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论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核心
作者:王新萍
来源:《职业·下旬》2009年第09期
纵观中华民族的历史,不难发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容,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笔者认
为,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重德精神
重视道德自觉和人格完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这可称为“重德”精神。如《论
语》说:“好仁者,无以尚之”,“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表现了孔子对
道德价值的高度重视。与崇德精神相一致,古代哲人特别强调人格,崇尚气节,重视情操。孔
子强调“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提倡“宫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要求人在道德上应当具有“至大至刚”的“浩然正气”。《礼记·大学》强调个人修身的好坏
是国家政治好坏的关键,主张达到最高的道德境界。提出:“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
止于至善”,强调“大学之道”在于显现完美的德性,革除身上的旧习,从而达到善的最高境
界。
儒家特别重视道德人格价值,高度赞扬人格精神美,强调入人应有独立的人格,遵守一定
的道德准则,不屈服于外在的压力,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这些主张对于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
品格,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作用,培育了中国人民的自尊、自强心态和刚直不阿的正义感,形
成了中华民族明辨是非、坚持正义的凛然正气。
东汉末年哲学家、文学家徐干还提出了德艺兼备的完全人格论。他说,人要有“六德”,即
智、仁、圣、义、中、和六种道德标准:要有“六行”,即孝、友、睦、渊、任、恤六种道德行
为:要有“六艺”,即礼、乐、射、驭、书、数六种专业知识。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六德、六行和
六艺,才为人道的大全。这种以道德和知识兼备为人生根本的观念,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
内容。
二、务实精神
龙源期刊网
儒家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精神,以及无神论传统,长期居于统治地位,这有助于形
成一种务实精神。“华而不实,耻也。”“大人不华,君子务实。”中国人历来重视实际,讲求实
用,追求成功,而轻浮华,贬空谈,鄙玄虚,表现了黜玄想而务实际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的
基本表现是:在耕稼工商、政事日用、平常生活中追求人生理想,实现自身价值。与此相联系
的是,中国数千年来的伦理,抑制了宗教的泛滥。中国人讲求人世,不重幽隐:重视德育,轻
视宗教:崇尚经验,无视神异;尊崇王权,压抑神权。虽然中国有土生的和外来的宗教流传,
但是并没有形成全民族的宗教狂热,实用理性、思辨理性始终压倒了宗教迷狂。一般地说,中
国人缺乏印度和西方那样的宗教意识与彼岸观念,希望在现世人生中实现最高理想,而不向往
彼岸超越的幸福、解脱;宣扬“触类是道”、“平常心是道”、“即事而真”,认为行住坐卧、搬柴
打水都是“妙道”,主张不脱离日常行事,从种种事象上体悟,从而改变了印度佛教的某些原本
的性格。
中华民族的务实精神,推动了中国封建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古代世界文化的顶峰。而现在
所倡导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原则,是在继承古代务实精神的基础上,经过
科学的诠释和提升,从而成为人们普遍的思维定势和运思方法。
三、自强精神
《周易》最先提出“自强不息”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健,刚健、能动;自强不
息,是积极向上,永不停止。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思想,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朝气蓬勃、努
力向上的顽强生命力,表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开拓精神、反抗恶势力的斗争精神、完善自
我的进取精神,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勤劳节俭的美德。
古代神话是民族精神的最早体现。每个民族都有创世的神话。其他民族多流行神创世说,
中华民族则流行盘古氏开天辟地说。此外,如女娲补天造人、后羿射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
等神话,塑造的都是劳动创造世界、改造自然的开拓者形象,体现了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
不息的精神。
自强精神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富有“日新”、“革新”观念,主张革故鼎新、除旧立新。天地应
时而革,形成一年的四季。商汤、周武王应时而分别革夏桀、商纣之命,是为顺天应命。改革
必须应时,才能成就大业。变革是自然界与社会的普遍规律。中国历史上的变法维新、农民起
义、人民革命,就是“日新”思想、“革新”精神的重要体现。历史表明,中华民族在救亡图存的
生死关头,绝不向外来侵略力屈服,也不向邪恶势力妥协,始终坚持斗争,直至取得最终的胜
利。自强精神的又一重要表现是,以一种积极乐观有为的精神来主导人生的生活态度,“发愤
忘食,乐以忘忧”,不断地完善自我体魄、学识、技能、道德。
龙源期刊网
中华民族以勤劳勇敢的精神面貌著称于世。我国仅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却供养了占世界
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这其间所表现出来的广大农民的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精神,也是中华
民族自强精神的又一重要体现。
四、宽容精神
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仁”是“爱人”的观点,主张对人要有爱心。孟子进一步提出“爱物”
的观点,“亲亲、仁民、爱物”,主张亲爱亲人,仁爱百姓,爱惜万物。君子应当效法大地的胸
怀,以宽厚之德包容万物,即所谓“厚德载物”的精神。这种精神要求胸襟宽广,宽容大度,能
够合理地对待大自然,能够团结各个方面的人,容纳各种不同的意见。中华民族的宽容精神,
在以下三个方面表现最为明显。
1.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中国哲学一直重视“天道”和“人道”、“自然”和“人为”的关系问题的探索,提出天人合一之
说。这种对待大自然的友爱宽容态度,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持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2.国际关系、民族关系
《尚书·尧典》讲“协和万邦”,就是反对侵略、热爱和平、主张各国各民族互相团结,和
睦共处。《孙子兵法》就曾认为用兵打仗是不得已的事,采取持之以和、待之以义的政策,表
现出崇高的宽容精神。
3.文化问题
中华民族以宽容精神对待域内各种思想文化,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兼容并蓄,相
辅相成。中华民族还乐于吸收其他民族的特长,吸取其他国家的文化,以开放态度,通过与外
来文化的撞击、融合、不断吸纳、涵化、改铸和提高外来优秀文化,进而融合成为中华民族文
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儒、佛、道三教并行不悖、融合为一的文化格局,
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罕见的。这种兼容并包的文化价值观,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宏伟开阔的气
魄。
五、爱国精神
龙源期刊网
关心社稷民生、维护民族独立、为“报国”而献身的精神品格,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这
种传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的结晶。孔子赞扬管仲,透露出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独立的
信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离骚》中表现了对楚国存亡的强烈责任感;范仲淹提倡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洋溢着强烈的爱国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的实质是肯定个
体与社会的统一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这种精神所产生的团
结力量是无法估量的,它使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的风风雨雨中,万众一心,披荆斩棘地开辟
前进的道路,始终魏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本文发布于:2022-12-11 01:53: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827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