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定向迁移(与其本身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的
现象。利用电泳现象将多组分物质分离、分析的技术叫做电泳技术。
2。生物大分子在电场中移动的速度由什么决定?
答:样品性质方面:粒子大小,形状,带电荷多少,带电性质;电泳条件方面:介质阻力,
电场强度,溶液黏度。
3。
粒子的移动速度(泳动速度V)与电场强度(E)、粒子所带电荷量(Q)成正比,而与粒子半
径(r)及溶液粘度(η)成反比。非球形分子(如线状DNA)在电泳过程中受到更大的阻力,
即粒子的泳动速度与粒子形状有关。
4.迁移率与下列(D)因素无关?
A。电荷数量B.粒子大小C。溶液黏度D。电场强度
电泳迁移率(/泳动度/淌度)μ:带电颗粒在单位电场强度下的移动速度.
μ=V/E=Q/6πrη
【影响迁移率的因素:
1.待分离大分子的性质:所带的电荷、分子大小和形状,分子带的电荷量越大、直径越小、
形状越接近球形,则其电泳迁移速度越快;
2.缓冲液pH和离子强度:pH值距pI愈远,Q越大,V越大;pH过高或过低☞蛋白变性☞
缓冲液;缓冲液通常要保持一定的离子强度;离子强度过低或过高的不利影响;
3.电场强度:E高,带电颗粒泳动快.过高,产生焦耳热,样品和Buffer扩散增加,条带增宽;
蛋白变性。过低,电泳时间增加,扩散。当需要增大电场强度以缩短电泳时间时,需附有冷
却装置;
4。电渗:在电场中液体对固体支持物的相对移动;当电渗方向与电泳方向一致时,会加
快颗粒泳动速度,反之,当两者方向相反时,会减慢颗粒泳动速度;
5。支持介质:筛孔越小,则颗粒在移动的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也就越大;介质的纯度影响
聚焦效果;介质的非特异性吸附会增大电渗。】
5.等电点的定义?蛋白质在等电点时有哪些特点?
答:当溶液的pH为一定数值时,其中的蛋白质正负电荷相等,即净电荷为零,此时的pH值
就是该蛋白质等电点pI.蛋白质在等电点时的溶解度最小.
6。下列不是区带电泳的是(C)
A.纸电泳B.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C.等电聚焦电泳D.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7.等电聚焦与等速电泳的差别?
答:区带窄,分辨率高。
自由界面电泳:部分分离
8.电渗现象:外加电场作用下,与固体支持物接触的液体层发生移动的现象.
电渗流:电渗现象中液体的整体流动。是毛细管电泳分离的主要驱动力,是毛细管中的溶剂
因轴向直流电场作用发生的定向流动。其大小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精确度,准确度。
9.(凝胶电泳)为什么要用支持介质?支持介质应具备哪些特性?
答:抗对流;抗扩散.物理化学性质稳定;化学惰性—-不干扰大分子的电泳过程;均匀,电内
渗小,结果重复性好。
10.两大类支持介质薄膜类和凝胶类的特点?
答:薄膜类化学惰性好,能将对流减到最小;分离主要原理:生物大分子的电荷密度。凝胶类
高粘度和摩擦阻力☞对流和扩散都小;具有分子筛作用。分离主要原理:电荷密度+分子大
小。
11.在聚丙烯酰胺凝胶方法中,引发剂和加速剂的作用?
答:引发剂:提供原始自由基,通过自由基传递,使Acr成为自由基,启动聚合反应。
加速剂:加快引发剂释放自由基的速度.Bis是交联剂。
12.决定PAG特性的主要因素:单体和交联剂的总浓度;单体和交联剂的比例。
凝胶总浓度一定时,Bis的含量影响凝胶孔径。PAG的分子筛效应取决于凝胶孔径与样品分子
大小接近的程度。选择合适的凝胶浓度,完成不同的分离任务。
a:b〈10凝胶脆、硬,呈乳白状;
a:b〉100凝胶呈糊状;
a:b≈30凝胶富有弹性,且完全透明;
a<2%和b〈0。5%凝胶不可能聚合。
什么是分子筛效应?
分子量或分子大小和形状不同的蛋白质通过一定孔径分离胶时,受阻滞的程度不同而表现出
不同的迁移率,这就是分子筛效应。分子量小,阻力小,移动快;分子量大,阻力大,移动慢。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的特点是什么?
分离速度快、电泳时间短、样品用量少。因此特别适合于病理情况下微量异常蛋白的检测。
简述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特点及应用范围。
特点:具有机械强度好、弹性大、透明、化学稳定性高、无电渗作用、设备简单、样品量小
(1μg~100μg)、分辨率高等.
应用范围:可用于蛋白质、核酸等分子大小不同的物质的分离、定性和定量分析。还可结合
去垢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以测定蛋白质亚基的相对分子质量。
13。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有什么优点?
(1)可以在天然状态分离生物大分子;
(2)可分析蛋白质和别的生物大分子的混合物;
(3)电泳分离后仍然保持生物活性。
14。琼脂糖凝胶的特点:
(1)属于大孔胶。可以分析107的大分子,其电泳分辨率低于PAGE的.琼脂糖浓度决定形
成凝胶后的孔径。
(2)物理化学性质稳定,吸附小,分辨率高,重复性好;
(3)机械强度较高;
(4)琼脂糖无毒,热可逆,制备简单;
(5)利于样品回收;
(6)琼脂糖凝胶电泳操作简单,电泳速度快,染色、脱色程序简单快速。
15简述电泳的基本操作。
一,安装膜具;装封胶条,注意封胶条平面朝下,不能有裂口;盖上凹玻璃;将凹玻璃冲外
装进槽里;将楔子插进,将底部插紧。
二,配制凝胶溶液
三,灌胶,加到顶部,来回倾斜去气泡
四,样品制备。
五,加样:通过电极缓冲液,小心地将样品加到凝胶凹形样品槽底部.
六,电泳
七,剥胶:电泳结束后,取下凝胶模,卸下胶框,用凝胶铲小心撬开短玻璃板,从凝胶板上
切下一角作为加样标记。
八,染色与脱色
16.。电泳技术的优点:
快速、准确、重现性好。
(1)电泳性质高度特异性;
(2)电泳方法温和性。
17.常见的不正常电泳现象有:涂抹痕迹;条纹拖尾;条带变浅;前段指示剂缺失;条带仅在
凝胶顶部;混杂因素等。
等电聚焦电泳:
一种利用具有pH梯度的支持介质分离等点电不同的蛋白质的电泳技术。等电聚焦
就是在电泳介质中放入载体两性电解质,当通以直流电时,两性电解质即形成一个由阳极到
阴极逐步增加的pH梯度,在此体系中,不同的蛋白质即移动到或聚焦于其相当的等电点位置
上,也就是说被聚焦于一个狭的区带中,电泳技术中的等电点聚焦也称为聚焦电泳。
的特点?
答:优点:1.分辨率高(精密度可达0。01pH单位),灵敏度高(最低检出量达0.1ng).2.电泳
区带相当狭窄。3.重复性好。
缺点:1.要求用无盐溶液,而在无盐溶液中蛋白质可能发生沉淀。2。样品中的成分必须停
留在其pI,不适用在pI不溶或发生变性的蛋白质。
20.进行IEFE必须具备3个条件:
①有一个在电泳条件下基本稳定、重复性良好的pH梯度
②有一个抗对流的电泳材料,使已经分离的样品不再重新混合
③电泳后有适当的方法来鉴定分离的区带
在电泳介质中放入载体两性电解质,当通入直流电时,两性电解质形成一个由正极到负极逐
渐增加的pH梯度,正极附近是低pH区,负极附近是高pH区.
21.理想的载体两性电解质应具备的特征:
①分子量要小,以便与被分离大分子物质分离;
②化学性质稳定;
③各成分的pI彼此接近,并在其pI值附近有良好的缓冲能力;
④在pI处具有足够的电导,导电性均匀;
⑤两性电解质载体的数目要足够多;
⑥可溶性好;
⑦对280nm的紫外光没有或仅有很低的吸光度,不干扰样品的测定。
简述等电聚焦电泳的限制条件。
答:(1)要求用无盐溶液,而在无盐溶液中蛋白质可能发生沉淀;
(2)样品中的成分必须停留在其pI,不适用在pI不溶或发生变性的蛋白质。
列举几个等电聚焦电泳的应用.
答:(1)分析分离制备蛋白质、多肽:①区分人血清蛋白;②测出异常免疫球蛋白;③基因
分型
(2)测定pI可鉴定蛋白质、多肽;
(3)双相电泳中,IEFE作为第一相。
理想的载体两性电解质应具备的特征有?
答:(1)分子量要小,以便与被分离大分子物质分离;
(2)化学性质稳定;
(3)各成分的pI彼此接近,并在其pI值附近有良好的缓冲能力;
(4)在pI处具有足够的电导,导电性均匀;
(5)两性电解质载体的数目要足够多;
(6)可溶性好;
(7)对280nm的紫外光没有或仅有很低的吸光度,不干扰样品的测定。
SDS—PAGE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引进SDS(十二烷基磺酸钠)。
它是根据SDS和还原剂将蛋白质分子解聚后亚基的大小,在恒定pH(碱性)缓冲系统的分
离.主要用于测定蛋白质亚基分子量。
电泳的迁移速率主要取决于分子大小,为什么?
SDS是一种阴离子去垢剂,SO32—带负电荷.因此蛋白质在含有强还原剂的SDS溶液中与
SDS分子结合时,可形成SDS—蛋白质复合物。这种复合物由于结合大量带负电荷的SDS,
蛋白质本身带有的电荷则被掩盖了。从而起到消除各蛋白质分子之间自身的电荷差异的作
用.
的其他作用包括:
阴离子去污剂:作为变性剂和助溶性试剂,它能断裂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使分子去折叠,
破坏蛋白质分子的二级和三级结构。强还原剂:断裂二硫键。
25。样品制备过程中蛋白质与SDS的结合程度十分重要,影响它们结合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⑴溶液中SDS单体的浓度:SDS在水溶液中是以单体和SDS—多肽胶束的混合形式存在的,
能与蛋白质结合的是单体。单体的浓度与SDS总浓度,温度和离子强度有关。为保证蛋白
质与SDS的充分结合,它们的重量比应该为1:4或1:3。
⑵样品缓冲液的离子强度:因为SDS结合到蛋白质分子上的量仅决定于平衡时SDS的单体
浓度,不是总浓度,而只是在低离子强度的溶液中,SDS单体才具有较高的平衡浓度。所以
SDS电泳的样品缓冲液离子强度较低,常为10~100mmol/L。
⑶二硫键是否完全被还原:只有二硫键被彻底还原后,蛋白质分子才能被解聚,SDS才能定
量的结合到亚基上而给出相对迁移率和分子质量对数的线性关系。样品缓冲液中的β-巯基
乙醇的浓度通常为4%—5%,二硫苏糖醇的浓度通常为2%—3%。前者有挥发性,所以最
好在配置样品前加入。
26.配制凝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凝胶配制过程要迅速,加速剂TEMED要在注胶前再加入,否则凝结无法注胶.注胶过程最
好一次性完成,避免产生气泡。
*水封的目的:保持分离胶上沿平直,排气泡
*胶凝好的标志:胶与水层之间形成清晰的界面
*梳子需一次平稳插入,梳口处不得有气泡,梳底需水平
*剥胶时要小心,保持胶完好无损,染色要充分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缓冲系统的选择和凝胶浓度的选择应注意什么?
缓冲系统的选择:在被分析的蛋白质稳定的pH范围,凡不与SDS发生相互作用的缓冲液都
可以使用
凝胶浓度的选择:不同分子质量范围的蛋白质应选用不同的凝胶浓度
28.提高SDS—PAGE电泳分辨率的途径?
聚丙烯酰胺的充分聚合,可提高凝胶的分辨率。建议做法:待凝胶在室温凝固后,可在室温
下放置一段时间使用。忌即配即用或4度冰箱放置,前者易导致凝固不充分,后者可导致
SDS结晶。一般凝胶可在室温下保存4天,SDS可水解聚丙烯酰胺。
蛋白溶液中SDS过量会引起什么变化?
答:(1)蛋白质本身电荷被屏蔽;
(2)氢键断裂;
(3)疏水作用被取消;
(4)多肽折叠被破坏。
试列举几个影响蛋白质恢复活性的因素。
答:(1)SDS的纯度;
(2)蛋白酶;
(3)二硫键;
(4)蛋白的结构;
(5)辅助因子和辅酶。
为什么带出现拖尾现象?
答:主要是样品融解效果不佳或分离胶浓度过大引起的。
处理办法:加样前离心;选择适当的样品缓冲液,加适量样品促溶剂;电泳缓冲液时间过长,
重新配制;降低凝胶浓度.
阴离子染料的三个缺点是什么?
答:(1)溶液系统中的甲醇会引起NC膜皱缩或破坏;
(2)不能用于带正电荷的膜,如尼龙膜,会使膜本身染色;
(3)灵敏度较低。
净电荷:
29。蛋白质的电泳行为:
蛋白质的净电荷是组成它的氨基酸残基的侧链基团上所有正、负电荷的总和。
等电点是蛋白质的物理化学常数,与其组成有关;
pH=pI,蛋白质的净电荷是零。
30。电泳槽与凝胶中缓冲液的成分、pH值和离子强度均不相同。使得不连续电泳过程中有
三种物理效应:
①样品的浓缩效应;
②凝胶的分子筛效应;
③一般电泳分离的电荷效应。由于这三种物理效应,使样品分离效果好,分辨率高.
31.不连续体系对蛋白的分离作用——样品的浓缩效应
A。凝胶孔径不连续性
B.缓冲体系离子成分的不连续性
值的不连续性
D。电位梯度的不连续性
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法HPCE:
32。与普通电泳相比,毛细管电泳有什么优点?
答:使用细内径毛细管,抑制了对流和减小热扩散;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很高;可使用在线
检测法;进量少。
33.。毛细管电泳有什么缺点?
答:制备能力差,光学检测器的光路太短,非高灵敏度的检测器难以测出样品峰;
凝胶、色谱填充管需专门的灌制设备;
大的侧面/截面积比能”放大”吸附作用,导致蛋白质等的分离效率下降或不出峰,同时也
会影响分离的重现性。
34。高效毛细管电泳有什么特点?
答:仪器简单,易自动化;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操作方便,消耗少;应用范围极广。
中电渗流的流动为平流还是塞流?
答:塞流。
36..HPCE中影响电渗流的因素是什么?
答:1)电场强度的影响;2)毛细管材料的影响;3)电解质溶液性质的影响;4)温度的影响;
5)添加剂的影响
37。改变电渗流方向的方法?
答:(1)毛细管改性表面键合阳离子基团;
(2)加电渗流反转剂,内充液中加入大量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将使石英毛细管壁带正电
荷,溶液表面带负电荷.电渗流流向阳极.
38。电內渗的利弊是什么?
答:(1)利:对流电泳中增加阳离子大分子的分辨率.
(2)弊:高电内渗时阻碍大分子的迁移,耗时长。
中电渗流的作用是什么?
答:(1)可一次完成阳离子、阴离子、中性粒子的分离;
(2)改变电渗流的大小和方向可改变分离效率和选择性,如同改变LC中的流速;
(3)电渗流的微小变化影响结果的重现性.
40。HPCE中影响电渗流的因素有哪些?
答:(1)电场强度的影响,电渗流速度和电场强度成正比,当毛细管长度一定时,电渗流
速度正比于工作电压.
(2)毛细管材料的影响,不同材料毛细管的表面电荷特性不同,产生的电渗流大小不同.
(3)电解质溶液性质的影响:(1)溶液pH的影响;(2)阴离子的影响。
(4)温度的影响毛细管内温度的升高,使溶液的黏度下降,电渗流增大.温度变化来自
于“焦耳热”。
(5)添加剂的影响。
41.简述毛细管电泳基本工作原理:溶液中的带电粒子以高压电场为驱动力,沿毛细管通道,
以不同速度向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方向迁移,并依据样品中各组分之间淌度和分配行为
上的差异而实现分离.
42.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在技术上采取了哪两项重要改进?
一是采用了0.05mm内径的毛细管;二是采用了高达数千伏的电压。
蛋白质印迹
43.叙述什么是蛋白质印迹,且简述其优势。
答:(1)定义:把电泳或色谱分离的蛋白质转移到固定基质上,再对其进行进一步分析的方法。
(2)优势:
①一旦转移到固定基质上,Pr比在凝胶中容易接近探针,且几乎所有被转移的Pr都
有相同的机会接触探针;
②转移到固定基质上的Pr带在探测过程中不会因扩散而失去分辨率;
③Pr转移到膜上后能进行多种分析,能得到多份结果;
④印迹法只需很少试剂(ng级),处理时间相对短,固定化膜容易操作和保存。
⑤蛋白质印迹法是高分辨电泳和灵敏、专一的免疫探测技术的结合!
⑥蛋白质印迹法中分析蛋白质时使用的探针:
⑦用针对蛋白质特定氨基酸序列的特异性试剂作为探针;
⑧通常使用抗体做探针;
⑨抗体与附着于固定基质上的靶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免疫印迹;
⑩免疫印迹实现了高灵敏和特异性的结合。
44。什么是电泳印记?
答:生物大分子物质(如核酸或蛋白质)印迹到固相载体上经封阻试剂处理后,可与相应的
探针反应接着用适当的溶液漂洗,置含底物的溶液中培育,即可显出谱带.如所用探针是放
射性同位素标记物时,则应将漂洗后的载体进行放射自显影,即可检测出样品中特异的成分。
45.蛋白质印迹的应用有哪些?
分析和制备特异成分;检测生命大分子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作为诊断某些疾病的工具
46。蛋白质印迹蛋白质转移条件的选择:
离子强度:导电性;低离子强度。
pH:合适的pH值使Pr远离其pI而带负电荷。
稳定性:好,耐受高电场强度,易于转移。
蛋白质双向电泳
47。影响IPG胶条对蛋白载样量的因素包括哪些方面?
1、待分析的蛋白点的量应满足随后的质谱分析;
2、电泳的目的;
3、待研究蛋白的丰度;
4、样品的复杂度:复杂度较高的样品,为了尽可能的了解所包含的每种蛋白,需要反复实
验才能完成,如果将待测样品被富集以后则更易分析;
5、IPG胶条的PH范围。
48.蛋白质双向电泳中核酸对电泳有何影响,为了消除影响如何去除呢?
对电泳的影响:增加样品粘度、与蛋白质形成复合物后会出现假象迁移和条纹。
解决方法:用适量纯的不含蛋白酶的核酸内切酶进行降解,或是利用合成载体两性电解质
(SCA)同核酸结合形成复合物的能力,再通过超速离心来去除复合物。
试
49.双向电泳分析中的样品制备其制备原则是什么?
答:1、应使所有待分析的蛋白样品全部处于溶解状态(包括多数疏水性蛋白),且制备方法
应具有可重现性.
2、防止样品在聚焦时发生蛋白的聚集和沉淀.
3、防止在样品制备过程中发生样品的抽提后化学修饰(如酶性或化学性降解等)。
4、完全去除样品中的核酸和某些干扰蛋白。
5、尽量去除起干扰作用的高丰度或无关蛋白,从而保证待研究蛋白的可检测性.
本文发布于:2022-12-11 07:28: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842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