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第1页,总7页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第25课七律-长征》同步练习卷
一、填空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
1.读句子,根据拼音写字词。
(1)我们赣南山区是红军长征的出发地,当年红军从这里越过wēiyí________的五岭,
跨过pángbó________的乌蒙山,攀着铁suǒ________飞过大dù________河,是何等的
英勇。
(2)勇敢的红军把连绵的乌蒙山看作是níwán________,历尽艰辛越过mín
shān________,胜利到达陕北。
2.照样子,写词语。
例:千(山)万(水)
千________万________千________万________千________万________
千________万________千________万________千________万________。
3.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万水千山只等闲。________①平常②随随便便,轻易
(2)大渡桥横铁索寒。________①冷②穷困③害怕
(3)三军过后尽开颜。________①脸上的表情②体面,面子③颜色。
4.预习课文并填空。
(1)这首诗的作者是开国领袖________,他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
________家,诗人和书法家,这首诗写于________年________月。
(2)中央红军长征始于________年________月,其间经过________个省,翻越18座
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行程约________里。
5.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1)红军不怕远征难,成水千山只等闲。
________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________。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诗中“万水千山”形容山多,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等。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概括了长征途中的两个重大战役,分
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暖”字暗示了________,“寒”字暗示了________。
试卷第2页,总7页
(3)诗的开头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写出了红军
________的精神。诗的最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长征胜利后的
________。全诗通过描写红军________的情景,表达了红军战士________精神和
________的英雄气概。
7.拓展运用。阅读和观看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书或电影电视片,也可上互联网搜集相
关的资料,开展一次“红军长征故事会”。你准备给大家讲的故事是什么?
________。
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几小块青稞饼
草地,迷蒙的草地,笼罩在一片阴沉沉的雨雾里。分不清哪儿是“路”,哪儿是泥
潭。一支钢铁般的队伍,正在这一片神奇的草地上行进着。
断炊了,在他的干粮袋里,也只剩下几小块青稞饼。此刻,他迈着艰难的步履走
着,那匹小马,他让因缺药而致腿伤化脓的战士骑了。忽然,他瘦削的脸上,浮现出
严峻的神色:不远处,又有两名战士倒在“路”旁。
好不能倒下他奔过去弯下身子拍了拍战士的肩胛首长走走不动了战士喘
着气望着这个魁梧的中年人轻声说两天没吃饭了
他听着,眉梢颤抖了一下,默默从干粮袋里掏出那几小块青稞饼,分塞给战士:
“吃吧!不吃,就走不出草地了。”
当他的身影渐渐消失在雨雾中时,一个战士捧着青稞饼,眼窝里闪着泪光,问:
“他是谁?”“不知道。”另外一位战士回答说:“反正是一位首长,不是师长,就是政
委。”
进入草地第七天了,晚上,部队准备宿营了。红军首长喝了一大碗苦涩的野菜汤,
借着马灯微黄的光,打开一张军事地图。警卫员走近他的身边,递给他一个纸包:“司
令员,一个战士留下的,临终时说,一定要交给首长。”
他轻轻打开纸包:啊,那是几小块青稞饼。
(1)请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联系句子,选关联词,填在第5自然段的括号里。
不是……是……不是……就是……
(3)联系文中句子的意思,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严峻________艰难________神奇________
(4)给第3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5)给文中画“________”的句子选择一种最确切的理解,在括号里打“√”。
①战士感到饥饿、疲劳、死亡越来越地威胁着自己。________
②在困境中得到首长的关心,战士感动了。________
③在危难中红军首长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士,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战士感动了。
________
(6)短文哪些地方令你感动?为什么?________。
试卷第3页,总7页
试卷第4页,总7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第25课七律-长征》同步练习卷
一、填空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
1.
【答案】
逶迤,磅礴,索,渡
泥丸,岷山
【考点】
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课文《长征》中生字词的掌握与书写,根据课内所学生字的读音
正确拼读后写出相应的字词,完成时要注意将字写舒展,正确.
【解答】
逶迤磅礴索渡
泥丸岷山
2.
【答案】
呼,唤,丝,缕,辛,苦,思,想,言,语,真,确
【考点】
成语
【解析】
考查了成语的积累,成语是词汇中特有的长期沿用的固定成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
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
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解答】
注意平时,熟读成语,理解词义,多加积累,多读多记多写,并学会运用.
3.
【答案】
①
③
①
【考点】
翻译句子
【解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字义的掌握情况,这时就要“据词定义”或采用“筛选法”,将每项解
释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即放到词组、句子中,看哪项解释能联系上下文解释得通,
就选取哪项解释.
【解答】
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红军过了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
胜利的喜悦心..
试卷第5页,总7页
4.
【答案】
毛泽东,革命,战略,理论,1935,10
1934,10,11,二万五千
【考点】
课文理解,课文背诵
【解析】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于1935年10月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写于毛泽东率领
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
喜悦的战斗豪情。
【解答】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于1935年10月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
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
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
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考查了历史背景。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
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
五千里长征。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
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于1936年10月到达陕北,总行程
二万五千余里,是人类史上一个伟大的事件。
5.
【答案】
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阻险,把历经万水千山的艰难困苦看作平平常常的事.只等闲:
看作平平常常的事.
金沙江的水拍打着峭壁,让人感到十分温暖(红军巧渡金沙江后十分喜悦,所以很温
暖),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着,悬着许多铁索,让人感到心寒.
【考点】
翻译句子
七律·长征
【解析】
考查了诗句的理解,古诗词就是通过事、景、物等来创造意境,表情达意.而这就要
靠读者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鉴赏
体验古诗文所描写的意境,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受到艺术的感染和熏陶.
【解答】
《七律•长征》作者毛泽东,内容: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
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
后尽开颜.
诗意: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
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脚下滚动的泥丸;金沙江两岸悬崖
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
试卷第6页,总7页
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更让红军欣喜的是千里
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过了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6.
【答案】
五岭,乌蒙,岷山,金沙江,大渡河
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巧渡后的喜悦心情,夺桥战斗的激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大无畏,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喜悦,长征,
不怕困难,大无畏
【考点】
诗词鉴赏
【解析】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于1935年10月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写于毛泽东率领
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
喜悦的战斗豪情.
【解答】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结合内容可知,诗中“万水千山”形容山多,具体
指五岭、乌蒙、岷山、金沙江、大渡河等.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课前搜集资料的能力,这两句概括了长征途中的
两个重大战役,分别是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诗人
精心设计的两个感情穴位.“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激动;“寒”字冷峻
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两个形容词是精神的巨变,又是感情的裂变,含
不尽之意于其中,显无穷之趣于其外,摇曳多姿,起伏跌宕,张驰有致.所以“暖”字
暗示了巧渡后的喜悦心情,“寒”字暗示了夺桥战斗的激烈.
诗的开头两句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写出了红
军大无畏的精神.诗的最后两句是: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写出了长
征胜利后的喜悦.全诗通过描写红军长征的情景,表达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精神和大
无畏的英雄气概.
7.
【答案】
《红军鞋》
【考点】
歇后语,谚语,俗语,名言警句,格言
【解析】
本题为课外拓展题目,考查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结合平时的课内外的阅读完成,
不会的可上网查阅资料。
【解答】
长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
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
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是
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
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
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
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
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
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试卷第7页,总7页
在课内的学习中,我们也曾经读过有关于长征的故事,如《金色的鱼钩》、《丰碑》
等。本题让你上网搜集相关的资料,讲述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故事,注意将搜集到的
资料整理好,做到内容具体,有条理。如可讲述《红军鞋》这个故事。
8.
【答案】
几小块青稞饼
不是…就是…
严肃,艰辛,神秘
“,。”,.“,…。”,“。”
,×,×,√
当首长把青稞饼给战士的时候。因为首长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士,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
【考点】
记叙文
【解析】
短文写了长征路上,一个小战士走不动了,红军首长给他几小块青稞饼,把生的希望
让给战士,感动了战士。但在他临终时,又把那些青稞饼交给了首长。文章情节感人。
表达了首长与战士间的互相关爱。
【解答】
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文章以“几小块青稞饼”为线索开记叙的,所以题目
应该是:几小块青稞饼。
考查了关联词语的用法。“师长”与“政委”之间是选择关系,故选“不是…就是…”。
考查了对近义词的掌握。严峻:严厉,严格或苛刻。故近义词为“严肃”;艰难:指困
难,艰巨。故近义词为“艰辛”;神奇:非常奇妙的。故近义词为“神秘”。
考查对标点符号的掌握。主要考查省略号与双引号的用法。表示之间引用时用引号。
表示说话断断续续时用省略号。所以应该是:“好,不能倒下。他奔过去”,弯下
身子拍了拍战士的肩胛。“首长,走……走不动了。”战士喘着气,望着这个魁梧的中
年人,轻声说“两天没吃饭了。”
考查对句义的理解。“一个战士捧着青稞饼,眼窝里闪着泪光”这句话就是说明在危难
中红军首长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士,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战士感动了。故选③。
“他听着,眉梢颤抖了一下,默默从干粮袋里掏出那几小块青稞饼,分塞给战士:‘吃
吧!不吃,就走不出草地了。’”当读到这句话是,我深受感动。因为首长把生的希望让
给战士,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
故答案为:(1)几小块青稞饼(2)不是…就是…(3)严肃;艰辛;神秘。(4)
“,。”,.“,…。”,“。”(5)③√(6)当首长把青稞饼给战士的时候。因为首长把
生的希望让给战士,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
本文发布于:2022-12-10 20:11: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811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