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哀莫大于心死下一句

更新时间:2022-12-11 08:31:21 阅读: 评论:0

科学温州中考指南答案-虫洞和黑洞的区别


2022年12月11日发(作者: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

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译文及赏析

导读: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译文及赏析

《初晴游沧浪亭》

宋代:苏舜钦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初晴游沧浪亭》译文

一夜春雨,直至天明方才停歇,河水涨了起来,云儿浓厚,遮掩

天空,时晴时阴,天气也暖和。

帘内无人,日色暗淡,花丛、竹丛一片寂静,不时从中冒出几声

小鸟的对鸣声。

《初晴游沧浪亭》注释

沧浪亭:在今江苏苏州城南三元坊附近,原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

王钱镠的花园。五代末此处为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别墅。北宋庆历年

间为诗人苏舜钦购得,在园内建沧浪亭,后以亭名为园名。后代人在

它的遗址上修建了大云庵。春水:春天的河水。

连明:直至天明。

娇云:彩云,又云的美称。弄:吴越方言,作的意思。阴晴:时

阴时晴。

帘虚:帘内无人。日薄:日色暗淡。

《初晴游沧浪亭》鉴赏

首句“夜雨连明春水生”,写诗人目睹池内陡添春水,因而忆及

昨夜好一阵春雨。诗由“春水生”带出“夜雨连明”,意在说明雨下

得久,而且雨势不小,好为下写“初晴”之景作张本。正因昨夜雨久,

虽然今日天已放清,空气中湿度依然很大,天上浓密的云块尚未消散,

阴天迹象明显;但毕竟雨停了,阳光从云缝里斜射下来,连轻柔的春

云也带上了暖意,天正由阴转晴。以上就是诗中“娇云浓暖弄阴晴”

所提供的意境。诗抓住雨后春云的特征来写天气,取材典型。

第三句“帘虚日薄花竹静”写阳光透过稀疏的帘孔,并不怎么强

烈;山上花竹,经过夜雨洗涤,枝叶上雨珠犹在,静静地伫立在那里。

如果说这句是直接写静,束句“时有乳鸠相对鸣”则是借声响来突出

静,收到的是“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的艺术效果。显然,

诗中写由春景构成的幽静境界和题中“初晴”二字扣得很紧。乍看,

题中“游”字似乎在诗中没有着落,但从诗中诸种景象的次第出现,

就不难表现出诗人在漫游时观春水、望春云、注目帘上日色、端详杂

花修竹、细听乳鸠对鸣的神态。诗中有景,而人在景中,只不过诗人

没有像韦应物那样明说自己“景煦听禽响,雨余看柳重”(《春游南

亭》)而已。

诗人喜爱这“初晴”时的幽静境界是有缘由的。他以迁客身份退

居苏州,内心愁怨很深。在他看来,最能寄托忧思的莫过于沧浪亭的

一片静境,所谓“静中情味世无双”(《沧浪静吟》)。他所讲的“静

中清味”,无非是自己在静谧境界中感受到的远祸而自得的生活情趣,

即他说的“迹与豺狼远,心随鱼鸟闲气(《沧浪亭》)。其实他何曾自

得闲适,在同诗中,他在那里曼声低吟“修竹慰愁颜”可见诗人在亥

初晴游沧浪亭争中明写“静中物象”,暗写流连其中的情景,表现的

仍然是他难以平静的情怀。胡仔说苏舜钦“真能道幽独闲放之趣”(《苕

澳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二),此诗可为一例。

《初晴游沧浪亭》创作背景

庆历四年(1044年),进奏院祠神之日,苏舜钦作为集贤校理监

进奏院,循前例以卖旧公文纸的钱宴请同僚宾客。保守派抓住这件事,

借题发挥,结果,苏舜钦被罢去官职。他带着心灵上的`创痛,流寓

苏州,不久,在城南营建沧浪亭。而《初晴游沧浪亭》就是在此背景

下写成的。

《初晴游沧浪亭》简析

诗人有《沧浪亭》诗云:“迹与豺狼远,心随鱼鸟闲。吾甘老此

境,无暇事机关(费尽心机搞阴谋,耍弄权术)。”细细品味这几句诗,

对理解这首绝句很有好处。

也许是“好雨知时节”,昨晚“随风潜入夜”,一直下到天明,

亭前池子里的水涨了不少。你看,“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

徊”,天上轻柔的春云像娇嗔的姑娘在照镜,一会儿笑,一会儿哭似

的,不断在池中变幻着倩影。看来,宋朝诗人颇喜欢“弄”字,张先

的“云破月来花弄影”开了先例,欧阳修“夜深江月弄清辉”和苏舜

钦的这一句紧紧跟上,就象今天的人喜欢用“搞”字。用多了,就缺

乏新鲜感,诗词创作最重的还应是首创精神。尽管“弄”字都用得不

错,能出境界,但毕竟不如首创者。第三句先写“水晶帘莹更通风”,

春天的阳光透过稀疏的帘孔,落下斑驳的倩影;再写“花重锦官城”

和“绿竹半含箨”那种境界,无论是花,无论是竹,都给人“雨洗涓

涓净,风吹细细香”那种清新的感觉。今天,园里没有客人来,诗人

独自观赏,踽踽前行,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心头不禁涌起“沧浪独

步亦无淙”之无绪。最后一句以动衬静,收到“鸟鸣山更幽”的效

应。欧阳修也有《沧浪亭》诗曰:“水禽闲暇事高格,山鸟日夕相啾

喧。”做为这一句诗的解说词,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诗人还有《沧

浪静吟》云:“静中情味世无双”,这静中的“幽独闲放之趣”,隐

藏着诗人被罢黜后的落寞情绪。诗人嘴上说在这静谧的园中可以“迹

与豺狼远,心随鱼鸟闲”,其实心中是非常痛苦的,只是没有明说罢

了。哀莫大于心死,诗人对朝庭早已“心死”。

《初晴游沧浪亭》作者介绍

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人,字子美,开封(今属河南)人,曾

祖父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

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

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劾其在进奏院祭神

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

但不久就病故了。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

诗文集有《苏舜钦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苏舜钦集》。

【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译文及赏析】

1.苏舜钦的《初晴游沧浪亭》原文译文及赏析

2.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原文翻译及赏析

3.初晴游沧浪亭阅读答案及赏析

4.《初晴游沧浪亭》古诗鉴赏

5.苏舜钦《水调歌头·沧浪亭》诗词赏析

6.《初晴游沧浪亭》阅读答案

7.《初晴游沧浪亭》阅读练习及答案

8.《初晴游沧浪亭》诗歌鉴赏

上文是关于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译文及赏析,感谢您的阅读,

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本文发布于:2022-12-11 08:31: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845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