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赫伯特·西蒙:决策理论
赫伯特·西蒙,西方决策理论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西蒙“因在经济组织内部决策过程主面的先驱性研究”而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从而成为
迄今为止惟一因在管理学理论方面成绩显著,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
西蒙倡导的决策理论,是以社会系统理论为基础,吸收经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和计算
机科学等的内容而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
【思想概述】
决策理论的提出是西蒙对管理学所做的巨大贡献。他把社会系统理论同心理学、行为科
学、系统理论、计算机技术、运筹学结合起来考察人们在决策中的思维过程,并分析了程序
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及其使用的传统技术和现代工业技术,提出了目标——手段公析法等
决策的辅助工具,被人们认为对经理人员的决策确有帮助,并为今后对人工智能等问题的深
入研究提供了基础。
西蒙的著作有:“《管理行为》、《管理决策的新科学》、《经济学与行为科学中的决策理论》、
《公共管理》、《组织》、《人工科学》、《人工问题解决》、《发现的模型》、《思维的模型》。”
【背景故事】
西蒙,出生于1961年,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和社会科学家。
他在管理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等主面都有
很深的造诣,堪称社会科学的通才。他在管理学方面研究的主要是生产者的行为,特别是当
人公司中决策的组织基础和心理依据。
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他在20世纪50年代建立了公司行为理论,挑战经济学中
经典的企业利润最大化假设,强调了大公司中复杂的内部结构、其目标和子目标的多重性以
及必须建立“令人满意的”而不是“最优的”决策模型。之后,转而研究大型组织中的信息
处理问题认为信息本身以及人们处理信息的能力都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并进一步研究了利用
计算机模型来模拟人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为公司决策人员提供“决策辅助系统”。并且,
西蒙对管理决策过程进行公析,并从非技术的角度论述计算机现在能做的事和未来能做的
事,以及计算机在管理决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等;论述了计算机和自动化对工作场合和工作
满足感,对员工的激励和对员工的疏远等影响作用;通过对自动化和技术进步的经济效果的
阐述,显示计算机和自动化的更为广泛的社会远景。此外,西蒙从事决策、问题处理程序以
及人工智能研究已有30多年的历史。他以众多优秀科研成果被先入美国国家科学院,并获
得美国心理协会、美国经济协会、电器电子工程学院的嘉奖。
【思想精要】
组织决策
决策学派的管理思想很丰富,这里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简单介绍。
第一方面:组织理论
关于组织理工科论,西蒙认为,组织就是作为决策的个人所组成的系统。决策贯穿于管
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他认为,组织的任何一个成员的第一个决策,是参加或不参加
这个组织。在他作出这个决策的过程中,就要对他为组织报做的贡献(劳动或资本)和从组
2/5
织得到的诱因进行比较。如果诱因大于贡献,他就参加。一个人在作出决定,参加某一组织
以后,虽然他的个人目标依然存在,但却已经退居从属的地位了。
西蒙把组织的全部活动分为两类:
第一类:例行活动
这是些重复出现的例行公事,如订货、材料的出入等。有关这类活动的决策是经常重复
的,而且有一定的结构。因此,这类决策可以建立一定的程序,当这类活动重复出现时予以
应用,不必每次都作新的决策,这类决策叫做程序化决策。
第二类:非例行活动
这类活动不是重复出现的,也不能用对待例行公事的办法来处理,这类活动往往是比较
重要的活动,如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企业经营的多样化,新工厂的扩建等。有关这类活动
的决策是新出现的,不能程序化地处理,这类决策叫做非程序化决策。但是,程序化决策和
非程序化决策并非能截然分开,而是一个像光谱一样的连续体。其一端为高度程序化的决策,
另一端则为高度非程序化的决策,我们沿着这个谱式的统一体可以找到不同灰色程序的各种
决策。所谓的程序化和非程序化决策只是用来作为光谱黑色和白色的标志,决策可以使非程
序化呈现出重复和例行状态,能够制定出一套处理这些决策的固定程序,以致每当碰到这种
情况就不需要重复处理它们。
第二方面:信息问题
关于决策过程中的信息问题也是西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决策理论学派通常将决策分
为四个阶段:
阶段1:搜集情报
阶段2:拟定计划
阶段3:选定计划
阶段4:评价计划
信息联系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是决策理论学派特别强调的问题。他们把信息联系定为决
策的前提。而决策则是以命令、情报或建议的形式出现的。与巴纳德不同的是,他们更重视
非正式渠道的信息联系,认为非正式渠道应在信息联系中起重要作用。
而对赶时非正式渠道更加重视。西蒙把权力机构放到次要地位,他指出在信息联系的三
个阶段(发出信息、传递信息、接受信息)都可能发生阴塞现象和歪曲现象,在系统中造成
信息联系混乱的障碍可能是多种多样的.由于信息联系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在绝大多数的组
织中有必要成立一个特别的信息联系服务中心和良好的信息系统,这主要应该借助于计算
机。
现在社会是信息爆炸社会,重要的不是获得信息,而在于对信息的加工和分析,使之对
决策有用。决策者需要的是对决策有意义的新信息,决策者的注意力是一种最宝贵资源,不
能无谓消耗在大量无关的信息上。对信息的提供,就当有一定条件的限制,不符合这些条件
的信息,不应该输送给决策者。所以信息系统应该包括一个筛选系统,以保证提供与决策有
关的有用信息。
西蒙对决策的准则和标准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主张,用令人满意的准则代替最优化的准
则。西蒙认为,关于作出决策的准则,并不是像有人主张的那样绝对理性即是最优化准则,
3/5
以往的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往往把人看成是以绝对理性为指导,按最优化准则行为的经济人
或理性人,但这事实上是做不到的。这是由于如果重视企图找那个最好的,不但最好的找不
到,也许连好的了找不到。反之,如果能满足于找一个好的,也许在找好的过程中会碰到一
个最好的。
其实,人们之所以不能用绝对理性作为决策的准则,则是由于要实现绝对理性就要有三
个前提:
前提1:决策者对可供选择的方案及其未来的后果要无所不知;
前提2:决策者要具有无限的估量能力;
前提3:决策者的脑中对各种可能的后果有一个完全而一贯的优先顺序。
由于决策者在认识能力上和对时间、经费、情报来源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完全具备这
些前提。所以,事实上人们不可能作出完全合理的决策。人类实际上的理性既不是完美无缺
的绝理性,也不是非理性。人们在决策时,不能坚持要求最理想的解答,常常只能满足于够
好或令人满意的决策。
人们之所以满足于令人满意的这一准则,是因为还没有没得最优化的才智和能力。因此,
西蒙用管理人来代替以最高准则行动的经济人。这种管理人要求:
首先,用满意的准则代替最优化准则。
其次,不考虑一切可能的复杂情况,只考虑与问题有关的特定情况。
对工商企业来说,这种令人满意的准则就是适当的市场份额、适度利润、公平价格等,
而一个组织存在的意义和目的也就在这里。因为组织的主要职能之一就弥补个人有限的理性
而能作出满意的决策。
目标手段分析法
西蒙通过对人的思维过程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目标——手段分析法”,这种方法是属
于决策理论中方法论的范畴。
所谓“目标——手段分析法”就是,首先为要实现的总目标找到一些手段和措施,然后
把这些手段和措施又看做是新的、次一级的目标,再为完成这些次一级的目标找出一些更详
尽具体的手段和措施来。这样分层反复找下去,直到有了现成的解决办法为止。
其实“目标——手段分析法”并不神秘,在很多场合都可应用。例如,假设我们在森林
中只有各种树木,而没有现成的桌子,这就是我们的目标。但森林中只有各种树木,而没有
现成的桌了。我们把树木同桌子加以比较,发现其间的差异。桌子的桌面是一块较小的、可
移动的、平面木板,树木却是较大的、与地面相连、圆柱形木头。为了消除这些差异,我们
采用一些工具的程序。如用斧头砍倒树,锯成合适的尺寸并弄平创光,再装上桌几,就得到
我们所需的桌子了。可见,“目标——手段分析法”的基本要点是:问题解决开始于首先确
定目标(需要一桌子),探查当前情况(有树木)与将来目标(要桌子)间的差距,根据记
忆或是通过寻找,找出某种工具(斧头、锯子、创子等)或与消除这种差别有关的过程(砍
树,锯木板,弄平创光,)并且利用这种工具并实现这种过程。当问题较为复杂时,不断地
派生出一些次要的问题来。每个次要问题仍按上列程序求解。这种过程持续下去,直到找到
一种在我们的存储器中已存有程序的次要问题为止。由于这种次要问题已有可解程序,于是
得以解决。它的解决又导致上一级问题的解决,直到我们实现总目标。所以,解决问题的过
本文发布于:2022-12-11 00:46: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824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