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长焦距/最短焦距=变焦倍数
光学变焦镜头不但要看其变焦倍数,还要看其焦距范围,焦距越大,看的越远,视角范围越
小
玩单反的谁还在乎光学变焦的倍数呀?这倍数可是越大越狗头。
人家有钱的高烧们都自豪地宣称自己的镜头都是1倍的--定焦
数码单反,镜头标识乘1。5就是实际焦距
变焦和焦距首先没有太大的区别
其次,一般的普通数码相机的变焦要在7倍以上方可达到210以上的焦距
能看物体的远近只和焦距有关系,比如4-88mm的22倍镜头没有10-100mm10倍镜头看
的远。要想知道能看的最远距离就看最大焦距是多少,想知道能看的最大区域是多大,就看
最小焦距是多少。
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
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
光圈f值=镜头的焦距/镜头口径的直径
从以上的公式可知要达到相同的光圈f值,长焦距镜头的口径要比短焦距镜头的口径大。完
整的光圈值系列如下:
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f44,f64
这里值得一题的是光圈f值愈小,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便愈多,而且上一级的进光量
刚是下一级的一倍,例如光圈从f8调整到f5.6,进光量便多一倍,我们也说光圈开大了一
级。
您知道光圈大小对景深影响的原理吗?
一个物点发出的光线通过镜头聚焦之后,所有光线形成一个圆锥形光束。圆锥的顶角与光圈
有关:光圈越大、顶角越大。圆锥顶点与底片接触形成一个像点。如果底片稍微前移或者后
移一点固定距离,切割光束形成一个圆斑,圆斑的大小与顶角有关:顶角大则圆斑也大。换
句话说:底片偏离同样的距离,光圈大圆斑也大。现在我们不要移动底片、而是移动物点,
使得光束的顶点移动。如果形成的光斑相同,较细的光束(意为着光圈较小)物点可以移动
更大的距离,这就说明小光圈景深更大。
景深随着物距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焦距的增加而减少。
一般而言,35mm相机的标准镜头焦长约是28-70mm,因此如果焦长高于70mm就代表支
持望远效果,若是低于28mm就表示有广角拍摄能力。
物点(要拍摄的主体)离开透镜的距离称为“物距”,像点(透镜的成像)离透镜的距离称为
“像距”,物点和像点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物距的改变像距也随之变化,当物点处于无限远
时此时对应的像点叫焦点,焦点离开透镜的距离叫“焦距”。物距、像距、焦距的关系可近似
的用:1/像距=1/物距+1/焦距的公式表示。对焦为当物点不同时要想清晰成像必须移动镜头
和感光元件之间的相对距离的过程。
物距u
像距v
像距f
镜头的焦距一般用毫米来表示,例如我们常说的35mm的镜头,50mm的标头,135mm的
镜头等等。镜头根据它的焦距可以分为广角镜,标准镜头和长焦镜头等等,其实这是根据镜
头的防大倍率来决定的,更准确的说是根据镜头的视角,在35mm胶卷里,50mm的镜头
的视角相当于人眼的视角,也就是说防大倍率为一,我们把它称为标头。
请注意:根据“1/焦距=1/物距+1/像距”的公式,不同的底片其标准镜头不同。120胶卷的幅
面大于135胶卷的幅面,所以120相机的标准镜头是75mm。目前数码相机的镜头划分一
般参照35mm系统。
而焦距小于它的称为广角镜头,而焦距大于它的则称为长焦镜头,另外还有很多变焦镜头,
它通过镜头各组件之件的变化来改变焦距。小于20mm为超广角镜头,在24mm到35mm
为广角镜头,50mm为标准镜头,80mm至300mm为长焦镜头,大于300mm为超长焦镜
头。由于目前的镜头一体化数码相机较容易做出焦距较大的镜头,因此数码相机的长焦划分
标准要相应提升,指拥有200mm以上焦段镜头的数码相机。如果以光变倍数来计算的话,
则为七倍光学变焦以上的数码相机。
物距像距像的性质应用
u>2ff
u=2fv=2f倒立等大实像
f2f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
u=f/平行光
u
对焦和变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所谓的调焦(对焦)是根据不同距离的物体在镜头后部
清晰成像的位置的不同而改变成像面与透镜间距离来达到对焦的,这只能改变图像的清晰
度,而变焦才是真正改变镜头的焦距属性!
物距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也就是相机与拍摄物的距离!像距就是图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也就是CCD与镜头的距离。普通的凸透镜的焦距是固定的,镜头的焦距是可调的,其焦距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比就是几倍变焦!拉近拉远调的是镜头的焦距。手动对焦调的是像距,
使成像清楚。
焦距是照相机中,从镜片中心到底片或CCD等成像平面的距离。具有短焦距的光学系
统比长焦距的光学系统有更佳聚集光的能力。简单的说焦距是焦点到面镜的顶点之间的距
离.
相机的镜头是一组透镜,当平行光线穿过透镜时,会会聚到一点上,这个点叫做焦点,
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就称为焦距。焦距固定的镜头,即定焦镜头;焦距可以调节变化的
镜头,就是变焦镜头。
当一束平行光以与凸透镜的主轴穿过凸透镜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会被凸透镜汇
聚成一点,这一点叫做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就叫这个凸透镜的焦距。一个凸透镜
的两侧各有一个焦点。
光心:可以把凸透镜的中心近似看作是光心。
我们用的照相机的镜头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片(或是数码相机的感光器件)
就处在这个凸透镜的焦点附近,或者说,胶片与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大至约等于这个凸透镜的
焦距。
凸透镜能成像,一般用凸透镜做照相机的镜头时,它成的最清晰的像一般不会
正好落在焦点上,或者说,最清晰的像到光心的距离(像距)一般不等于焦距,而是略大于
焦距。具体的距离与被照的物体与镜头的距离(物距)有关,物距越大,像距越小,(但实
际上总是大于焦距)。
由于我们照相时,被照的物体与相机(镜头)的距离不总是相同的,比如给人照相,
有时,想照全身的,离得就远,照半身的,离得就近。也就是说,像距不总是固定的,这样,
要想照得到清晰的像,就必须随着物距的不同而改变胶片到镜头光心的距离,这个改变的
过程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调焦”。
物距:u
像距:v
焦距:f
关系:1/u+1/v=1/f
光学中最基本的高斯成像公式:1/u+1/v=1/f,即物距的倒数加上像距的倒数等于焦
距的倒数。
其次,请你明白物像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有物才会有像的。不同的物距会对应不同的
像距,但是反过来却不行。象你这样自己设定一个像距就不一定会找到对应的物距,也就是
说你设定的像距根本就无法成像。
对于凸透镜成像而言(照相机就是凸透镜成像),物像关系是这样的:
当物距为无穷远时,像距等于焦距,成像在焦平面上(照相机聚焦无穷远的情况);
当物距为无穷无与两倍焦距之间时,像距在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成缩小的实像(照
相机一般都属此类情况,在物距接近两倍焦距时为微距拍摄情况);
当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像距与物距相等,此时物像等大,1:1微距即此种情况;
当物距小于两倍焦距并大于焦距时,像距大于两倍焦距,成放大的实像(幻灯机,电
影放映机就是这种情况,对照相机而言,少数的微距拍摄,如美能达的1X-3X微距,佳能
的5X微距拍摄也是这种情况);
当物距等于焦距时,像距为无穷大,物上的光线经透镜后为平行光线,不成像;
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像距为负值,即在物的同侧成虚像(放大镜就是这种情况)。
显而易见,像距是由于物距和焦距决定的,而且像距小于焦距成实像的情况是不会发
生的选择镜头时第一个考量的重要因素恐怕是镜头的焦距,第二项也许就是光圈。不过
相机镜头少则三五片透镜、多则十余片,如此复杂的相机镜头的焦距从何而来?
物理学教科书中的焦距通常只用单透镜说明,这个单透镜理论又如何用到复
杂的相机镜头上呢?
这篇文字尝试在动用最少数学与物理学观念的前提下,为您一步一步地用直
觉的方式解释这个论题。
彻底了解焦距的观念是很重要的,因为和镜头有关的资讯与讨论总是离不开焦
距,而且很多重要概念(譬如f值、视角等等)都直接使用焦距,所以正本清
源,在谈其它相机镜头的课题之前,我们得把焦距的基本观念好好说一说。
焦距直觉的定义
。
透镜大致上分成凸透镜与凹透镜两类,我们先看凸透镜,放大镜就是个典型
的凸透镜。
找一个睛天出太阳的日子,拿一个放大镜到户外水泥地或砖墙边,然后把放
大镜对正太阳前后移动,就会发现地上或墙上有个很亮的点,这就是太阳透过放
大镜所得到的像。
在前后移动放大镜(相当于对焦)时太阳的像会改变大小,把放大镜移到使
太阳的像最小也最亮的位置(对焦成功),于是从太阳的像到放大镜中心点的距
离就是放大镜的焦距(focallength)、也叫做焦长,太阳的像所在位置是放大
镜的焦点(focalpoint)。
如果在原位置把放大镜反过一面对正太阳,也会发现焦距与原来的几乎一
样。因为太阳的位置离放大镜太远,我们不妨想像成是在无限远处;又因为放大
镜对正太阳,这等于是说太阳是在放大镜轴线(经过放大镜中心并且与放大镜垂
直的直线)上无限远的地方。
从无限远出发、沿轴线方向前进的入射光可以看成是一束平行线,只要想想
铁路双轨永远平行、但我们总是有一个它们会在很远很远处相交的感觉(这是透
视效果),于是就不难理解上面的说法。
所以,从轴线上无穷远处的物体(太阳)出发、依轴线方向自左而右进行的
光线(入射光)正是与轴线平行的线条(见下图),这些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
会在轴线上某个点汇聚,这个点是凸透镜的焦点,从焦点到放大镜中心的距离是
焦距。
综合起来,我们有这样的定义:给了一个非常薄、薄到厚度可以略而不计的
凸透镜L(用两个向外指的箭头表示、见下图),与透镜轴线平行(自左而右)
的入射光经过透镜折射后会在轴线上某个点汇聚,这个点是该凸透镜的焦点,从
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是焦距;另外,自右而左与轴线平行的入射光定出在凸透
镜的另一侧焦点。
任何一个在无限远的点都可以经过透镜成像。
。
从一个在无限远的点出发、以某个方向到达透镜的入射光也可以视为沿同一
个方向的平行线(见上图),它们到达透镜后会被折射、再汇聚成一点,这个点
是该无限远点经个透镜得来的像(见图中黄色方格)。
空间中所有在无限远的点可以想像成在一个无限远平面(planeatinfinity)
上,它们经过透镜的像当然也在一个平面上,而且这个平面包含了焦点,因为焦
点是沿轴线方向在无限远点的像。
所以,包含所有在无限远点的像的平面与轴线垂直、而且经过焦点,这个平
面叫做焦平面(focalplane),这是上图中的F;因为透镜有两个焦点,所以
有两个焦平面。
归结起来,焦平面包含了所有在无限远的点的像,它到透镜的距离等于焦距。
再看凹透镜的情形,下图中L是一个非常薄、薄到厚度可以不计的凹透镜,我
们用两个箭尾表示。
从无限远出发并且与轴线平行(自左而右)的入射光到达凹透镜L之后会
被折射,与凸透镜不同的是,在凹透镜下穿过透镜的光会散开(亦即发散),不
过这些光线的延长线会在轴线上交于一点,这是凹透镜的焦点(但在透镜的左
边),从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是焦距。
再考虑一个不在轴线上的无限远点,从那儿出发以某个方向进行的入射光就
是与该方向平行的光束,它们到达透镜L时也会散开,因为这些光线来自在无
限远的同一点,它们的延长线也会交于一点(图中的黄色方格)。
与凸透镜相同的是,所有在无限远的点可以看成是在一个平面上,于是所有
无限远点的像也在一个平面上,这个平面(亦即焦平面F)与凹透镜的轴垂直
而且经过焦点。
与凸透镜不同的是,这些像是光线延长线的交点、并不在实际光路上,所以
都是虚像;另外,凸透镜的实像在透镜右边,但凹透镜的虚像在透镜的左边。
让我们把上面的讨论做个整理。
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从无限远出发沿某个方向自左而右到达透镜的平
行入射光经折射后,这些光线或它们的延长线会交于一点(在无限远点的像);
所有无限远点的像都在焦平面上,焦平面与轴线的交点是焦点,从焦点到透镜中
心的距离是焦距。
要注意的是,在凸透镜下,一个无限远点的像在透镜右侧,是个实像;但在
凹透镜下,无限远点的像在透镜左侧,是个虚像。
很重要的是,到目前为止我们都假设透镜是薄的、薄到厚度可以不计,因此
用线段加上箭头(凸)或箭尾(凹)表示,不过我们稍后也会讲到如何引入透镜
厚度的方法。
要再次提醒的是,焦点与焦距的定义来自从轴线上无限远出发、与轴线平行
的光线。
物距与像距和焦距的关系
物距:u
像距:v
焦距:f
关系:1/u+1/v=1/f
光学中最基本的高斯成像公式:1/u+1/v=1/f,即物距的倒数加上像距的倒数
等于焦距的倒数。
当物距为无穷远时,像距等于焦距,成像在焦平面上;
当物距为无穷无与两倍焦距之间时,像距在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成缩小的实像;
当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像距与物距相等,此时物像等大,1:1微距即此种情
况;
当物距小于两倍焦距并大于焦距时,像距大于两倍焦距,成放大的实像;
当物距等于焦距时,像距为无穷大,物上的光线经透镜后为平行光线,不成像;
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像距为负值,即在物的同侧成虚像。
前天有个摄友问了撞针关于红圈百微焦距和放大倍率的问题。他有两点疑惑:
1.他认为根据镜头成像原理,红圈百微最大放大倍率为1,此时焦距应该等于拍摄距离,但
他用红圈百微对最近处拍照时,镜头与被摄物体的距离绝对不止100mm,难道红圈百微的
放大倍率达不到1:1?
2.他看资料查到非红圈USM百微的最近对焦距离为31cm,红圈百微则为30cm,这个对焦
距离为被摄物体到成像元件的距离。他认为如果两款百微镜头放大倍率都是1,焦距都是
100mm,那么对焦距离至少应该相等,按理说红圈百微本身更长,对焦距离也应该更长才
对,难道红圈百微的实际焦距缩水了?
其实这些并不是个生僻的问题,估计很多人都知道,撞针本想找个相关的网页糊弄一下,结
果一时还找不到说的特明白的,少不得撞针自己写一个,明白的略过就好了。
问题中有好几个概念被误解:
1.估计中学光学太久远忘了,透镜只有对无穷远成像时焦距才等于像距,否则像距就大于
焦距。像距=焦距+焦像距(如图,物距=∞时焦像距=0)。
2.镜头不是“薄透镜”,计算对焦距离时我们可以把镜头简化为分裂成两个平面(两个主面)
的薄透镜,两个平面的间距也就是虚拟透镜的厚度,这个厚度与镜头本身长度没有直接关系。
3.两个主面并不一定和镜头最前、最后的镜片重合,因此物距也不等于镜头前端到对焦物体
的距离(工作距离)。
4.今天大部分镜头标注的焦距是其对无限远处对焦时的焦距,镜头对近处对焦时需要改变实
际焦距。红圈百微在对0.3m对焦时,焦距一定不到100mm。此时镜头的主面位置也会变
化,主点间距当然也在变。
这样我们就知道:
1.镜头工作距离并不是真正的物距。只有知道前主面的位置才能知道物距是多少。
2.对焦距离=物距+主点间距+焦距+焦像距(d=u+p+f+i)。对焦距离和镜头工作距离、镜头
长度没有直接关系。
3.根据相似三角形原理(图中浅红色两个三角形),放大倍率M=h':h=i:f。
只要我们知道了镜头在某一放大倍率M时的实际焦距f,带入透镜成像公式1/f=1/u+1/v,
我们就能算出像距和物距,如果我们再知道此时镜头的主点间距p,就能算出镜头的对焦距
离:
不幸的是,厂家从不公布镜头某一放大倍率或某一对焦距离的主点间距是多少、实际焦距是
多少,因此我们是不可能算出通过计算把对焦距离和放大倍率联系起来的。一个悲哀的结
局...
本文发布于:2022-12-11 02:21: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828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