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维纳斯》雕塑欣赏
西方雕塑的传统发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但古希腊雕塑却又
曾经被古埃及雕塑深深的影响过。
希腊雕刻的题材大部分取自神话或体育竞技。当时,一些开明的
统治者除致力于内政武力外,还提倡发展美术和文艺,在公元前6世
纪以后的几百年中,古希腊科学、文学、艺术的名家辈出成就辉煌,
雕塑艺术是这个时期灿烂的文化成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希腊神话中的阿芙罗狄忒(Aphrodite),是爱神、美神,又是执
掌生育与航海的女神;为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维纳斯(Venus)是
罗马语的名字。相应的拉丁文的“金星”和“星期五”等词都来源于她。
她是从海里升起的。据说世界之初,统管大地的该亚女神与统管天堂
的乌拉诺斯交配,生下了一批巨人。后来夫妻反目,该亚盛怒之下命
小儿子克洛诺斯用镰刀割伤其父。乌拉诺斯身上的肉落入大海,溅起
一连串水珠,爱与美之神就这样诞生了。希腊语中“阿芙罗狄忒”的
意思就是水珠。维纳斯在希脑神话中原为丰收女神.奥林波斯神系形
成以后,她才成了爱神、美神,从此她就成为全部女性美的代表和体
现者。
一提起“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人们马上就想起巴黎卢浮宫那一
座“断臂的”雕像。
断臂维纳斯是1820年在希腊爱琴海米罗斯岛上一个山洞里,被
当地有个叫岳尔戈斯的农民发现的。岳尔戈斯首先发现了一座倒塌的
小一庙堂。在庙堂的沙土堆中有一座美女雕像,他小心地把雕像挖掘
出来,发现她已失去了两条手臂。由于它是在米罗斯岛上发现的,所
以又有“米罗的维纳斯”之称。
岳尔戈斯发现维纳斯后,便把她搬到家里。这一年的4月18日,
恰好法国海军实习军官伍蒂埃在米罗岛考察水文,他看到了维纳斯,
决定从岳尔戈斯手中买下来运回法国,经过讨价还价这笔交易总算谈
妥了,但是,伍蒂埃却一下拿不出几千银元,只好先付给岳尔戈斯一
百银币的定金,随即去法国驻米罗岛的领事,要他筹款收买雕像。然
而,领事们对这事不感兴趣,借口要向上级请示,把伍蒂埃打发走了。
伍蒂埃不死心,便趁自己的军舰开往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时.又去找
了法国驻土耳其大使利埃尔侯爵.侯爵听完伍蒂埃的陈述之后.决定
派大使馆的参赞同伍蒂埃一起到米罗岛办理维纳斯雕像的成交手续。
这时,英国也风闻此事,派出了开赴米罗岛的军舰,想抢先买下雕像。
当英、法两国的军舰先后来到米罗岛时,不料情况有了突然的变化,
原来在这期间岳尔戈斯已把雕像廉价卖给了当地一位神甫.神甫又打
算把它献给君士坦丁堡总督的翻译员。正当神甫准备把雕像装船启运
时,伍蒂埃他们正巧赶到,伍蒂埃向神甫交涉出让,被神甫断然拒绝,
于是双方展开激烈的争夺。官司最后打到米罗当局,米罗当局以80000
银币的索价将雕像卖给了法国人。
当年法国获得此像时,全国顿时沸腾了,人们视如国宝,有的人
在欣赏时竟激动得流下了兴奋的热泪。现在该雕像珍藏在法国卢浮
宫,罗浮宫把这尊雕像奉为镇馆之宝,并专辟一室,以贮女神之美。
它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参观者,至今各国尊重艺术的人们都觉得能亲眼
目睹这尊维纳斯像是人生一大幸事。
出土时,雕像的腰部已经断开,经修复后,考古学家们最初考证
是作于公元前1世纪时期。由于女像的表情与姿势类似柏拉酉特列斯
的风格,比例却接近列西普斯的标准,因而引起了争议。最后在女像
的台座与足部下方发现了原来的铭文,文款是:“美安德罗河畔、安
屈克亚的亚历山德罗斯作此”。从铭文的书体看,应当是公元前百年
左右的作品。于是又有人反对把它列入希腊化时期。但从雕像的整体
风格看,美神的椭圆形脸蛋,直鼻梁(俗称希腊鼻),平额,端正的
弧形眉、扁桃形的眼睛,发髻刻成有条理的轻波纹样式,神态平静,
不露笑容,这一切都是从公元前5世纪后期沿袭下来的理想化传统,
不把它列入希腊化时期是没有道理的。
“米罗的维纳斯”大理石雕像高约2.4米,通体由一块半透明的
白云石雕塑,站在鸡血白纹的云石底座上.是迄今被发现的希腊女性
雕像中最美的一尊。维纳斯的面都具有希腊妇女典型特征。直鼻、椭
圆脸、窄额。她那安样自信的眼睛和稍露微笑的嘴唇,给人以矜持而
富有智慧的印象,没有娇艳或羞怯和丝毫的造作神态。体现了两千多
年前希腊人的审美理想,纯洁与典雅,外在美和精神美的统一。尽管
她的姿态庄严祟高,典雅优美,然而通过躯干、肢体和多重的衣纹的
对比却产生一种微妙流动的韵律。她那半裸的姿势,使整个形象产生
巨大的魅力。她的腿部被富有表现力的衣褶遮住,仅露脚趾。由于下
半身厚重稳定,袒露的上半身显得更加秀美,她象一座纪念碑,给人
以崇高感,亭亭立姿,却又优美动人。
“维纳斯”其姿态的妩媚庄重为历代艺术家所赞叹,不论观者从
何种角度看,都同样能获得这种感受,因为以前发掘的一些古希腊裸
体女雕像,大都着重在表现感官上的美,而这尊“维纳斯”作者已把
它提到古典理想美的高度了.形象充满着无限的诗意,她那含蓄的、
耐人寻味的美感,几乎使一切人体艺术都相形见绌。其原因之一,也
许正是由于那挂在下半身的衣服表现出了一种含蓄美。罗丹说:“这
件作品表达了古代最了不起的灵感;她的肉感被节制所控,她的生命
的欢乐声调被理智所缓。”俄国作家格·伊·乌斯宾斯基说得更明白:
“她把自己的创造物的下体遮住了,这是为了不让观众产生习俗的、
陈腐的、有关女性美的邪念。”
半裸的躯体,半落的衣衫,既展示了肉体的美,又有所遮蔽,
有所节制。它让人们注意力于人物的内在神韵,而不仅外在的肉体,
这的确是高超艺术手法。
米罗的维纳斯所表现出的内在神韵还在于她的表情。她一改以往
裸体女神的羞怯,而显出了一种落落大方,宁静而脱俗的神态。她的
脸上露出的是一丝淡得几乎让人感觉不到的微笑。我们从她的笑容中
所感受到的是一种超凡脱俗。正是这种超然的神态,控制住了赤裸的
身体可能带来的纯肉体的官感愉悦。她将人的心灵世界提高到了一个
新的境界。
古希腊神的形象,是按照人的裸体比例美学来塑造的。虽然古代
人崇拜神,但由于雕塑家是按照现实生活中的人体美去创造美的形象
的,因而这些完美的雕像的各部分比例几乎都蕴含着5∶8黄金分割。
5∶8的比值不仅是属于西方世界的比例观念,它历经埃及、希腊
直至以后的罗马等时代,迄今这个比例观念仍是人类的共同审美规
律。到了中世纪,这个比值被神秘化了,说它是神所传授给世人的秘
法,因而称其为“神授比例法”。至15世纪末,一传教士路加·巴乔
里,有感于它的比值之奥妙,便用“黄金”一词将其命名,遂称它为
“黄金分割”。维纳斯雕像所创造的美,成了黄金分割比值最理想的
范本,为后世的艺术树立了不朽的光辉典范。
这尊雕像表达希腊人理想美的观念的作品本应是完美之作。可惜
的是.雕像出上时就失掉了双臂,(古代希腊雕刻家在雕凿大理石像
时,臂腕部分一般采取单独制作,然后装配,故毁坏时,往往接榫处
先断裂)算是美中不足。据说当初在米洛斯岛发现她时,女神还有一
只手中拿着象征选美胜利的金苹果。但是后来这只手也不翼而飞了。
几百年来,不少艺术家作出种种猜测估计,提出许多修复方案,为她
补上各种姿势的手臂:有的是一手下垂,另一只手拿着鲜花、手捧"
友爱之环"或者,左手托着金苹果,左手倚在一个矮柱上,右手拽起
下落的衣衫,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尽管方案很多,但没有一个复
原方案令人满意,只好保持原状.让人靠想象去进行补充,令人称奇
的是,女神两臂虽失,仍使人感到完好无损。即所谓"残缺的美"。
回想起来一件完美的作品,有时是在残酷破损之后才更能引起人
们的兴趣。这并不是由于人们有破坏的本能,而是由于时过境迁,人
们的欣赏眼光发生了变化。米罗的维纳斯虽然失去了双臂,这却使她
斩断了与历史、神话和文学的过多的联系,她自身作为一件雕塑作品
的神韵反而突现了出来。失去了双臂,她也就不再是神话中引人嫉妒
的美神。她现在只是一个纯洁而高尚的女人,她的身姿证明了这一点,
她的下滑到半身的衣衫证明了这一点,她的宁静而又甜美的微笑也证
明了这一点。正因为如此,她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神,是现代人心目
中的美神。
在希腊化时期,奴隶主阶级及权贵们贪图享乐和感官的审美享
受,为迎合这一世俗需要,雕刻家们创作了一大批以维纳斯命名的裸
体女性形象,目前留存下来这类裸女雕像很多,统称维纳斯。
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藏的《美第奇的维纳斯》和罗马卡皮托利
博物馆藏的《卡皮托利的维纳斯》两尊雕像的基本造型相似,总体上
是模仿《克尼多斯维纳斯》的,只是头部转向左侧,右手抬举护乳,
面部流露出高雅的贵族气质。
那不勒斯博物馆的《美臀的维纳斯》、罗马国立美术馆藏的《睡
着的维纳斯》、巴黎卢佛宫藏的《蹲着的维纳斯》、罗得岛美术馆藏的
《弄发维纳斯》,都可以看作是世俗的美女雕像,毫无神性而充满人
性和人爱之情的魅力。此外还有《沐浴维纳斯》、《叙拉古的维纳斯》、
《昔兰尼的维纳斯》、《巴特列的维纳斯》等。
那些女神维纳斯的雕像,无论是站是蹲、是卧是伏、是动是静,
雕刻家都尽量追求和突出人体美,以满足人们感官享受的需要。
古希腊的艺术家们从人的生活出发,肯定人生,赞美人的美,赋
予人的肉体和精神以崇高而十全十美的理想,把人提高到神的高度。
人们通过希腊化时代的雕塑家们对维纳斯的创造,可以看到充满人性
的女神的永恒的艺术魅力。
本文发布于:2022-12-11 06:33: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840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