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篇一: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学校里没有流浪猫,没有流浪狗,更没有流浪人.
37.突飞猛进
当我回家开门时,我家的狗对我突飞猛进.
38.仿造例句造句
例句:你(唱歌),我(跳舞).
学生:你(好吗),我(很好).
(天呵,你在写英语翻译吗..?)
39.用跟数字有关的成语(如:一心一意)造句
有个小朋友写:公园里四蛇五路.
(刚开始看不懂,后来问了才知道是”四舍五入”.可是,小朋友,这不是成
语,而且”四舍五入跟蛇和路没有关系哦哦.)考点名称:排列句子顺序排列句子:
把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能训练对句子的理解能力、有条
理表达能力和构段能力。
排列句子主要有以下几种顺序
(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
1
(2)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3)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
(4)按空间推移的顺序排列所谓空间推移,就是由地点的转移,表达出不同的
内容。排列时,要十分注意,不要与其他的方法相混淆。
例如:
()一听到这熟悉的叫声,我就猜准它一定生蛋了。
()我高兴地把蛋拣在手里,还热乎乎的呢。
()跨进屋门,果然,一个鹅蛋似的双黄蛋躺在鸡窝里。
()一天下午,我参加学习小组后回家,老远就听到我家的那只老母鸡“咯咯
哒”、“咯咯哒”地在房子里叫个不停。
这段话,我们可以抓住“屋外”和“屋里”两个不同地点,对句子进行排列,
顺序是2、4、3、1。
排列句子的步骤及方法:
把错乱的句子排列好,这是小学阶段语文练习中的一个重要形式,必须好好掌
握。
学会排列句子,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排列好句子步骤:
第一步,仔细阅读每句话或每组句子,理解它们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综合各句的意思,想想这些话主要说的是什么内
2
容;
第三步,想想全段的内容按什么顺序排列好,即找出排列顺序的依据,如,是
按事情发展顺序,还是时间顺序,或方位,还是“总分”等;
第四步,按确定的排列依据排列顺序;
第五步,按排好的顺序仔细读两遍,看排得对不对,如发现有的句子排得位置
不对,就进行调整,直到这段话排得通顺连贯为止。
(另外,排列顺序,还可以采用排除法,即选定开头结尾句,然后依次排中间
句的顺序。)
排列句子五方法:
排列句子是从句到段(篇)的过渡训练,能培养大家读写思维、综合运用的能
力。可分下面几步进行分析:
一、粗读知大意。
将句子粗略地读一遍,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
如:谁做什么,谁怎么样,说了件什么事,介绍了什么……这样能使我们把握住排
列时的总方向。
二、细读找顺序。
仔细地读几遍,根据其意找出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如事情的发展顺序、时间顺
序、方位顺序)。
仔细地寻找句子中相关的词语来确定顺序
三、精读巧排列。
3
我们读句子时,要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从而来巧妙排列。
巧,就是找句子中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找出相关词语;
巧,就是从句子中间寻找它们之间有联系或相同的词语。
四、朗读细审定。
我们要将排列好的句子朗读几遍,边读边想:句子大意是否通畅、顺序是否正
确、是否还有其它排列方法,
五、品读活运用。
最后我们要有感情地朗读,找出作者按顺序来表达主要内容的方法以及表达的
思想感情。
此外,可根据这种方法来仿写,想想是否还有比这种顺序来表达主要内容的其
它更好的方法。
这样将读与写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真正掌握排列句子的方法。
考点名称:修辞方法小学阶段的比喻手法:
1、比喻: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
方,这种修辞叫做比喻。
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仿佛、犹如、似的等。
例如:弯弯的月亮像小船一样。其中月亮是本体(转自:蓬勃
范文网: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小船是喻体,像是比喻词。
2、拟人: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写或把人当做物写。
例如:一路上,花儿一直对我微笑。
4
3、夸张:为了表达上的需要,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尽力做扩大或
缩小的描述,这种修辞叫夸张。
例如:这间小屋连个人都站不下。
4、对偶: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
对称地排列,这种修辞叫对偶。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5、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
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例如:在这里我见了最蓝的天空、最白的云朵、最伟大的奇观……
6、反问:就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常用肯定语气
表否定,否定语气表肯定。
例如:难道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7、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不需回答的修辞方式。设问的基本
特点是“无疑而问”,目的是引人注意,引发思考。
例如:对面走来的是谁,正是我们敬爱的班主任老师。
8、反语:实际上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上的意思完全相反,用以加强幽默讽刺的
表达效果。
例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5
9、引用:把别人的话或大家熟悉的成语典故等有选择地组织到自己的文章里。
10、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
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11、对比: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出来,相对比较描述。
12、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
13、通感:五官功能能出现互相补充,互相转化的彼此沟通现象。不同修辞手
法的作用:
比喻: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拟人: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夸张: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
设问: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反问: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6
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欢迎您转载分享:
篇二: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一碧千里说明草原辽阔。茫茫:是无边无限的意思。不茫茫是因为美,是因为
壮阔。这句话合的大意是说:站在大草原上,放眼望去,广阔深远,全由绿色主宰着,
视线极为清晰.“茫茫”,《现代汉语词典》释为“没有边际看不清楚”.“不茫
茫”就是说有边际不模糊.不模糊和“一碧千里”的非常清晰没有什么矛盾,可是有
边际和“一碧千里”的无边无际却不一致了.看来这样解释是不合适的.怎样解释
“茫茫”才合适呢?如果把“茫茫”解释为深远,那么不茫茫就是不深远,这不是和
“一碧千里”又有矛盾了吗?表面上矛盾,其实并不矛盾.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绿色能
给人以安定舒适之感,所以作者在文中写道:“一碧千里”、“叫人舒服”.这既描
写了大草原这种幽雅环境的客观存在,又抒发了自己对这种幽雅环境的主观感受,篇
三: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在这句话中,”一“的意思的().这句话写
出了草原的()、()的特点语文加菲3日3452014-11-02篇四:一碧千里而并不茫
茫
草原早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中一碧千里说明了什么,茫茫的意思是什么,
而并不茫茫是因为什么,小学语文假
7
如没有灰尘2014-06-02篇五: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老舍的一句话,意思是空气新鲜,没有灰尘,能见度很好.所以,可以望到很远,
可以看到千里都是碧绿,但又不是茫茫一片
===意思: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这句话写出草原辽阔、碧绿
的特点.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但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形容绿的字七
夕今宵妙手生白玉的下联
8
本文发布于:2022-11-13 02:25: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81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