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水资源
水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也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随着水资源危机的加
剧和水环境质量不断恶化,水资源短缺已演变成世界倍受关注的资源环境问题之一,甚至有人预言,未来
战争的起因很可能就是由于对水资源的争夺。
地球上的水量是极其丰富的,其总储水量约为13.86亿立方公里,大部分水储存在低洼的海洋中,
占96.54%,而且其中97.47%(分布于海洋、地下水和湖泊水中)为咸水,淡水仅占总水量的2.53%,
且主要分布在冰川与永久积雪(占68.70%)之中和地下(占30.36%)。如果考虑现有的经济、技术
能力,扣除无法取用的冰川和高山顶上的冰雪储量,理论上可以开发利用的淡水不到地球总水量1%,实
际上,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量远低于此理论值,主要是因为在总降水量中,有些是落在无人居住的地区如
南极洲,或者降水集中于很短的时间内,由于缺乏有效的水利工程措施,很快地流入海洋之中。由此可见,
尽管地球上的水是取之不尽的,但适合饮用的淡水水源则是十分有限的。
世界水资源供需状况并不乐观。1996年5月,在纽约召开的“第三届自然资源委员会”上,联合国开
发支持和管理服务部对153个国家(占世界人口的98.93%)的水资源,采用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人均国
民经济总产值、人均取(用)水量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将世界各国分为四类,即水资源丰富国(包括吉
布提等100多个国家)、水资源脆弱国(包括美国等17个国家)、水资源紧缺国(包括摩洛哥等17个国
家)、水资源贫乏国(包括阿尔及利亚等19个国家)。按此种评价法目前世界上有53个国家和地区(占
全球陆地面积的60%)缺水。其中包括:西班牙、意大利南部、达尔马提尼亚沿岸、希腊、土耳其、阿拉
伯国家(叙利亚除外)、伊朗大部分地区、巴基斯坦、印度西部、日本、朝鲜、澳大利亚、新西兰的西部
地区和南部地带、西北非和西南非沿岸、巴拿马、墨西哥北部、智利中部和美国西南部、中国。目前的趋
势和预测已经表明,到21世纪初,水危机将成为几乎所有干旱和半干旱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联合国发
表的《世界水资源综合评估报告》预测结果表明,到2025年,全世界人口将增加至83亿,生活在水源紧
张和经常缺水国家的人数,将从1990年的3亿增加到2025年的30亿,后者为前者的10倍,第三世界国
家的城市面积也将大幅度增加,除非更有效地利用淡水资源、控制对江河湖泊的污染,更有效地利用净化
后的水,否则,全世界将有1/3的人口遭受中高度到高度缺水的压力。
世界上淡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约65%的水资源集中在不到10个国家,而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
的80个国家和地区却严重缺水。人类使用水资源的方式以及污染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形势:上个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全世界每年约有5000亿立方米污水排入江河湖海,造成35.5亿立方米以上的水体受到
污染。其总储水量约为13.86亿立方公里,大部分水储存在低洼的海洋中,占96.54%,而且其中97.47%
(分布于海洋、地下水和湖泊水中)为咸水,淡水仅占总水量的2.53%,且主要分布在冰川与永久积雪
(占68.70%)之中和地下(占30.36%)。扣除无法取用的冰川和高山顶上的冰雪储量,理论上可以
开发利用的淡水不到地球总水量1%,实际上,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量远低于此理论值,主要是因为在总
降水量中,有些是落在无人居住的地区如南极洲,或者降水集中于很短的时间内,由于缺乏有效的水利工
程措施,很快地流入海洋之中。由此可见,尽管地球上的水是取之不尽的,但适合饮用的淡水水源则是十
分有限的。联合国开发支持和管理服务部对153个国家(占世界人口的98.93%)的水资源,采用人均占
有水资源量、人均国民经济总产值、人均取(用)水量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将世界各国分为四类,即水
资源丰富国(包括吉布提等100多个国家)、水资源脆弱国(包括美国等17个国家)、水资源紧缺国(包
括摩洛哥等17个国家)、水资源贫乏国(包括阿尔及利亚等19个国家)。按此种评价法目前世界上有53
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陆地面积的60%)缺水。其中包括:西班牙、意大利南部、达尔马提尼亚沿岸、希
腊、土耳其、阿拉伯国家(叙利亚除外)、伊朗大部分地区、巴基斯坦、印度西部、日本、朝鲜、澳大利
亚、新西兰的西部地区和南部地带、西北非和西南非沿岸、巴拿马、墨西哥北部、智利中部和美国西南部、
中国。全国年降水总量为61889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即河川径流量)为127115亿立方米,
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8288亿立方米,扣除重复利用量以后,全国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立方米。
中国水资源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如果按水资源总量考虑,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
但是我国人口众多,若按人均水资源量计算,人均占有量只有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
在世界排第110位(按149个国家统计,统一采用联合国1990年人口统计结果),已经被联合国列为13
个贫水国家之一。全国年降水总量为61889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即河川径流量)为127115
亿立方米,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8288亿立方米,扣除重复利用量以后,全国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28124
亿立方米。应该指出的是,我国水资源南北差异较大,形成了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格局。水资源是水资
源量与水质的高度统一,在一特定的区域内,可用水资源的多少并不完全取决于水资源数量,而且取决于
水资源质量。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资源功能,决定着水资源用途,例如,优质矿泉水,具有良好的水
质,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有较高价值,与此相反,严重污染的污水不仅没有任何使用价值,而且能够给人
带来各种危害(破坏景观、影响健康、带来各种经济损失等)。因此,在研究水资源时,水质是非常重要
的,是决不能忽略的,只考虑水量或者水质的作法都是不科学的,必须予以纠正。
多年来,我国水资源质量不断下降,水环境持续恶化,由于污染所导致的缺水和事故不断发生,不仅
使工厂停产、农业减产甚至绝收,而且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和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地威胁了社会的可
持续发展,威胁了人类的生存。根据全国水环境监测网水质监测资料,2000年对全国主要江河700多条河
流的水质进行了评价,在评价的11.4万公里的河长中,Ⅰ类水占4.9%,Ⅱ类水占24.0%,Ⅲ类水占
29.8%,Ⅳ类水占16.1%,Ⅴ类水占8.1%,劣Ⅴ类水占17.1%。枯、丰水期水质变化不大。全国符
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占总体价河长的59%。全国重点湖泊、水库的水质良好,部分湖泊处于富营养状态。
表水资源污染严重,地下水资源污染也不容乐观。“八五”期间水利部组织有关部门完成了《中国水
资源质量评价》,其结果表明,我国北方五省区和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无论是农村(包括牧区)还是城
市,浅层水或深层水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局部地区(主要是城市周围、排污河两侧及污水灌区)和部
分城市的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污染呈上升趋势。
具体而言,根据北方五省区(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1995眼地下水监测井点的水质资料,
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69个城市中,Ⅰ类水质的城市不
存在,Ⅱ类水质的城市只有10个,只占14.5%,Ⅲ类水质城市有22个,占31.9%,Ⅳ、Ⅵ类水质的
城市有37个,占评价城市总数的53.6%,即1/2以上城市的城市地下水污染严重。至于海河流域,地
下水污染更是令人触目惊心,2015眼地下水监测井点的水质监测资料表明,符合Ⅰ-Ⅲ类水质标准仅有
443眼,占评价总数的22.0%,符合Ⅳ和Ⅵ类水质标准有880和629眼,分别占评价总井数的43.7%和
34.3%,即有78%的地下水遭到污染;如果用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在评价的总井数中,仅有328
眼井水质符合生活标准,只占评价总数的31.2%,另外2/3以上到监测的井水质不符合生活饮用卫生标
准。
总之,我国水环境总的态势是局部有所好转,整体持续恶化,形势十分严峻,前景令人担忧。
中外水资源数量差异
我国河川径流量27115亿立方米,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仅次于巴西、前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尼,
居世界第六位。
在世界主要国家中比较,我国水资源总量是可观的,但是由于人口众多,导致人均水资源量远远低于
上述主要国家,也大大低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如果从单位耕地面积水量来看,也远远小于世界的平均水
平,我们用全世界7.2%的耕地,养育了全球1/5的人口,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水土资源是多么稀缺。
应该特别强调的是,由于我国国土辽阔,各地区之间自然条件存在很大差异,导致水资源丰富程度出现显
著的差别。全国水资源80%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人均水资源量3490立方米,亩均水资源量4300
立方米,属于人多、地少,经济发达,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长江流域以北广大地区的水资源量仅占全
国14.7%,人均水资源量770立方米,亩均约471立方米,属于人多、地多,经济相对发达,水资源短
缺的地区,其中黄淮海流域水资源短缺尤为突出。
清镇简介
清镇市位于贵州省中部,是云贵高原上一座美丽的湖滨城市,全市总面积1492平方公里,人口50.3
万,系贵州省首批建设的20个经济强市之一。
清镇交通便利,区位明显。距省会贵阳市23公里,距贵阳行政中心12公里,距4D级龙洞堡国际机场30
公里,贵黄高等级公路、321国道、320国首、滇黔公路、站织公路横穿境内,贵昆铁路湖林支线直达市
境中部,是贵州西线的交通枢纽,位于南下大通道和西南出海口的交汇处,是南贵昆经济带和黔中产业带
的核心部分。
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红枫湖、省级风景名胜区百花湖、东风湖、暗流河座落境内,总蓄水量18亿立
方以上,旅游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是贵州西线旅游的第一站;清镇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有铝
土矿、煤、赤铁矿、硫铁矿等三十余种,其中,猫场铝土矿现已探明储量2.1亿吨,是全国已知铝土矿储
量最大的高品位整体连片矿区;丰富的水利和煤炭资源,同时造就了清镇充裕的电力资源,全市共有大中
小型电厂(站)20余个,总装机容量40万千瓦,年发电量143亿千瓦时,是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
作为全省第二轮经济强市之一,及以贵阳为龙头的城市经济圈的重要增长级、产业承接点和重要功能区,
清镇正借西部大开发的强劲东风,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以生态经济、循环经济
为统揽,着力实施“工业强市、生态立市、科教兴市、开放带动、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进一步转变观
念,开拓创新,实事求是,真抓实干,全力推动清镇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清镇,既是投资开发的热土,也是休闲度假的胜地。我们正朝着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山
水园林城市目标迈进,我们将以最开放的胸怀,最优惠的政策,最优美的环境欢迎您!
清镇成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市
据《贵阳日报》报道近日,经国家水利部批准,清镇市被国家水利部列为全国91个节水型社会建
设试点县(市)之一,这是贵州省唯一被列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试点地区。
清镇市水资源丰富,一市拥有“三湖(红枫湖、百花湖、东风湖)三河(猫跳河、鸭池河、暗流河)”。
其中,红枫湖、百花湖已被列为贵阳市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为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人民群众
的身体健康,清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出台了一系列的保水节水措施,为节水工
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经清镇市有关部门申报,清镇市于近日获得国家水利部的批准,被列为全国91个
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县(市)之一。
据清镇市水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清镇市将对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科学合理地配置水资源,实行
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良好节水机制。对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等方面的工作进行探索和尝试,
力争把清镇市建成节水型城市。
清镇拟建“一规三网”保护水资源
为避免夏季红枫湖、百花湖“两湖”水资源受到污染,清镇市拟建设“一规三网”,保护当地沿湖周边
区域的引用水源地。
据介绍,“一规三网”即:在保护水资源的前提下,聘请世界一流的专家重新修编红枫湖景区规划;“两
湖”周边的公路连通,建立环湖公路网;协调平坝县,建设一条环湖排污管网,收集周边的生产、生活污水;
针对“两湖”周边工业企业的废水、废渣对“两湖”水资源污染严重的状况,将通过技改、争取搬迁等方
式合理规划区域内的工业企业分布。
清镇市强调弄清三个问题强化“两湖”保护
贵州清镇市委、市政府强调:要切实弄清三个问题,强化自身职责,着力保护“红枫湖、百花湖”水
资源,一是要弄清是命大还是钱大、是命重要还是钱重要的问题,“两湖”水资源保护是关系贵阳市、清
镇市100多万人饮水安全的重大问题,不能只顾发展经济而不顾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二是要
弄清是他人事还是自己事的问题,清镇市作为“两湖”的主要属地管理单位,保护好“两湖”水资源是清
镇市义不容辞的责任,是自己该做的事,必须举全市之力做好。三是弄清是表决心还是干实事的问题,我
们不能只停留在表决心上,必须立即行动起来,以实实在在的工作、实实在在的成效把“两湖”水资源保
护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清镇全面推进环境保护生态建设
贵州水晶集团有机废水施工现场,工人正在修建污水处理池。不远处的东门桥河,整治工程也在紧张
筹备中,清镇市委、市政府已经决定,投入9498万元治理这条河。而春节后清镇市第一个大会——清镇
市环境保护大会将隆重召开„„2月23日,农历大年初六,走进高原湖城清镇,一场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
建设的战役全面打响。
四湖环城。丰富的水资源,成就了清镇“湖城”的美誉。特别是红枫湖和百花湖,更是倾倒了不少中
外游客。然而,因为周边地区工业企业的不断增加,废水、废渣的不断排放及城市、农村的生活水污染,
“两湖”逐渐失去光华。“不能让‘两湖’再遭受污染了!”今年,清镇市委、市政府把环保工作列为清
镇市今后要做好的“三篇大文章”之一,明确了今后5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目标:到2011年,红枫湖、
百花湖、东风湖水质按功能区达标;市区的东门桥河的污染状况初步得到控制;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
100%,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重点污染源工业废气、废水处理率达100%,工业废水、废气排放
达标率大于90%;实现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6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大于8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
达9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市区绿化覆盖率达35%,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1.1%。
据清镇市环保局负责人介绍,当地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实施意见》将实
施。为达到上述目标,清镇市采取5个方面的措施,全力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以保护“两湖”饮
用水源安全为重点,加强水污染综合整治。严格按照《贵州省红枫湖、百花湖水资源环境保护条例》的要
求,加快实施“两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建立和完善饮用水源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着重抓好“两湖”
重点污染源治理,确保做到稳定达标排放。
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为重点,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实施大气污染防治综合整治工程,关停和搬迁对城
区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企业,进一步改善城市能源结构。到2011年,环境空气中有SO2年均值低于
0.06毫克/立方米。燃气普及率达95%以上,城区大气环境质量稳定达到二级标准。工业废气处理率达100%,
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大于90%。建城区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100%,汽车尾气达标率达75%。
以提高工业固废和生活垃圾处理利用率为重点,加强固废防治。大力支持贵州水晶集团年产100万吨
水泥生产线项目及福建辉业公司年产225万立方的粉煤灰砖厂等大项目建设。加快生活垃圾填埋处理设施
建设,到2010年底前建成一个日处理300吨垃圾的大型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场和垃圾清运场11个。
以生态资源开发监管和保护为重点,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实施“环城、环湖”林带建设,提高城
市绿化率和森林覆盖率。到2011年实施人工造林5万亩,退耕还草10万亩,天保林工程封山育林10万
亩;实施环城林带建设11000亩,环湖林带建设7000亩。实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规划和大中型矿区
生态环境恢复规划,逐步建立全市发证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环境恢复责任机制。
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大力培育循环经济产业体系。以循环煤电铝(镁)一体化基地、循环经济煤化工基
地、循环经济环保产业基地三大基地为重点,积极打造生态工业园区,构建生态工业体系,引导企业加强
原料替代、工艺改进和产品设计,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实现废物排放“减量化”,从而实现节能、降
耗、增效。
本文发布于:2022-12-11 02:55: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829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