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菜根谭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2-12-11 04:18:10 阅读: 评论:0

六一舞台花絮换胸罩-英语n


2022年12月11日发(作者:苔丝读后感)

菜根谭读后感15篇

菜根谭读后感1

据洪应明另一部作品《仙佛奇踪》可明白,他早年热衷于仕

途,但是和大多数不得志的文人雅士一样,到了晚年都隐归了山

林。他和袁黄、冯梦桢等人是好朋友,难免有些相互的影响。但

是多数人不明白《仙佛奇踪》是洪应明的书,只明白一本《菜根

谭》,这就应是一般作家的通病,因为自我某一部作品的过分出

名而其他作品黯然失色,甚至有的干脆滞销,惹得出版商不快,

又让我们以为这位作家的才情有限,只能做到一支独秀,无法促

使百花齐放。

《菜根谭》原书共有三人作序,都是当时名士,足见此书炙

热一时。其实这只是一本教人出世入世的小册子,说到底是一本

《使用说明》,与袁了凡《了凡四训》情致相当,都是说教口气。

全书综合了儒、释、道三者思想,所以领悟起来显得缓慢,有时

不知所云。好在书中语言峭拔,意境阔大,颇能引起读者兴趣。

书中节目分为“修身”、“应酬”、“评议”和“闲适”四大部

分,阅毕后生出些感想,如同秋后算账一样一一记下,给读过的

人一些心得上的交流,给未读或在读的人一点铺垫。

第一是“无为”。这本是老庄的产物,洪应明取其神进行说

明,将其变成体系化,让自我的观点不仅仅有据可依,又显得正

统。他说“躯壳的我要看得破,则万物皆空而其心常虚,虚则义

理来据”,又说“____火炽,而一念及病时,便兴似寒灰;名利

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咀蜡”,清心寡欲得让人险些丧失

味觉。他不像老子直接说“为无为,则无不治”,也不像庄子愤

愤劝道“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更不

想列子挑明了说“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总

归在“无能”二字上。所以洪应明话说得很漂亮,让自我成为《菜

根谭》处事规则的生动标榜。

第二是“无欲”。洪应明抄袭了释氏的玄妙,却发展了他们

的空灵,传播了佛家的禅宗。例如“彩笔描空,笔不落色,而空

亦不受染;利刀割水,刀不损锷,而水亦不留痕”、“心与竹俱

空,问是非何处安脚?”、“胸中涤去数斗尘,语言方觉有味”

等,都是这种特点的体现。

第三是“清闲”。这是最绝妙的一部分,集中在“闲适”章

节里,表现出了古代隐士的雅致。比如“阶下几点飞翠落红,收

拾来无非诗料;窗前一片浮清映白,悟入处尽是禅机”,“芳菲

园林看蜂忙,觑破几船尘情世态;寂寞衡茅观燕寝,引起一种冷

趣幽思”,比较有名的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

无意,漫随天外支卷云舒”。

这本书里的另一个可观之处在语言上,洪应明用了细碎精致

的笔法去表现一种雄健放浪的情怀,但是落在条条细则上方,却

如同滂沱大浪里面的小水滴,温柔可爱,比如“鸢飞鱼跃”、“波

恬浪静”、“沤生大海”、“影灭长空”、“碗茗炉烟”等等。

这是一本值得看的书,在其他类似书籍里它要算较出色的一

家,对我们人生以及人生以外的认识会给出一些适宜的指引,不

至于过早的迷了路。

菜根谭读后感2

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

初识《菜根谭》,是在手机上看到一部《一味一人生》的电

子书。这本书就是对《菜根谭》的解读,当时读的时候就感触颇

深,其中有关修身、处世、待人等方方面面的阐述,给了我很大

的启迪。放寒假之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学校的图书室里发现

了这本《菜根谭大全集》,我如获至宝。假期里,每个晚上,夜

深人静的时候,在柔和的台灯下,轻轻捧起这份沉淀的古老智慧,

静静地读着《菜根谭》,让自己的心灵接受着洗涤,让浮躁的心

安静下来。

《菜根谭》融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释家

的出世思想,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关于修身、人生、处世等多个方

面的人生智慧,告知后世读者享受平凡、活出真我,自会觅得人

生真味。

《菜根谭》的第一章就是“立德修身——高出立,平处坐,

低处行”,将“德”放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开篇便提到“洁

身自好,栖守道德——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

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

万古之凄凉。”一个能坚守道德准则的人,也许会寂寞一时;一

个依附权贵的人,却会永远孤独。心胸豁达宽广的人,考虑到死

后的千古名誉,宁可坚守道德准则而忍受一时的寂寞,也不会因

依附权贵而遭受万世的凄凉。这是何等的洁身自好啊!反观我们

的现实生活,有多少人因为难以抵御物欲的诱惑,从而是自己踏

上人生的不归路,留下终生遗憾。一只只被揪出的“大老虎”还

是“小苍蝇”,不正是验证了这句话吗?“洁身自好,栖守道德”,

你才会活的坦坦荡荡!

而在“天机最神,智巧无益”一则中,则警示人们如何追逐

自己的成功与梦想。“贞士无心徼福,天即就无心处牖其衷;险

人着意避祸,天即就着意中夺其魄。可见天之机权最神,人之智

巧何益?”一个坚守志节的人虽然并不用心去求取福分,可是上

天却在他无意之间引导他完成自己的心愿;阴险的人虽然刻意去

躲避灾祸的惩罚,可是上天却在他着意逃避之处夺走他的魂灵使

其丧失元气。由此可见,上天运用魔力的手段非常神奇莫测,凡

人的智慧再高明又有什么用呢?

当一个人把自己的修养、道德以及能力修炼到家的时候,即

使我们不急切地追求福分,幸福和幸运也会主动来敲门;当一个

人不想着成功,只是朝着那个方向努力时,就会收获意外的惊喜,

正如老子所言“后其身而身先”。做人不可太急功近利,不可为

了达到那个目标而不惜一切手段。恰恰相反,当你对于名誉、利

益、地位多几分“无心”,对品德、涵养、能力多几分“着意”,

踏踏实实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时,我们就会收获意料之中的惊喜。

菜根谭读后感3

读《菜根谭》颇有感触:“__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

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这句话告诉我们:__写到啦纯熟完美的最高境界时,其中的

遣词造句并没有什么深奥玄妙之处,只不过是将自己的真情实感

恰如其分地用文字表达出来罢啦。当一个人的品德修养达到啦真

善美高度统一的崇高境界时,他的言谈举止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

方,只不过是将自己纯真朴实的自然精神本质平白表露而已。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将做__提高到啦至高境界,“盖__,

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

必至之常期,未若__之无穷。”为天下读书人废寝忘食地读书和

殚精竭虑地求功名找到啦理论依据,由此也激励啦一代又一代的

学子在“头悬梁、锥刺股”读书成名的同时,注重将文品与人品

紧密地结合起来,视作文与做人为生命,孜孜不倦读书的同时,

自觉地完善自我,以期成为表里如一的高尚的人。

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的灵魂所思与肉体所为往往并不统

一,甚至会发生对抗,直接导致“作文”与“做人”的激烈冲突,

真的是很残酷。然而,这也正是生活的本真。因为在中国人的眼

里,“文如其人”,人生一世在社会中运行的过程被称为“做人”,

只有成功地做好啦“人”,才可能拥有一双“作文”的妙手,所

谓“修德须忘功名,读书定要深心”。做学问的人务必要聚精会

神,专心致志。就像你在修炼道德时却又忘不掉求取功利名誉,

那么你必然不会有什么真正的造诣。如果你在阅读古书时却只把

兴趣放在吟诗作赋、附庸风雅上,那么你也肯定不能有什么深入

的心得体会。

人生如同一座大舞台,每一个人都是演员,都在扮演着不同

的角色,自然也就有正面人物和反面角色之分,同时也会存在真

真假假、虚虚实实之别。一个人可以扮演多种角色,但却无法具

备多个灵魂,否则“灵”与“肉”的搏斗时刻在进行,人活得岂

不是太累啦,如此肉体与灵魂的和谐就无法统一,心灵的安宁更

成为无稽之谈。

时下朋友见面最大的感慨就是:活得真累。这种累并非单纯

的工作强度之大,而是作为社会人必须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关系,

是个体心理的疲惫,是不堪心灵的重负,对此身在职场的人们都

心知肚明又心照不宣,只能默默地承受,暗暗地调节。倘若我们

能够做到“__极处无奇巧,人品极处只本然”,卸下过多的心理

重负,拥有宽爱和淡定的心境,不怨天尤人,不苛求完美,去本

色做人,以真心作文,那么我们将会在有限的生命旅途中,抛弃

功名之累,饱览春花秋月,细品夏景冬雪,天人合一,自然和谐

地终其一生。

如同《菜根谭》的得名:咬得菜根断,则百事可破。但愿我

们能“超越口耳之嗜欲,得见人生之真趣”,无论是做人还是作

文,都会万事皆缘,随遇而安。

菜根谭读后感4

书中自有黄金屋,前些日子,项目上买来一批书籍,利用周

末闲暇时间,来到阅读室,随手拈来一本小册子,读完之后心静

如水。此小册子即为《菜根谭》,作者是洪应明。

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其名作就是《菜根谭》。此

书内容分为“修身”、“应酬”、“评议”和“闲适”四个部分,

综合了儒、释、道三者思想,以说教口吻教人出世入世的道理,

意境阔大。阅读过后颇有感想,在此和大家进行分享与交流。

其一是关于“无为”。这本书是老庄思想影响下的产物,洪

应明取其神进行说明,将其体系化,让自己的观点不仅有据可依,

又显得极为正统。他说“躯壳的我要看得破,则万物皆空其常虚,

则义理来据”,又说“而一念及病时,便兴似寒灰;名利饴甘,

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咀蜡”,如则这般,清心寡欲得让人险些

丧失味觉。他不像老子直接说“为无为,则无不治”,也不像庄

子愤愤劝道“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更不像列子那样挑明了说“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

用”,而是把话说得极为淡然,却又很有说服力,让自己成为《菜

根谭》里处事规则的生动标榜。

图片

其二是关于“无欲”。洪应明借鉴了释氏的玄妙,却发展了

他的空灵,传播了佛家的禅宗。例如“彩笔描空,不色,而空亦

不受染;利刀割水,刀不损锷,而水亦不留痕”、“心与竹俱空,

问是非何处著脚?”、“胸中涤去数斗尘,语言方觉有味”等,

都是这种特点的体现。

其三是关于“清闲”,这也是其书最绝妙的一部分。例如“阶

下几点飞翠落红,收拾来无非诗料;窗前一浮清映白,悟入处尽

是禅机”,又如“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

随天外支卷云舒”。短短数十字,“清闲”之意跃然于纸上,随

之而来的还有那超然脱俗的丝丝禅意。

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是其语言,洪应明用了细碎精致的笔法

去表现一种雄健放浪的情怀,可是当其落在条条细则上面时,却

又如同滂沱大浪里面的小水滴,温柔可爱,比如“鸢飞鱼跃”、

“波恬浪静”、“沤生大海”、“影灭长空”、“碗茗炉烟”等

词,极富意境的同时,又温柔细腻。

一本《菜根谭》,一部警世书,希望大家都能偷得一点闲暇,

翻开它,品读它,让心随着文字飞翔,让人生随着阅读走入另一

番境界。

《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

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

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书中文字

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

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

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

边。

菜根谭读后感5

人生在世,总免不了许多疑惑、感慨以及愤懑不平之事,有

时一点困难或弯路,就足以制约我们一生的发展。然而,无论如

何,总有一盏明灯始终指引着我们人生的方向,让我们奋勇前行。

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焰,一代一代传承到今天,譬如《道德经》、

《庄子》、《菜根谭》……在我的青葱岁月彷徨、迷茫时,正是

《菜根谭》让我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曾有这样一个故事:苏秦以“连横”理论多次劝说秦王却屡

遭失败。最终在钱财用尽的时候不得不灰头土脸地回到家中。他

的妻子没有从织布机上抬起头来,嫂子不给他做饭,父母不跟他

说话。于是,他头悬梁,锥刺股,攻读兵书《阴符》。学成之后,

他以一人之力解除了六国与秦的盟约,挂六国相印。当苏秦得意

显耀之时,黄金万千为其所用,随从车骑络绎不绝。然后他再次

回家。他父母闻讯,连忙张罗打扫住处,清洁道路;设置音乐,

筹办酒席,在郊外三十里地迎接。苏秦来到后,妻子不敢正视,

只是偷偷地察颜观色,恭敬地听他讲话;嫂嫂如蛇伏地,匍匐而

行,四次跪拜谢罪。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

“以季子位尊而多金。”

人的一生不也是如此吗?在钱财、荣耀、权力面前,人们最

易感受到世态炎凉。而我也总摆脱不了生活的愤懑、纠结和无奈。

直到有一天,我拜读了《菜根谭》,如遇名师,为我答疑解惑。

文中有一句话:“我贵而人奉之,奉此峨冠大带也;我贱而人侮

之,侮此布衣草履也。然则原非奉我,我胡为喜?原非侮我,我

胡为怒?”大意是:我有权有势人们就奉承我,这是奉承我的官

位和纱帽;我贫穷低贱就轻视我,这是轻视我的布衣和草鞋。可

见根本不是奉承我,我为什么要高兴呢?根本不是轻视我,我又

为什么要生气呢?我学会了“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

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幸

生其间者,不可不知有生之乐,亦不可不怀虚生之忧。意思是:

天地的运行是永恒不变的,可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死了之后就

不再复活;一个人最多也不会活过一百岁,可是百年的时间跟天

地来比只不过是一刹那。我们人类能侥幸诞生在这永恒不变的天

地之间,既不可不了解我们生活中所应享的乐趣,也不可不随时

提醒自己不要蹉跎岁月、虚度一生。既然如此,那我难道要为了

追求金钱和权力而蹉跎一生吗?不用的,生活本身就是拥有无尽

乐趣巨大的财富,我无需追求更多物质上的享受,而是要有精神

上的追求。

我读《菜根谭》,如同聆听一位智者的教诲,他温暖睿智的

话语能拨开迷雾,拂去尘埃,让我的心灵变得澄澈、宁静。

菜根谭读后感6

《菜根谭》一书,朋友对此书极为推崇,将其誉为修身之

书、智慧之书,我也曾想在闲暇之余仔细阅读一番,无奈世俗繁

忙,一直抽不出时间阅读品鉴。

近日,女儿的学校给孩子们发啦这本书,并让每个学生都要

熟记里面的内容。八岁的女儿根本无法理解每一段语录背后的含

义,向我求救,让我给她读和讲,于是借此机会我第一次翻开啦

这本《菜根谭》。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

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之所以以“菜根为名”,原因众

说纷纭,其中大部分人认为这则源于宋代学者的一句古语——

“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作者借此书表现啦甘于清贫的

淡然态度和平凡超脱的生活理想,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

在生活节奏高频率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奔波忙碌的同时,根

本无暇停下来省视内心。就像我,每日忙于工作,忙于生活,经

常会遇到各种失败、挫折,遇到各种困惑和心结,每每在我心中

留下阴影和伤痕。在教女儿学习阅读的同时,《菜根谭》中的每

一段语录都让我感触颇深,仿佛醍醐灌顶般豁然开朗,每日读上

几段,每日都有一些新的思考,新的感悟。在阅读中,我打开心

门,让这些警世、醒世的语录包围浸润着我的内心,改变着我的

心态,改变着我的生活,改变着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贫得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贫得者分金恨不得玉,

封公怨不受侯,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布袍暖于

狐貉,编民不让王公”这段语录对当今社会追逐富贵,互相攀比

的思想有着非常强的教育意义。过去,我也一直迷失在物质的欲

望中,不断渴望得到更好的物质条件,结果自己的心永不满足,

在与他人的攀比之中,总是奢望一些能力外的东西,日子过得浮

躁而虚华。现在,我知道啦,物质的追逐是没有止境的,虽然我

没有奢华的物质条件,然而我有幸福美满的家庭,我有稳定可靠

的工作,我的生活虽然平凡,然而我的精神应该是快乐的,是富

足的。知足常乐,这是人追求快乐的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处世的

哲学。

“得意须早回头,拂心莫便放手,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

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人生总是不断

上演着失意和得意。这段语录告诉我们,得意不要忘形,失意不

要心冷。对于刚从销售转到综合办的我来说,此语可作为职场格

言。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工作挑战,只有加倍努力,将工作做得

更好;工作遇到挫折,我不再灰心丧气,而是继续努力,坚持到

底,直至成功。

人生就是这样,要能够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寻到快乐的因子,

要能够在荣誉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学会坚持。《菜根谭》

教会啦我怎样面对生活,面对工作,面对人生。

一本《菜根谭》,一部警世书,希望你也能偷得一点闲暇,

找到它,翻开它,品读它,让心随着文字飞翔,让人生随着阅读

走入另一番境界。

菜根谭读后感7

读《菜根谭》颇有感触:“__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

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这句话告诉我们:__写到了纯熟完美的最高境界时,其中的

遣词造句并没有什么深奥玄妙之处,只不过是将自己的真情实感

恰如其分地用文字表达出来罢了。当一个人的品德修养达到了真

善美高度统一的崇高境界时,他的言谈举止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

方,只不过是将自己纯真朴实的自然精神本质平白表露而已。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将做__提高到了至高境界,“盖__,

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

必至之常期,未若__之无穷。”为天下读书人废寝忘食地读书和

殚精竭虑地求功名找到了理论依据,由此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

学子在“头悬梁、锥刺股”读书成名的同时,注重将文品与人品

紧密地结合起来,视与做人为生命,孜孜不倦读书的同时,自觉

地完善自我,以期成为表里如一的高尚的人。

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的灵魂所思与肉体所为往往并不统

一,甚至会发生对抗,直接导致“”与“做人”的激烈冲突,真

的是很残酷。然而,这也正是生活的本真。因为在中国人的眼里,

“文如其人”,人生一世在社会中运行的过程被称为“做人”,

只有成功地做好了“人”,才可能拥有一双“”的妙手,所谓“修

德须忘功名,读书定要深心”。做学问的人务必要聚精会神,专

心致志。就像你在修炼道德时却又忘不掉求取功利名誉,那么你

必然不会有什么真正的造诣。如果你在阅读古书时却只把兴趣放

在吟诗作赋、附庸风雅上,那么你也肯定不能有什么深入的心得

体会。

人生如同一座大舞台,每一个人都是演员,都在扮演着不同

的角色,自然也就有正面人物和反面角色之分,同时也会存在真

真假假、虚虚实实之别。一个人可以扮演多种角色,但却无法具

备多个灵魂,否则“灵”与“肉”的搏斗时刻在进行,人活得岂

不是太累了,如此肉体与灵魂的和谐就无法统一,心灵的安宁更

成为无稽之谈。

时下朋友见面最大的感慨就是:活得真累。这种累并非单纯

的工作强度之大,而是作为社会人必须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关系,

是个体心理的疲惫,是不堪心灵的重负,对此身在职场的人们都

心知肚明又心照不宣,只能默默地承受,暗暗地调节。倘若我们

能够做到“__极处无奇巧,人品极处只本然”,卸下过多的心理

重负,拥有宽爱和淡定的心境,不怨天尤人,不苛求完美,去本

色做人,以真心,那么我们将会在有限的生命旅途中,抛弃功名

之累,饱览春花秋月,细品夏景冬雪,天人合一,自然和谐地终

其一生。

如同《菜根谭》的得名:咬得菜根断,则百事可破。但愿我

们能“超越口耳之嗜欲,得见人生之真趣”,无论是做人还是,

都会万事皆缘,随遇而安。

菜根谭读后感8

《菜根谭》是明朝的洪应明所著的书,在日本企业界已被追

捧为“奇书”,从此便能知其修身养性的力量之深。都说:嚼得

菜根,做得大事。古人亦云:性定菜根香。都可见,人只有经历

了平淡艰苦的生活,才能使经验有所增长,人格有所升华。这便

是《菜根谭》这本书的宗旨,静心读它,才能品得仁智百味,让

失意者变得彻悟,让成功者懂得长胜不衰的方法,让居官者明晓

如何仁政廉洁,让平凡人也自能从中领悟生活的道理。而这本书

中的感恩的言论,也自是讲得十分有理。有这样一句话:我有功

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

不忘。意思是说,我对别人有功劳不必挂念,但如果自己有过于

人,却不能不计较;别人对我有恩情我不能忘却,要想着去回报,

但有仇怨却必须忘掉。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句话说得多么迂腐,还不如“德怨两忘,

恩仇具泯”呢。但是,“德怨两忘,恩仇具泯”只是针对自己给

予别人的恩怨来说,我们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所以,对于别

人的恩情我们要时刻铭记。别人的仇怨,我们只是把它写在沙地

上,让它可以随风流逝,不再计较;但别人若有恩于我,却必定

要深刻在心上。其实,看到这句话时会有触动,是因为我觉得它

非常像是爸爸妈妈对待我的行事准则:爸爸每天奔波忙碌,却从

不会在我面前提及劳苦;妈妈日复一日忙家务,即使汗如雨下也

不会叫一声累。而我如果在母亲节或父亲节那一天,给他们小小

的表示,他们却比以往都要显得开心。那么,这句话为什么不可

以成为我的行为准则呢?为什么只是沉浸于爸爸妈妈所构造的

幸福与恩惠中,而不去报答呢?

《菜根谭》中还有一句话:受人之恩,虽深不报,怨则浅亦

报之此刻之极,薄之尤也,宜切戒之。先暂且不说别人给予的恩

情,光说我们受到了爸爸妈妈莫大的恩德不知回报,不就是刻薄、

冷血到了极点么?这样的情况当然要避免。对爸爸妈妈的回报,

应该不只是在节日请他们吃饭,而要在日常生活中都融入感情,

给他们温暖的感觉。而我们要做的这些,《菜根谭》中也都有体

现:如“知足者藜羹旨于高粱,布袍暖于狐貉”。我们要满足于

爸妈提供给我们的环境与条件,知足才能常乐,不要身在福中不

知福,便能“编民不让王公”,精神生活也十分富足。

又如“施人毋责其报,责其报,并所施之心具非矣”。回报

父母便不要去计较得失,挂念他们会不会给夸奖,不然这种感恩

之情也会失去它原本的意义与价值。再如“惟和气热心之人,其

福亦厚,其泽亦长”。面对父母不挂记自己的回报,其实也是在

为自己所积福,自己付出得越多,回报其实也在不知不觉中越来

越深厚,福泽也会绵长。

在静心凝神的《菜根谭》阅读中,我懂得了很多。知恩图报,

善莫大焉!

菜根谭读后感9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坚持写东西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最

近听到两位络小说作者一直在很痛苦的强行坚持更新章节,其中

一位有时候坐在电脑前三四个小时却写不了上百字,另一位有种

想跳楼的抑郁,而这两位作者的小说点击量都是非常高的。以前

听到一个人对我说过:高晓松做《晓说》栏目,做了一年之后,

感觉身心被掏空了,已经没有内容和素材可以坚持下去了。

因为,我们一般情况下都是靠知识储备和思维去写作、讲课、

做节目等,却不知再多的储备也会消耗掉,思维会受外在环境的

影响。比如艺术创作等,多半靠的都是思维灵感,但是思维灵感

却不是想来就会出现的。

我最开始在昊天雅居讲课也是如此,讲了6次课之后,觉得

已经没有可讲的内容了,自己那点储备都用完了,之后的课程都

是靠每周提前大量的阅读和记忆坚持下来的,可是这样的知识搬

运会使课程没有任何质量可言。

前面这些说的都是我们一般的普罗大众,但是对于真正的重

量级人物,达到开悟的境界,随时都能信手拈来,万法为我所用,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源源不断,所讲的一切都是自性生万法。

这次读《菜根谭》又遇到了类似的写作瓶颈,昨天读到这句

《菜根谭》的时候异常的高兴,觉得这句话就是至理,可是想要

文字表达出来的时候却是模模糊糊的,不知怎么理顺思路,不知

如何下笔,所以就没有继续码字了。

自己隐隐约约的觉察到了,是我内心太乱了、心浮气躁了,

果不其然今天情况更加严重。导致这种状态的原因,其实就是被

物累俗情所缠缚,以前找不到原因,现在却是可以很快的明了清

楚。所谓狂心顿歇、歇即菩提,只有心不躁动、心不浮动了,才

有可能头脑清明、内心清晰、智慧涌现,看的才更加的通透、更

加的长远,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坚持做什么,也就是淡泊明志

与宁静致远。儒家《大学》也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而让狂心顿歇的第一步就是止,修止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打

坐、拜佛、跑步等,这三种方式对我来说都很有用。于是今天我

选择了跑步,结果跑了十几公里后,那些因物累俗情导致的狂心

不已停止下来了,身心也泰然,思维变得活跃,智慧开始涌现出

来。

被外在欲望交织绑缚的太多,好比心灵蒙尘。所以,身是菩

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欲望就是灰尘,

需要时时擦拭,只要不停的擦拭,才有可能显见妙明真心、真如

自性。

按照物我、身心、智识的修行次第来说,物我层次即是被贪

嗔痴强烈的束缚着,出现对物和外境的强烈执着,这是一种深深

的习气,包括各种不良情绪心理等。只有突破物我之境,才有可

能进入身心阶段,大致体会心是怎样的存在、身与心的关系、心

与性的关系是什么。很遗憾的是,我们很多的修学众(包括我自

己),一直在物我这个阶段反复着、跳脱不出来。

明白了上面的法理,对于“作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得俗情

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功夫,灭除得物累便超圣境”,就很容

易理解了。

菜根谭读后感10

最近两个多礼拜特别的忙碌,是因为承蒙领导不弃,给自己

加了点担子,开始主导项目带团队了。20__年在企业上班,那个

时候也是带团队带项目,但是二者感觉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我想

了一下,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吧:

一是单位的性质不一样,一个是外资企业,一个是政府事业

单位,所以在管理体制以及运作模式上会有很大的差别。在企业,

特别是外企或者类外企,工作会划分的很细,每个人每个团队甚

至每个部门做的事情都类似,所以带项目带团队相对来说就更加

单一明确,把握住时间节点、合理分配任务量、给予技术层面的

指导,基本上就没什么大问题了,而且往往大家不在一个城市办

公,没法面对面交流,更多的是文字性的沟通。而在政府事业单

位就复杂得多了,看似每个人工作职责范围比较宽泛、自由度比

较大、有时候又却是那么的狭窄,取决于每个人对工作的认知认

可以及思考的程度。现在的单位,既是政府性质又是高度技术化、

专业化,按照有些同事说的,这里既需要智商又需要一定的情商。

二是自己本身的关注点不一样了,以前更多的是盯着项目,

催着大家抓紧时间尽快完成分配的任务;现在更多的是想着如何

既要把事情做好,又想趁着带团队的机会狠狠的改正一些缺点习

气。角色转化前,作为一名普通的职工,只需要完成自己手头的

工作任务量就好,需要考虑的人只有两个:自己和直接领导。角

色转化后,不仅需要考虑的工作量多了,而且考虑的人物也多了,

需要接触和打交道的对象也更复杂多样了。打个比方,好比点和

线,变成面和体。

过去的我,骨子里是独来独往、独生独死的,人物事情多了

就觉得特别的麻烦,恨不得一刀切下去,想尽办法让自己抽离出

来,躲进自己设置好的、只能容下独自一人的、短暂的舒适区。

这是太过于关注自我感受的表现,严重下去就是自闭了。用理智

与情感的模式来说,这样的人是不具备理智的,没有理性思维;

即使擅长思维,由于没有理智、智慧的指引,越思维越陷入自我;

那么情感方面呢,我们都知道,情感是离不开理智的,如果没有

了理智,那就是不良情绪的爆发,非常的可怕。(关于理智和情

感更深入的探讨,以及如何从情感理智入手修行自己,欢迎大家

与我当面交流,茶水随时备好,我在幻海阁等你。)

现在的我,或许还没有多大的变化,但是已经不想按照原来

的命运轨迹继续走下去了。在面对复杂的人事物交织在一起的时

候,由于多年来定力的修持以及正见的熏习,已经慢慢的具备一

些刹车的力量了。正因为此,这两个礼拜的忙碌,不仅仅是单纯

的工作事务的处理,更多的是头脑中紧绷的这根弦,一根试图努

力拦住命运火车按照原有轨道急速飞驰的弦。所以,特别感谢有

这样的机会,一个可以试炼改变命运的机会。

菜根谭读后感11

很久之前就曾听朋友提起《菜根谭》一书,朋友对此书极为

推崇,将其誉为修身之书、智慧之书,我也曾想在闲暇之余仔细

阅读一番,无奈世俗繁忙,一向抽不出时间阅读品鉴。

近日,女儿的学校给孩子们发了这本书,并让每个学生都要

熟记里面的资料。八岁的女儿根本无法理解每一段语录背后的含

义,向我求救,让我给她读和讲,于是借此机会我第一次翻开了

这本《菜根谭》。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

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之所以以“菜根为名”,原因众

说纷纭,其中大部分人认为这则源于宋代学者的一句古语——

“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作者借此书表现了甘于清贫的

淡然态度和平凡超脱的生活梦想,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

在生活节奏高频率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奔波忙碌的同时,根

本无暇停下来省视内心。就像我,每日忙于工作,忙于生活,经

常会遇到各种失败、挫折,遇到各种困惑和心结,每每在我心中

留下阴影和伤痕。在教女儿学习阅读的同时,《菜根谭》中的每

一段语录都让我感触颇深,仿佛醍醐灌顶般豁然开朗,每日读上

几段,每日都有一些新的思考,新的感悟。在阅读中,我打开心

门,让这些警世、醒世的语录包围浸润着我的内心,改变着我的

心态,改变着我的生活,改变着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贫得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贫得者分金恨不得玉,

封公怨不受侯,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布袍暖于

狐貉,编民不让王公”这段语录对当今社会追逐富贵,互相攀比

的思想有着十分强的教育意义。过去,我也一向迷失在物质的欲

望中,不断渴望得到更好的物质条件,结果自我的心永不满足,

在与他人的攀比之中,总是奢望一些本事外的东西,日子过得浮

躁而虚华。此刻,我明白了,物质的追逐是没有止境的,虽然我

没有奢华的物质条件,然而我有幸福美满的家庭,我有稳定可靠

的工作,我的生活虽然平凡,然而我的精神应当是欢乐的,是富

足的。知足常乐,这是人追求欢乐的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处世的

哲学。

“得意须早回头,拂心莫便放手,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

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人生总是不断

上演着失意和得意。这段语录告诉我们,得意不要忘形,失意不

要心冷。对于刚从销售转到综合办的我来说,此语可作为职场格

言。应对新的环境、新的工作挑战,仅有加倍努力,将工作做得

更好;工作遇到挫折,我不再灰心丧气,而是继续努力,坚持到

底,直至成功。

人生就是这样,要能够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寻到欢乐的因子,

要能够在荣誉面前坚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学会坚持。《菜根谭》

教会了我怎样应对生活,应对工作,应对人生。

一本《菜根谭》,一部警世书,期望你也能偷得一点闲暇,

找到它,翻开它,品读它,让心随着文字飞翔,让人生随着阅读

走入另一番境界。

菜根谭读后感12

书是灯,读书照亮了前面的路;书是桥,读书接通了彼此的

岸;书是帆,读书推动了人生的船。读书是一门人生的艺术,因

为读书,人生才更精彩!

我认为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

艺术、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艺术、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

通过读杜甫的诗使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读李白的诗使人领悟官场

的腐败,读鲁迅的__使人认清社会的黑暗,读巴金的__使人感到

未来的希望。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朋友,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的长河不断地冲

刷、洗礼中留下一颗颗瑰丽无比的明珠。而《菜根谭》一书,就

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菜根谭》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古人云:

“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来品味,果香可以用

口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

培根曾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

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读了

融历史与道德、诗歌与哲理、时代精神与民族特色于一炉的书籍

--《菜根谭》,犹如滴水穿石,持久而有力,浸润着我的心灵。

读了《菜根谭》,让我从中得到了许多的启迪。《菜根谭》

博大精深,妙处难以言传,须有心人在工作之余,沏一杯清茶,

静静的品位,菜根会越来越香,心智会越来越高。细味此书,一

则重温人间那种已被淡忘了的真趣,二来清醒一下被金钱烧灼得

晕头转向的头脑,寻找的修身养性的途径、待人处事的准则,学

会高瞻远瞩,学会达观人生。

《菜根谭》一书文字简炼明隽,更是叫人含咀无穷。中国人

的处世哲学中有一股韧劲,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任何艰难险阻都

能被以柔克刚地化解;中国人人生态度中有一种达观,总是相信

人性善的光辉会将自家的恶迹掩埋。《菜根谭》能告诉我们的事

情很多很多。在今天,现代化的城市喧嚣已经湮没了古代风情并

带给我们与日俱增的焦虑、烦躁、不安等等,《菜根谭》如一溪

清泉,能涤去我们焦燥的尘灰,化解我们心中的积烦。

尤其在现代社会,快节奏让人时常觉得无暇看书,更多的是:

碌碌而为,东奔西颠;上冲浪,通宵达旦;世事浮澡,转眼云烟……

如果拨出专门时间静静地读些自己喜欢的书,会让你感觉有如游

历世外桃源一样,品味着人生的哲理。

本书“囊括了中国几千年处世智慧”、“提示了人生真谛”、

“人人都能从中汲取营养”。几百年前的书,到今天仍有其巨大

的生命力,影响着后世之人,确实难能可贵。通过熟读此书中的

处事篇、修身篇、齐家篇和蒙养篇各篇章,使我在字里行间的道

理中茅舍顿开,大侧大悟,受益匪浅,真正获得了感悟。

菜根谭读后感13

夜深人寂,孤灯凝听雨打芭蕉滴梧桐,古典优雅古筝流水行

云入耳声声,吾独无眠,孑然于点点思绪,一杯清茶解忧愁,书

香阵阵沁心扉。静静读着《菜根谭》,以一颗心灵来品味"性定

菜根香"

《菜根谭》是融儒、道、释意蕴于一体之智慧结晶,人生奥

秘和终极情怀跃然于书中,条语言字数不多,但却融入了人生最

深的感悟。读着细细回味,竟如润水溪流于口,那种滋味实是清

凉之极。

全书由原文、译文、评点三项组成的条目一共360个,上至

治国、平天下,下至修身、治家,人世中的大道无所不包。政治

家可以从其中找到经邦治国的谋略的比如“居轩冕之中,不可无

山林气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经纶。”“议事者身在事外,

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自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商人可以找

到机智,一种进退的机智,一种以仁取胜的机智;僧侣则会发现

博大和宽柔,而我喜欢《菜根谭》,更多的是喜欢作者的思辨和

处世哲学。

比如,“子生而母危,镪积而盗窥,何喜非忧也?贫可以节

用,病可以保身,何忧非喜也?”有了这样的辨证,就有了柔度,

在生活中才会适可而止,才不至于被逆境击得粉碎。“自老视少,

可以消奔驰角逐之心,自瘁视荣,可以绝纷华靡丽之念。”用这

样透视的眼光去看人生历史,人才不至于轻得像一颗纤尘,随世

风飞扬,而是始终保持一颗冷静的心。至于处治世宜方、处乱世

宜圆,这种富有变通的处世哲学在书中无处不在。

那么,对待世态炎凉呢?作者这样告诉我们,“我贵而人奉

之,奉此峨冠大带也;我贱而人侮之,侮此布衣草履也。然则原

非奉我,我胡为喜?原非侮我,我胡为怒?”让立体“我”与世

俗给予我们的外物绝然分开去对待荣辱,这不失为一种绝大的智

慧。如果为官的都能这般认为,就不会被那些别有用心的吹捧者

所迷惑,从而做出亲小人而远君子的蠢事来。而作者不惮以最坏

的恶意度小人,以最小的信任寄于世情,以保持宠辱不惊的心态,

这也是一种智慧。

对于天上掉的馅饼,《菜根谭》则说,“非分之福,无故之

获,非造物之钓饵,即人世之机阱。此处著眼不高,鲜不堕彼术

中矣。”假如为官者都能深悟此道,就不会一时糊涂,结果作茧

自缚,相反,倒可以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从而安然度日。

面对权贵呢?他是这样说的,“趋炎附势之祸,甚惨亦甚速;

栖恬守逸之味,最淡亦最长。”何谓真君子?他告诉我们,

“君子处患难而不忧,当宴游而惕虑,遇权豪而不惧,对茕

独而惊心。”还有书中无处不在的博大、淡泊、宽容、善良,无

处不有的谋略和智慧,所有这一切,让读者觉得自己岂止是在读

书,而是与一位智者交谈,与一位畏友交流,心中的疑虑消失了,

留下的都是那份沉甸甸的还带着暖意的警策。

这就是《菜根谭》,好书《菜根谭》,她淡雅的眉目下藏着

的却是一双透视人世的慧眼。

菜根谭读后感14

近期抽空简单的阅读了明朝末年隐士洪应明所著的《菜根

潭》。菜根潭三个字说明了“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这与我的

母校——南京师范大学的创始人陶行知先生的从教理念如出一

辙。它讲述了作者对人生的的领悟,是一种以人生经验的沉淀和

累积,有超脱、有感慨、有体会,是集儒家思想和佛家义理的一

本书。

它包含很多的哲理,让你读过后会豁然开朗。无论你身陷人

际困局还是职场是非中,它都会给你一把钥匙让你开启烦恼之

门。不仅如此,它还能让你开阔思想、修养身心、让你成为一个

懂事理、懂大义的人。

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隐

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这就说明了,做人要光明磊落,如青天白日一样,人们都说

“君子坦荡荡”、“明人不做暗事”。对于才能来说呢,就不急

于展示自己的才华,以免遭人嫉妒。在剖析自我的同时,我们是

要带面具的,带不同的面具去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当然我们带面

具的目的要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之上。展现才华的时候不要不分时

间,不分场合。这样不仅仅不能让你瞩目,还可能遭到嫉恨的眼

光。因而要低调些,大海之所以能成为大海,那是因为他比所有

的河流都要低!

做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工夫,

减除得物累,便臻圣境。

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只要摆脱世俗的功名利

禄,就能跻身于名流,做学问也没有什么诀窍,只要摈除外物的

诱惑,便可以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了。如果我们没有被名利所左

右,便专心致力与一项事业,只要能摆脱俗情物欲。做到淡泊明

智,志存高远。如果追求华服美食,这些贪图物质享受的做法还

在继续,那我们就是真的活着没什么意义了。真的没有必要去屈

膝奉承,一切随遇而安。

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漏屋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

临身履薄处出。

想青天白日般的光明磊落的节操,是从贫困艰难的环境中培

养出来的,而扭转大局的雄才伟略是从谨慎的行事态度中磨练出

来的,我明白了“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并且要

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来行事。

从事辅导员岗位数年,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成长的

影响,深知自己在岗位上的态度、做事的严谨与否与学生的利益

密切相关,深知公平、公正、公开的严格的制度执行对于学院的

发展和声誉的重要性。正是母校传承的一种精神,正是党员身份

的不断激励,正是工作中的努力和学习,我得到了成长和历练,

也更是这样的经历,我更加成熟,对于学生工作更加尽心,每每

学生的喜悦,也时常拨动我内心的自豪之弦。

菜根谭读后感15

一般来说,对于关系不是很亲近的人,我们都能比较好的保

持一定的距离。但是对于较亲近的人,我们往往处理不好这种亲

近关系,正所谓是爱之深责之切。对于这点,我是比较有发言权

的。

先说跟父母之间的关系吧。我的`父母真的是典型的冤家,

两个人几十年如一日的吵吵闹闹。小时候,父母发生激烈争吵时,

我们会感到害怕、担心、紧张、不知所措……只是在一旁放声大

哭。后来长大了,再碰到这样的事情,会严厉的反复的苦口婆心

的劝说他们、批评他们……再到后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干

脆什么也不管不问了。现在父母年纪大了,身体健康是第一位了,

每次电话,了解到他们做一些损害身体健康的事情,就会莫名的

发火、怒其不争,严厉的批评他们,并带着愤怒不悦的语气警示、

警告他们。可是这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曾经一直试图去改变他

们、“教育”他们,最后是我自己破罐子破摔了----尽量与他们

少保持沟通。这种对父母的不耐心与色难,已经是典型的不孝了。

小时候我还比较喜欢管着我弟,好与不好都是由我说了算。

我认为是好的事情,如果他不去认真的做到;我认为是不对的地

方,他如果屡次再犯;雷霆般的语言暴力和身体暴力就会狂轰滥

炸似的向他攻击,直到把他打趴下为止,最后还不忘记说一句:

“你下次还这样吗?”

后来跟亲近的异性发生互动,仍然不会处理之间的亲密关

系,内心的掌控欲望太强,一切都得按照我的想法、我的规划去

实施,稍微偏离轨道,读后感.就会严肃的、正式的要求坐下来

好好的促膝“谈心”。天下道理怎么说都是对的,可是我就只认

我的道理独一无二,而且还自认为是为了你好,因此所谓的谈心,

必然每次都想着要说服对方,使用各种方法直到达到自己的目

的。在这过程中,并没有任何的情,理也不是真正的理。

当责备别人的过错时,不可太严厉,要顾及到对方是否能接

受,不要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尊重是一切的前提,每个人都是完

全不同的,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这种优缺点不管是外在的、还是

内在的性格方面,都是独一无二的。我现在能努力去做的是,尽

量的一视同仁,看到别人的优点相对来说很容易,毕竟大家都比

较歆慕好的事物;对于不喜欢的、较厌恶的,会尽量以平和的心

态去接纳,去理解包容。

前段时间给人谈起为什么我会拿一张小狮子和大狮子的图

片做微信头像。我说,有三个原因:一是代表成长,不断的去经

历、磨炼、成长、成熟;二是代表关爱和守护,这是对亲情、友

情、爱情的一种责任与承诺;三是代表团队协作,尊重理解他人,

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让自己成为一片无边无际的大草原,汇

聚更多的狮子,甚至更多的动植物……

本文发布于:2022-12-11 04:18: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834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党旗在我心中
下一篇:形声字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