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资料
对西周礼乐制度的文化的认识
一、周代的礼乐制度
公元前11世纪中期推翻殷商建立的周王朝,在总结殷商典章制度的
基础上,制定了等级严密的礼乐制度。“礼”是为了区分贵贱等级,“乐”
可以使人互相和敬,两者结合,为的是维护奴隶制贵族的等级秩序,
巩固统治阶级内部团结而更有效地统治百姓。
周礼的种类繁多,主要有祭祀、丧葬、交际、征战和吉庆五大类。涉
及冠、婚、丧、祭、朝、聘、乡、射及职官制度等诸多礼仪、礼制和
礼义。由繁琐的礼仪制定了与之配合的各种音乐使用标准,不同场合、
不同身份的人,不仅礼仪有别,所用音乐也有严格规定。为了维护和
推行礼乐制度,周王朝还设立了由“大司乐”总管的音乐机构,对十三
岁到二十岁的贵族子弟进行系统的音乐教育。在周礼中,“礼”与“乐”
是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的,“礼”体现为等级制度的规定和要求,社会
秩序中的君臣、父子、夫妻和高低、贵贱、尊卑都要由礼来加以区别
和定位。但是仅仅有“礼”是不够的,单纯强调“礼”可能会造成等级间
的距离和人际关系的冷漠,而“乐”的作用就是与“礼”相配合,起调和
关系、融合感情的作用,消解由“礼”所带来的等级差别感,以达致和
谐的理想境界。二者虽然功能各不相同,但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完
整有序的社会政治制度。
东周时代即春秋战国时代,总体上是诸侯争霸、列国争强,战火频仍、
纷争相继的乱世,同时吃,郑卫之音”的传人,在这样的政治和社会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资料
境下,礼乐制度逐步失去了生存的土壤,而被列国纷纷弃之如弊履,
史称“礼坏乐崩”。但正是在这一“礼坏乐崩”的时代,礼乐作为一项基本
政治制度的价值得到了包括孔子在内的各类有识之士的思考和重新
认识,基于此,礼乐制度才能在汉初重登政治舞台,并绵延两千多年
而不衰。
二、儒家对礼乐文明的继承和发展
自周朝以后,历史上每个朝代兴起后都要有一番“制礼作乐”的活动,
或者把前代流传下来的礼乐加以改造,或者根据当时的需要制定新的
礼乐,历代史书里面都有一部K}L乐志》。那么,在周代“制礼作乐”
至春秋战国“礼崩乐坏”,再到以后每朝每代的“制礼作乐”,这中间明显
存在着一个断层。是谁将这个断层连接起来的呢?儒家是主要的贡献
者,儒家创立者孔子则是发展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的另一个重要人物。
他一方面继承、推广和宣扬礼乐文明,整理、传播了记载古代礼乐文
明的儒家经典“六经”,另一方面以礼乐为解说对象,着力彰显礼乐文
明的精义,强调礼乐文明的人伦教化和治世功能。
三、礼乐文化的内核及其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礼之所以合理,正如孔子所说,“礼缘人情而作”,它是基于人情而制定
的。儒家从人本主义出发,提出治理人民的前提是尊重人性。只有充
分注意到人民的好恶之情,社会才能长治久安。但是,这并不等于说
人性可以不受制约,可以纵情放任,那样无异于将人类等同于动物。
人的好恶之情的缺乏或者过度,同样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只有健康的
情感,是社会和谐、进步的保证。人的情感应该与天道一样,处在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资料
阳和谐的“至中”境界。但是人性不能自发企及于至中之地,因此需要
礼(各种仪式节文)来引导人性,使之合于天道,这是儒家礼治主义的
根本要旨之所在。
1.礼乐文明中“礼”的要义。其一,“礼”是人性的基础。孔子:“鹦鹉能
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
兽之心乎?……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
兽。”把“礼”作为区别人与动物、文明与野蛮的标准,所以“礼”是人类
文明社会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其二,“礼”的重要作用在于规范人在社
会中的地位和关系。“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礼”
作为一种行为规范,维护了社会的秩序和等级关系。其三,“礼”也
是一种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向善和自律。礼乐文明更强调通过礼教,
使社会规则内化为人的内心尺度。其四,通过知礼、守礼,达到社
会和谐的境界。
2.礼乐文明中“乐”的要义。其一,“乐”的社会作用重在精神和谐。“故乐
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纪,人情所不能免也。”指出“乐”是协调世间万
物的纲纪,它的作用是使人们各安其位,和谐相处。其二,“乐”注
重有秩序的协调。《乐记》云:“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微为事,羽
为物。五者不乱,则无J沽卷之音矣。”其三,“乐”也有陶冶情操,
移风易俗的功用。
3.二者关系的认识。“乐者为同,礼者为异。”礼和乐虽有形式、功用上
的不同,本质上是相通的。份L记·乐i改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
礼者,天地之序也。”礼乐在儒家的体系中得到规范。“礼”先“乐”后,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资料
是乐的基础,乐为礼定,乐为礼用。不仅选用乐,要按礼的规定,评
价乐,也要以礼为标准。(2)礼和乐不可偏废,礼乐不潜越,平衡
与调和,就会形成和谐社会“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礼是贵贱有
序,乐是对礼的调度。
四、礼乐文明的现实意义
传统礼乐文明有助于当今和谐社会建设,“礼乐无常制”,应该与时俱
进。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当代中国,礼乐文明具有值得开掘吸取的价值。
比如其中对中和之美的爱好,对尽善尽美的追求,对道器合一的向往,
对人格尊严的歌颂,对社会和谐的规划,对艺术目的的设计,对教育
功能的要求等等。传统的礼乐文明,有许多值得当代人反思和学习的
地方。孔子在对周朝礼乐制度有所损益的基础上,对礼乐进一步发展
和完善,形成儒家独特的礼乐精神。在道德伦理、修身治国、构建融
洽的社会关系方面都有生动的阐述,在解决人自身矛盾,解决人与人、
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矛盾方面俱有值得今人继承和借鉴的宝贵品
质。
中美4班蒋明华025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资料
WelcomeTo
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本文发布于:2022-12-11 01:56: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827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