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经典⼩故事,浅显易懂,寓意深刻
战国·庄周《庄⼦》
从前,有个⼈叫朱泙漫,他⼀⼼想学到⼀种神奇的本领。
听说⽀离益会宰龙,⼼想这可是世上罕见的本领,于是他就去拜⽀离益做⽼师。
他学呀学,学了整整三年,把家产都折腾光了,才把宰龙的本领学到⼿。可是本领学到⼿⼜有什么⽤呢?天下根本没有
龙,他那绝妙的本领到哪⼉去施展呢?
点评:后来⼈们⽤“屠龙之技”这个成语,来⽐喻毫⽆实际⽤途的本领。⼈在世上,应当学习切实可⽤的知识,不要把时
间荒废在虚⽆缥缈的事情上。
战国·吕不韦《吕⽒春秋》
宋国有户姓丁的⼈家,家⾥没有井,需要到河边打⽔。因此,家⾥必须有个⼈经常出去挑⽔。
家⾥打了⼀⼝井以后,他告诉别⼈说:“家⾥打了⼀⼝井,就等于多了⼀个⼈啊。”
有⼈听说了就传开了:“⽼丁家打井挖出⼀个⼈来。”
宋国⼈都在传扬这件事,后来连国君也听说了。
国君派⼈问这户⼈家到底是怎么回事,他解释说:“我们的意思是,凿了井以后,家⾥省出⼈⼿,便多了⼀个劳动⼒,
并不是打井的时候挖出了⼀个⼈。”
点评:要懂得辨别信息的真伪,不要以讹传讹,间接途径获得的信息可能会不可靠。
西汉·刘向《说苑》
猫头鹰碰见了斑鸠。斑鸠问:“你到哪⾥去啊?”猫头鹰说:“我打算搬到东边去住。”
斑鸠⼜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西边的⼈们都讨厌我的叫声,所以我想搬⾛。”
斑鸠说:“如果你能改变⾃⼰的叫声,搬⾛是可以的。不然的话,迁到东边,那⾥的⼈⼀样会不喜欢你的叫声啊。”
点评:对于⾃⼰的缺点和错误,不要选择逃避的态度,⽽是要勇于改正。
南朝·沈约《宋书》
从前有⼀个国家,国中有⼀条河流,名叫“狂泉”,国⼈饮⽤狂泉⾥的⽔,都毫⽆例外的发狂。
只有国君饮的是井⽔,没有发狂。但由于国⼈全都疯了,反⽽觉得国君是个不正常的狂⼈。
⼤家商量,如何来治好国君的“狂病”,于是抓来了国君,给他针灸吃药,什么⽅法都⽤到了。
国君被折磨得受不了,便取狂泉的⽔来喝,结果国君和⼤家⼀样,也得了狂病。这样⼀来,该国再没有⼀个不⼀样的⼈
了,全国⼈⼀个个都⾮常⾼兴。
点评:要警惕群体性的疯狂,在群体只流⾏⼀种荒诞的意识,只贯彻⼀种虚伪的做法的情况下,⼀个有健康头脑和正常
⾏为的⼈,要想在众⼈颠倒⿊⽩的环境下保持清醒,那是极其困难的。
明·刘基《郁离⼦》
赵国有⼀户⼈家被⽼⿏害苦了,就到中⼭国去借猫,中⼭⼈给了他⼀只。
这只猫很会捉⽼⿏,但是也喜欢捉鸡吃。
⼀个⽉之后,他家的⽼⿏被捉⼲净了,⽽鸡也被吃光了。
他的⼉⼦认为这只猫是个祸害,对⽗亲说:“为什么不把它除掉呢?”
⽗亲说:“我们的祸患在于家⾥有⽼⿏,不在于没有鸡。⽼⿏偷吃粮⾷,咬烂⾐物,钻穿墙壁,啃坏家具,这样下去我
们就要挨饿受冻,这⽐没有鸡更糟!没有鸡,我们只不过不吃鸡⾁罢了,离挨饿受冻还远呢!为什么要把猫除掉呢?”
点评:古⼈云:“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意思是两种利益同时放⾯前,当然是选择利益较⼤的那种;两种
损害放⾯前,当然是选择伤害较轻的那种。简单地说,就是权衡利弊,⾸选利重害轻。
明·刘基《郁离⼦》
济⽔南边有⼀个商⼈,渡河时船翻了,他⼤喊救命。
有⼀个渔⼈驾船去救他,船还没有开到,商⼈⼤声叫道:“我是⼤富翁,你救我,我给你⼀百两银⼦!”
渔⼈把他救上岸,他却只给了渔⼈⼗两银⼦。渔⼈说:“你刚才说的是⼀百两,现在怎么只给⼗两?”
商⼈⼤怒:“你⼀个打鱼的⼀天能挣多少钱呢?⼀下⼦得了⼗两银⼦,还不知⾜吗?”渔⼈沮丧地⾛了。
过了⼀些⽇⼦,这个商⼈渡河时船碰到⽯头⼜沉了,恰好这个渔⼈⼜在场。有⼈问:“你怎么不去救⼈呢?”
渔⼈回答说:“这是⼀个说话不算数的⼈。”结果商⼈被淹死了。
点评:做⼈要讲诚信,否则最终会害⼈害⼰。
明·陆灼《艾⼦后语》
艾⼦到郊外出游,两个弟⼦跟着他,⼀个名字叫“通”,另⼀个名字叫“执”。
艾⼦感到⼝渴,便派执到村舍去要喝的。⽥舍中有个⽼者迎着门坐在那⾥看书,执上前⾏过礼,说明来意。
⽼者指着书上⼀个“真”字问道:“你若认识这个字,我就给你喝的。”执说:“这是‘真’字。”
⽼者听了很⽣⽓,不给他喝的。执只好回去告诉艾⼦。艾⼦说:“执不懂变通,还是通去吧。”
通见了⽼者,⽼者⼜像问执那样问他。通说:“这是‘直’‘⼋’两个字。”⽼者很⾼兴,把家⾥酿造的最好的酒拿出来给了
他。
他。
艾⼦喝了之后觉得很可⼝,说:“通真是聪明!如果像执那样‘认真’,⼀点喝的也没有!”
点评:⼈活在世上,到底该不该认真,认真到什么程度,如何变通,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明·刘元卿《贤奕编》
有⼀个⼈看到⼤雁飞来,连忙拿⼸箭去射,⼀边拉⼸,⼀边⾃⾔⾃语道:“射下来就煮了吃。”
在他旁边的弟弟听了急忙说:“鹅是煮了好吃,⼤雁却是烤了好吃!”这个⼈就放下⼸箭,与弟弟争论起来。
兄弟俩争执不休,就去请社伯评理。社伯告诉他们可以⼤雁平分成两半,煮⼀半烤⼀半,他们都同意了。
等他们再回去找⼤雁时,⼤雁早就飞得不见踪影了。
点评:事情要分清本末主次和轻重缓急,未成功之前不要急着考虑享受成果。
明·杨慎《艺林伐⼭》
伯乐的《相马经》上有这样描述千⾥马的话:“额头⾼⾼隆起,双眼像铜钱⼀样⼜⼤⼜圆,蹄⼦⼜⼤⼜端正。”
伯乐的⼉⼦拿着《相马经》去找千⾥马,看见⼀只很⼤的癞蛤蟆,带回来对⽗亲说:“我找到⼀匹好马,样⼦跟您书上
说的差不多,只是蹄⼦还不够端正。”
伯乐⼜好⽓⼜好笑,说:“可惜你找的这匹马只喜欢跳,不能驾车。”
点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作⽤,只依赖书本知识会闹出笑话的。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翠鸟为了避免灾祸,开始时往往把它的巢筑得很⾼。
⼩鸟孵化出来以后,翠鸟⾮常喜爱它们,⽣怕它们不⼩⼼掉下来摔坏,就把鸟巢移低⼀些。
等⼩鸟长出了⽻⽑,翠鸟更疼爱它们了,把鸟巢移得更低。这样,⼈们轻⽽易举地就把⼩翠鸟捉⾛了。
点评:⽗母过分地溺爱孩⼦,反倒会害了孩⼦。孩⼦终究要成长,要独⾃⾯对危险和困难,所以孩⼦也要追求⾃我独
⽴。
本文发布于:2022-12-11 02:24: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828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