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上半叶河南芝麻生产及其运销格局初探
丁德超
【摘要】20世纪上半叶,芝麻是河南经济作物的一大特色.在此期间,河南芝麻生产
得到了迅速发展,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形成了芝麻种植的区域化和专业化,这在一定
程度上改变了河南农业单一的种植结构;同时,芝麻生产的商品化程度也在不断增强,
这不仅提高了河南农民的生活水平,而且还满足了国内外芝麻油加工业的市场需求;
在此基础之上,产生了一批重要的芝麻集散市场,河南芝麻运销格局也因铁路运输的
出现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芝麻贸易开始从区域贸易向对外贸易转型;更为重要的是,芝
麻的集散不但拓展了近代河南农村市场的发展空间,而且也推动了豫南近代城镇化
的步伐,这些都对河南乃至华北农村的近代社会转型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期刊名称】《古今农业》
【年(卷),期】2010(000)004
【总页数】8页(P67-74)
【关键词】20世纪上半叶;河南省;芝麻生产;运销格局
【作者】丁德超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北京,100872
【正文语种】中文
芝麻,古称胡麻,是当今世界主要油料作物之一,我国芝麻的生产量和输出量一直位居
世界前列。20世纪上半叶①是河南省芝麻种植和运销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在当
时河南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芝麻是当时河南大宗出口的农产品之
一,在此期间,河南成为我国芝麻的集中产区,其芝麻种植面积和产量都一直稳居全国
首位,形成了全国芝麻种植的专门区域,影响着当时乃至建国后我国芝麻的产销格局。
目前学术界有关20世纪上半叶芝麻等油料作物的产销研究乏善可陈,对于河南芝麻
市场的探讨更是付诸阙如[1]。鉴于此,笔者希望通过历史文献资料整理对20世纪
上半叶河南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芝麻种植的集中产地?河南芝麻生产的空间分布状
况如何?河南芝麻运销和集散市场有何特点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希望从中总结历史
经验和规律。
一、芝麻生产的专门化和商品化
我国芝麻多分布在气候比较温暖、雨量比较调顺的地区,其主要产区分布淮河、黄
河及长江3大水系流域。河南省气候干燥,雨量稀少,土质疏松,非常适宜芝麻的生长
和发育,加上芝麻具有生长期短(5、6月份播种,9、10月即可收获),病虫害少和适
应风土能力强等优点,因此芝麻传入河南之后,其种植速度发展很快。明代河南已经
开始种植芝麻,位居五谷之末。豫东平原早在嘉靖时期已经是3色具备,品种齐全。
[2](卷3《物产》)南阳盆地中部四个县明代就开始种植芝麻,其中邓州、唐县、新野
的种植量都很大。[3](第2册《物产》)清代芝麻种植普及全省,豫东杞县的芝麻是
两税的重要来源,民间称其利与棉花相仿佛。[4](卷8《物产》)鹿邑县“物产,以种
植芝麻获利最大。”[5](卷9《物产》)除豫东平原外,豫西地区的孟津[6](卷4
《贡赋》)、嵩县[7](卷15《物产》)也是由于芝麻获利最高而大量种植。当时河南
西南部种植芝麻已经蔚然成风,“豫西唐、白河流域及豫南淮河流域即已盛产芝麻,
每年所获除供省内自用外,余多集中周家口,浮淮而下,达於镇江,运销南
省。”[8](p135)由于河南芝麻收成多在秋季的9、10月之间,一般正值枯水季节,
加上清末运输条件的困难,芝麻的生产与销售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但到20世纪
上半叶,河南芝麻的种植不仅遍及全省,而且形成了区域化专门生产的规模,其主产区
以豫南地区最为集中。“河南芝麻产量较多之地为驻马店、漯河、周家口、郾城、
遂平、西平、临颍、汝南、归德等地。”[9](p7)这些芝麻产区大都位于平汉铁路
沿线,根据民国21年的一次调查显示,河南种植芝麻面积在1千亩以上的36个县中,
有一半位于铁路沿线。[10](p92)河南芝麻产区除了集中于铁路沿线,还较多分布在
豫东南的淮河流域,“芝麻……河南郾城、周家口、驻马店、遂平、西平、临颖、许
昌、漯湾河、确山等处,年产总量约一千十一万九千余担。[11](p686)
20世纪上半叶,随着铁路交通运输方式的出现,加上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旺盛,刺激了
河南芝麻种植的积极性。河南芝麻种植日益发展,逐渐成为出口的主要物资;市场需
求的扩张,反过来又带动了河南芝麻的种植。“中国农业在19、20世纪,成为世界
商品市场的一部分。国际需求,大大刺激了几种主要经济作物的种植—像茶、丝、
棉、糖、花生和大豆。”[12](p124)就河南而言,芝麻的种植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
“由于外洋的大量需要,使得芝麻价格上涨,每担价格由光绪33年的海关4.20两,增
至宣统元年的5.40两,更促进了河南芝麻的种植出口”[13](p262—263)。在这两
项有利因素的刺激下,河南芝麻的输出数量随之大幅度增加,甚至造成河南本省麻油
市场的供需失调,1906年10月6日的《时报》登载:“汴省麻油大涨,每斤百二十
八文,较之平常价值加倍有奇。据实业调查人云:芝麻宛、陈两郡大收,均在漯河出售,
由火车运往南省,以致汴省来源不畅,油价为之大涨。”[14](p440)芝麻油价的高涨
刺激了河南芝麻种植的热情,1930年前后,芝麻“全国产区,自以河南省为最发达。
境内栽种面积有3086000亩,每亩收获量,平均计之,约有7斗。全省产量共达
2160000担”。[15](p115)清末民初,冀鲁豫三省中,只有河南芝麻种植比较有特色,
形成了专业化的生产区域,“芝麻的种植面积,30年代前记载不详,且拘于河南一
地。”[16]据估计,在1918至1937的20年间,河南全省芝麻的种植面积至少增加
了1倍之多。[17](p163)
表1:1931—1947全国主要产区芝麻年均种植面积及年均产量资料来源:许道夫编:
《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及贸易统计资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01页。时
期产区种植面积(千市亩)产量(千市担)1931—19371938—19471931—1937
1938—1947河南5,8464,3084,6602,991湖北2,0571,8411,7391,321江苏
2,0468861,750602安徽2,0521,3051,5571,305江西1,3181,136817762
小计13,3199,47610,5236,981全国合计21,48214,61116,81410,170以上
五省占全国%6264.962.668.6河南占全国%27.229.527.729.4
根据表1统计数据可以得出:20世纪3、40年代,全国芝麻产量以河南最为丰富,在
1931—1937的7年间,河南年平均产量为460余万担,占全国总产量的27.7%;从
1931—1947的17年间,河南芝麻无论年均种植面积还是年均产量一直稳居全国首
位,并且几乎都占全国总数的1/3,很显然在河南已经成为当时全国芝麻的集中产地;
河南芝麻生产初步形成专门化、规模化的发展程度。芝麻也是经济作物中商品率很
高的产品,尤其是在“1921—1925年,开封地区芝麻的商品化比率高达
92.7%。”[18](p230)可以肯定的是河南芝麻主要以外销为主,芝麻生产“在20
世纪最初的3、40年间所经历的商品化程度,至少相当于过去的3个世
纪。”[19](p124)可见,河南芝麻生产的专门化、规模化已经形成,芝麻生产的商品
化程度也得到日益提高。
二、芝麻运销及其集散市场
(一)芝麻运销结构的改变
19世纪末期以前,由于交通运输条件的限制,河南农民所生产的经济作物大都仅流通
于农村附近的集镇市场圈,在性质上仍属于小农业生产者彼此间的互通有无,其“真
正进入长距离贸易网络,流向国内市场者,至为有限。”[20](p340)当时河南芝麻的
种植数量有限,其产量仅供自用,芝麻出售很少,基本上依赖淮河、汉水及其支流水路
运输。乾隆时期陈州府“所产芝麻,除自用外,已开始在漯河出售。”[21](卷11
《物产》)清朝末年,芝麻开始大量通过水路运往南方各省。南阳县光绪年间平均每
年可收芝麻两万余石,大量行销湖北汉口等地,在物产中销路最广。[22](p65)豫西南
“每年所获除供省内自用外,余多集中周家口,浮淮而下,达於镇江,运销南
省。”[23](p135)河南中部叶县所产芝麻“在铁路未成之前,乃先运至鄖潭,再由水
运至汉口。”[24](p246)豫南地区芝麻由淮河输出,“河南临颍县附近以南至湖北
所产芝麻,……淮水流域则自镇江输出。”[25](p621)
20世纪之后,河南芝麻运销的迅速扩张,主要得益于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1906年
平汉铁路通车,1909年陇海路汴洛段完工,这两大交通干线纵横交会于河南境内,铁
路运输成为近代河南芝麻运销的主要选择路线,使河南芝麻的运销结构发生了重大
变化,河南的芝麻运销网络也最终形成。由于京汉铁路便利的交通运输,河南省大量
种植的芝麻输出已有很大进展。河南省原来种植芝麻不多,铁路修通后便利了芝麻
运集汉口出口,且在欧洲市场上畅销,铁路的运输,促进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发展,华
北地区抗战前农产品商品化比率大致为30~40%。[26](p618)“若无平汉路,河南
绝不会种植,也绝不会输出如此多芝麻”。[27](p94)可见,平汉铁路运输与芝麻输出
息息相关。平汉铁路的通车大大改善了河南芝麻的运输条件,芝麻开始改循铁路集
中于汉口,加以当时欧洲市场对芝麻需求十分旺盛,芝麻出口量随之急遽增加。“河
南大量出产芝麻,近几年来由于京汉路运输的方便,输出大增。”[28](p134)“京汉
铁路通车之前,芝麻经汉口输出海外的每年不到30万担,通车后出口量大增,1909年
达192万担。”[29](p28)铁路运输的快捷取代了传统的水路运输,“周家口附近所
产芝麻原由淮河至镇江,但铁路开通后乃由平汉路至汉口。”[30](p624)由此可见,
由于铁路运输方式具备传统水陆运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使得近代河南芝麻运销格
局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
从表2统计数据可以得出:即使在1930年至1931年间,当世界芝麻市场与中国芝
麻出口均呈萎缩的时期,汉口输出量却不减反增,其中由平汉铁路运出的芝麻则几乎
独占了汉口的芝麻市场。而平汉铁路上的芝麻货源,可以说大多是由河南供应。据
海关统计显示:汉口于光绪20年输出之芝麻中,60%来自河南,40%来自湖北
[31](p107),但是到民国初年时,汉口市场上的芝麻有90%来自河南。[32](p619)据
1937年5月《国际贸易导报》记载,“仅郾城、驻马店、信阳三地每年所产芝麻
即达270万担,其中运销国外之数量高达165万担(占总数的61.1%),以每担市价
10元计,可得1600余万元之收入”[33](p234—235)。
表2:汉口芝麻出口量及平汉铁路芝麻运出量历年变化表(1929—1931)资料来源:
陈伯庄:《平汉沿线农村经济调查》,北平:交通大学研究所,民国25年,第2页。年代
项目1千公担吨千公担吨千公担吨全世界输入国总净入口量
1,343.0132,1781,729.0170,1671,492.0146,842中国出口量887.187,308
1,162.8114,4421,010.699,462汉口出口量364.735,898601.459,189626.1
61,619平汉运出量115.611,375589.358.000625.261,530
(二)芝麻集散市场的形成
20世纪上半叶,河南芝麻迅速商品化不仅活跃了农村商品经济,而且还出现了芝麻集
散市场。周家口是豫东南芝麻的主要集散市场,“其地为出产麻、豆、花生各种原
料之中心点,又为商务荟萃之区,南北交通之处,进出货物极其利便,查该地每年出产麻
油一项有百余万黄金之多,豆、花生等项尚不在内”[34],“汴省出产芝麻、黄豆、
花生等甚多,向由周家口运销南省”[35](p135),民国初期,“周家口出口商品主要有
芝麻……等,由商人收购集中后再运至武汉等地转销国外,每年通过汉口输出国外的
芝麻就达3万多吨。”[36](p292)豫东一带芝麻“产额冠于全国,芝麻油由周家口
输出者,约四五十万石,其味为各油冠”。[37](p147)沈邱,“芝麻年产额30万斤,其
中有15万斤通过陆运运销至周口、驻马店集散市场。”[38]永城“芝麻,每年产
量为25万担,每年输往徐州、南京、上海15万担。”[39](p428)
漯河、临颍、驻马店、邓县等也是豫南芝麻重要的集散市场,共同构成了芝麻集散
市场网络。豫南等地所产的芝麻,在漯河经由铁路被大量运到汉口装船外运,销量逐
年增加,并远销欧美。“东至息县、新蔡,西至南阳、淅川为河南产芝麻区。中以漯
河镇为其集中地,漯河附近京汉铁道之郾城车站为制油之所,运销汉口一带,运输至美
洲、加拿大等处。”[40](p9)“芝麻,豫南一段运往汉口售于洋商每年达数十万吨,
漯河占十分之四;香油(芝麻制成),每年运输汉口约五万篓,每篓净重100斤。”[41]
河南“土产之芝麻……等亦由此(漯河)输出。”[42](p167)临颍县“芝麻产额43
万斗,其中有2/3的产量通过陆运转运至汉口销售。”[43]驻马店出口货以芝麻最
多,每年产额五万吨,十分之九运往汉口销售。[44]驻马店大商人的商号“元丰、华
昌、永和、瑞记、顺记、慎记等每年输出芝麻一万五千乃至二万吨至汉口等
地。”[45](p628)邓县“芝麻,年产额12000斗,有7200斗,水运到湖北等处及汉
口、上海。”[46]西平“每年运往汉口芝麻一万五千吨,遂平每年向汉口输出芝麻
七、八千吨。”[47](p628)
20世纪上半叶河南芝麻运销终点市场为“汉口、镇江和上海”[48](p7)一般而言,
河南芝麻多集中在汉口,再转运至上海外销国外。上海、汉口、镇江是近代中国芝
麻3大聚散市场,而汉口、镇江的芝麻多集中于上海出口,上海是近代中国芝麻内销
的终点市场。“自1905年京汉铁路通车以后,河南各地之货物集中于汉口,当1904
年汉口输出不过714万两,至1910年,即增至1790万两”[49](p132)。20世纪上
半叶,河南芝麻成为汉口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光绪34年,芝麻已位居汉口输出贸
易的第2位,仅次于茶叶。“芝麻已成为汉口贸易的重要物品。若非是茶的获利,汉
口可能会被称为种子港。芝麻贸易的成长乃是由于火车(平汉路)通车之故。自火车
通车后,输出量已由50万担增至目前(1908)的1,641,743担,为1907年出口的2
倍。”[50](p211)
20世纪之前,在河南传统的经济结构中,商品的流通环节和市场结构十分简单。20
世纪之后,在河南产地形成芝麻原始收购市场,在河南交通要道或集镇形成中转或集
散市场,在省外沿海沿江通商口岸形成了以出口芝麻产品为主的国内终点市场,最终
构成了芝麻贸易的三级市场结构网络,原始产地市场—中转集散市场—终点消费市
场。
三、余论
20世纪上半叶,芝麻在河南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芝麻种植及运销格
局的变化,不仅扩展了近代河南的农村市场,而且对河南乃至华北农村社会的近代转
型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彭慕兰想像的不一样,晚清到民国的经济虽然无法与
同期西欧伦比,但也并非如《大分流》所断言,它深陷‘斯密动力'峡谷不得动弹,相
反,19世纪60年代起,现代经济成份的成长和工、商、内外贸的发展速度都是前此
千年不能比拟的,经济状况要比人们主观推定的远为好得多——尽管政治状况确实
很不如人意。”[51]
首先,20世纪上半叶河南芝麻作物种植的扩大,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种植结构,形成了
以驻马店为中心的芝麻区域化、专业化生产,提高了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农民的生
活水平也得到提高。经济作物生产发展的区域化、专业化“在河南是棉花、烟草
和芝麻”[52](p217),在豫南地区形成了以芝麻种植和销售为主的麻业经济。“芝
麻出口贸易十分之九与欧洲大陆有关(荷兰、法国、奥国、比国、德国、意大
利),……为了满足欧洲的需要,芝麻的种植面积正在扩大中”[53](p135),国际市场的
需求带动了河南芝麻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展,芝麻的专门化生产已经形成,到“1936
年河南南部芝麻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49%”[54]。从上面表1数据显示:20世纪
3、40年代,河南芝麻年平均产量几乎占居全国的1/3;河南芝麻生产的专门化和规
模化甚至对建国后我国芝麻的生产格局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83年,河南省芝
麻产量为218.1万担,仍然占居全国芝麻产量的31.2%”。[55](p89)河南芝麻种植
面积及其外销的增多为种植芝麻的农民提供了较多的现金来源,增加了农民的经济
收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河南农村市场的发展。近代华北农民“非种商品作物,则必
需之食盐,蔽体之土布,亦无钱易得。故棉花、黄豆、芝麻、花生四者,为华北农民利
用厚生之源。”[56](p17)
其次,20世纪上半叶由于芝麻等经济作物商品生产的扩大,刺激了芝麻油加工业的发
展;芝麻产品的交易主要是以外销为主,芝麻贸易开始从区域贸易向对外贸易转型。
同时,河南商人开始从事与国际市场有联系的转口生意,经营范围有了很大的改变,长
距离的贸易往来开始增多,从而导致河南农村市场的扩大,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河南落
后的经济面貌。南阳社旗镇就有“油房五、六个,规模虽不大……但全盛号每日榨
油二百三十斤内外,由水路或陆路至汉口输出。”[57](p541)周家口经营芝麻的商
号“元丰、峰昌、同丰、礼和、瑞记、慎记、义峰等,每年输往汉口芝麻约三万
吨。”[58](p627)因此镇内及周边乡村普遍设立油坊、油铺,从以油业命名的街道
一一大油坊街和小油坊街也可看出,镇内油业的规模较大,商铺数量众多。“民国初,
驻马店、漯河、确山、西平、周口等地市场由买办经手,年均销给汉口‘美最时'洋
行的芝麻达2000万公斤左右”[59](p125)由于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和农村商业贸
易的活跃,农业生产区域化倾向也不断发展起来,“在进出口贸易的强大推动下,……
广大农村的市场化、外向化的趋势得以形成,生产结构也发生了重要的改变。”[60]
最后,20世纪上半叶由于芝麻等产品的集散加快了河南城镇近代化的步伐。驻马店
本属确山县一乡村小镇,自平汉路南北贯通后,交通便利,商贾云集,贸易渐盛,人口达
4万人;出口货以芝麻最多。[61]商业日趋繁荣,成为附近数县货物的集散地,街市渐
次超过确山县城。[62](p265)1912年后,德国驻汉口的商人与我国商人合办的
“慎记”杂粮号在驻马店一带大量收购芝麻,并在镇内设“美最时”运输公司,年收
购芝麻2万吨。大批粮、油输往德、美等国;1937年,驻马店粮行发展到140余家。
主运粮油的转运公司、货栈达60余户。油行发展到百余户,驻马店成为驰名全国的
中级粮油市场。[63](p316)漯河又名漯河湾,本属郾城县一乡村小镇,平汉铁路通车
后,其贸易势力超越郾城县城。“芝麻,豫南一段运往汉口售于洋商每年达数十万吨,
漯河占十分之四……香油(芝麻制成),每年运输汉口约五万篓,每篓净重100
斤。”[64]可见,20世纪上半叶正是由于芝麻等经济作物商品贸易的兴盛,才使这些
乡村集镇经济地位一跃而超越其所属县城,逐渐走向城镇化的发展道路。
但是,20世纪上半叶河南芝麻的产销主要是为外国资本主义大生产和市场需要提供
原材料,“恰好说明了近代华北市场发展的半殖民地色彩”[65](p289),因此,此时的
河南芝麻经济只是作为半殖民地经济的附庸地位而存在。“河南是棉花、烟草和芝
麻………它正如同非洲的几个区域一样,是供给大不列颠帝国棉花与油子的主要原料
地。”[66](p217)由于河南芝麻生产几乎完全依赖对外贸易,芝麻的生产及运销往
往受制于外国,中国逐渐沦为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原料生产地,芝麻等一些经济作物
被洋庄收购后进入国际市场,一旦国际形势发生变化,国内经济作物的产量就会受到
影响。剧烈的市场波动对河南芝麻产区产生了重大影响。周口“本镇及附近各县
出产(芝麻)最丰,往年运销汉口洋庄可值八百万元,自欧战以后洋庄停收”,[67](p24)
国际市场需求的锐减,导致河南“芝麻则完全断装,已无洋商收买”[68],导致芝麻
“销场顿减,农民减种,产额同时亦少。于是价值反昂,销路益受影响。”[69](p20)
可见,20世纪上半叶河南的农业生产受国外市场的影响较大,不能进行独立的、适合
本国市场需要的生产。
尽管河南芝麻“在开放的贸易中虽然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但无可怀疑,也因此获得了
前所未有的发展经济机遇,外贸拉动了当地经济的上升势头,在全球化经济空间中决
不只是单纯受损的一方。”[70]更为重要的是,20世纪上半叶河南南部地区已经形
成以芝麻业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虽然河南地处封闭落后的华北
内陆,但其渴望近代化的尝试并没有停止,因地制宜发展起适合自己省情的经济作物,
芝麻就是显著的例子。20世纪上半叶芝麻在河南的种植和销售,反映了近代华北农
村市场的变迁:近代华北农村社会的商品经济不仅得到了迅速发展,而且其融入世界
市场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对近代华北农村社会的带动作用也比较明显,这一切都是
华北农村社会近代转型的鲜活事实。
注释:
①本文所述的20世纪上半叶主要界限于1900—1949年之间,部分论述上溯至明
清时期。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马雪芹:《明清河南桑麻业的兴衰》,《中国农史》,2000,3期;《明清时期河南省部分经济作物的
种植与分布》,《史学月刊》,2003,7期;张瑞德:《平汉铁路与华北的经济发展(1905—1937)》,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民国87年;吴俊范:《近代中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及其影响》,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6,1期。
[2](明)《鄢陵县志》,嘉靖16年本。
[3](明)《南阳府志校注》,嘉靖7年修,30年补修,民国31年校注本。
[4](清)《杞县志》,乾隆53年本。
[5](清)《鹿邑县志》,台北成文出版社,光绪22年。
[6](清)《孟津县志》,康熙47年。
[7](清)《嵩县志》,乾隆53年。
[8][23]《东方杂志》,(3,6)实业,光绪32年5月25日。
[9][48]实业部国际贸易局:《芝麻》,商务印书馆,民国29年。
[10][27]张瑞德:《平汉铁路与华北的经济发展(1905—1937)》,《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
民国87年。
[11]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五四前后的河南社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
[12][19][美]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2000年。
[13]ImperilMaritimeCustom,AnnualReportsandReturnsofTrade[M],1909,Hankow.
[14]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1辑),三联书店,1957年。
[15]周志骅:《中国重要商品》,华通书局,1931年。
[16]从翰香:《从区域经济的角度看清末民初华北平原冀鲁豫三省的农村》,《中国经济史研
究》,1988,2期。
[17]许道夫编:《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及贸易统计资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
[18][28][49][52][53][66]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2辑),三联书店,1957年。
[20]沈松侨:《经济作物与近代河南农村经济,1906—1937——以棉花与烟草为中心》,《近代中国
农村经济史论文集》,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民国78年。
[21](清)《陈州府志》,乾隆11年刻本。
[22](清)《南阳府南阳县户口◦地土◦物产◦畜牧表图说》,光绪30年本。
[24]ImperilMaritimeCustom,AnnualReportsandReturnsofTrade[M],1903,Hankow.
[25][30][32][45][47][57][58][日]东亚同文会:《支那省别全志◦第8卷(河南省)》,南天书局,1988
年。
[26]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
[29]李占才:《中国铁路史(1876—1949)》,汕头大学出版社,1994年。
[31]ImperilMaritimeCustom,HankowTradeReportfortheYear[M],1894年。
[33]《国际贸易导报》(9,5),1937年5月15日。
[34]《河南周家口启新机器榨油有限公司集股章程》,《河南官报》,1906年。
[35]《实业◦农桑汇志》,《东方杂志》,(3,6),1906年。
[36]周口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周口市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
[37](民国)林传甲:《大中华河南省地理志》,武学书馆,1920年。
[38]《河南各县物产调查》,《工商半月刊》,(5,7),1934年。
[39]河南省统计学会:《民国时期河南省统计资料》(上册),1987年。
[40](民国)白眉初:《中华民国省区全志》(第3册),鲁、豫、晋3省,北平师范大学史地系,1924年。
[41][64]《中行月刊》,(5,5),1932年。
[42](民国)吴世勋:《河南》,中华书局,1927年。
[43]《河南各县物产调查》,《工商半月刊》,(6,3),1934年。
[44][61]《中行月刊》,(5,4),1932年。
[46]《河南各县物产调查》,《工商半月刊》,(6,5),1934年。
[50]ReportsandReturnsofTrade[M],1908,Hankow.
[51][70]王家范:《中国社会经济史面临的挑战—回应﹤大分流﹥的“问题意识”》,《史
林》,2004,4期。
[54][56]陈伯庄:《平汉沿线农村经济调查》,上海交通大学研究所,1936年。
[55]李润田:《河南省经济地理》,新华出版社,1987年。
[59]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河南省志◦粮油贸易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
[60]吴松弟:《中国近代经济地理格局形成的机制与表现》,《史学月刊》,2009,8期。
[62]郭超:《驻马店通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
[63]河南省驻马店市史志编纂委员会:《驻马店市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65]乔志强:《近代华北农村社会变迁》,人民出版社,1998年。
[67][69]《周家口商业金融调查记》,《江苏实业月志》,1922,41期。
[68]《豫省实业界之危机》,《民国日报》(上海),1923年1月27日。
本文发布于:2022-12-11 07:56: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844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