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什么是文化软实力

更新时间:2022-12-11 02:44:01 阅读: 评论:0

体育中考心理辅导-涝怎么读


2022年12月11日发(作者:浪漫qq网名)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

也包括以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一个国家的倔起,从根本

上说,在于它的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所谓“软实力”是指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

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相对于具体的国民生产总值、科研

成果及转化率、国防力量等硬实力而言,哲学与社会科学也属于国家“软实力”范

畴。

综合国力分为硬实力与软实力两种形态。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越来越成

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一个

民族的复兴,必须有文化的复兴作支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

文化的繁荣兴盛。而繁荣兴盛中华文化,必然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为根本途径。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

方面。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

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多层

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着眼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

质,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

力,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实的文化根基。

中华民族有雄厚的文化资源和文化潜力,但它并不一定必然会转化为当代中国

文化软实力。这就需要有一种文化自觉,有一种文化新思维,有一番国家、社

会、人民大众的共同创业之举。一、树立文化新思维文化有自身的历史文化

传承。它不仅仅是现实物质世界的简单反映,而是与政治、经济、社会、生态

相互交融渗透,具有强大的作用力。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要

求,没有文化就没有人的灵魂与尊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

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目标。当今世界,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经

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

争力的重要因素。为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

略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

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要全面领会十七大精神,树立文化新思维,从战

略高度理解打造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意义,大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

和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树立文化新思维,就要彰显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在认

知方式上,需要借助空间向度,解决好传统与现代、全球与地方的关系。在价

值选择上,需要“双重批判”,以西方现代化批判中国过去的专制政治及其文化,

也要以传统为镜鉴,批判西方的“工具理性”及其破坏性后果,踏上融合中西的

康庄大道。在行动目标上,需要落实为中国文化的重建,包括民族文化共同体

的构建,文化创造力的培育,文化软实力的辐射等。二、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

力文化生产力是文化软实力的基础。在经济文化一体化的今天,在社会化生产

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生产力是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而且,

它不仅生产文化产品,不断满足和丰富社会需求,而且可以融入经济、政治、

社会、生态,将文化优势转化精神能源,转化为区域优势、经济优势、产业优

势。改革开放以来,与突飞猛进的经济发展相比,文化的发展相对滞后,但文

化建设、文化产业化也已起步。第三届《中国·西部法治论坛》上,不少作者认

为西部的经济相对落后,但西部的文化并不落后。换言之,西部丰富的文化资

源,甚至比西部的自然资源更具有开发潜能。因为这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

不竭的宝藏,而且文化优势的转化、开发,不会以环境破坏、资源消耗为代价,

更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与自然资源相比,文化资源的开发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过程。近年来,西部一些

地区成功的文化开发的实例,可以为我们提供相当的信心。如甘肃的《读者》文

化产业,它以人性的穿透力、情感的教育力、真善美的诱导力、精神的鼓动

力,以期刊、图书、音像、电子网络等多种形式,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和管

理运营方式,打造《读者》品牌,开辟新型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取得

了巨大成功。西安的千年曲江盛唐文化产业,短短几年就形成了一个品牌。这

个集历史文化、文物保护、城市游憩为一体的开放式文化生态园林工程,已经

成为西安重要的经济平台。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

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

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这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必将极大地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提

高我国文化生产力,打造文化软实力增添强大动力。三、用好文化资源,推进

文化创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打造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必须用好国际国内两种文

化资源。文化是多元的,世界上各个民族、国家、地区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

都为人类社会的文化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因此,必须以开放的姿态,开拓

的视野,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学习、借鉴、吸收世界上一切优秀先进文化。

同时,要在借鉴吸收中有所创新,不断丰富发展我国民族文化,使我国的民族

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用好国内文化资源,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始终保持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坚持以中华优秀文

化传统为根基,以外来健康有益文化为补充,大力繁荣发展中国特色、中国风

格、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化,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目前,我国出

现了一定程度的传统文化热,表现为国学热、读经热等,孔子学院办到了国外。

传统文化热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传统文化的历史

意义和现实价值,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在继承优秀传统

文化的基础上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当然,国学热也要理性对待,不能刮风,

不可搞狭隘民族主义,要古为今用,使其成为打造文化软实力的动力和根基。而

更重要的,是着眼于我国现实的文化资源,深入推进和谐文化发展,努力形成

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道德建设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基础工作,要大力倡导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文化软实力根植在每一位公民的文明素质

和社会文明程度之中。只有着眼于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意识,才能筑起人心的长城,

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才能为提升文化软实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我国在世界各

领域的多边合作和磋商中逐渐占据了重要地位。一时间,世界各国掀起了学习中

国语言和文化的热潮,人们正热切地想通过各种方式深入地了解中国。我国文化

“软实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不断的提升和增强,对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起到了重

要的推动作用。然而中国虽然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但其文化

“软实力”的发展还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平。因此我国虽是文化大国,但却不是文化强

国。

我国文化软实力取得的成绩:

第一,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新亮点”。国民用于娱乐、休闲等方面的文化消

费支出也越来越大,这给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的文化产

业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文化部发布的最新数据表明,“十一

五”期间,我国文化事业费逐年增加,增长速度保持在18%以上的较高水平。“十一

五”前四年,全国文化事业费为897.35亿元,年均增长21.6%。中华人民共和国文

化部官网.2010年,中国国内电影票房(不含农村地区)总收入突破了100亿元大关,

而《唐山大地震》更是创造了6.73亿元国产电影最高票房的新纪录。在2010

年中国有47部国产影片销往61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达35.17亿

元人民币,打破了长久以来国外大片主占中国市场,而中国电影无法走向世界的僵

局。同时,一大批极具中国特色的文艺表演不仅在国内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赞誉,同

时在国外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如聋人舞蹈《千手观音》、中华武术、杂技艺术

等。

第二,文化价值观逐步得到认同。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

的成功举行,更是提供了一个让中国了解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最佳平台。来

自全世界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文化汇同于此,充分融合、协调。在国际舞台上,

西方世界所倡导的民主、法制价值观长期处于主导地位,中国提出的“和谐世界”

理念成为了中国文化价值观中普世性的最佳体现,它让人们了解到中国的和谐理

念,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强烈的价值认同。

第三,“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深得人心。国际形象是一个国家对外交

流的名片,是衡量一个国家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给世人的国

际形象一直是友好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这与我国文化之精髓“仁义之道”是分不

开的。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处理国家之间的问题提供了基本的行为

规范;中国长期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援助,获得了第三世界人民的好评;中国在处

理国际事务中坚持和平友好的对外政策,更是获得了全世界国家的赞扬和尊重。

这些实实在在的形象工程彻底改变了旧中国“落后就要挨打”的国际局面,中国是

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近几年,个别西方的媒体针对中国的迅速发展发表了一些不实的报道,“中

国威胁论”、“妖魔化中国”的声音甚嚣尘上,企图干扰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正常交往。

2008年和2009年发生在西藏和新疆的打砸抢烧暴力违法事件,更是给西方一些

反华势力以可乘之机,大力夸大和渲染中国内部矛盾,给世人以误导,严重破坏了

中国的国际形象。

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存在的问题:

1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人们渐渐记不起《道德经》,传统的文化节日

受不到人们的重视。中国虽然拥有这么多优秀的文化成果,但却没有把这些文化

资源转化为强有力的文化竞争力。

2文化逆差现象严重:中国图书进出口贸易大约是10∶1的逆差,出口的图书主

要是销往一些亚洲国家和中国的港、澳、台地区,面对欧美的逆差则达100:1以

上。文艺影视也有类似状况。据北京演出行业协会统计,2008年国内艺术团体的

北京演出次数与2007年相比,减少1.56%,但与此相反,外国剧团在北京演出的次

数增加36.3%中国出口到国外上映的电影可谓凤毛麟角,而国外利用中国文化元

素拍成的电影在中国市场上却赚到盆满钵满,《花木兰》、《功夫熊猫》就是最

好的例子。

3文化人才缺失,竞争力不强。

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对策建议:

第一,弘扬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内在动力.

第二,打造民族品牌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强大武器。

第二,发展人才教育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坚实基础。

第三,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事业

第五,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本文发布于:2022-12-11 02:44: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829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周总理的故事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