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周总理的故事

更新时间:2022-12-11 02:44:11 阅读: 评论:0

高中作文古风系-外貌的词语


2022年12月11日发(作者:腰酸是什么原因)

周恩来感人事迹

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总理的故事16周恩来从小志高,12岁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

言。

1911年年底,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这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

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发出剧烈变动的时期。孙中山领

导的辛亥革命刚刚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很多人,特

别是年青人思想困惑,没有明确的理想追求,没有人生奋斗的目标。校长讲“立

命”,就是给学生讲怎样立志。魏校长讲到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向学生提出一

个问题:“请问为什么读书?”教室里静静的,没有一个学生回答。“如果没有人

回答,我就一个个问了!”魏校长走下讲台,指着前排一同学说:“你为什么而

读书?”这个学生站起来挺着胸脯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就是为了光宗耀

祖。”魏校长又向第二个学生,回答是:为了明礼而读书。第三个被问的学生是

一个靴铺掌柜的儿子,他很认真地回答说:“我是为我爸而读书的。”同学们听了

哄堂大笑。校长对这些回答都不满意,摇了摇头又到周恩来面前,问道:“你

是为什么而读书?”周恩来在学生中威信挺高,在以前不久,辛亥革命刚刚成功,

他在同学们中第一个剪掉了长长的辫子,这是很不简单的一件事,因为满清政府

规定,所有汉人男子都必须像满族人一样留长辫子,以表示忠于清朝朝廷,不留

辫子就要杀头。周恩来是第一个剪掉辫子的学生,所以,大家都很佩服他。周恩

来站起身来,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周恩来非常郑重地回答

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回答的多好啊!一句话,表达了周恩来从小立志振

兴中华的伟大志向。魏校长没有想到,竟然有这样出众的学生,非常高兴。他示

意让周恩来坐下,然后对大家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意思是说,有志气的

青年,都要向周恩来学习啊!同学们,你们现在是学生,你们有什么样的志向啊!

我想,我们应该向敬爱的周总理学习,从小立志。立志就是树立一个崇高的人生

目标,然后,为实现这个目标坚持不懈,奋斗不止,为人民,为国家做出贡献,

这样一生才有意义。周恩来小小的年龄,为什么能有这样伟大的志向呢?俗话说,

从小看大。周恩来小的时候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在后来的学习他又善于思考,加

上他的家庭渐败落,尝到了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淡泊,也看到了那时社会的黑暗。

他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不断地思考,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人生志向,带领中

华腾飞。

二、总理的不搞特殊自然使我们受感动,受教育。但对我触动大,感动不已的,

还是他搞特殊化的时候。

周恩来夜间常在人民大会堂开会、接见、处理国际事务或国内大事。按当时

制度规定,夜里11点以后,可以吃夜餐。夜餐两菜一场,有夜餐补助,每级干

部补助多少钱有明确标准,按这个补助标准,夜餐实际上可以不交钱。不到夜餐

的钟点,在人大会堂就餐都应交钱,并且定有交钱的标准。高级领导人交8角,

我们秘书工资低,交2角5分钱。可是,总理在人大会堂吃夜餐,坚持照白天

的标准,交8角钱。我们不好办,人大会堂也不好办,因为夜餐有补助,明文规

定了的,交钱也不好下帐。我去向总理汇报解释:"总理,夜餐补助是明文规定

的,你不要补助坚持交钱我们不好办。你一向反对特殊化,你这么做也是搞特殊

呀。""是有点特殊化。"总理点头承认,"这是因为我的情况特殊。我一般是白天

休息夜里办公,人家是夜餐我是正餐么,怎么能享受夜餐补助?""总理,我不

能接受你这个道理。"我坚持意见,说:"你睡眠那么少,一天只有三四小时。如

果夜餐算正餐,那么白天就餐应该算夜餐了?那以后白天享受夜餐补助。""白

天怎么冒出来了夜餐?讲不通么。你不要给我搞特殊。"总理挥挥手,"你去吧,

就照我说的办""就许你搞特殊,不许我搞特殊……"我小声嘀咕着退出来。有啥

办法呢?只好按总理的要求去付款。在我跟随总理的几十年中,这是总理唯一一

次"强词夺理"地闹特殊。

三、随着年龄的增大,总理工作量不减,饭量不减,但是变化还是在悄悄发

生……

总理喜欢和群众一道吃饭。在田间地头,他与农民一道吃饭;在工厂矿山,

他与工人一道吃饭;在招待所、饭店,他喜欢和服务员一道用饭……那是"

文化大革命"中,总理陪外宾外出参观。那几天他吃饭很费力,吃得慢,吃得少。

我认为这是睡眠太少,过于劳累造成的,心里很犯急。

记得是在参观大寨的前后,在一次行动前,我感觉他有什么事要说,但没最

后拿定主意。想到他吃饭的费力,我忙问:"总理,你身体不舒服吧?""不,我

身体很好……"总理说得肯定。但我太熟悉他了,我能感觉出那种看不见听不出的

异常。"总理,你有什么事吧?""嗯,"总理略一沉吟,望住我,用商量的语气说:

"这次活动,吃饭要一起吃。你看,能不能设法把我碗里的饭弄软一些?""可以。

饭都是盛好了才端上来么。""搞特殊了。"总理笑了笑,有些不安和苦涩。他忽

然轻轻叹出一口气:"唉,我的牙齿已经全松动了……"

总理发出这声轻叹时,我看清了他变得灰白了的头发;曾经英气勃勃的脸孔

已经血肉耗尽,脸孔和脖颈的皮肤松弛下坠,并且出现了老年斑;他那威武明锐

的双眼也深深地凹陷下去……我鼻子一酸,眼前模糊了,赶紧把脸转向一边。

“我的牙齿已经全松动了……把我碗里的饭弄软一些,”这就是总理犹豫再三

才说出的“特殊”要求啊!我没有忍住泪,慌忙退出屋。我哭了。一个人悄悄地哭

了……

四、周总理最后的日子

1972年5月,周恩来在检查身体时发现尿中有癌细胞,随后被确诊为膀胱

癌,但他不仅继续担负着常人难以承受的繁重工作,而且承受着来自党内外巨大

的政治压力,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在批判极“左”思潮、“组阁”、“反对经验主

义”等重大问题上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他在毛泽东的支持下,逐步推举邓小平重

新走上党和国家的领导岗位,成为自己的接班人,为中国今后的前途和命运作出

了重大贡献。

到了1975年秋天,周恩来的病情有了新的发展,即由原来的“移行上皮细

胞癌”转为“鳞状细胞癌”之后,恶性程度更高了,并很快扩散到盆腔内临近器官、

腹腔内脏,继而转移到全身重要器官。他基本上处于卧床不起状态。大小便已开

始在床上解决,进食主要靠鼻饲,偶尔在病床上喝一点汤汁及茶水。从11月下

旬起,他身体已十分虚弱,连躺在床上大小便也没有力气,要依靠别人将他身体

托起把便盆塞进身体下面去才行。后来,消化道发生部分梗阻,由鼻饲管通过“蠕

动泵”输入胃肠道的营养物质不能往下运转,引起腹部胀满不适,只得改为每天

静脉输入抗菌素治疗药物,同时输入必要的营养物质以维持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热

量需要。但是,大剂量的各种广谱抗菌素的反复使用,造成肠道菌群失调引起腹

泻,大便量与次数明显增加。进而发生全身性霉菌病,导致持续高热不退,心脏

和肾脏功能衰竭,使本已十分复杂的治疗工作变得更加艰难了。由于全身免疫系

统功能已面临崩溃,抵抗力极度下降,癌细胞在体内更肆虐。它们每时每刻在吞

噬着周恩来的五脏六腑、骨骼与肌肉,由此引起全身各处难以忍受的疼痛;镇静

药物和止痛药品几乎已失去了作用;满脸胡茬,更显出虚弱憔悴的病容。那双令

敌人望而丧胆、使倍感亲切的眼睛已不再炯炯有神。他的体力非常差,呼吸

与脉搏也很弱;说话声音轻微,生命处在垂危之中。”

周恩来自1974年6月1日住院到1976年1月8日逝世,共做大小手术

13次,平均40天左右要动一次手术。只要身体尚能支持,他仍继续坚持工作。

这一时期,他除了批阅、处理一些文件外,同中央负责人谈话161次,与中央

部门及有关方面负责人谈话55次,会见外宾63批,在会见外宾前后与陪见人

谈话17次,在医院召开会议20次,出医院开会20次,外出看望人或找人谈话

7次。从1975年6月以后,周恩来由于癌症的折磨,身体极度消瘦,体重只

剩下了30.5公斤。他清醒地估计到自己的生命“还有半年”的时间,但他依然继

续顽强地工作着,同病魔、同邪恶势力进行着最后的搏斗。从12月中旬起,终

日卧床的周恩来已无法进食,所需要的食物由医护人员用管子直接灌入胃里。这

时周恩来的身上插满了各种管子,进食、输血、输液、排液……以至连翻身都受

到限制。为了减少周恩来的痛苦,医生不得已使用了安眠药和止痛针。但是,不

时袭来的剧痛,仍使周恩来常常浑身颤抖,大汗淋漓。就是在这种状态下,他仍

表现出高度的自制力。医生张佐良回忆:“总理用的止痛药,开头打一针可管上

四五个小时,后来管两三个小时……他疼得实在不行时,就把我叫进去,说,我

很疼,能不能哼一哼,叫唤叫唤。听到这里,我的眼泪都掉出来了。我说,总理,

你现在愿意怎样就怎样吧!”护士许奉生说:“这时总理是很痛苦的,可他从来不哼

也不叫。有一次他正睡觉,一下让病痛惊醒了,就问,我喊了没有?我们说,你

叫叫没关系的,如果你疼,你就哼哼,就叫,没关系。他摇摇头。”12月20

日,生命已经处于垂危状态的周总理,向应约前来的罗长青询问台湾的近况。谈

话不到15分钟,周总理就昏迷了过去。1月7日11时,周总理从昏迷中苏醒,

用微弱的声音对身边的医生说:“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

病的,那里更需要你们……”这是周总理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1976年1

月8日上午9时57分,周总理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

本文发布于:2022-12-11 02:44: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829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锟怎么读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