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法家代表人物

更新时间:2022-11-13 03:20:34 阅读: 评论:0

2020中考音乐考什么内容-alive是什么意思


2022年11月13日发(作者:经典图片大全)

1

法家战国时期代表人物

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以富国强

兵为己任,《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下面是有法家战国

时期代表人物韩非,欢迎参阅。

法家战国时期代表人物韩非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华

夏族,战国末期韩国的都城郑城(今河南郑州新郑市)人,战国末期杰

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先秦诸

子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

到的”势“集于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将老子的辩证法

和荀子的朴素唯物主义融为一体,同时重视吸收墨家思想,集儒道墨

法四大思想流派的精华于一身。韩非的思想深邃而又超前,对后世影

响深远,是毛泽东最佩服的中国古代思想家。

韩非是韩王之子,荀子的学生,李斯的同学。著有《韩非子》一

书,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韩非极为

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

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思想。

法家战国时期代表人物韩非人物生平韩非(约前280年;前233

年),又称韩非子,韩国(今河南省新郑)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法家代

表人物。《史记》记载,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

2

老”。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

如。韩非将自己的学说,追本溯源于道家黄老之术,他对老子《道德

经》有相当大的研究,《韩非子》中,著有《解老》、《喻老》等篇,

集中表述了韩非的哲学观点。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

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

者,韩非目睹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

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

采纳。韩非认为这是“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便退而著书,写出了

《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著作。

韩非的学问比李斯大得多,但因说话口吃,不善辩说,但善于著

述。韩非回到韩国以后,看到韩国太弱,多次上书献策,但都未能被

采纳。于是,韩非发愤著书,先后写出《孤愤》、《五蠹》、《说难》等。

他的书传到秦国,秦王非常赞赏韩非的才华。不久,因秦国攻韩,韩

王不得不起用韩非,并派他出使秦国。韩非子被韩王派遣出使秦国,

秦王很喜欢韩非,但还没有决定是否留用。但是文采斐然的韩非为秦

王嬴政所赏识而倍受重用。由于李斯提出灭六国一统天下的通天大

计,而首要目标就是韩国,但作为韩国公子的韩非与李斯政见相左(韩

非主张存韩灭赵),妨碍秦国统一大计,于是李斯就向秦王讲韩非的

坏话。他说:“韩非是韩王的同族,大王要消灭各国,韩非爱韩不爱

秦,这是人之常情。如果大王决定不用韩非,把他放走,对我们不利,

不如把他杀掉。”秦王轻信李斯的话,把韩非抓起来。廷尉将其投入

监狱,最后逼其服毒自杀。

3

韩非子的文章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

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风格。

韩非子著书之余时常登临的孤愤台犹存,位临棠溪岸边,原是一

处高地,松柏银杏苍苍。之后,孤愤台渐渐之低小,乡民们平素叫“孤

坟摊儿”,考古和被盗均未发现萌基,专家考证应为“孤愤”台,正

好符合韩非“驱车劝谏韩王不用”而闭门著书的历史事实。韩非的《孤

愤》《五蠹》《说难》《说林》《从内储》五书,十万余言,字里行间,

叹世事之难,人生之难,阅尽天下,万千感怀。韩非死于秦国,终年

47岁,有记载说,韩非尸体运回韩国,葬在故土,即孤坟摊处,另

说葬九女山古墓群。

据史料可考,韩非子的故土在西平县出山棠溪北岸的韩堂村。韩

堂村建有韩家祠堂,而后迁至出山镇西南,韩堂村留名至今。韩祠为

韩家宗祠,何代修筑无考,但每年春节韩姓子孙敬奉韩家宗祖一直延

续,韩祠历代修复,破损于解放初,1958年在此建出山礼堂,有“思

辨”碑石一块,村人说曾盖在西街井口,后无下落。

法家的文化精神思想韩非子虽然是荀子的弟子,思想主张却与荀

子大大相反,他没有承袭荀子的儒家思想,却爱好“刑名法术”之学,

且归本于‘黄老之学’,一套由‘道’、

‘法’共同完善的政治统治理论。韩非总结法家三位代

表人物商鞅、申不害、慎到的思想,主张君王应该用‘法

’、‘术’、‘势’三者结合起来治

理国家,此为法家之博采众长之集大成者。

4

秦始皇在初见韩非著作部份篇文内容就佩服地说:“嗟乎,寡人

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意思是说,寡人如果能见此人,与其

同游谈论一番,那就是死也都无憾了!在韩非死后,当代各国国君与

大臣竞相研究其著作《韩非子》,秦始皇在他的思想指引下,完成统

一六国的帝业。

韩非子反对政治治理的原则建构在私人情感联系与当代社会道

德水平的提升上,主张将人的自利本性作为社会秩序建立的前提,强

调君主统制权视为一切事物的决策核心,君权是神圣不可侵犯,君主

应当运用苛刑峻法重赏来御臣治民,以建立一个君主集权的封建国

家。

韩非子在其《韩非子》里面有《解老》与《喻老》两篇,直述自

己思想也源自于老子,故后世称之为道法家,意味从道家里面延伸出

来的新法家思想。从思想上说,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从政治上

说,商鞅是法家最杰出的人物。商鞅以其思想和行动,创造了一个国

家的富强,奠定了天下统一的基础,开创了一个新时代。法家这两个

巅峰人物,都从老子那里得到了丰富的营养。

道是变化的,天地是变化的,人是变化的,社会是变化的,治理

社会的方式方法也是变化的。但道也有相应的稳定性,这个稳定,就

是人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在现实中就是法。法就是依着道而建立的。

法必须随时代变化,法必须人人遵守。因为认识到万事万物的变化,

韩非子、商鞅同老子一样,也是反传统的。韩非子取《老子》‘

无为’的思想,《老子》认为处世,不需要拘泥固定形式与方

5

式,只要顺着大道即可。韩非认为无为,落实在君王统治上,应该是

无论特定喜好,或不喜好都不能被臣下推测与掌握,此观点还包括施

政习惯,统驭方式等,应该阴晴不定,难以掌握。如此才不会反被臣

下驾驭,这也就是申不害的“术”。

韩非子之学出于荀子,源本于儒家,而成为法家,又归本于道家。

其最高理想为“君无为,法无不为”,认为法行而君不必忧;臣不必劳,

民但而守法,上下无为而天下治。但其学说过于尊君,为后世所诟病。

本文发布于:2022-11-13 03:20: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84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傲然的近义词
下一篇:法家代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