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落花生》第二课时教案(通用3篇)
五年级语文《落花生》第二课时教案(通用3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借助教
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为大
家收集的五年级《落花生》第二课时教案(通用3篇),希望能够
帮助到大家。
1.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重点语句。
2.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体会花生的品格,领悟父亲是通过
谈花生,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
3.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体会花生的品格,领悟父亲是通过谈
花生,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
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体会花生的品格,领悟父亲是通过谈
花生,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回忆上节课内容,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
容?
2、这篇文章主次清楚,把议花生作为重点部分详细记叙的。
(二)细读课文,品味欣赏。
1、那就让咱们一起回到一家人谈花生的那个夜晚吧。现在咱们
就是家庭成员了。想象着当时的情景自己读一读这段话。一会咱们
分角色朗读。
2、师生分角色读,理解“争着”。从这段对话中你知道了什
么?(好处)。
3、你在生活中还了解到花生有哪些好处吗?
4、花生可真是浑身是宝,好处可真多啊!父亲说,花生的好处
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出示第十自然段)
5、默读父亲说的这段话(第十段),思考花生最可贵的是什
么?并做上批注。用时一分钟。
6、小组合作学习第十段。(出示学习要求:①自由读第十段,
小组交流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②思考作者在讲花生时,为什么要
谈到桃子、石榴、苹果呢?③用时4分钟。小组内成员做好分
工。)一小组交流。生评,师指导。
7、桃子、石榴、苹果和花生有着各自的生长特点,咱们来一起
看一看(出示图片)。他们这两种生长特点用一个词来说可真是
(生答:截然不同等)。能把这种不同读出来吗?(出示,不同颜
色标出,师生配合读。)
8、在桃子、石榴、苹果和花生中,父亲更喜欢什么?你是怎么
知道的?出示“所以你们。。。”一句。
9、父亲是经过自己的观察生活,发现了这些花生的特点,并且
看到了花生这一可贵的一面,深有感触说了这句话——生读:“所
以”一句。
10、在父亲眼里,怎样算是不好看?父亲由花生说到了
(人)。
如果给你一个选择的权利,你是想做桃子苹果石榴这样的人还
是像花生这样的人?
11、“我”听懂了父亲的话吗?引出“我”说的话。(出示这
两句话。)
12、理解“体面”。
13、假设去掉“只”,意思有什么不一样?(生答,再读感
受)。
14、其实,只要你善于观察,就能够发现我们身边有很多像花
生一样的人。用上“像花生,虽然,可是。”的句式表达。
15、那我们应该做怎样的人呢?(默默奉献、脚踏实地等。)
是呀,这就是“父亲”的“希望”。
(三)领悟写法。
1、你们说,咱们这一家人说来说去还仅仅是在谈花生吗?从花
生谈到了什么?(生答:做人。)这种写法就叫做借物喻人。(板
书。)
2、现在你能来说说,什么叫做借物喻人吗?(借一物比喻具有
相同特点的人。)
3、结合本课来说,本课是借花生来比喻(不计名利,默默奉献
的人)。
在生活中,我们也有类似的用法。如借蜜蜂比喻(勤劳)的人
等,二生举例。
(四)深化感悟,了解作者。
1、学习最后一段,体会“印”字,读出这种感受。
2、情境引读,强化感受,根据填空背诵重点语句。
当作者青年时;当作者已为人父时;当作者为人师表时;当多
年以后。
3、体会作者笔名的用意
(五)拓展练笔。
1、善于思考的人常常能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耐人寻味的道理。
请同学们仔细思考,拿起笔试试给自己取个笔名,并写下自己的理
由,看谁写的即有意思,又有内涵,还能用的今天学的借物喻人。
2、全班交流。
(六)练习小结
1、小练习。
2、推荐书。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质疑、解疑,从而体会其含义及表
达效果。
3、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领悟父亲是通过谈花生,希望我们
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
4、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
做人的道理的写法。
一、谈话导入,明确重点内容
1、普普通通的花生引出作者一家人这么多的话题,让我们对花
生也产生了兴趣。
2、作者一家人到底在议论花生的什么?他们要告诉我们什么
呢?
3、认读词语:半亩、尝尝、吩咐、茅亭、榨油、石榴。
二、整体感知,抓重点内容
1、回忆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
的。
三、重点相信议花生,感悟做人的道理
1、听课文朗读,思考:
(1)用“——”画出父亲几次对孩子们说的话,看看父亲讲了
花生的什么,又想告诉孩子们什么。
(2)用“﹏﹏”画出作者听了父亲对于花生品格的议论之后感
悟的句子,读一读,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学生边听边思考。
3、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1)赞花生。
①朗读第7至第10自然段,想一想,大家谈论了花生的哪些好
处?父亲的观点是什么?
②出示父亲第一次议论花生的语句,思考:父亲怎样说明花生
的可贵之处的?
③父亲想借用两类事物的生长特点告诉我们花生有什么可贵的
品质?
④用关联词把文中花生给你的印象说出来。
⑤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⑥出示父亲说的话,练读几遍,尝试背诵。
(2)学花生。
出示句子“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
用。”
①朗读句子,联系上下文,谈一谈父亲的第二次议论是什么意
思?
②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背诵句子。
(3)做有用的人。
出示句子“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
人没有好处的人。”
①朗读句子,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作者的
话的理解。
②什么是有用的人?
③感悟作者的理解,背诵句子。
4、指导学生背诵有哲理的句子。
5、你知道在生活中都有那些人也像落花生那样不图虚名、默默
无闻地做着奉献吗?
6、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作者的父亲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
做比照来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那么,你长大了准备做像花生一样
的人,还是准备做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呢?为什么?
7、分角色朗读课文。
8、学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拓展延伸,体会写作方法
1、作者借落花生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这种写作方法称为什
么?
2、教师小结。现在,同学们明白了作者的笔名为什么叫“落华
生”了吗?
1、握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
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
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
好处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
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
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
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
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
处的人”的道理。
一、猜谜引入
1、同学们,老师请你们猜一个谜语“根根胡须入泥土,自造房
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谁能猜出这是什
么?
2、(出示落花生的图片),对,是落花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
学的课文,齐读。出示文字图片介绍许地山,突出他的笔名“落华
生”,激发学生的疑问。
许地山为什么把自己的笔名叫作“落华生”呢?学了课文你就
会清楚了。
二、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2、交流
3、分别从课文中找出写以上内容的段落,指名读正确、通顺。
(1)种花生(第一自然段)“我们姐弟几个都很快乐,买种,
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这句话用几个次写出了种花生的过程,你能找出来吗?能调换
顺序吗?为什么?指名朗读,学生读后,“居然”你懂吗?为什么
这里要用居然,你知道吗?读一读,你能用一个成语来表达此时姐
弟的心情吗?指导朗读。
(2)收花生、尝花生(零星散落在一、二及最后一段中,指名
一一读出来即可)
(3)议花生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这个内容,那天晚上都有哪些人参加议论
花生,分角色朗读
(4)了解了这四方面的内容,你们有什么发现?种花生、收花
生、尝花生写得很简单,“买种、翻地、播种、浇水“八个字就写
出了种的过程,一个“收获”写出了收,吃就用“花生做的食品都
吃完了”一句话写完,至于味道怎样一句都没提,而议论花生却整
整写了12个自然段,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吗?(是啊,文章
这样有详有略,有主有次,重点更加突出,给人的印象会更深刻)
三、重点感悟,理解花生的特点
1、那天晚上,全家一起围绕哪个话题在议论花生呢?快速默
读,找出花生的好处,做上记号。
2、指名说一说花生的好处,教师板书:味儿美、可以榨油、价
钱廉价(第四种好处学生可能讲不清楚/soft/)
3、在这么多好处中,有一样最可贵,到底是什么,确实值得我
们好好品味。
出示句子: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
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
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
起来才知道。
(1)自由朗读,你读出花生的可贵了吗?(学生读句子或说花
生的特点)
(2)如果把花生当做人的话,你读出了它哪些可贵的品质呢?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它那味美又有用的果实是埋在地里
的,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高高挂在枝头,读到这儿,你最想
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它的可贵?(板书:不炫耀自己、不图虚
名)
“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
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它的果实味美、价钱廉价,人人
都喜欢,可它却矮矮地长在地上,连有没有果实都不能分辨,此时
你又想用哪个词来形容它?(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4、这就是花生最可贵的地方,父亲用什么方法让我们读懂这一
点的呢?(比照)
5、读着父亲的话,想着花生可贵的品质,我们不禁对它产生了
敬仰之情,谁愿意来表达?指名朗读这段话。
四、作业
1、课堂作业本前几题
2、抄写第十段话。
本文发布于:2022-12-11 12:49: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857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