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胰岛素是一种

更新时间:2022-12-11 02:01:54 阅读: 评论:0

中考真题上哪里找-小区英文


2022年12月11日发(作者:掘井)

.

常用胰岛素种类及特点表

类型品种来源注射途径作用时间〔小时〕

开始最强持续

短效

正规胰岛〔RI〕猪静脉

皮下肌肉

即刻

1/2~1

1/2

2~4

2

6~8

中性单峰胰岛素猪静脉

皮下肌肉

即刻

1/2~1

1/2

2~4

2

6~8

诺和灵R人静脉

皮下肌肉

即刻

1/2~11~38

常规优泌林人皮下肌肉1/22~46~8

中效

低鱼精蛋白锌胰

岛素(NPH)

猪皮下肌肉3~46~1224~28

诺和灵N人皮下肌肉4~1224

中效优泌林人皮下肌肉1~24~1016~20

长效

鱼精蛋白锌

胰岛素(PZI)

猪皮下肌肉4~614~2024~36

优泌林u人皮下肌肉4~68~2020~30

预混

诺和灵30R人皮下肌肉

诺和灵50R人皮下肌肉

优泌林70/30人皮下肌肉2~816~20

优泌林50/50人皮下肌肉2~816~20

B

28

Asp胰岛素

B28Asp胰岛素与常规人胰岛素作用的比拟(Heinemann,1993)

胰岛素品种

到达输注葡萄糖

半最大速率之时间

(min)

葡萄糖输注率增加量mg/(min*kg)

及占最大增加量*的%

葡萄糖输

注率顶峰

注射I后45min注射I后60min

B28Asp

人胰岛素

45±11

6.3±

(64±28%)

7.9±

(81±26%)

明显较高,

较快

常规人胰岛素58±25

3.4±

(30±15%)

4.8±

(42±17%)

明显较低,

较慢

P值

1922年加拿大著名糖尿病专家Banting〔班亭〕和Best、Macleod、Collip等人

合作,从动物胰脏提取胰岛素成功,并用来治疗一个糖尿病患儿,成功的挽救了该患儿

.

的生命。从此,胰岛素给糖尿病人带来福音。为了缅怀班亭的光芒业绩,1991年国际糖尿

病大会将班亭出生确实11月14日定为世界糖尿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在这一天广泛开展糖

尿病宣传、教育和防治工作,以推动国际糖尿病防治事业的开展。

胰岛素可有效控制高血糖和纠正高血糖所引发的一系列代谢紊乱及多脏器损害,降低

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提高其生活质量。迄今为止,胰岛素疗法为治疗糖尿病的核心疗法,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胰岛素的适应症

〔一〕1型糖尿病:由于此类糖尿病人胰岛分泌功能严重受损或完全丧失,必须终生依

赖外源性胰岛素治疗。

〔二〕迟发免疫源性糖尿病〔1.5型糖尿病〕:此类糖尿病人同样存在胰岛功能严重受

损,一经诊断,需立即采用胰岛素治疗,以保护尚残存的β细胞。

〔三〕2型糖尿病:此型糖尿病在出现下述情况时,应及时应用胰岛素治疗:①糖尿病

发生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者,均应采用胰岛素治疗。

待急性并发症控制后,视情况可改回原治疗方法。②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应激状态时,

如严重感染、外伤、手术、急性心肌堵塞等情况下发生酮症酸中毒者,宜暂用胰岛素治疗,

直至应激反响消除,病情好转后可酌情停用。③糖尿病人合并严重的心、脑、肝、肾、眼、

神经的病变、肝硬化、下肢坏疽等宜采用胰岛素治疗。④糖尿病人,经饮食疗法、运动疗法

及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而得不到满意控制或治疗失效者。⑤糖尿病病程较长,胰岛素及c-肽

释放曲线低平者。⑥糖尿病妇女妊娠、分娩时;妊娠妇女有糖尿病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⑦

糖尿病人体重明显减轻,伴营养不良,生长发育缓慢,消瘦明显者,宜采用胰岛素治疗,假

设伴有结核病等长期消耗性疾病者须联合抗痨治疗。⑧继发性糖尿病如垂体性糖尿病、胰源

性糖尿病等均须采用胰岛素治疗。

二.胰岛素的分类

目前临床常用的胰岛素分类如下:

〔一〕按来源不同分类

1.动物胰岛素

70年代以前临床广泛使用的是动物胰岛素。其来源主要是从猪和牛的胰腺提取。猪胰

岛素与人胰岛素仅相差一个氨基酸,牛胰岛素与人胰岛素相差3个氨基酸。使用牛胰岛素

比猪胰岛素易于产生抗体,但药效相同。

2.化学合成胰岛素

1965年我国成功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由于本钱高,批量生产困难,

一直局限于实验室,未用于临床。

3.半合成人胰岛素

采用生物酶切技术,将猪胰岛素β链第30位丙氨酸一次性置换成苏氨酸,此即半合成

人胰岛素。

4.生物合成人胰岛素

.

近年来,由于生物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开展,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已被广泛应用临床。应

用重组糖尿病肾病A技术,获得高纯度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已不再是神话。人工合成人胰

岛素与人体内源性胰岛素的结构及生物活性完全相同,给糖尿病的治疗带来又一次革命。目

前国内应用的有两种:丹麦生产的“诺和灵〞,和美国生产的“优泌林〞。

〔二〕按药效时间长短分类

1.短效型〔或速效型〕胰岛素

为可溶性,可供皮下、肌内、静脉注射的胰岛素。一般皮下注射30分钟后开始起效,

顶峰浓度在2~4小时,持续作用5~8小时,随剂量增大其作用时间可延长。按其pH值

又可分为酸性及中性两种:

〔1〕酸性可溶性胰岛素包括最早应用的普通〔或正规〕胰岛素〔简称RI〕和后来

研制的结晶锌胰岛素酸性溶液〔简称CZI〕。临床上常将此两种胰岛素统称为普通〔或正规〕

胰岛素〔RI〕。胰岛素是一种酸性蛋白,等电点〔最低溶解度的pH〕为5.3,在pH7.4的溶

液中虽然会形成一些沉淀,但仍呈高度溶解状态。RI与CZI的pH为2.5~3.5,当其与液体

一起注射时,由于pH的改变,会在输液瓶底部沉淀,使其作用很不均匀。

〔2〕中性可溶性胰岛素为高度提纯制剂,不但在pH7.4时极少沉淀,且在体温及

常温下,均比前两者稳定。本品与液体一起注射不会产生沉淀。

1.中效型胰岛素

低鱼精蛋白锌胰岛素〔简称NPH〕,呈中性的白色混悬液,只供皮下和肌肉注射。注射

后2~4小时起效,顶峰浓度在6~12小时,以后作用渐减可持续约24小时。本品中的鱼

精蛋白锌全部与胰岛素结合在一起,没有多余的局部。胰岛素与鱼精蛋白别离后,才能被吸

收。这种别离是逐渐的,所以吸收的速度很慢,维持时间较长。本品可单独应用,也可和短

效胰岛素混合在一起应用。混合时,短效和中效胰岛素按各自吸收的速度发挥作用。

3.长效型〔慢效型〕胰岛素

鱼精蛋白锌胰岛素〔简称PZI〕,呈中性的白色混悬液,只供皮下和肌肉注射。注射后4~

6小时起效,顶峰浓度在14~20小时,作用持续约24~36小时。本品含鱼精蛋白锌比中

效胰岛素为多,吸收速度更慢,维持时间更长。本品所含的鱼精蛋白锌大局部和胰岛素相结

合。当和短效胰岛素混合使用时,游离局部的鱼精蛋白锌和参加的短效胰岛素结合,使其变

成鱼精蛋白锌胰岛素。

按胰岛素纯度分类

1.结晶胰岛素

从牛或猪的胰腺中提取并经结晶方式生产的胰岛素制剂,称为结晶胰岛素,纯度约为

95%。目前国内常用的普通〔正规〕胰岛素〔RI〕、结晶锌胰岛素〔CZI〕、鱼精蛋白锌胰岛

素〔PZI〕、低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均属此类。此类胰岛素有胰岛素原的含量很高,而

且含有胰多肽、生长激素、舒血管肠肽及胰蛋白酶等杂质,具有一定致敏性和抗原性的缺点。

局部患者长久使用,可导致皮下脂肪萎缩,过敏反响和胰岛素抵抗。

2.纯化胰岛素

主要有以下3种:

〔1〕单峰胰岛素:如将国产正规胰岛素进行层析,可有A、B、C三个峰。A峰含胰蛋

白酶等;B峰含胰岛素原及将解胰岛素;C峰为胰岛素。将从动物胰腺中提取的胰岛素反复

经过凝胶、过滤层析、沉淀、结晶等一系列纯化而得到的C峰胰岛素称为“单峰胰岛素〞。

.

其胰岛素原含量极低,并且无胰腺内其它激素等杂质,纯度为98%。此类胰岛素杂质少,

副作用减少;免疫原性低,抗胰岛素抗体也相应较少。

〔2〕单组分胰岛素:将C峰用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后而得到的更纯的胰岛素为单组分胰

岛素。其纯度在99%以上,抗原性极弱。

〔3〕人胰岛素:如前所述半合成人胰岛素及生物合成的人胰岛素。由于其氨基酸含量、

结构及生物活性均与天然人胰岛素完全一致,故免疫原性小,注射后吸收快,半衰期短。

B

28

Asp胰岛素

B

28

门冬氨酸人胰岛素同类物〔humaninsulinB

28

Aspart,B

28

Asp〕是丹麦诺和诺德公

司80年代开始研究,90年代上临床的另一种基因工程合成的速效短效人胰岛素同类物。由

于胰岛素B~后,观察比拟输注葡萄糖的假设干参数,以评价药物的作用时间快慢、作用的

强弱等。

甘精胰岛素

甘精胰岛素(Glargine)是第一个通过重组糖尿病肾病A技术生产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已被美国FDA批准。其具有很好的稳定性,注射后1.5~2小时起效,持续作用时间为24

小时。吸收速率比拟恒定,没有作用峰值。用葡萄糖胰岛素钳夹试验比拟,Glargine、NPH

〔中效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的作用,结果显示Glargine在24小时的作用过程中根本呈

平坦的曲线,相同的血糖控制,夜间病症性低血糖发生率,比应用NPH者明显降低。尤其

适合低根底胰岛素者的胰岛素替代治疗。

口服胰岛素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重要药物,尤其是治疗1型糖尿病的必备药物。1997年的

统计资料说明,胰岛素的给药方式最主要的是通过皮下注射途径,另外大约有2万左右的

病人是通过胰岛素泵途径。胰岛素经皮下和静脉注射后,通过毛细血管、静脉系统汇心脏,

在经动脉系统到达肝脏代谢及全身各效应细胞发挥作用,使胰岛素在外周血管滞留较长,不

能模仿生理性胰岛素分泌。体内胰岛素从胰岛β细胞分泌后经门脉系统到肝脏代谢,经下腔

静脉回心脏,再经动脉系统到全身各效应细胞发挥作用。胰岛素注射具有创伤性,其吸收也

因注射部位、深浅、皮温、运动甚至烟酒等因素而受影响,临床上病人依从性也较差。因此,

新的给药途径研究成了热门话题。

鼻吸入胰岛素

胰岛素皮下或肌肉注射毕竟需要皮肤局部消毒和注射穿破皮肤,因此,人们早在60年

.

代就猜测能否创造一种胰岛素,只要通过鼻嗅、滴鼻或鼻饲的方式就能够吸收,起到皮下或

肌肉注射同样的生物效应。可是屡次的实验说明,胰岛素对鼻黏膜有刺激性,鼻黏膜对胰岛

素也几乎完全不吸收,达不到应有的生物效应。究竟通过何种介质或添加剂才能到达上述目

的,70年代以来,科学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有代表性的研究有如下3种:①添加胆盐和

其他活性剂,使胰岛素能够向鼻黏膜扩散;②发现胆酰基皂酚磷脂胆碱系统的月硅基-L-a

皂酚磷脂胆碱〔LLPC〕可作为鼻腔胰岛素吸收促进剂;③用卵磷脂作为鼻腔胰岛素吸收促

进剂,制造胰岛素鼻腔喷雾剂。尽管上述方法,已被临床或动物实验证实有效,但是,距离

让人们真正使用还有较长的研究历程,我们翘首以待。

本文发布于:2022-12-11 02:01: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827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