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铝热反应方程式

更新时间:2022-12-11 15:24:42 阅读: 评论:0

淄博中考全日制冲刺班在哪-draw的过去式


2022年12月11日发(作者:关羽传)

第三章铝热反应原理

铝热焊是基于铝热反应放出的化学热进行的焊接过程。

同时,在高温条件下,铝热焊还会伴随多种反应,化学反应

的热力学决定了反应是否具备进行的基本条件,即反应是自

动进行,还是需要某种条件。冶金热力学的研究对象自然是

冶金过程赖以存在的冶金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相变化。

所谓冶金化学反应平衡指的是两项相对独立而

又相互联系的内容: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能否按预定

方向自动进行;若能自动进行,则能进行到什么程

度或限度.概括起来就是方向和限度问题

在冶金中能量平衡—般表现为热平衡,其基本

根据是冶金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相变化中的能量

效应,例如放热和吸热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冶金反应

和单元冶金过程的理沦热平衡.从而可计算放热反

应(包括燃烧)的最高温度,吸热反应所必需的供热

量以及为单元冶金过程的热制度提供依据.

动力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各种因素(诸如温度、压力、

浓度、介质、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以揭示化学反应

与物质结构之间的关系,达到控制化学反应的目的。

第一节铝热反应的热力学原理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

对宏观体系而言,热力学第一定律就是能量守恒原理。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在热现象领域内所

具有的特殊形式。通常表述为“能量有各种不同的形式,能

够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

物体,而在转化与传递中能量的总数量总是保持不变。”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与焓

1.内能

内能是蕴藏于体系内部的能量,是指体系内分子运动的

动能,分子间相互作用的位能,以及原子、电子的运动能和

核能的总和。它不包括整个体系的动能以及体系在外力场中

的位能。用符号表示为U。

内能是状态的函数。体系从状态A变到状态B,可能有

多种路径,但从不同的路径进行变化,最终的内能增量⊿U

是一致的。

2.数学表达式

用数学公式表达,热力学第一定律可以表示为:

⊿U=q-W

其物理意义是:体系所吸收的热量q减去对环境所作功

W,等于内能的增量⊿U。

3.焓

当化学反应、相变过程和变温过程是在等压下进行的

(通常是一大气压),如果体系除体积功外不作其它功,则

有:

⊿U=q

p

-P外(V

2

-V

1

由于等压过程中P

=P

2

-P

1

所以有

U

2

-U

1

=q

p

-(P

2

V

2

-P

1

V

1

)

整理后变为:

(U

2

+P

2

V

2

)-(U

1

+P

1

V

1

)=q

p

(2-1)

由于U和PV都是由状态决定的,显然它的变化值

[(U

2

+P

2

V

2

)-(U

1

+P

1

V

1

)]也由体系的始、终态决定而

与途径无关。这就是说,U+PV体系的一个状态函数。把

这个复合量用H表示,这就是焓。

引入焓的概念,2-1式变为

⊿H=q

p

此式说明体系在不做非体积功的情况下,等压过程中所

吸收的热等于体系焓的增量。

三铝热反应的化学热效应

铝热反应进行时有剧烈的放热现象。由于应用于铝热焊

的铝热反应是在常压下进行,所以可用⊿H来表示等压热

效应。

注明了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为热化学方程式。

铝热焊的主要化学反应式:

3FeO+2Al=3Fe+Al

2

O

3

+833.9kJ

(2-2)

Fe

2

0

3

十2Al=2Fe十Al

2

O

3

十828.9kJ

(2-3)

3Fe

3

O

4

十8Al=9Fe十4Al

2

O

3

十3232.4kJ

(2-4)

式中:

FeO——氧化亚铁;

Fe

2

O

3

——三氧化二铁;

Fe

3

O

4

——四氧化三铁;

Fe——金属铁;

KJ——千焦耳。

钢轨铝热焊就是利用上述反应获得液压金属铁,同时利

用上述反应的反应热熔化钢轨母材而进行的焊接过程。

四.热力学第二定律熵

所有自发进行的过程都是符合热力学第一定律的,但并

不是所有符合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过程都可以自动实现。

热力学第二定律揭示的是过程发生的可能性及限度。即

回答在一定条件下,那些过程能自发进行(即不需要外界做

功)以及自发进行的限度。

自然界中一切自发过程都是有方向的。例如热可以由高

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水从高处流向低处。这种方向性的根

T

q

ds可

TdSq

本原因就是物体与环境所组成的体系内部存在着某些物理

量的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过程自发进行的推动力。进行到差

值消失时,体系就达到了平衡。

(一)熵的引出

当体系的压力大于环境时,体系膨胀作功,当体系的温

度高于环境时,体系传热给环境。对可逆膨胀功δW

=PdV

一个是体系的强度性质P,一个是体系的容量性质的变化

dV。与可逆膨胀功比较,对于可逆传热过程,与压力P对

应的强度性质为温度T,假定有一个容量性质S,那么容量

那么对应于δW

性质的变化为dS,

=PdV就有:

(2-5)

或:

这个容量性质就是熵。

(二)由熵变判断过程

进行的方向热力学第二定

上面所讨论的是熵在可

逆过程中的变化。在不可逆

过程中,熵的变化与T、q

的关系也可以导出:

假设理想气体的始态为

A,终态为B。

dU可=δq可-δW可

dU不=δq不-δW不

由于内能是状态函

数,体系的始、终态相同,内能变化也应相同

即:

dU可=dU不

δq可-δW可=δq不-δW不

(始态)A

(终态)B

不可逆

可逆

图2-1

T

q

dS

(不可逆过程)

(可逆过程)

(2-7)

由于可逆过程所作功比相应的可逆过程小,

δW可>δW不

δq可>δq不

或者写成:

这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对于绝热过程δq=0,则(2-6)式为:

dS≥0

对于绝热熵永不减少,这个结论

称为熵增原理。

在孤立体系中进行的任何不可逆过程都是自发过程,都

是由非平衡态趋向平衡态向着熵增大的方向进行。当熵增至

最大时,体系达到了平衡,熵值不变。

五自由能及自由焓

熵的概念实际上在应用上带来很多不便,因为只有在孤

立体系的条件下才能应用⊿S≥0来决定自发过程进行的方

向和限度。对于非孤立体系还要考虑到环境的熵变,很不方

便。热处理、铸造、焊接、冶金等过程中的相变化及化学反

应都是在等温等压下进行的,自由能及自由焓可以作为体系

新的函数,用以判断自发变化的方向,不必再考虑环境。

自发过程都有一种潜在的推动力,可以利用这种推动力

来作功。例如从高山上往下流水,是一个自发过程,水电站

就是利用水的自发流动来推动机器作功而发电的。还有一些

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如:Zn+Cu++→Zn+++Cu在电池内进

行,使化学能转变成电能而作功。这就是说,自发过程与作

功能力密切相关,要解决自发过程的可能性、方向与限度,

可以从功的角度着手。

(一)自由能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不可逆过程)

(可逆过程)

(2-6)

T

q

dS

(不可逆过程)

(可逆过程)

(2-11)

δW=-dU+δq

δW即功的增量,对于等温等压过程,功分为体积功与

非体积功,体积功即P外dV,非体积功以δW’表示,则上式

可写为:

P外dV+δW’=-dU+δq(2-8)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

将上式代入(2-8)式,整理得

δW’≤-dU+TdS-P外dV

(2-9)

δW’≤-d(U-TS)(2-10)

定义F=U-TS,并称F为自由能,(2-10)式即变为:

δW’≤-(dF)

T,V

上式表明:在等温等容,对于可

逆过程,体系所作的最大非体积功等于体系自由能的减少。

而对于不可逆过程,体系作的非体积功小于自由能的减少。

根据自由能的定义可知,自由能F是体系状态的函数,自由

能的变化值只由始态与终态决定,而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如果体系不作非体积功,即

δW’=-(dF)

T,V

=0

对于不作非体积功的等温等容的不可逆过程,由于δW’

=0,根据(2-10)式,

δW’<-(dF)

T,V

,即

0-(dF)

T,V

(dF)

T,V

≤0

即体系在等温等容,不作非体积功时,自发变化总是向

自由能减少的方向进行,直到自由能减少到最低值,达到平

衡为止。

(自发过程)

(平衡状态)

(2-12)

(二)自由焓

对于等温等压可逆过程,P外dV=PdV,(2-9)式可写为:

δW可

’=-dU+TdS-PdV

δW可

’=-dU+d(TS)-d(PV)=-d(U+PV-TS)=-

d(H-TS)

设G=H-TS,并称G为自由焓,将此式代入上式可得

δW可

’=-(dG)

T,P

W可

’=-⊿G

T,P

等温等压条件下,对于不可逆过程,δW不

’<δW可

’=-

dG,当体系只做体积功时,δW’=0

dG

T,P

<0

⊿G

T,P

<0

因此,在等温等压条件下,体系中只有使G减小的过

程才能自动进行。用数学式表示则为

⊿G

T,P

≤0

上式就是自由焓判据表达

式。

类似于铝与氧化铁的反应,许多单质无素都可以从另外

元素的氧化物中置换出该元素的单质。铝热反应中伴随着许

多类似的反应。如锰或其它合金添加剂与氧化铁的反应、合

金添加剂与坩埚材料二氧化硅的反应。一部分反应是自发进

行的,如铝、锰与氧化铁的反应。而有些反应则需要一定条

件,如铝与氧化铬间的反应,需要高温。铝与氧化铁的反应

结果正好提供了这样的条件。铝热焊过程中,从焊剂点燃到

钢液凝固的整个过程中,化学反应的种类是复杂多样的。判

断这些反应能不能进行,可以使用自由焓判据。许多手册都

提供了化合物的标准生成自由焓,可以由此计算反应的自由

焓,根据自由焓判据判断反应能否进行。

(三)化学反应的⊿G0

在标准状态下生成物与反应物的自由焓之差称为反应

的标准自由焓变化,用符号⊿G0

表示。

1大气压下由最稳定的单质生成1摩尔化合物时自由焓

变化称为该化合物的标准生成自由焓。在298K时的标准生

成自由焓用符号⊿G

f,298

0

,稳定单质的标准生成自由焓为0,

生成物的标准生成自由焓减去反应物的标准生成自由焓即

为该化学反应的自由焓。

化合物的标准生成自由焓为负时,表示标准状态下该化

合物的生成反应是自发的。即该化合物在标准状态下是稳定

的。⊿G

f,298

0

数值越小,化合物越稳定。

值得说明的是,热力学只解答过程的可能性,自由焓为

负值的化学反应能否进行,以及进行的条件、速度等必须由

动力学来解决。

第二节铝热反应动力学基础及进展

要了解铝热焊中的反应,除了首先要知道该化学反应的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成分及分子结构外,还有两个方面的重要

内容需要了解:其一是反应的方向和限度.化学热力学是研

究一个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的有力工具,它可定量地计算出,

在达到化学平衡时,反应能够进行的最大程度,亦即反应能

够达到的最大理论转化率.此外是反应的速率,即该反应究

竟有多快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得到一定数量的产物?这和热

力学考察问题的方法不同,动力学是从动态的观点考察反

应,主要考察反应过程的细节,即这个系统是怎样从一种状

态转变到另一种状态以及这种转变所需要的时间.化学动力

学就是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影响反应速率的各种因素(浓

度、温度、催化剂及光、电、辐射等)以及反应机理与反应

速率的关系的科学.平衡态原则上也可以用动力学观点加以

处理,即把平衡态看成正向速率和反向速率相等的情况.可

是反过来却不然,知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不等于对反应速率

问题也有了了解,也就是说不能根据热力学来理解反应速率

问题。对于有实际意义的反应过程,动力学往往是决定性的

因素。

一自蔓延现象

1895年,德国Goldschmidt发现了铝热反应的自蔓延

特征。铝热反应的工业化应用是始于热剂焊焊接钢轨。这就

是我国现在正在使用的德国施密特公司的铝热焊产品的始

创者。自60年代末,自蔓延高温合成(Self-propagating

High-temperatureSynthesis,简称SHS)在原苏联形成一个

新学科以来,在各国已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很大发展。

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是由前苏联科学家Merzhanov和

Borovinskaya在研究火箭固体推进剂燃烧问题时,实验过渡

族金属和硼、碳、氮等的反应时首次发现并提出来的,目前,

也被称作燃烧合成(CombustionSynthesis,CS)。其特点是

利用外部提供必要的能量诱发放热化学反应体系局部发生

化学反应(点燃),形成化学反映前沿(燃烧波),此后化学

反应在自身放出热量的支持下继续进行,表现为燃烧波蔓延

至整个反应体系,最后合成所需要材料(粉体或者固结体)。

SHS已经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本章中对铝热反应的最新研

究成果进行了简单介绍。

SHS最突出的优点是:工艺简单,过程时间短;合成物

污染少、纯度高;最大限度的利用材料的人工合成中的化学

能,节约能源;能集材料合成和烧结等多种工艺于一体。

从SHS被发现到上世纪80年代初,只有前苏联在不对

外公布的状态下进行研究。前苏联科学院对SHS技术研究

极为重视,专门从其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分离出一个单位

来研究,这就是后来知名的结构宏观动力学研究所。该研究

所对SHS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取得了奠基性的成果。进

人90年代,尽管俄罗斯国家总体科研环境欠佳,但是他们

在SHS领域研究的总体水平仍然居于世界前列。

前苏联对SHS理论的建立和SHS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

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论上,他们发展、建立了SHS燃烧

理论,又将其和材料科学结合起来,提出了结构宏观动力学

理论,建立起SHS过程中的燃烧过程和材料结构形成间的

关系;在应用方面,他们发展了一系列无机材料粉末合成与

成型、致密化技术相结合的技术。

80年代以后,SHS传播到美国、日本、中国等国家,

开始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美国科学家在SHS基础研究方

面的成果最为扎实,研究力量也最为雄厚。他们发展了新的

燃烧模型和有机物的燃烧合成及非常规SHS技术。

二铝热反应的动力学研究

到目前为止,对SHS过程热动力学的研究大多仍是建

立在一种均质的、平衡的物理化学状态之上。通常采用均匀

连续介质模型上的有内热源的傅立叶热传导方程对其热动

力学过程进行描述。其一维形式可表述如下:

)()(

2

4

0

4

0

0

2

2

TT

r

TT

rt

q

x

Tk

t

T

C

p









其中C

p

和ρ分别为产物的热容、密度和热导率,q为

反应热量,Φ为原始物料的反应百分率,α为传热系数,γ

为试样半径,ε为辐射系数,α

0

为常数,T为绝热温度,

T

0

为环境温度,x为波传播方向的坐标。

对燃烧波的宽度与热影响区相比很窄的条件,并假设

可忽略对流和辐射导致的热损失,Novozhihov推导出燃烧

波速度为:

)/exp()(*

0

*

2

2

c

c

pRTEK

E

RT

q

kC

nfV

(2-14)

其中:V为燃烧波速度,Tc为燃烧温度,K。为常数,

E*为反应激活能,f(n)为级数等于n的反应动力学函数,

R为气体常数。

通过式(2-14)可以看出,影响燃烧波速的因素很多,

如材料本身的性质、化学配比、坯料的密度等,还有如可以

通过添加稀释材料来改变燃烧波速。

采用这种平面均质模型计算的结果与实测结果相比,

有时存在数量级上的差异。同时这个模型也不能解释各种复

杂的自蔓延燃烧现象,如螺旋型、振荡型和无规界面的混沌

型燃烧模式等。

造成这种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将燃烧体系过于简化,忽略

体系的颗粒集合体特性和体系物化性能在整个过程中不断

的变化,将体系简化为一个均质的、不变的平衡连续体系,

即反应组分是以分子级别均匀混合的,过程中的物理、化学

变化均在一个平衡的不变的状态下进行。

为了更加准确地描述SHS过程中的热动力学行为,实

现SHS过程可控,有必要建立一个包含体系微观不均匀特

性、全过程动态可变的非平衡特性。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

的发展,对复杂过程的分析与模拟能力大大加强,同时有关

分形和渗流的研究进展也为材料微观结构分析提供了有力

的工具。相关的研究工作也吸引了众多SHS研究者的兴趣。

三铝热反应的层状燃烧模型

由于铝热SHS反应是通过铝热剂反应所出现的氧化还

原反应放热自增殖过程而进行的,而且有文献报道,在重力

分离SHS法制备陶瓷内衬复合管的过程中,燃烧过程始于

铝粉熔化之后,并主要受扩散机制控制,燃烧界面以层进方

式推移,以层状反应物几何形状所建立的燃烧模型如图2

和式(1)所示,所以由反应界面区和反应合成区传递给反

应预热区的增殖热(Q增)是克服物料中原子反应能垒的原动

力,是诱发反应预热区中铝粉熔化的能源。而对于开放SHS

体系来讲,促使反应预热区中铝粉熔化的能量又主要取决

于反应体系的生成热(Q生)、热散失量(Q散)和反应预热区的

体积V预,即,Q增=(Q生-Q散)V预

式中V——扩散速度

K

ef

——层状反应界面上的有效热导率;

D

ef

——层状反应界面上的有效扩散系数;

E3——燃烧过程的活化能;

L——相邻反应区各层厚度的总和;

Tc——反应燃烧温度;

R——普适常数

所以从反应动力学上讲,反应预热区中的单位体积增

殖热

Q增才是使反应进行下去的驱动力。

在开放SHS铝热体系中,当装料密度较低时,物料中

气相体积分数较大,物料间的热导率K

ef

较低,同时由于物

料间的接触面积较小,使熔化后的铝液向邻近Fe

2

O

3

颗粒

表面铺展的液相摩尔体积分数降低,减少了铝液向Fe

2

O

3

的有效扩散面积,增加了原子间平均扩散自由程,从而缓延

了Al向Fe

2

O

3

的质量传输过程,降低铝液向Fe

2

O

3

的有效

扩散系数D

ef

。这样因Kef,Def降低,使得燃烧反应的生成

热降低,燃烧温度Tc下降,同时也减少了由反应界面区和

反应合成区传递给反应预热区的增殖热,使得进行下一步

图2-2层状反应物SHS燃烧模型

反应生成物

合成区

反应界面

预热区

未反应混合

粉末原料

燃烧反应所需的反应预热区中铝粉熔化速率和Al液摩尔

体积分数降低,进一步减弱了燃烧过程继续进行下去的原

动力,从而延缓了燃烧界面向未反应物料的推移过程,致使

燃烧速率逐渐衰减下去,自蔓延过程进行得越来越慢。

但是,当装料密度较高时,虽然物料间的气相体积分数

减少,但是由于反应物料间及物料与钢管内壁间的有效接触

面积增大,使得物料间及物料与钢管之间的热导率急剧增

加,加快了反应界面区向反应预热区及未反应物料向钢管

的热传导过程,导致反应体系的热散失量Q散增加。同时,也

因反应物料间热传导过程加快,降低了未反应物料中的温

度梯度,使得反应预热区厚度L预增大,从而增加了反应

预热区的体积,这样使得反应预热区所获得的单位体积增

殖热减少,引起反应预热区铝粉熔化过程减弱和铝液摩尔

体积分数减少,造成铝液向Fe

2

O

3

的扩散浓度和有效扩散系

数Def降低,从而削弱了进行下一步燃烧反应所需的驱动

力,引起燃烧速率也逐渐衰减下去。所以,通过试验测试,平

均蔓延速率在装料密度为1.5g/cm3时达到最大值。

第三节铝热焊剂的点燃

本节内容应当属于铝热反应动力学范畴,焊剂的点燃是

铝热反应的前提。在热力学上能自发进行的铝热反应,如果

缺乏点燃作不前提。铝粉与氧化铁将能长期共存。因为点燃

在钢轨铝热焊中的重要性,故单独列出本节进行介绍。

国内外的铝热焊都是采用高温火柴进行点燃。实际上,

点燃焊剂的方式是多样的。

SHS是需要外部能源提供热量,来引燃SHS反应。提

供能量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对SHS材料整体加热,到达一

定的温度,则燃烧反应在整个材料内同时进行,称做热爆反

应;另一种是利用外部热源加热SHS材料的局部,使其受

到强烈的加热而首先燃烧,随后,燃烧火焰传播到整个反应

体系中,这种方法叫做点火,是最常用的方法。

点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在无气相燃烧体系中起着

很重要的作用。从理论上说,只要能给自蔓延材料一定的能

量,使其温度升高,达到点燃温度的能源都可以用来点燃

SHS反应。目前,常用的点火源有:

l)盘状钨丝:当钨丝通电时发热,利用辐射能点燃反

应。这种方法应用最多,但热源的能量密度低,点燃时间长,

控制难。

2)接触电阻:给自蔓延压坯材料通以电流,利用金属

粉粒间的接触电阻加热并引燃自蔓延高温合成反应。这种方

法是整体点火,升温速度快,且可控,但由于接触电阻处的

电流很大,电阻热大,接触处微小区域的温度很高,粉体的

平均温度低,并且粉粒形状、大小和粉体密度都影响接触电

阻,所以,难以得到准确的点燃温度。

3)电弧点火:用电弧的高温来点燃自蔓延高温合成反

应。电弧的温度高,易点燃,但难以进行控制和测量。

4)微波点火:用微波点燃自蔓延高温合成反应,这是

在整个微波作用的体积内都产生热量的体积热源,加热速度

快,温度梯度小,但微波对材料的选择性强。

5)冲击载荷点火:用具有一定位能的冲头冲击材料,

使其点燃自蔓延高温合成反应。这种方法简单,但对冲击能

量和试验条件有一定的要求,应用受到限制。

6)电火花点火:利用高压放电产生的电火花点燃SHS

体系。这种方法可以用来点燃气体悬浮金属粉或弥散固体粉

末。很明显,这种方法的应用面很窄。

7)化学点火:将易燃的活性材料与SHS体系接触,点

燃活性材料,就可引燃SHS体系。但是,活性材料及其适

用性有限。

8)激光点火:用激光脉冲照射自蔓延材料表面,点燃

自蔓延高温合成反应,也有用连续激光点火。

本文发布于:2022-12-11 15:24: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864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煞白的读音
下一篇:二大写怎么写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