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什么是立体图形

更新时间:2022-12-11 11:55:03 阅读: 评论:0

有各种试卷的软件下载-go第三人称单数


2022年12月11日发(作者:新的一年的祝福语)

认识立体图形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主要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

学(一年级上册)》第34页。

2.教材编写特点:这部分知识的编排,教材是按三个层次进行

处理的: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

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应用这两个环节上,注意体现数学知识

的现实性和生活化。首先,教材从现实生活中引出数学内容,让学生

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这些物体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看

到的,这样编排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

学,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小就培养起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

题的意识和习惯。然后,教材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辨认和区别

四种立体图形。在编排这部分内容时,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

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按三个层

次编排: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

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

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

3.教材内容的核心数学思想:《标准》指出,“‘空间与图形’的

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

关系及其转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

重要工具。”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

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二、学生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对形状的知觉是通过视觉、触觉、运动觉协同运动的,

这有利于增进他们对所处环境的认识,为将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

的基础。其实学生在入校前就已经接触过各种形状的物体和玩具,关

于形状,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的感知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太感性,随

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就要把这些感知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

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我的学生大多是五六岁,年龄偏小,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还非常

弱,,分组活动不容易组织。另外,据我课前调查,学前班虽然也认

识过这些图形,因此定如下目标。

三、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

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

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

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活动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老师今天去了超市,给你们带来了很多礼物,你们想

知道卢老师都买了哪些东西吗?请大家看一看,并说说有哪些“礼

物”。

(当学生说出“礼物”的名称时,教师逐一出示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和球等实物。)

师: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认识这些物体的形状和特征。(板书课

题:认识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抓住儿童好奇、好动的主要特点,诱导学生在做搭积

木游戏的活动中学习数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感知形状特点

1.动手分一分。

师:请同桌的小朋友动手、动脑,把桌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

起。(教师深入学生中,观察学生的分法,参与学生操作,并有针对性地

进行指导。)

2.交流汇报。

同桌学生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有

以下几种分法。

第一种:一堆是积木块、牙膏盒、肥皂;一堆是粉笔盒、魔方;一

堆是易拉罐、笔筒、茶叶筒;一堆是球。

第二种:一类是四四方方的;一类是直直的,像柱子;还有一类是

圆圆的球。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适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分类的情

况。告诉学生各类实物分别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板书它

们的名称。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分一分,让学生初步感受将外形相同的物体

放在一起,通过交流汇报,初步了解物体的外形特征,直观认识长方

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实物的(不同)形状。】

三、实践探究,形成表象

小朋友知道这些物体的形状后,引导他们继续“玩玩”这些物

体。

1.动手摸一摸、滚一滚、推一推。

请同桌的小朋友摸一摸,滚一滚,推一推桌上的不同物体。互相说

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2.组织交流汇报。

学生交流汇报,可能会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有尖尖的点,无法滚动。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有尖尖的

点,正方体也无法滚动。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圆圆的,

平平的;圆柱如果“躺”在桌子上,它能够滚动,如果立在桌子上,它

就不能滚动。球是圆圆的,它没有平平的面,放在桌子上可以任意地滚

动。

3.引导思考,形成表象。

(1)通过刚才的摸一摸,滚一滚,推一推,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放

在桌子上的长方体、正方体和立在桌子上的圆柱无法滚动?而“躺”

在桌子上的圆柱和放在桌子上的球却可以滚动呢?

让学生进一步明确:长方体、正方体的面都是平平的;圆柱两头是

圆圆的,有两个面是平平的;球没有平平的面,容易滚动。

(2)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闭眼想象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出图

形名称,让学生边想边用手指比画各种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摸一摸、滚一滚、推一推,让学生感受、体验不

同形状的物体的特征;通过组织交流汇报和引导思考,让学生区别不

同形状的物体的不同特征,初步建立各类物体的表象。】

四、抽象图形,认识特征

1.引导观察,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

先用多媒体展示实物,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然后脱去“外

衣”(不考虑物体由什么物质组成、用途等,只看其形状),逐步抽象出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图形,让学生认识图形的简单特征。

2.引导辨认、区分各类物体的实物和图形。

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说出

名称,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要求

学生拿出相应的实物。

3.引导说一说,寻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

方体、圆柱和球。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各种不同形状物体的外形特征后,

适时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有利于学生理解物体形状的本质

特征。通过引导学生辨认图形和实物,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沟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五、实践活动,体验特征

1.摸一摸。

(1)同桌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另一人在纸箱里摸出相应的物体,

看谁摸得准。

(2)组织小组比赛(方法同上)。

(3)组织学生交流体会,说说摸物体的感受,怎样才能摸得既快又

准。

2.滚一滚。

先引导学生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滚一滚,再让学生说说在实

践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

3.搭一搭。

(1)请同桌的小朋友用桌子上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

种造型。先想一想搭一个什么造型,再尝试搭一搭,同桌两人合作共同

完成这个任务。

(2)搭完后引导学生交流:为什么长方体、正方体搭起来方便,圆

柱立着搭也比较方便,而球搭起来则很困难。

【设计意图:通过摸一摸、滚一滚、搭一搭、数一数等实践

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不同形状的物体的不同特征,巩固学生已经

建立的空间观念,使学生体会到在玩中能学到数学知识,感受到学习

数学的乐趣,树立学习自信心。】

六、全课总结,情知共融

师:小朋友,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学习

的?

五、教学效果评价

由于情境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最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

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层次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多媒体教学

手段的使用比较恰当。因此,全班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态度积

极,主动参与,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发布于:2022-12-11 11:55: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855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喋组词
下一篇:宽裕的意思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