本汇于一帙,海峡两岸法书极品齐聚一堂,全面展现中华瑰宝之流光异彩。

其他

今天所谓的《兰亭序》,除了几种唐摹本外,石刻拓本也极为珍贵。最富有

传奇色彩的要数《宋拓定武兰亭序》。不管是摹本,还是拓本,都对研究王羲之

有相当的说服力,同时又是研究历代书法的极其珍贵的资料。在中国书法典籍中

有关《兰亭序》的资料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兰亭序》是否为王羲之所书,历来也有很多争议,清末和六十年代都曾引

发过相当激烈的大公论。

也有人认为兰亭之会是讨论军事的秘密会议,是以书法之名掩人口目。无论

如何,其书法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原文

兰亭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

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

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

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通“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

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

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

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

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

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

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翻译

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之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

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

也有年长的。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

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

飘流水上(供人们取饮)。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

(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这一天,天气

晴朗,和风轻轻吹来。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

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

人们彼此相处,一生很快就度过。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跟

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

放纵地生活。尽管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也不相同,(可是又

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间很自得,快乐而

自足,竟不觉得衰老即将到来;待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

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油然而生,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为陈迹了,仍

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

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怎能不悲痛呢?

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总

是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这才

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后人看待

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

抄录了他们的诗作。尽管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的情致却是一样的。后代的

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生死这件大事吧。

本文发布于:2022-12-11 15:36: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865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圣组词
下一篇:40gp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