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绝句》
出自唐朝人的《绝句》
迟日江丽,春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
便要燃烧。
今年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
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驳说:余曰:上二句两间(指
天地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
乐乎?王氏的意见是对的。此抓住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
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迟日,出自《七月》:春日迟迟。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
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春光好》)。诗人以迟日领
2
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
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你看:阳光
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
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
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
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燕子是侯鸟,诗人描写它是
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
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
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
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
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
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人陶虞开称杜甫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说杜》),此诗可
为印证。但这首五绝之妙并不止于以诗为画,诗人着意传达的还是
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说春日迟迟、江山秀丽、清风徐徐、花草
芬芳以及燕子、鸳鸯,都是诗人的视觉、触觉(风)、嗅觉所感,那
么泥土之融、沙砾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觉了。只因为对春
天的阳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感受至深,诗人无须触摸就能想
象出泥土的松湿和沙砾的温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体会又加深了对
飞燕的轻盈、鸳鸯娇慵的视觉印象,从而使诗人的整个身心都沉浸于
柔美和谐和春意之中
赏析其二
3
清代的诗论家陶虞开在《说杜》一书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
诗为画的作品。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
意的佳作。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
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迟日即春
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
以统摄全篇。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
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
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
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
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在明丽阔远的图景
之上,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
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
勾画。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
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
有一种动态美。杜甫对燕子的观察十分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春
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
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
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
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因
为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灿烂的阳
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从景物的描写来看,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
4
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这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
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
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就诗中所含
蕴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
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
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这首五言绝句,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全诗对仗工整,但
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
具风格的篇章。
本文发布于:2022-12-11 15:03: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863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