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陋室铭》导学案
学号:姓名:
知识链接
“铭”文的特点:
课文是一篇“铭”文,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
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修辞手法上多用比喻,对偶,排比,文句精美,句式整齐,讲究押韵,是典型
的骈文。本文除末尾句外,其余各句都押韵(文中押韵的字是:名、灵、馨、
青、丁、经、形、亭),读来朗朗上口,极富音韵美。
托物言志写法:
托物言志,托”借、假托的意思,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
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即借物言志,借物抒怀。
作者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居室
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借“陋室”扬“德馨”,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自学过程
(一):读顺课文,积累文学常识,掌握生字词(A级)做一做,我一定能过关)
一、选择题
1.找出各组中注音有错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A.陋室(lòu)B.德馨(xīng)C.调素琴(tiáo)()
(2)A.鸿儒(hóng)B.案牍(dú)C.西蜀(shǖ)()
(3)A.诸葛亮(gé)B.嗫嚅(rú)C.磐石(pán)()
2.加粗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调素琴(弹)无丝竹之乱耳(奏乐的声音)有仙则名(著名,出名)
B.无案犊之劳形(劳累)山不在高(在于)往来无白丁(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C.孔子云(说)谈笑有鸿儒(大)惟吾德馨(香气)
D.有龙则灵(灵验,神奇)斯是陋室(这)阅金经(佛经)
3.下列句中加粗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A.孔子云:何陋之有B.无案牍之劳形
C.春冬之时D.观之正浓
三、佳句默写
1.山不在高,____________。2.斯是陋室,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4.____________,西蜀子云亭。
(二):读通课文,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用法,了解课文内容
4、写出下列加点实词的含义:
有仙则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有鸿儒()可以调素琴()无丝竹之乱耳
()
案牍之劳形()()
2
5、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
无丝竹之乱耳,案牍之劳形。
何陋之有?
6、这篇课文几乎通篇押韵、对偶,试通过朗读,体会它的音韵美。
文中押韵的字是:
韵脚是:
7、翻译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孔子曰:“何陋之有?”
(三):读懂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及托物言志的写法(B级)相信自
己,我能行。
(学法:学生先注意听别人读课文,然后标画之后讨论,最后集体交流)
8、本文紧紧扣住“陋室不陋”立意。开篇“
”,隐喻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接着
以“
”一句统领全篇。下文则用
“”
写室外环境之幽雅;用“”写室
中人交往之雅;用“”写室中事的情
趣之雅。结尾再用“”予以强调,表达出室主人高
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这是一种的写法。
9、用课文原句填空:
(1)全文处处紧扣一句来写,
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2)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
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这些是实写,虚写的句子
是:。
(3)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课文中与这句
意思相近的句子
是:。
3
(4)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问题探究:
1.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陋室”为什么“不陋”?
3.提问:“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
么?
4、作者的“德馨”表现在何处?(“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五句)
5.提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
6.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
7.“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
8.提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
9.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三、阅读《陋室铭》,回答文后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
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
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列举你所知道的含文体标志的题目。(不少于两
个)
2.写出本文的中心句。
3.写山水对写陋室有何作用?
4.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陋室的特点。
4
5.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对写陋室有何作用?
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与“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都是写室中事,
写作角度有何不同?
7.作者为何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8.作者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请你对这种交友之道进行辩证的分析。
9、“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
写?
10、“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上”和“入”用在
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12.提问:哪些是正面描写?是实写?
提问:哪些是从反面描写?是虚写?
提问:“可以调素琴”与哪一句相呼应?
提问:“阅金经”与哪一句相呼应?
13.提问:作者在这里用草庐和玄亭比陋室,其用意还是在说明陋室不陋吗?
14.提问:刘禹锡为什么隐去前一句“君子居之”呢?
5
陋室铭
刘禹锡
山水比兴引陋室—馨对偶拟人描环境——青
衬托对仗夸朋友——雅虚实对比话生活——静
类比暗含立志向——高引经据典表态度——乐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一、1.(1)B(2)C(3)A2.A3.B二、略三、略
四、1.捕蛇者说西游记五柳先生传“友邦惊诧”论2.斯是陋室,惟吾
德馨。3.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暗示陋室不陋,因人生辉。4.自然环境
清幽,交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高雅。5.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
6.前句从正面说,是实写,表现室主人的从容雅静;后句从反面写,是虚写,
表现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7.用它们作类比,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
思想,暗示陋室不陋。8.作者讲究择友交往,重视“无友不如己者”的儒家交
友之道,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但是,作者的这种交友之道多少反映
了他孤芳自赏、清高孤傲的思想倾向,这一点又是不足取的。9、示例:运用类
比的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
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报负。10、示例:对偶拟人“上”“入”二字生动传神,
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
12.提问:哪些是正面描写?是实写?回答:“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提问:哪些是从反面描写?是虚写?回答:“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提问:“可以调素琴”与哪一句相呼应?回答:“无丝竹之乱耳。”
提问:“阅金经”与哪一句相呼应?回答:与“无案牍之劳形”相呼应。
13.提问:作者在这里用草庐和玄亭比陋室,其用意还是在说明陋室不陋吗?
答:不是,而是已隐含着自己远大的志向。要做一个像他们一样的人。
教师肯定:很对。(板书:暗含、志向)
14.教师讲解: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我这个陋室将与诸葛亮的草庐、扬子云的
亭子一样被后人所称道;我本人也要像诸葛亮、扬雄一样被后人所敬仰。文章
添了这么一笔,再生一层波澜,内容更丰富,主题更鲜明。写到这里,我们感
觉到作者的意思已经表达得够完美了,可以收笔子。
但是作者是一个弄墨的高手,在全文最后一笔,引用孔子的话结束,把作
者的思想感情推向高峰:“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
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话再次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回应“德馨”言尽而意
无穷。孔子这句话是一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
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
的话讲得很坦率,而刘禹锡只引用孔子的后一句“何陋之有”。
15.提问:刘禹锡为什么隐去前一句“君子居之”呢?
答:其意却正在前一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6
16.教师肯定:回答正确。
这是作者有意设置的弦外之音。明眼人——看便知,十分明白,自己正是孔子
一类的君子,自己的生活态度正如孔子一样(板书:态度),安贫乐道,君子固
穷,这就更突出了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陋室不陋,关键在于
“君子居之”“惟吾德馨”。文章结语引经据典(板书:引经据典),力发千钧,
托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
本文发布于:2022-11-13 02:28: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81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