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
1.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有时,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雕饰一样,星现出各种奇妙
的形状,告诉我们许多奇妙的故事……
当云彩变得又黑又重时,雨点就会噼噼啪啪地降落到大地上。
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注,就像有趣的鏡子,映射着我们的
脸。
一天结東了,落日的余晖不时变幻着颜色,好像有谁在天空涂上了金
色、红色和紫色。
(1)选文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景物。
(2)用波浪线画出选文中的比喻句:________。它把________比作
________。
(3)读画横线的句子,想象ー下,云彩会呈现出什么形状?
云彩有的像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还有的像________。
【答案】(1)云彩;雨点;水洼;(落日的)余晖
(2)雨后,我们会看到……映射着我们的脸。;水洼;镜子
(3)高山
;骏马
;巨人
【解析】【分析】(1)寻找文中的景物相对简单,将文中写景的实物挑出
来即可。
(2)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
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
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3)仿照课文发挥想象,写出云彩会呈现出什么形状,可以运用比喻、拟
人等修辞手法,生动而又形象,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故答案为:(1)云彩、雨点、水洼、(落日的)余晖
(2)雨后,我们会看到……映射着我们的脸;水洼;镜子
(3)高山;骏马;巨人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中景物描写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写想象内容注意条理清晰,语句通顺。
2.你会阅读《成语词典》吗?
小明在阅读课外书时,读到这样一句话:“啊,大海有这样大!跟它比,
我实在是太小了。”河伯望洋兴叹。他不理解“望洋兴叹”的意思,去查《成语词
典》。词典里是这样写的:望洋兴叹:兴,发出。原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
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为不能胜任或没有条件做好而感到无可奈何。
《庄子·秋水》中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根据以上阅读材料,完成以下练习:
(1)“望洋兴叹”的“兴”意思是________,根据意思,“兴”应读作(xīn
gxìng)________。
(2)“望洋兴叹”这个成语出自________。
(3)“望洋兴叹”这个成语的原意是________,
现在多比喻________。
“河伯望洋兴叹”这句话用的是它的________(原意/比喻意)。
【答案】(1)发出;xīng
(2)《庄子·秋水》
(3)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做事时因为不能胜任或没有条
件做好而感到无可奈何;原意
【解析】【分析】(1)望洋兴叹,读音wàngyángxīngtàn,兴,xīng,兴
盛;流行,兴叹,发生感叹。据此分析即可。
(2)根据常识可知,词语出自《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
目,望洋向若而叹。”
(3)望洋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比如,佘念祖未
到的时候,满心高兴,颇有跃跃欲试的意思,到过之后,大概情形看了一看,
亦觉得望洋兴叹了。
河伯望洋兴叹,指河伯感到自己在大海面前自己很渺小。据此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1)发出、xīng;(2)《庄子·秋水》;(3)指在伟大的
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做事时因为不能胜任或没有条件做好而感到无可奈
何、原意
【点评】(1)本题考查对多音字的理解能力。多音字的读音不同,意思也
不同,所以要在语境中具体分析多音字是哪个义项。
(2)本题考查对成语相关知识的理解。《庄子·秋水》记载,河伯(黄河
神)自以为大得了不得。后来到了海边,望见无边无际的海洋,才感到自己的
渺小,于是仰望着海神,发出了叹息。后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没有条件,而感
到无能为力。望洋:仰望的样子。
(3)本题考查对成语语境义的理解。语境意义亦称“上下文意义”或“情境
意义”。关于言语与表达言语的情境之间的关系的术语。句子的理解和记忆,在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境意义的掌握。
3.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
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
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画面上的这些人,有
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
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1)这是一个________结构的段落。()
A.总—分B.分—总C.总—分—总
(2)请你用“________”画出选段的中心句。
(3)本段描写的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4)这一段中的省略号表示()
A.语意未尽B.引文的省略C.说话时断断续
续D.列举的省略
(5)请你用“________”画出表现艺术家技艺高超的句子。
【答案】(1)A
(2)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3)骑马的;挑担的;赶毛驴的;推独轮车的;悠闲溜达的
(4)D
(5)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
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解析】【分析】(1)总分结构式很简单的,也就是说先总的概括然后再
详细逐点描写。
(2)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
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
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
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4)了解省略号的作用,依据句意分析可知,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表示
插说。
(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A(2)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3)骑马的、挑担的、赶
毛驴的、推独轮车的、悠闲溜达的。(4)D(5)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
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
得清清楚楚。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总-分”方法的掌握。
(2)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主要考查对省略号的作用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神奇的蚂蚁
蚂蚁虽小,但力大无比。一只小小的蚂蚁能把一颗米粒拖进蚁穴,如按
体重比例计算,蚂蚁的力气相当于大象的60倍。
蚂蚁不仅是大力士,而且还是赫赫有名的“外科医生”和杰出的“药剂师”。
在南美洲圭亚那的印第安人部落里,当地的大夫做外科手术时,常用一种割叶
蚁来进行伤口缝合,大夫先将病人的伤口对合,让割叶蚁咬住缝合口,再剪下
蚁身。留下的蚁头就成了最好的羊肠线。它把伤口缝合得紧密无缝,伤口愈合
后还不必拆线,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
生物学家在对蚁穴的调查中发现,有一种红蚁能把采集到的肥马车、鸢
尾花、紫罗兰、报春花的种子混合在一起,“配制”出一种奇效药品,经过尝
试,能使人的舌头麻木两三小时,就像是打麻药针似的。
白蚁虽食木毁房,给人类带来灾难,但它又是出色的“地质勘探家”,可
以帮助人类寻找矿产。现代科学家对白蚁聚居的土壤进行光谱分析,发现土堆
里有三十多种元素,其中最高的是硅和铝。在沙漠里,科学家还发现,白蚁常
常深挖洞,找水源,经过化验,发现这种水中含有金属盐溶液。因此,只要观
察沙漠中的白蚁洞,就可以了解矿物的储量及其分布情况。可见白蚁虽然对人
类有害,但也有益。
(1)第三段中“外科医生”和“药剂师”两处引号的作用是()
A.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B.标明需要着重指出的对象C.标明
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2)填空。
短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写了蚂蚁的神奇。
(3)用“________”在短文中画出一个过渡句。
(4)你知道蚂蚁还有什么其他神奇的本领吗?写在下面吧。
【答案】(1)C
(2)力大无比;会缝合伤口和配制药剂;能帮助人类找矿
(3)蚂蚁不仅是大力士,而且还是赫赫有名的“外科医生”和杰出的“药剂
师”。
(4)蚂蚁能预报天气,蚂蚁搬家代表要下雨。
【解析】【分析】(1)解题时要细读语句,了解引号的作用:①表示特
定称谓②表示讽刺和否定③引用说的话④强调说明。依据句意可知,此处引
号是表示特定称谓。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
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考查过渡句。过渡句是一个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
起下面的内容的句子。
(4)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积累。
故答案为:(1)C(2)力大无比、会缝合伤口和配制药剂、能帮助人类
找矿(3)蚂蚁不仅是大力士,而且还是赫赫有名的“外科医生”和杰出的“药剂
师”。(4)蚂蚁能预报天气,蚂蚁搬家代表要下雨。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对引号的作用的掌握及应用。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此题主要考查对过渡句的把握能力。
(4)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知识的好习惯。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特别喜爱野菊花。记得小时候住在外婆家,秋天,外婆带我到野外去
玩。只见满山坡盛开着黄茸茸的野菊花,小小的绿色叶片衬托着黄色的花朵,
好看极了。野菊花没有开花的时候,人们常以为它们是一棵棵小草。可到了秋
天,一旦开花,它们就很美,美得自然,美得朴实。它们没有迷人的芬芳,更
没有富丽华贵的姿色。但它们的生命力很强,花期也长,到了深秋初冬时节,
百花凋谢,它却依然开放。
外婆告诉我,野菊花有很多用途。那天我爬上坡去摘花时,不小心滑了
一跤,腿上擦破皮出血了,我直叫痛。这时外婆马上摘下几朵野菊花,挤出
汁,敷在我的伤口上。我顿时觉得清清凉凉的,不几天伤口就好了。外婆说,
野菊花有消炎止血的功能。新中国成立前穷人家治伤买不起药,就用干的野菊
花熬水洗外伤,可管用了。外婆又说,野菊花还是一种中药,能清热败火,治
感冒。我没有想到野菊花居然这么有用。
我回北方上学之前,一下子摘了不少野菊花带回家。妈妈教我把野菊花
洗净晒干,泡茶喝。我喝过红枣茶、绿茶,可从来没喝过野菊花茶。泡了一
杯,尝了一口,只觉得沁人的清香直入肺腑,真顶得上清凉饮料哩。
野菊花土生土长,无所需求,却默默地无私地向人们奉献。它们平凡、
朴素,却又那么顽强。人不也需要有一点野菊花的精神吗?我愿做一朵小小的
野菊花。
(1)认真读短文,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
(2)写出它们的近义词。
喜爱——________盛开——________顽强——________
(3)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反问句,并改成陈述句。
(4)读了短文,你知道野菊花有哪些用途了吗?
(5)人们需要学习野菊花的什么精神?
6.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动动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它们会立即向别的安静的
角落蹦去,一路上像生了气似的,不停地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腿,腿末端那
副钳子________的,胡须也________地摆动着,连眼珠子也________的。
(1)把下列词语填入句中横线上。
一翘一翘一张一张一突一突
腿末端那副钳子________的,胡须也________地摆动着,连眼珠子也
________的。
(2)这句话描写的是________,依次描写了小虾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小虾________的特点。
答案解析部分
一、现代文阅读
7.【答案】(1)密切|xīng
(2)苦思冥想;截然不同
(3)长长的;变短了;变长了;阳光的温度;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
(4)B
(5)兴奋;有些失落
(6)略
【解析】【分析】(1)密切:彼此间关系亲近。用于双方。亲切:形容人
态度亲爱和善、态度亲切。用于单方。太阳与影子属于双方之间的关系,应该
选“密切”。
兴,读xīng时,有兴盛、开始、奋发的意思。读xìng时,指兴致、兴趣。
所以,兴奋,应该读为xīngfèn。
(2)深沉地思考,意味着思、想、虑等,找到“经过一番苦思冥想,我终
于想出了一点眉目”可知,这个成语是“苦思冥想”。
界限分明,完全不一样,意味着不同、很明显地被隔开等意思。找到“有
一天,科学老师讲起了太阳与影子的联系,可原因却与我的发现截然不同……”
可知,这个成语是“截然不同”。
(3)阅读“早晨,我在阳光下观察自己的影子,影子长长的”可知,空1应
该填“长长的”,据此方法填写另外两个空即可。
(4)阅读第三自然段可知,主要介绍了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终于
得出影子的长短与阳光的温度有关的结论。所以选项B的说法比较完整。
(5)阅读“……为自己能发现影子的秘密而感到自豪”一句可知“我”当年发
现影子的秘密时的心情;阅读“有一天,科学老师讲起了太阳与影子的联系……”
可知,来科学老师告诉“我”太阳和影子的关系时,“我”的心情。
(6)阅读开放题,联系自己童年的发现,可以这样写:我发现,每月总
有几天月亮是镰刀形的,然后慢慢变圆,再慢慢变扁。
故答案为:(1)密切;xīng(2)①苦思冥想;②截然不同(3)①长长
的;变短了;变长了;②阳光的温度;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4)B;
(5)兴奋;有些失落(6)略
【点评】(1)本题考查对近义词和多音字的辨析能力。首先读一读句子、
词语和音节,看词语在句子中有什么作用,描述对象是什么,再根据两个近义
词表达侧重的不同进行选择。多音字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所以结合音、
形、义判断多音字的读音即可。
(2)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与辨析能力。先读一读解释,抓住关键词进
行搜索,看文中哪个地方可能会用到这些词语,然后根据成语的约定俗成、一
般是四字词语特点进行筛选即可。
(3)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概括、总结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从文中
筛选关键词就能完成填空。比如,早晨和傍晚的影子较长,中午的影子较短,
而文中不是单用一个“长”,或“短”,具体是什么词语,从文中提取即可。
(4)本题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找到第三自然段,划分出段落的层次,
用一句或几句把层次内容总结一下,不必顾全细节,概括主要内容即可。
(5)本题考查对人物内心情感的理解。人物的心情一般会随着事件的发
展而波动。如果是成功,就会高兴,失败则不会高兴。所以从事件的发展变化
分析人物心情即可。
(6)本题考查阅读拓展能力。联系自己童年时的发现,可以从对月亮、
星星的观察谈起,或者对一草一木的观察谈起,写出自己当时总结的结果即
可。
8.【答案】(1)无论;都
(2)不紧不慢地;迫不及待地;耐心十足地
(3)A
(4)性子急
(5)我认为裁缝说的话没有道理,裁缝完全可以改掉慢性子的毛病,给顾
客做当季穿的衣服。这样不至于让顾客穿不合季节的衣服被别人笑话了。
(6)他在想:的确是这么回事,裁缝是个慢性子,而我的性子这么急,如
果大夏天我穿上厚厚的大棉袄,得让人家笑话死了。不行,还是答应他冬天来
取棉袄吧。
【解析】【分析】(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
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①分句前后是
条件关系。故选“无论……都……”
(2)提示语是指对话中除人物说的话之外的启示说明性的文字,包含人物
说话时的表情、动作、语调、神态、心理等细节,读者凭借提示语可以想象出人
物的各种情态,体会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捷达是要结合语境来分析。
(3)双重否定句变肯定句的方法:找到双重否定词,然后改成带肯定的
词语。①“不得不”带有“无奈、勉强、不情愿”等语义,改写成肯定句时,通常
加上“只能”或“只好”、“只得”等词。②“不能不”“不要不”“非……不可”等语气强
烈,改写时可以加上“必须”“肯定”或“当然”“一定”等词。
(4)此题意在考查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这类
题实际是要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做好此类题,首先应整体感知
全文,把握文章主旨,再结合关键词语,联系相关段落、前后句来深入理解其
思想内容及表达效果。
(5)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
合个人的认识。
(6)心理活动的揣摩是要在细致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处境、性
格的基础上来完成得。语言的组织要条理。
故答案为:(1)无论、都(2)不紧不慢地、迫不及待地、耐心十足地
(3)A(4)性子急(5)我认为裁缝说的话没有道理,裁缝完全可以改掉慢性
子的毛病,给顾客做当季穿的衣服。这样不至于让顾客穿不合季节的衣服被别
人笑话了。(6)他在想:的确是这么回事,裁缝是个慢性子,而我的性子这么
急,如果大夏天我穿上厚厚的大棉袄,得让人家笑话死了。不行,还是答应他
冬天来取棉袄吧。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
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2)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提示语的把握能力。
(3)掌握双重否定句变肯定句的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4)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合理,文通
句顺即可。
(6)此题主要考查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揣摩能力。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掮枪的生活(节选)
叶圣陶
我当中学生的时候厉行军国民教育,所以我受过三年多的军事训练。现
在回想起来,那时掮枪的生活倒是颇有兴味的。
我们那时候掮的是后膛枪,上了刺刀,大概有七八斤重。腰间围着皮
带。皮带上系着两个长方形的皮匣子,在左右肋骨的部位,那是预备装子弹
的。后面的左侧又系着刺刀的壳子。这样装束起来,俨然是个了。
我们平时操小队教练、中队教练,又操散兵线,左右两旁的伙伴离得特
别开,或者直立预备放,或者跪倒预备放,或者卧倒预备放。当卧倒预备放的
时候,胸、腹、四肢密贴着草和泥土,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快感。待教师喊出“举
枪——放!”的口令的时候,右手的食指在发弹机上这么一扳,更是极度兴奋的
举动。
有时候我们练习冲锋,斜执着上了刺刀的枪,一拥而前。不但如此,还
要冲上五六丈高的土堆;土堆的斜坡很是陡峭,我们不顾,只是脚不点地地往
上冲。嘴里还要呐喊:“啊!——啊!”宛然有千军万马的气势。谁第一个冲到土堆
的顶上,就高举手里的枪,与教师手里的指挥刀一齐挥动,犹如占领了一座要
塞。
(1)“我们”当时的装束是怎样的?请你用“________”在短文中画出来。
(2)短文第四自然段描写了“我们”()的场景。
A.整理装束B.练习打枪C.练习冲
锋D.练习队列
(3)结合画线句子,你体会到了“我”当时怎样的感情?
(4)读新闻,回答问题。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的体能现状让老师和家长们大跌眼镜:仰卧起坐只能
做3个,200米跑着跑着就晕倒了……为了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很多学校采取
了一系列措施,例如每天校园体育活动1小时,认真落实“三课、两操、两活
动”。
请你写几句宣传语,呼吁同学们都来参加体育活动。
【答案】(1)腰间围着皮带。皮带上系着两个长方形的皮匣子,在左右
肋骨的部位,那是预备装子弹的。后面的左侧又系着刺刀的壳子。
(2)C
(3)“我”有自尊自信的民族情感。
(4)同学们,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身体健壮,我们才能好好学习,将
来为建设祖国做贡献。所以,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动起来,好好锻炼身体吧。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
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
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结合选项判断。
(3)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
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4)答题时首先要了解标语(或口号)的特点,即简洁,有号召力。可
引用名言,也可以自拟,只要符合活动主题即可。
故答案为:(1)腰间围着皮带。皮带上系着两个长方形的皮匣子,在左
右肋骨的部位,那是预备装子弹的。后面的左侧又系着刺刀的壳子。(2)C;
(3)“我”有自尊自信的民族情感。(4)同学们,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身
体健壮,我们才能好好学习,将来为建设祖国做贡献。所以,让我们从现在开
始动起来,好好锻炼身体吧。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3)此题考查对人物情感变化的把握能力。
(4)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拟写宣传语的能力。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海中变色龙
说起变色龙,谁都知道那是描述蜥蜴。可是许多人并不知道,海里也有
变色龙,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章鱼。
章鱼挺着个圆圆的大肚子,长在头上的8条腕足在水中随波摇曳,翩翩
起舞,远远看去,像一朵花在海里翻动,非常美丽。章鱼其实不是鱼,它属于
软体动物。
章鱼和蜥蜴一样,皮肤下布满了各种色素细胞,红橙黄绿,样样齐备。
它可以利用细胞的伸缩来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以便和周围环境的颜色保持一
致。
章鱼遇上敌人,会先施展“变色术”,一会儿变成白色,一会儿变成红
色,几种颜色不停地变换,以此来吓唬敌人。如果这招不行,它才会动用自己
肚子里的墨囊,急剧收缩身体,喷出墨汁状的“烟雾弹”,把周围的海水染成一
片漆黑,趁进攻的鱼儿晕头转向、不知所措之机,逃之夭夭。当章鱼见到猎物
的时候,全身会变成令人恐怖的鲜红色;它用腕足抓住猎物,送到嘴边。章鱼
的唾液腺能分泌出高效麻醉液,很快将猎物麻醉,然后就可以慢慢享用美餐
了。
章鱼非常警觉,即便在洞中或礁石下栖息时,也会留两条腕足在外面轻
轻摇动。一旦有什么情况,章鱼会立刻警觉起来,或躲避得更深,或用腕足牢
牢缠住对方,把它缠死或毒死。
(1)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
赫赫有名——________警惕——________
(2)章鱼是怎样捕捉猎物的?请你用“________”在短文中画出来。
(3)读了短文,你了解到章鱼的哪些特点(至少写两点)?
(4)为什么把章鱼称为“海中变色龙”?
(5)短文第三自然段的内容是()
A.章鱼脾气暴躁B.章鱼身体的变色机制C.章鱼擒获猎
物D.章鱼施展变色术擒敌
【答案】(1)大名鼎鼎;警觉
(2)当章鱼见到猎物的时候,全身会变成令人恐怖的鲜红色;它用腕足
抓住猎物,送到嘴边。章鱼的唾液腺能分泌出高效麻醉液,很快将猎物麻醉,
然后就可以慢慢享用美餐了。
(3)章鱼能施展变色术,章鱼非常警觉。
(4)因为章鱼的皮肤能像变色龙那样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颜色。
(5)B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
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
语的近义词。赫赫有名:声名非常显赫。警惕: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或错误
倾向保持警觉。(2)、(4)、(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
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
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
来即可。
故答案为:(1)大名鼎鼎、警觉(2)当章鱼见到猎物的时候,全身会
变成令人恐怖的鲜红色;它用腕足抓住猎物,送到嘴边。章鱼的唾液腺能分泌
出高效麻醉液,很快将猎物麻醉,然后就可以慢慢享用美餐了。(3)章鱼能施
展变色术,章鱼非常警觉。(4)因为章鱼的皮肤能像变色龙那样随环境的变化
而改变颜色。(5)B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
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2)、(4)、(5)此题考查在理
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
相关信息的能力。
本文发布于:2022-12-11 04:48: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835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