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滴定法

更新时间:2022-12-11 09:24:16 阅读: 评论:0

八年级上数学试卷-改弦更张和改弦易辙


2022年12月11日发(作者: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第八章沉淀滴定法

第一节概述

沉淀滴定法是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虽然能形成沉

淀的反应很多,但是能用于沉淀滴定的反应并不多,因为沉淀滴定法的

反应必须满足下列几点要求:

(1)沉淀的溶解度很小;

(2)反应速度快,不易形成过饱和溶液;

(3)有确定化学计量点的简单方法;

(4)沉淀的吸附现象应不妨碍化学计量点的测定。

目前在生产上应用较广的是生成难溶性银盐的反应,

例如Ag++Cl-=AgCl↓

Ag++SCN-=AgSCN↓

利用生成难溶性银盐反应来进行测定的方法,称为银量法。银量法可

以测定C1-、Br-、I-、Ag+、SCN-等,还可以测定经过处理而能定量地

产生这些离子的有机物,如666、二氯酚等有机药物的测定。

银量法根据指示终点的方法不同,可分为直接法和返滴定法两类。

一、直接法

是利用沉淀剂作标准溶液,直接滴定被测物质。例如在中性溶液中用

K2CrO4作指示剂,用AgNO3标准溶液直接滴定C1-或Br-。

二、返滴定法

是加入一定过量的沉淀剂标准溶液于被测定物质的溶液中,再利用另外

一种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沉淀剂标准溶液。例如测定C1-时,先将过量

的AgNO3标准溶液,加入到被测定的C1-溶液中、过量的Ag+再用KSCN

标准溶液返滴定。以铁铵矾作指示剂。在返滴定法中采用两种标准溶液。

银量法主要用于化学工业和冶金工业如烧碱厂、食盐水的测定。电解液

中C1-的测定以及农业、三废等方面氯离子的测定。

沉淀滴定法和其他滴定分析法一样,它的关键问题是正确测定计量

点,使滴定终点与计量点尽可能地一致,以减少滴定误差。

因此,下边将重点讨论银量法中常用的几种确定终点的方法。

第二节确定终点的方法

一、莫尔法

(一)原理

在测定C1-时,滴定反应式为:

Ag++Cl-=AgCl↓(白色)

2Ag++CrO42-=Ag2CrO4↓(砖红色)

根据分步沉淀原理,由于AgCl的溶解度(1.3×10-5mol/L:)小于Ag2CrO4

的溶解度(7.9×10-5mol/L),所以在滴定过程中AgCl首先沉淀出来。随

着AgNO3溶液的不断加入AgCl沉淀不断生成,溶液中的C1-浓度越来

越小,Ag+的浓度相应地愈来愈大,直至与

[Ag+][CrO42-]>KSP(Ag2CrO4)时,便出现砖红色的Ag2CrO4沉淀,借

此可以指示滴定的终点。

莫尔法也使用于测定氰化物和溴化物,但是AgBr沉淀严重吸附Br-,使

终点提早出现,所以当滴定至终点时必须剧烈摇动。因为AgI吸附I-和

AgSCN吸附SCN-更为严重,所以莫尔法不适合于碘化物和硫氰酸盐的

测定。

用莫尔法测定Ag+时,不能直接用NaCl标准溶液滴定,因为先生成大

量的Ag2CrO4沉淀凝聚之后,再转化AgCl的反应进行极慢,使终点出

现过迟。因此,如果用莫尔法测Ag+时,必须采用返滴定法,即先加一

定体积过量的NaCl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Cl-。

(二)滴定条件

1.指示剂用量

指示剂CrO42-的用量必须合适。太大会使终点提前,而且CrO42-本

身的颜色也会影响终点的观察,若太小又会使终点滞后,影响滴定的准

确度。

计量点时:[Ag+]sp=[Cl-]sp=K1/2sp(AgCl)

[CrO42-]=Ksp(Ag2CrO4)/[Ag+]sp2

=Ksp(Ag2CrO4)/Ksp(AgCl)

=1.1×10-2mol·L-1

在实际滴定中,如此高的浓度黄色太深,对观察不利。实验表明,终

点时CrO42-浓度约为5×10-3mol/L比较合适。

2.溶液的酸度

滴定应在中性或微碱性(pH=6.5-10.5)条件下进行。若溶液为酸性,则

Ag2CrO4溶解:

Ag2CrO4+H+=2Ag++HCrO4-

如果溶液的碱性太强,则析出Ag2O沉淀:

2Ag++2OH-=2AgOH↓

Ag2O↓+H2O

滴定液中如果有铵盐存在,则易生成Ag(NH3)2+;而使AgCl和Ag2CrO4

溶解。如果溶液中有氨存在时,必须用酸中和。当有铵盐存在时,如果

溶液的碱性较强,也会增大NH3的浓度。实验证明,当cNH4+>0.05

mol·L-1时,溶液的pH以控制在pH=6.5-7.2。

3.先产生的AgC1沉淀容易吸附溶液中的C1-,使溶液中的Cl-浓度降低,

以致终点提前而引入误差。因此,滴定时必须剧烈摇动。如果测定Br-

时,AgBr沉淀吸附Br-更为严重,所以滴定时更要剧烈摇动,否则会引

入较大的误差。

4.凡与Ag+能生成沉淀的阴离子如PO43-、AsO43-、SO32-、S2-、CO32-、

C2O42-等;与CrO42-能生成沉淀的阳离子如Ba2+、Pb2+等,大量的

有色离子Cu2+、Co2+、Ni2+等;以及在中性或微碱性溶液中易发生水

解的离子如Fe3+、A13+等,都干扰测定,应预先分离。

(三)应用范围

主要用于以AgNO3标准溶液直接滴定Cl-、Br-和CN-的反应,而不

适用于滴定I-和SCN-。

二、佛尔哈德法

(一)原理

这种方法是在酸性溶液中以铁铵矾作指示剂,分为直滴定法和返滴定

法。

1.直接滴定法

在酸性条件下,以铁铵矾作指示剂,用KSCN或NH4SCN标准溶液滴定

含Ag+的溶液,其反应式如下:

Ag++SCN-=AgSCN↓(白色)

当滴定达到计量点附近时,Ag+的浓度迅速降低,而SCN-浓度迅速

增加,于是微过量的SCN-与Fe3+反应生成红色FeSCN2+,从而指示计

量点的到达:

Fe3++SCN-=FeSCN2+↓(红色)

Fe3+的浓度,一般采用0.015mol/L,约为理论值的1/20。

但是由于AgSCN沉淀易吸附溶液中的Ag+,使计量点前溶液中的Ag+

浓度大为降低,以至终点提前出现。所以在滴定时必须剧烈摇动,使吸

附的Ag+释放出来。

2、返滴定法

用返滴定法测定卤化物或SCN-时,则应先加入准确过量的AgNO3标

准溶液,使卤离子或SCN-生成银盐沉淀,然后再以铁铵矾作指示剂,用

NH4SCN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AgNO3。

其反应为:X-+Ag+=AgX↓

Ag++SCN-=AgSCN↓

Fe3++SCN-=FeSCN2+

但是必须指出,在这种情况下,经摇动之后红色即褪去,终点很难确

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AgSCN的溶解度(1.0×10-6mol/L)小于

AgCl的溶解度(1.3×10-5mol/L),因此,在计量点时,易引起转化反应:

AgCl+SCN-=AgSCN↓+Cl-

(二)滴定条件

1.用铁铵矾作指示剂的沉淀滴定法,必须在酸性溶液中进行,而不能

在中性或碱性中进行。因为在碱性或中性溶液内Fe3+将产生Fe(OH)2+

沉淀,而影响终点的确定。

2.用直接法滴定Ag+时,为防止AgSCN对Ag+的吸附,临近终点时

必须剧烈摇动;用返滴定法滴定Cl-时,为了避免AgCl沉淀发生转化,

应轻轻摇动。

3.强氧化剂、氮的低价氧化物、铜盐、汞盐等能与SCN-起反应,干

扰测定,必须预先除去。

用这种方法可以测定Ag+、Cl-、Br-、I-及SCN-等。在生产上常用来

测定有机氯化物,如农药中的666等。该法比莫尔法应用较为广泛。

三、法扬斯法

(一)原理

这是一种利用吸附指示剂确定滴定终点的滴定方法。所谓吸附指示

剂,就是有些有机化合物吸附在沉淀表面上以后,其结构发生改变,因

而改变了颜色。例如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Cl-时,常用荧光黄作吸附

指示剂,荧光黄是一种有机弱酸,可用HFIn表示。它的电离式如

下:HFIn=FIn-+H+

在计量点以前,溶液中存在着过量的C1-,AgCl沉淀吸附Cl-而带负电荷,

形成AgCl·C1-,荧光黄阴离子不被吸附溶液呈黄绿色。当滴定到达计量

点时,一滴过量的AgNO3使溶液出现过量的Ag+,则AgC1沉淀便吸附

Ag+而带正电荷,形成AgCl·Ag+。它强烈地吸附FIn-,荧光黄阴离子被

吸附之后,结构发生了变化而呈粉红色。可用下面简式表示。

AgCl·Ag++Fin-=AgCl·Ag·FIn

(黄绿色)(粉红色)

(二)滴定条件

1.由于吸附指示剂是吸附在沉淀表面上而变色,为了使终点的颜色变

得更明显,就必须使沉淀有较大表面,这就需要把AgC1沉淀保持溶胶

状态。所以滴定时一般部先加入糊精或淀粉溶液等胶体保护剂。

2.滴定必须在中性、弱碱性或很弱的酸性(如HAc)溶液中进行。这是

因为酸度较大时,指示剂的阴离子与H+结合,形成不带电荷的荧光黄

分子(Ka=10-7)而不被吸附。因此一般滴定是在pH=7~10的酸度下滴

定。

对于酸性稍强一些的吸附指示剂(即电离常数大一些)。溶液的酸性也

可以大一些,如二氯荧光黄(Ka=10-4)可在pH=4~l0范围内进行滴定。

曙红(四溴荧光黄,Ka=10-2)的酸性更强些在pH=2时仍可以应用。

3.因卤化银易感光变灰,影响终点观察,所以应避免在强光下滴定。

4.不同的指示剂离子被沉淀吸附的能力不同,在滴定时选择指示剂的

吸附能力,应小于沉淀对被测离子的吸附能力。否则在计量点之前,指

示剂离子即取代了被吸附的被测定离子而改变颜色,使终点提前出现。

当然,如果指示剂离子吸附的能力太弱,则终点出现太晚,也会造成误

差太大的结果。

(三)应用范围

用于Ag+、Cl-、Br-、I-、SO42-等离子的测定。

第三节沉淀滴定法应用实例

一、可溶性氯化物中氯的测定

测定可溶性氯化物中的氯,可按照用NaCl标定AgNO3溶液的各种方法

进行。

当采用莫尔法测定时,必须注意控制溶液的pH=6.5~10.5范围内。

如果试样中含有PO43-、AsO43-等离子时,在中性或微碱性条件下,

也能和Ag+生成沉淀,干扰测定。因此,只能采用佛尔哈德法进行测定,

因为在酸性条件下,这些阴离子都不会与Ag+生成沉淀,从而避免干扰。

测定结果可由试样的质量及滴定用去标准溶液的体积,以计算试样中

氯的百分含量。

二、银合金中银的测定

将银合金溶于HNO3中,制成溶液,

Ag+NO3-+2H+=Ag++NO2↑+H2O

在溶解试样时,必须煮沸以除去氮的低价氧化物,因为它能与SCN-作用

生成红色化合物,而影响终点的现察:

HNO2+H++SCN-=NOSCN十H2O

(红色)

试样溶解之后,加入铁铵矾指示剂,用标准NH4SCN溶液滴定。

根据试样的质量、滴定用去NH4SCN标准溶液的体积,以计算银的百

分含量。

三、有机卤化物中卤素的测定

将有机卤化物经过适当的处理,使有机卤素转变为卤离子再用银量

法测定。

245-2.写出莫尔法、佛尔哈德法和法扬斯法测定Cl-

的主要反应,并指

出各种方法选用的指示剂和酸度条件。

答:(1)莫尔法:主要反应:Cl

-+Ag+=AgCl↓

指示剂:铬酸钾酸度条件:pH=6.0∽10.5

(2)佛尔哈德法:

主要反应:Cl

-+Ag+

(过量)

=AgCl↓

Ag+

(剩余)

+SCN

-=AgSCN↓

指示剂:铁铵矾。酸度条件:0.1∽1mol/L

(3)法扬斯法:

主要反应:Cl

-+Ag+=AgCl↓

指示剂:荧光黄酸度条件:pH=7-10.5

3.用银量法测定下列试样:(1)BaCl

2,

(2)KCl,(3)NH

4

Cl,(4)KSCN,(5)NaCO

3

+NaCl,(6)NaBr,各应

选用何种方法确定终点?为什么?

答:(1)BaCl

2

用佛尔哈德法或法扬斯法。因为莫尔法能生成BaCrO

4

沉淀。

(2)Cl

-

用莫尔法。此法最简便。

(3)NH

4

Cl用佛尔哈德法或法扬斯法。因为当、[NH

4

+]大了不能用莫尔法测定,即使[NH

4

+]

不大酸度也难以控制。

(4)SCN

-

用佛尔哈德法最简便。

(5)NaCO

3

+NaCl用佛尔哈德法。如用莫尔法、法扬斯法时生成Ag

2

CO

3

沉淀造成误差。

(6)NaBr用佛尔哈德法最好。用莫尔法在终点时必须剧烈摇动,以减少AgBr吸附Br

-

而使

终点过早出现。用法扬斯法必须采用曙红作指示剂。

4.在下列情况下,测定结果是偏高、偏低,还是无影响?并说明其原因。

(1)在pH=4的条件下,用莫尔法测定Cl

-;

(2)用佛尔哈德法测定Cl

-

既没有将AgCl沉淀滤去或加热促其凝聚,有没有加有机溶剂;

(3)同(2)的条件下测定Br

-

(4)用法扬斯法测定Cl

-

,曙红作指示剂;

(5)用法扬斯法测定I

-

,曙红作指示剂。

答:(1)偏高。因部分CrO

4

2-转变成Cr

2

O

7

2-

,指示剂剂浓度降低,则终点推迟出现。

(2)偏低。因有部分AgCl转化成AgSCN沉淀,返滴定时,多消耗硫氰酸盐标准溶液。

(3)无影响。因AgBr的溶解度小于AgSCN,则不会发生沉淀的转化作用。

(4)偏低。因AgCl强烈吸附曙红指示剂,使终点过早出现。

(5)无影响。因AgI吸附I-

的能力较曙红阴离子强,只有当[I

-]降低到终点时才吸附曙红

阴离子而改变颜色。

6.称取NaCl试液20.00mL,加入K

2

CrO

4

指示剂,用0.1023mol/LAgNO

3

标准溶液滴定,用

去27.00mL求每升溶液中含NaCl若干克?

解:题意可知

Cl-+Ag+=AgCl

m

NaCl

=(cM)

NaCl

=0.1363×58.5=7.974g/L

7.称取银合金试样0.3000g,溶解后加入铁铵矾指示剂,用0.1000mol/LNH

4

SCN标准溶液

滴定,用去23.80mL,计算银的质量分数。

解:由题意可知n

Ag

=n

NH4SCN

=0.1000×0.0238=0.00238mol

AgNO

3

﹪=(n

Ag

×M

Ag

)/m

s

=(0.00238×107.8682)/0.3000=85.58﹪

参考书:

《分析化学》(第四版)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分析化学学习指导与习书》刘东主编、徐绍炳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本文发布于:2022-12-11 09:24: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848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整齐的反义词
下一篇:花朝月夕
标签:滴定法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