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楼兰之死

更新时间:2022-12-11 03:09:26 阅读: 评论:0

九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调素琴


2022年12月11日发(作者: 3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

特教语文教学反思

特教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背景下,课程的功能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尤为重要

的是强调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这一点

对聋哑儿童特别重要。需要教师在进行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即要求教

师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用个性魅力去驾驭课堂。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引导学生在感悟

中提高,并使课堂教学精彩起来。

一、在环境中感悟

一般的聋哑学生掌握的知识非常有限,加上受传统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接受式学习

方法的影响,学生往往极少对所学的内容产生疑问,或者虽有疑问也不敢提。一是怕教师责怪,

二是怕同学耻笑,存在较大的心理障碍。那么,创设什么样的学习氛围,教师以怎样的态度对

待学生的学习活动,才能让学生敢于表达,并能在交流中有所收获呢?

我认为,努力营造民-主的学习环境,倡导平等互助的学习方式是当务之急。建立民-主平

等的学习方式,关键是教师,教师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提出的疑问,激励孩子敢想敢表

达。另外,要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同学之间能坦诚交流,礼貌对待别人提出的疑问,杜

绝耻笑与不尊重他人的现象。例如教学《包公审驴》一课时,初读课文,有学生提出“包公为

什么审驴?驴根本就不会说话啊!”显然,这个学生没有理解课文,或许他根本没有弄明白课文

的大意。此时,一些读懂了课文,阅读理解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可能会笑话这个提问的学生。

教师应该及时肯定学生提的问题,然后再进行这样的引导:“既然驴不能审,其中必定另有缘

由,你再看一看课文,很快就会有答案了。”这样,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就集中到文本之中,继而

很快掌握了故事的情节,更重要的是,教师保护了提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向所有的学生

渗透着学习在于求知、求实的哲理。

二、在质疑中感悟

学从疑中来,学由思中求。教师要重视学生从质疑、思考中获取自己的感悟,得到一点收

获。这收获之源,便是学生得掌握一定的质疑方法与技巧,能从文本的中心、重点等方面提出

疑问,深入思考,才能学有所获,不至于流于表面。

1.从标题入手,质疑文章的中心问题

众所周知,课文的标题往往是文章中心之所寄,主题之所显。故而,教师应指导学生从课

题出发,围绕课题提出相关的问题。如学习《我喜欢》这篇散文,学生读课文后可能产生一系

列疑问:“我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学习《楼兰之死》一文,学生提出“楼兰是什么意

思,怎么理解?”“楼兰为什么死了?”等,这些疑问正是教师要求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必须解决

的问题。让学生明确了标题与文章中心的这一层关系,学会由标题入手,带着疑问读课文,将

更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2.矛盾中生疑,结尾处探疑,空白处起疑

这是一种常见的质疑方法。人们在读课文时,遇到突然中断的描写,就会去思考作者的写

作意图,情节叙述的矛盾冲突也会让人产生疑问,而戛然而止或是意味深长的结尾总能让人

遐想、反思。例如《一个苹果》一文,讲的是抗美援朝时期八名志愿军战士互相关爱,舍不得

吃掉一个苹果的感人故事。文章的结尾处写道“我……忽然觉得防炮洞里格外沉静……一瞬

间,我的喉咙被心中激起的强烈感情堵住了。在这战火纷飞的夜晚,我被这种出自战友间的关

怀友爱激动着,迸出了幸福的骄傲的泪花……”学生反复阅读后,提出“战士们心里想什么?”

“我为什么感到幸福,为什么骄傲?”“强烈的感情指的是什么,感情被堵住了又说明什么?”

诸如此类的问题。这时,课堂上思维的火花迸发着,提问的学生问得深刻,听的学生参与进来,

掀起了一股思辨析疑之风。由此可见,质疑能力的培养必须从细节入手,启发学生深层的思考,

正如感悟从细微处生出一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

三、在兴奋中感悟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学生的学习状态应该是兴奋的,他们有强烈的表达欲望,流露出鲜明

的自我感悟。教学不但要善导,还要善引——把学生从课文引入现实,把文中的角色演变成自

己。而读写结合的最佳时机是,学生们对文章有了深刻的了解,并引发了丰富的联想和感悟,

有一种一吐为快的感觉,交流便戛然而止。

就举《穷人》一课为例,桑娜抱了邻居家的两个孩子回来后,一直忐忑不安等待丈夫归来。

这一部分细腻地刻画了桑娜的内心活动,最后,丈夫主动提出要收养这两个孩子,桑娜才把帐

子掀开,文章到此就结束了。接下来,他们还会说什么?这个丈夫有着什么样的反应呢?文章并

没有阐述,此时,学生对文章的结尾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并想表达出来。因此,我抓住了这个时

机,不再说下去,而是尊重学生的感悟能力,让学生补写一个结尾。我惊讶地发现,有的学生非

常擅长心理描写,他能延续原文细腻的心理描写,刻画出渔夫对妻子的赞赏之情;有的学生从

穷人这个题目的内涵入手,点明主旨;还有的学生续写了他们的对话和对未来的打算等等,这

让我感到很欣慰,也让我从学生的感悟中更加看到了他们的潜能,看到了特殊教育语文教学

因为学生的感悟生出的精彩

本文发布于:2022-12-11 03:09: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830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劝学作者
标签:楼兰之死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