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正三棱锥的性质

更新时间:2022-12-11 08:02:25 阅读: 评论:0

2018虹口英语一模听力原文-人山人海的意思


2022年12月11日发(作者:最新韩剧排行榜2013)

棱锥

一.知识回顾:

棱锥:棱锥是一个面为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

[注]:①一个棱锥可以四各面都为直角三角形.

②一个棱柱可以分成等体积的三个三棱锥;所以

棱柱棱柱

3VShV.

⑴①正棱锥定义:底面是正多边形;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的中心.

[注]:i.正四棱锥的各个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不是等边三角形)

ii.正四面体是各棱相等,而正三棱锥是底面为正△侧棱与底棱不一定相等

iii.正棱锥定义的推论:若一个棱锥的各个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即侧棱相等);底面为正多边形.

②正棱锥的侧面积:'Ch

2

1

S(底面周长为C,斜高为'h)

③棱锥的侧面积与底面积的射影公式:

cos

S

S(侧面与底面成的二面角为

附:以知c⊥

l

,bacos,

为二面角

bla

.

则laS

2

1

1

①,blS

2

1

2

②,

bacos

③①②③得

cos

S

S.

注:S为任意多边形的面积(可分别多个三角形的方法).

⑵棱锥具有的性质:

①正棱锥各侧棱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相等(它叫做正棱锥的

斜高).

②正棱锥的高、斜高和斜高在底面内的射影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正棱锥的高、侧棱、侧棱在底面内的

射影也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⑶特殊棱锥的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位置:

①棱锥的侧棱长均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多边形的外心.

②棱锥的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均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多边形的外心.

③棱锥的各侧面与底面所成角均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多边形内心.

④棱锥的顶点到底面各边距离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多边形内心.

⑤三棱锥有两组对棱垂直,则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三角形垂心.

⑥三棱锥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三角形的垂心.

⑦每个四面体都有外接球,球心0是各条棱的中垂面的交点,此点到各顶点的距离等于球半径;

⑧每个四面体都有内切球,球心I是四面体各个二面角的平分面的交点,到各面的距离等于半径.

[注]:i.各个侧面都是等腰三角形,且底面是正方形的棱锥是正四棱锥.(×)(各个侧面的等腰三角形

不知是否全等)

ii.若一个三角锥,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则第三对角线必然垂直.

简证:AB⊥CD,AC⊥BDBC⊥AD.令bACcADaAB,,

得cacbADBCcADabABACBC,,已知

0,0cabbca

0cbca则0ADBC.

iii.空间四边形OABC且四边长相等,则顺次连结各边的中点的四边形一定是矩形.

iv.若是四边长与对角线分别相等,则顺次连结各边的中点的四边是一定是正方形.

简证:取AC中点

'O

,则

ACACOBACoo,平面

FGHBOACBOO90°易知EFGH为平行四

边形EFGH为长方形.若对角线等,则

EFGHFGEF

为正方形.

二.基础训练:

1.给出下列命题:

①底面是正多边形的棱锥是正棱锥;

l

a

b

c

BC

D

A

a

b

c

F

E

H

G

B

C

D

A

O'

G

F

E

D

C

1

B

1

A

1

C

B

A

②侧棱都相等的棱锥是正棱锥;

③侧棱和底面成等角的棱锥是正棱锥;

④侧面和底面所成二面角都相等的棱锥是正棱锥,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A)

()A0()B1()C2()D3

2.如果三棱锥

SABC

的底面是不等边三角形,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都相等,且顶点

S

在底面的射

O

ABC

内,那么

O

ABC

的(D)

()A

垂心

()B

重心

()C

外心

()D

内心

3.已知三棱锥DABC的三个侧面与底面全等,且3ABAC,2BC,则以BC为棱,以面BCD

与面BCA为面的二面角的大小是(C)

()A

4

()B

3

()C

2

()D

3

2

4、若一个三棱锥中,有一条棱长为a,其余棱长均为1,则其体积

)(aF

取得最大值时a的值为()

A、1B、

2

3

C、

2

5

D、

2

6

三.例题分析:

例1.正四棱锥

SABCD

中,高26SO,两相邻侧面所成角为,

23

tan

23

,

(1)求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2)求侧棱长、底面边长和斜高(见图)。

解:(1)作

CFSB

于F,连结AF,则

CFBABF

AFSB

,故

AFC

是相邻侧面所成二面角

的平面角,连结OF,则AFC,

2

OFC



,在RtOFC与RtOBF中,

tan

2

OF

OC

sin

1

OF

OB

(其中

SBO

SB

与底面所成的角,设为

)故

3

sin,60

2

。

(2)在RtSOB中,侧棱

sin

SO

SB

a

=

42

,cotOBSO22,

∴边长

24BCOB

;取BC的中点E,连结SE,则SE是正四棱锥的斜高,

在RtSEB中,斜高222SESBSE7;

例2.如图正三棱锥

111

ABCABC中,底面边长为a,侧棱长为

2

2

a,若经过对角线

1

AB且与对角线

1

BC

平行的平面交上底面于

1

DB。(1)试确定D点的位置,并证明你的结论;(2)求平面

1

ABD与侧面

1

AB所

成的角及平面

1

ABD与底面所成的角;(3)求

1

A

到平面

1

ABD的距离。

解:(1)D为

11

AC的中点。连结

1

AB与

1

AB交于E,则E为

1

AB的中点,DE为平面

1

ABD

与平面

11

ABC的交线,∵

1

BC//平面

1

ABD

1

BC//DE,∴D为

11

AC的中点。

(2)过D作

11

DFAB于F,由正三棱锥的性质,

1

,AADFDF平面

1

AB,连结

DG

,则

DGF

平面

1

ABD与侧面

1

AB所成的角的平面角,可求得

3

4

DFa,

111

BFGBAA,得

3

4

FGa,∴

4

DGF



∵D为

11

AC的中点,∴

111

BDAC,由正三棱锥的性质,

11

AABD,∴

1

BD平面

1

AC

1

BDAD,∴

1

ADA是平面

1

ABD与上底面所成的角的平面角,可求得

1

tan2ADA,∴

1

ADAarctan2

(3)过

1

A作

1

AMAD,∵

1

BD平面

1

AC,∴

1

BD

1

AM,∴

1

AM平面

1

ABD

1

AM是

1

A

到平面

1

ABD的距离,

3

2

ADa,∴

1

AM

6

6

a

例3.如图,已知三棱锥

PABC

的侧面

PAC

是底角为045的等腰三角形,

PAPC

,且该侧面垂直

于底面,90ACB,

10,6ABBC

11

3BC,

(1)求证:二面角APBC是直二面角;

(2)求二面角PABC的正切值;

(3)若该三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得到一个几何体

111

ABCABC,求几何

111

ABCABC的侧面积.

证(1)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取AC的中点D.

由题设知PA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PAPC.∴PDAC.

∵平面

11

AACC平面ABC,∴PD平面ABC,

∵ACBC∴PABC,∴PA平面PBC,

∵PA平面PAB,∴平面PAB平面PBC,

即二面角APBC是直二面角.

解(2)作DEAB,E为垂足,则PEAB.∴PED是二面角PABC的平面角.在RtABC

中,10,6ABBC,则8,4ACPD

由RtADERtABC,得

图31—3

P

C

1

C

B

A

A

1

B

1

图31-31

P

C

1

C

B

A

E

A

1

B

1

D

BCAD

DE

AB

10

46

5

12

∴所求正切为

tan

PD

PED

DE



3

5

(3)∵

1

1

3

2

BCBC

111

,,ABC分别是

,,PAPBPC

的中点.

1

8416

2PAC

S



1

642122

2PBC

S



∵22PEPDDE=

25

144

16=34

5

4

14

1034

25PAB

S

344.

∴S

棱锥侧

43412216

PABPBCPCA

SSS



,∴几何体

111

ABCABC的侧面积

3

S3349212

4

S

几何体棱锥侧

四、作业同步练习棱锥

1.给出下列命题:

①底面是正多边形的棱锥是正棱锥;

②侧棱都相等的棱锥是正棱锥;

③侧棱和底面成等角的棱锥是正棱锥;

④侧面和底面所成二面角都相等的棱锥是正棱锥,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A0()B1()C2()D3

2.如果三棱锥SABC的底面是不等边三角形,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都相等,且顶点S在底面的射影O在ABC

内,那么O是ABC的()

()A垂心()B重心()C外心()D内心

3.已知三棱锥DABC的三个侧面与底面全等,且3ABAC,2BC,则以BC为棱,以面BCD与面BCA

为面的二面角的大小是()

()A

4

()B

3

()C

2

()D

3

2

4、若P是正四面体内一点,P到各面距离之和是一个定值,这个定值等于()

A、正四面体的棱长B、正四面体的斜高

C、正四面体相对棱间的距离D、正四面体的高

5、若一个三棱锥中,有一条棱长为a,其余棱长均为1,则其体积)(aF取得最大值时

a

的值为()

A、1B、

2

3

C、

2

5

D、

2

6

6、一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若截面面积与底面面积之比为1:3,则此截面把一条侧棱分成的两线段之比为

()

A、1:3B、1:2C、1:

3

D、1:13

7、正三棱锥的高是3,侧棱长是7,那么侧面和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是.

8、三棱锥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且长度分别为1cm,2cm,3cm,则此棱锥的体积为。

9、已知三棱锥A-BCD的体积为V,棱BC的长为a,面ABC和面DBC的面积分别为S

1

和S

2

,设面ABC和面DBC

所成二面角为,则sin=.

10、三棱锥P-ABC中,PA=PB=PC=AB=AC=a,则该三棱锥表面积S的取值范围是;体积V的取值范围

是.

11.如图,已知三棱锥PABC的侧面PAC是底角为045的等腰三角形,PAPC,且该侧面垂直于底面,

90ACB,10,6ABBC,

11

3BC,

(1)求证:二面角APBC是直二面角;

(2)求二面角PABC的正切值;

(3)若该三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得到一个几何体

111

ABCABC,求几何体

111

ABCABC的侧面积.

12、已知在四面体ABCD中,PA=a,PB=b,

PC

=c,G∈平面ABC.

(1)若G为△ABC的重心,试证明

3

1

PG(a+b+c);

(2)试问(1)的逆命题是否成立?并证明你的结论.

P

C

1

C

B

A

A

1

B

1

A

B

C

D

G

P

参考答案

ADCDDD

7、608、1cm39、

21

2

3

ss

va10、22)1

2

3

(

2

3

aSa3

8

1

0aV

11、证(1)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取AC的中点D.

由题设知PA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PAPC.∴PDAC.

∵平面

11

AACC平面ABC,∴PD平面ABC,

∵ACBC∴PABC,∴PA平面PBC,

∵PA平面PAB,∴平面PAB平面PBC,

即二面角APBC是直二面角.

解(2)作DEAB,E为垂足,则PEAB.∴PED是二面角PABC的平面角.在RtABC中,

10,6ABBC,则8,4ACPD

由RtADERtABC,得

BCAD

DE

AB

=

10

46

5

12

∴所求正切为tan

PD

PED

DE

=

3

5

(3)∵

1

1

3

2

BCBC∴

111

,,ABC分别是,,PAPBPC的中点.

1

8416

2PAC

S

,

1

642122

2PBC

S

.

图31-31

P

C

1

C

B

A

E

A

1

B

1

D

∵22PEPDDE

25

144

16=34

5

4

14

1034

25PAB

S

344

S

棱锥侧

43412216

PABPBCPCA

SSS



,∴几何体

111

ABCABC的侧面积

3

S3349212

4

S

几何体棱锥侧

12、解:(1)连AG交BC于D,则D平分BC,且G分AD所成的比为2∶1,从而

ADAGPAPG

3

2

a,

)2(

2

1

)]()[(

2

1

)(

2

1

acbPAPCPAPBACABAD,

故)(

3

1

)2(

3

1

cbaacbaPG.

(2)逆命题成立,证明如下:

设D分

BC

所成的比为p,G分AD所成的比为q.

)(

11

PBPC

p

p

BC

p

p

BD

)(

11

PAPD

q

q

AD

q

q

AG

PC

p

p

PB

p

PBPC

p

p

PBBDPBPD





11

1

)(

1

于是,

)

11

1

(

1

PAPC

p

p

PB

pq

q

PAAGPAPG





=

PC

pq

pq

PB

pq

q

PA

q)1)(1()1)(1(1

1





3

1

PG(a+b+c),故

3

1

)1)(1()1)(1(1

1





pq

pq

pq

q

q

解得q=2,p=1,于是G为△ABC的重心.

本文发布于:2022-12-11 08:02: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844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