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镁在空气中燃烧

更新时间:2022-12-11 01:19:35 阅读: 评论:0

黄梅戏迷下载-创业英文


2022年12月11日发(作者:国共合作)

实验探究论文:镁带在空气中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

摘要:通过几组实验对比,找到确定镁带燃烧产物的

最合适的测量方法,并且通过数据处理,分析出镁带在空气

中燃烧的主要产物是氧化镁的原因。

关键词:镁带;燃烧;实验探究;产物

中学化学教材中写得很清楚,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

是氧化镁。实际上,在空气中除了氧气还有大量氮气,那么

镁带在空气中点燃,产物应该还有氮化镁。参加反应的氧气

和氮气是否也是按空气中存在的质量比进行的?如果是这

样,镁带燃烧的主要产物就应该是氮化镁了。鉴于上述原因,

本人设计了下面几组实验,以探究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产

物。

一、实验原理

原理一:碱土金属活泼性略差,室温下这些金属表面缓

慢生成氧化膜。它们在空气中加热才发生显著反应,除生成

氧化物外,还有氮化物生成。

原理二: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质量比。

m(o2):m(n2)

=32×0.21∶28×0.78=6.72∶21.84=0.308

原理三:氮在高温时能与许多金属或非金属反应而生成

氮化物如mg3n2。这类氮化物大多是固体,化学性质活泼,

遇水即分解为氨与相应的碱。

mg3n2+6h2o==3mg(oh)2↓+2nh3↑

二、实验用品

电子天平、镊子、石棉网、镁带、坩埚、火柴。

三、实验方案

让镁带在坩埚中燃烧,称量燃烧后剩余的产物质量。根

据计算结果,推断空气中与镁带反应的氧气和氮气质量的比

值,并与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质量对照,分析原因。

四、实验过程

1.实验操作

实验一:称取镁条m,放入坩埚中,将坩埚放在石棉网

上,用电子天平测出质量m,用酒精灯加热,结果无现象,

实验失败。说明镁带在加热的情况下反应没有明显实验现

象。

实验二:称取适量镁条m,用镊子放入坩埚,将坩埚放

在石棉网上,罩上烧杯,用电子天平测出质量m1。用火柴点

燃,快速罩上烧杯,在通风恒温条件下等反应结束。冷却实

验用品到室温,用电子天平测出质量m2。现象为烧杯内有耀

眼白光,反应刚结束时烧杯内有浓烟,当降到室温时,烟仍

未散尽。说明通过冷却密封的办法来称量镁带燃烧的所有产

物,是不现实的。

由实验原理三知道,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氮

化镁,氮化镁遇到空气中的水分就生成氢氧化镁和氨气,大

量逸出的白烟就是新生成的氢氧化镁。如果实验能准确称量

剩余的氧化镁,根据镁的总重量,就可以算出生成氮化镁的

质量。

总结上述实验的不足,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三:(1)用电子秤把坩埚和罩子的总质量测出m1。

(2)向坩埚中加入镁带,将坩埚放在石棉网上,再次

测出总质量m2。

(3)点燃镁条,不用密闭。镁带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

白烟。

(4)等镁条完全燃烧后,大量白烟消去,冷却,测出

总质量m3。

注意:镁带不能过多,因为太多镁带不能充分燃烧,影

响实验结果;燃烧过程有烟产生,要有通风设备;称量要冷

却在室温下,减少实验误差。

2.数据分析

第一组数据分析:m(o2):m(n2)=1.65

第二组数据分析结果m(o2):m(n2)=1.17(舍弃)

第三组数据分析结果m(o2):m(n2)=1.75

实验平均值m(o2):m(n2)=1.70

由实验原理二知道,空气中氮气的含量远远比氧气多,

氧气的质量与氮气的质量比为0.308。总结上面实验数据知

道,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比氮气的质量多。

3.理论解释

《无机化学简明教程》209页指出n的电负性为3.04,

o的电负性为3.44,所以氧元素比氮元素非金属性更强。氮

的电负性和氧的电负性很接近,但氧气要比氮气活泼得多,

主要是因氮原子间形成的键能太大,n=n的键能为946

kj/mol,o=o的键能为498kj/mol。而拆开这些键需要的能

量很高,虽然氮气理论上也能与镁反应,但由于活泼性的限

制,燃烧产物中氮化镁就很少了。

另外,镁也可以跟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

但实验中并没有观察到生成碳,原因是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

体积仅占约0.03%、正四价碳的氧化性比氧氮弱,就算有少

量反应物生成,氧也把它氧化了。

五、实验结论

镁带燃烧时,主要产物是氧化镁,同时产生的大量的白

烟是氮化镁水解的产物氢氧化镁和氨气。

六、实验反思

由空气中氮气和氧气与金属镁反应的多少,得出在化学

反应中,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含量多的气体,反应就多,

更重要的是要考虑气体自身的活泼性。

参考文献:

[1]王金龙.镁与氮气反应实验的设计[j].中学化学,

2006(3):21.

[2]王祖浩.化学(必修)[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

社,2005:56.

本文发布于:2022-12-11 01:19: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825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无能为力造句
下一篇:与众不同造句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