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络】数据链路层——2.局域⽹与⼴域⽹
1.局域⽹
(1)局域⽹的基本概念
局域⽹(LocalAreaNetwork,LAN)是指在⼀个较⼩的地理范围(如⼀所学校)内,将各种计算机、外部设备和数据库系统等通过双绞线、同
轴电缆等连接介质互相连接起来,组成资源和信息共享的计算机互联⽹络。主要特点有:
1)为⼀个单位所拥有,且地理范围和站点数⽬均有限。
2)所有站点共享较⾼的总带宽(即较⾼的数据传输率)。
3)较低的时延和较低的误码率。
4)各站为平等关系⽽⾮主从关系。
5)能进⾏⼴播和组播。
局域⽹的特性主要由三个要素决定:拓扑结构、传输介质、介质访问控制⽅式,其中最重要的是介质访问控制⽅式,它决定着局域⽹的技术特
性。
常见的局域⽹拓扑结构主要有以下4⼤类:①星形结构;②环形结构;③总线形结构;④星形和总线形结合的复合型结构。
局域⽹可以使⽤双绞线、铜缆和光纤等多种传输介质,其中双绞线为主流传输介质。
局域⽹的介质访问控制⽅法主要有CSMA/CD、令牌总线和令牌环,其中前两种⽅法主要⽤于总线形局域⽹,令牌环主要⽤于环形局域⽹。
三种特殊的局域⽹拓扑实现如下:
以太⽹(⽬前使⽤范围最⼴的局域⽹)。逻辑拓扑是总线形结构,物理拓扑是星形或拓展星形结构。
令牌环(TokenRing,IEEE802.5)。逻辑拓扑是环形结构,物理拓扑是星形结构。
FDDI(光纤分布数字接⼝,IEEE802.8)。逻辑拓扑是环形结构,物理拓扑是双环结构。
IEEE802标准定义的局域⽹参考模型只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并将数据链路层拆分为两个⼦层:逻辑链路控制(LLC)⼦
层和媒体接⼊控制(MAC)⼦层。与接⼊传输媒体有关的内容都放在MAC⼦层,它向上层屏蔽对物理层访问的各种差异,提供对物理层的统
⼀访问接⼝,主要功能包括:组帧和拆卸帧、⽐特传输差错检测、透明传输。LLC⼦层与传输媒体⽆关,它向⽹络层提供⽆确认⽆连接、⾯向
连接、带确认⽆连接、⾼速传送4种不同的连接服务类型。
由于以太⽹在局域⽹市场中取得垄断地位,⼏乎成为局域⽹的代名词,⽽802委员会制定的LLC⼦层作⽤已经不⼤,因此现在许多⽹卡仅装
有MAC协议⽽没有LLC协议。
IEEE802协议层与OSI模型的⽐较如图所⽰。
(2)以太⽹与IEEE802.3
IEEE802.3标准是⼀种基带总线形的局域⽹标准,它描述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MAC⼦层的实现⽅法。随着技术的发展,该标准⼜有了⼤
量的补充与更新,以⽀持更多的传输介质和更⾼的传输率。
以太⽹逻辑上采⽤总线形拓扑结构,以太⽹中的所有计算机共享同⼀条总线,信息以⼴播⽅式发送。为了保证数据通信的⽅便性和可靠性,
以太⽹简化了通信流程并使⽤了CSMA/CD⽅式对总线进⾏访问控制。
严格来说,以太⽹应当是指符合DIXEthernetV2标准的局域⽹,但DIXEthernetV2标准与IEEE802.3标准只有很⼩的差别,因此通常
将802.3局域⽹简称为以太⽹。
以太⽹采⽤两项措施简化通信:采⽤⽆连接的⼯作⽅式;不对发送的数据帧编号,也不要求接收⽅发送确认,即以太⽹尽最⼤努⼒交付数
据,提供的是不可靠服务,对于差错的纠正则由⾼层完成。
1)以太⽹的传输介质与⽹卡
以太⽹常⽤的传输介质有4种:粗缆、细缆、双绞线和光纤。各种传输介质的适⽤情况见表。
计算机与外界局域⽹的连接是通过主机箱内插⼊的-块⽹络接⼝板[⼜称⽹络适配器(Adapter)或⽹络接⼝卡(NetworkInterfaceCard,NIC)
实现的。⽹卡上装有处理器和存储器,是⼯作在数据链路层的⽹路组件。⽹卡是局域⽹中连接计算机和传输介质的接⼝,不仅能实现与局域
⽹传输介质之间的物理连接和电信号匹配,还涉及帧的发送与接收、帧的封装与拆封、介质访问控制、数据的编码与解码及数据缓存功能
等。
全世界的每块⽹卡在出⼚时都有⼀个唯⼀的代码,称为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这个地址⽤于控制主机在⽹络.上的数据通信。数据链路
层设备(⽹桥、交换机等)都使⽤各个⽹卡的MAC地址。另外,⽹卡控制着主机对介质的访问,因此⽹卡也⼯作在物理层,因为它只关注⽐
特,⽽不关注任何地址信息和⾼层协议信息。
2)以太⽹的MAC帧
每块⽹络适配器(⽹卡)都有⼀个地址,称为MAC地址,也称物理地址;MAC地址长6字节,⼀般⽤由连字符(或冒号)分隔的6个⼗六进制数
表⽰,如02-60-8c-e4-b1-21。⾼24位为⼚商代码,低24位为⼚商⾃⾏分配的⽹卡序列号。
由于总线上使⽤的是⼴播通信,因此⽹卡从⽹络上每收到⼀个MAC帧,⾸先要⽤硬件检查MAC帧中的MAC地址。如果是发往本站的帧,
那么就收下,否则丢弃。
以太⽹MAC帧格式有两种标准:DIXEthernetV2标准(即以太⽹V2标准)和IEEE802.3标准。下⾯介绍最常⽤的以太⽹V2的MAC帧格
式,如图所⽰。
前导码:使接收端与发送端时钟同步。在帧前⾯插⼊的8字节可再分为两个字段:第⼀个字段共7字节,是前同步码,⽤来快速实现MAC帧的
⽐特同步;第⼆个字段是帧开始定界符,表⽰后⾯的信息就是MAC帧。
注意:MAC帧并不需要帧结束符,因为以太⽹在传送帧时,各帧之间必须有⼀定的间隙。因此,接收端只要找到帧开始定界符,其后
⾯连续到达的⽐特流就都属于同⼀个MAC帧,所以上图只有帧开始定界符。但不要误以为以太⽹MAC帧不需要尾部,在数据链路层
上,帧既要加⾸部,也要加尾部。
地址:通常使⽤6字节(48bit)地址(MAC地址)。
类型:2字节,指出数据域中携带的数据应交给哪个协议实体处理。
数据:46~1500字节,包含⾼层的协议消息。由于CSMA/CD算法的限制,以太⽹帧必须满⾜最⼩长度要求64字节,数据较少时必须加以
填充(0~46字节)。
注意:由CSMA/CD算法可知以太⽹帧的最短帧长为64B,⽽MAC帧的⾸部和尾部的长度为18字节,所以数据最短为64-18=46字
节。
填充:0~46字节,当帧长太短时填充帧,使之达到64字节的最⼩长度。
校验码(FCS):4字节,校验范围从⽬的地址段到数据段的末尾,算法采⽤32位循环冗余码(CRC),不但需要检验MAC帧的数据部分,还
要检验⽬的地址、源地址和类型字段,但不校验前导码。
802.3帧格式与DIX以太帧格式的不同之处在于⽤长度域替代了DIX帧中的类型域,指出数据域的长度。在实践中,前述长度/类型两种机制
可以并存,由于IEEE802.3数据段的最⼤字节数是1500,所以长度段的最⼤值是1500,因此从1501到65535的值可⽤于类型段标识
符。
3)⾼速以太⽹
速率达到或超过100Mb/s的以太⽹称为⾼速以太⽹。
100BASE-T以太⽹
100BASE-T以太⽹是在双绞线上传送100Mb/s基带信号的星形拓扑结构以太⽹,它使⽤CSMA/CD协议。这种以太⽹既⽀持全双⼯
⽅式,⼜⽀持半双⼯⽅式,可在全双⼯⽅式下⼯作⽽⽆冲突发⽣。因此,在全双⼯⽅式下不使⽤CSMA/CD协议。
MAC帧格式仍然是802.3标准规定的。保持最短帧长不变,但将-⼀个⽹段的最⼤电缆长度减⼩到100m。帧间时间间隔从原来的
9.6μus改为现在的0.96μs。
吉⽐特以太⽹
吉⽐特以太⽹⼜称千兆以太⽹,允许在1Gb/s’下⽤全双⼯和半双⼯两种⽅式⼯作。使⽤802.3协议规定的帧格式。在半双⼯⽅式下
使⽤CSMA/CD协议(全双⼯⽅式不需要使⽤CSMA/CD协议)。与10BASE-T和100BASE-T技术向后兼容。
10吉⽐特以太⽹
10吉⽐特以太⽹与10Mb/s、100Mb/s和1Gb/s以太⽹的帧格式完全相同。10吉⽐特以太⽹还保留了802.3标准规定的以太⽹最
⼩和最⼤帧长,便于升级。10吉⽐特以太⽹不再使⽤铜线⽽只使⽤光纤作为传输媒体。10吉⽐特以太⽹只⼯作在全双⼯⽅式,因此没
有争⽤问题,也不使⽤CSMA/CD协议。
以太⽹从10Mb/s到10Gb/s的演进证明了以太⽹是可扩展的(从10Mb/s到10Gb/s)、灵活的(多种传输媒体、全/半双⼯、共享/交换)、
易安装、稳健性好。
(3)IEEE802.11
IEEE802.11是⽆线局域⽹的⼀系列协议标准,包括802.11a和802.11b等。
它们制定了MAC层协议,运⾏在多个物理层标准上。除基本的协调访问问题外,标准还进⾏错误控制(以克服通道固有的不可靠性)、适宜
的寻址和关联规程(以处理站的可携带性和移动性)、互联过程(以扩
展⽆线站的通信范围),并且允许⽤户在移动的同时进⾏通信。
802.11的MAC层采⽤CSMA/CA协议进⾏介质访问控制。冲突避免要求每个发送结点在发送帧之前先侦听信道。如果信道空闲,那么结点
可以发送帧;发送站在发送完⼀帧之后,必须再等待⼀个短的时间间隔,检查接收站是否发回帧的确认ACK。如果接收到确认,那么说明此
次发送未出现冲突,发送成功;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接收到确认,那么表明出现冲突,发送失败,重发该帧,直到在规定的最⼤重发次
数之内,发送成功。
注意:在⽆线局域⽹中,即使在发送过程中发⽣了碰撞,也要把整个帧发送完毕。⽽在有线局域⽹中,发⽣冲突则结点⽴即停⽌发送数
据。再次提醒读者要熟悉局域⽹的各种协议。
⽆线局域⽹可分为两⼤类:固定基础设施⽆线局域⽹和⽆固定基础设施⽆线局域⽹⾃组织⽹络(AdHocNetwork)。
有固定基础设施⽆线局域⽹
802.11标准规定⽆线局域⽹的最⼩构件是基本服务集(BasicServiceSet,BSS)。⼀个基本服务集包括⼀个基站和若⼲移动站。所有
的站在本BSS内都可以直接通信,但在与本BSS外的站通信时都要通过本BSS的基站。基本服务集中的基站也称接⼊点
(AccessPoint,AP),其作⽤和⽹桥相似。
⼀个基本服务集可以是孤⽴的,也可通过接⼊点(AP)连接到⼀个主⼲分配系统(DistributionSystem,DS),然后再接⼊另⼀个基本服
务集,构成扩展的服务集(ExtendedServiceSet,ESS),扩展服务集(ESS)还可通过称为门桥(Portal)的设备为⽆线⽤户提供到⾮
802.11⽆线局域⽹(如到有线连接的因特⽹)的接⼊。门桥的作⽤相当于⼀个⽹桥。基本服务集和扩展服务集如图所⽰。
移动站A从某个基本服务集漫游到另⼀个基本服务集时,仍然能保持与另⼀个移动站B进⾏通信。
⽆固定基础设施⽆线局域⽹⾃组织⽹络
⾃组织⽹络没有上述基本服务集中的接⼊点(AP),⽽是由⼀些平等状态移动站相互通信组成的临时⽹络。各结点之间地位平等,中间
结点都为转发结点,这些结点都具有路由器功能。
移动⾃组织⽹通常是这样构成的:⼀些可移动设备发现在它们附近还有其他可移动设备,并且要求和其他移动设备通信。它和移动IP并
不相同。移动IP技术使漫游的主机可⽤多种⽅法连接到因特⽹,其核⼼⽹络功能仍然是基于固定互联⽹中⼀直在使⽤的各种路由选择协
议。⽽移动⾃组织⽹络是把移动性扩展到⽆线领域中的⾃治系统,具有⾃⼰特定的路由选择协议,并且可以不和因特⽹相连,如图所
⽰。
(4)令牌环⽹的基本原理
令牌环⽹的基本原理如下图所⽰。令牌环⽹的每⼀站通过电缆与环接⼝⼲线耦合器(TCU)相连。TCU的主要作⽤是,传递所有经过的帧,为
接⼊站发送和接收数据提供接⼝。与此对应,TCU的状态也有两个:收听状态和发送状态。数据总是在某个特定的⽅向上从⼀个TCU到下⼀
个TCU逐⽐特地依次传送,每个TCU重新产⽣并重新传输每⼀⽐特。
令牌环⽹的媒体接⼊控制机制采⽤的是分布式控制模式的循环⽅法。在令牌环⽹中有⼀个令牌(Token)沿着环形总线在⼊⽹结点计算机间依
次传递,令牌实际上是⼀个特殊格式的MAC控制帧,它本⾝并不包含信息,仅控制信道的使⽤,确保在同⼀时刻只有⼀个结点能够独占信
道。
站点只有取得令牌后才能发送数据帧,因此令牌环⽹不会发⽣碰撞。由于令牌在⽹环上是按顺序依次传递的,因此对所有⼊⽹计算机⽽⾔,
访问权是公平的。
令牌环⽹中令牌和数据的传递过程如下:
1)⽹络空闲时,环路中只有令牌帧在循环传递。
2)令牌传递到有数据要发送的站点处时,该站点就修改令牌中的⼀个标志位,并在令牌中附加⾃⼰需要传输的数据,将令牌变成⼀个数据
帧,然后将这个数据帧发送出去。
3)数据帧沿着环路传输,接收到的站点⼀边转发数据,⼀边查看帧的⽬的地址。如果⽬的地址和⾃⼰的地址相同,那么接收站就复制该数据
帧以便进⼀步处理。
4)数据帧沿着环路传输,直到到达该帧的源站点,源站点接收到⾃⼰发出去的数据帧后便不再进⾏转发。同时,发送⽅可以通过检验返回的
数据帧来查看数据传输过程中是否有错,若有错则重传该帧。
5)源站点传送完数据后,重新产⽣⼀个令牌,并将令牌传递给下⼀个站点,以交出对媒体的访问权限。
令牌环⽹在物理上采⽤星形拓扑结构,但逻辑上仍是环形拓扑结构,其标准由IEEE802.5定义。图中的环并不是由通信线路连接⽽成的物
理环。
2.⼴域⽹
(1)⼴域⽹的基本概念
⼴域⽹通常是指覆盖范围很⼴(远超⼀个城市的范围)的长距离⽹络。⼴域⽹是因特⽹的核⼼部分,其任务是长距离运送主机所发送的数据。
连接⼴域⽹各结点交换机的链路都是⾼速链路,它可以长达⼏千千⽶的光缆线路,也可以是长达⼏万千⽶的点对点卫星链路。因此⼴域⽹⾸
要考虑的问题是通信容量必须⾜够⼤,以便⽀持⽇益增长的通信量。
⼴域⽹不等于互联⽹,互联⽹可以连接不同类型的⽹络(既可以连接局域⽹,⼜可以连接⼴域⽹),通常使⽤路由器来连接。下图显⽰了由相
距较远的局域⽹通过路由器与⼴域⽹相连⽽成的⼀个覆盖范围很⼴的互联⽹。局域⽹可以通过⼴域⽹与另⼀个相隔很远的局域⽹通信。
⼴域⽹由⼀些结点交换机(不是路由器,结点交换机和路由器都⽤来转发分组,它们的⼯作原理也类似。路由器在单个⽹络中转发分组,
⽽结点交换机在多个⽹络构成的互联⽹中转发分组)及连接这些交换机的链路组成。结点交换机的功能是将分组存储并转发。结点之间都
是点到点连接,但为了提⾼⽹络的可靠性,通常⼀个结点交换机往往与多个结点交换机相连。
从层次上考虑,⼴域⽹和局域⽹的区别很⼤,因为局域⽹使⽤的协议主要在数据链路层(还有少量在物理层),⽽⼴域⽹使⽤的协议主要在⽹
络层。
怎么理解“局域⽹使⽤的协议主要在数据链路层,⽽⼴域⽹使⽤的协议主要在⽹络层”呢?
如果⽹络中的两个结点要进⾏数据交换,那么结点除要给出数据外,还要给数据“包装”上⼀层控制信息,⽤于实现检错纠错等功
能。如果这层控制信息是数据链路层协议的控制信息,那么就称使⽤了数据链路层协议,如果这层控制信息是⽹络层的控制信息,那
么就称使⽤了⽹络层协议。
⼴域⽹中的⼀个重要问题是路由选择和分组转发。路由选择协议负责搜索分组从某个结点到⽬的结点的最佳传输路由,以便构造路由表,然
后从路由表再构造出转发分组的转发表。分组是通过转发表进⾏转发的。
PPP协议和HDLC协议是⽬前最常⽤的两种⼴域⽹数据链路层控制协议。
(2)PPP协议
PPP(Point-to-PointProtocol)是使⽤串⾏线路通信的⾯向字节的协议,该协议应⽤在直接连接的两个结点的链路上。设计的⽬的主要
是⽤来通过拨号或专线⽅式建⽴点对点连接发送数据,使其成为各种主机、⽹桥和路由器之间简单连接的⼀种共同的解决⽅案。
PPP协议有三个组成部分:
1)链路控制协议(LCP)。⼀种扩展链路控制协议,⽤于建⽴、配置、测试和管理数据链路。
2)⽹络控制协议(NCP)。PPP协议允许同时采⽤多种⽹络层协议,每个不同的⽹络层协议要⽤⼀个相应的NCP来配置,为⽹络层协议建⽴和
配置逻辑连接。
3)⼀个将IP数据报封装到串⾏链路的⽅法。IP数据报在PPP帧中就是其信息部分,这个信息部分的长度受最⼤传送单元(MTU)的限制。
PPP帧的格式如下图所⽰。PPP帧的前3个字段和最后2个字段与HDLC帧是⼀样的,标志字段(F)仍为7E0111110),前后各占1字节,
若它出现在信息字段中,就必须做字节填充,使⽤的控制转义字节是7D0111101)。但在PPP中,地址字段(A)占1字节,规定为0xFF,
控制字段©占1字节,规定为0x03,两者的内容始终是固定不变的。PPP是⾯向字符的,因⽽所有PPP帧的长度都是整数个字节。
第4个字段是协议段,占2字节,在HDLC中没有该字段,它是说明信息段中运载的是什么种类的分组。以⽐特0开始的是诸如IP、IPX和
AppleTalk这样的⽹络层协议;以⽐特1开始的被⽤来协商其他协议,包括LCP及每个⽀持的⽹络层协议的⼀⼀个不同的NCP。
第5段信息段的长度是可变的,⼤于等于0且⼩于等于1500B。为了实现透明传输,当信息段中出现和标志字段⼀样的⽐特组合时,必须采
⽤⼀些措施来改进。
注意:因为PPP是点对点的,并不是总线形,所以⽆须采⽤CSMA/CD协议,⾃然就没有最短帧,所以信息段占0~1500字节,⽽不是
46~1500字节。另外,当数据部分出现和标志位⼀样的⽐特组合时,就要采⽤⼀些措施来实现透明传输。
第6个字段是帧检验序列(FCS),占2字节,即循环冗余码检验中的冗余码。检验区包括地址字段、控制字段、协议字段和信息字段。
下图给出了PPP链路建⽴、使⽤、撤销所经历的状态图。当线路处于静⽌状态时,不存在物理层连接。当线路检测到载波信号时,建⽴物理
连接,线路变为建⽴状态。此时,LCP开始选项商定,商定成功后就进⼊⾝份验证状态。双发⾝份验证通过后,进⼊⽹络状态。这时,采⽤
NCP配置⽹络层,配置成功后,进⼊打开状态,然后就可进⾏数据传输。当数据传输完成后,线路转为终⽌状态。载波停⽌后则回到静⽌状
态。
注意:
1)PPP提供差错检测但不提供纠错功能,只保证⽆差错接收(通过硬件进⾏CRC校验)。它是不可靠的传输协议,因此也不使⽤序号和
确认机制。
2)它仅⽀持点对点的链路通信,不⽀持多点线路。
3)PPP只⽀持全双⼯链路。
4)PPP的两端可以运⾏不同的⽹络层协议,但仍然可使⽤同⼀个PPP进⾏通信。
5)PPP是⾯向字节的,当信息字段出现和标志字段⼀-致的⽐特组合时,PPP有两种不同的处理⽅法:若PPP⽤在异步线路(默认),则采
⽤字节填充法;若PPP⽤在SONET/SDH等同步线路,则协议规定采⽤硬件来完成⽐特填充(和HDLC的做法⼀样)。
(3)HDLC协议
⾼级数据链路控制(High-levelDataLinkControl,HDLC)协议是ISO制定的⾯向⽐特的数据链路层协议。该协议不依赖于任何⼀种字符
编码集;数据报⽂可透明传输,⽤于实现透明传输的“0⽐特插⼊法”易于硬件实现;全双⼯通信,有较⾼的数据链路传输效率;所有帧采⽤
CRC检验,对信息帧进⾏顺序编号,可防⽌漏收或重发,传输可靠性⾼;传输控制功能与处理功能分离,具有较⼤的灵活性。
HDLC适⽤于链路的两种基本配置:⾮平衡配置和平衡配置。
1)⾮平衡配置的特点是由⼀个主站控制整个链路的⼯作。
2)平衡配置的特点是链路两端的两个站都是复合站,每个复合站都可以平等地发起数据传输,⽽不需要得到对⽅复合站的允许。
1)站
HDLC有3种站类型:主站、从站和复合站。主站负责控制链路的操作,主站发出的帧称为命令帧。从站受控于主站,按主站的命令进⾏操作;
发出的帧称为响应帧。另外,有些站既具有主站的功能,⼜具有从站的功能,所以这类站称为复合站,它可以发出命令帧和响应帧。
2)数据操作⽅式
HDLC有3种数据操作⽅式:
正常响应⽅式。这是⼀种⾮平衡结构操作⽅式,即主站向从站传输数据,从站响应传输,但从站只有在收到主站的许可后,才可进⾏响
应。
异步平衡⽅式。这是⼀种平衡结构操作⽅式。在这种⽅式中,每个复合站都可以进⾏对另⼀站的数据传输。
异步响应⽅式。这是⼀-种⾮平衡结构操作⽅式。在这种⽅式中,从站即使未受到主站的允许,也可进⾏传输。
3)HDLC帧
HDLC帧格式由标志、地址、控制、信息和帧校验序列(FCS)等字段构成。如下图所⽰。
标志字段F,为0111110在接收端只要找到标志字段就可确定-个帧的位置。HDLC协议采⽤⽐特填充的⾸尾标志法实现透明传输。在发送
端,当⼀串⽐特流数据中有5个连续的1时,就⽴即在其后填⼊-⼀个0。接收帧时,先找到F字段以确定帧的边界,接着对⽐特流进⾏扫描。
每当发现5个连续的1时,就将其后的⼀个0删除,以还原成原来的⽐特流。
地址字段A,共8位,在使⽤⾮平衡⽅式传送数据时,站地址字段总是写⼊从站的地址;在使⽤平衡⽅式传送数据时,站地址字段填⼊的是应
答站的地址。控制字段C,共8位,是最复杂的字段。HDLC的许多重要功能都靠控制字段来实现。根据其第1位或第1、2位的取值,可将
HDLC帧划分为三类:
信息帧(I),第1位为0,⽤来传输数据信息,或使⽤捎带技术对数据进⾏确认。
监督帧(S),第1、2位分别为1、0,⽤于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执⾏对信息帧的确认、请求重发和请求暂停发送等功能。
⽆编号帧(U),第1、2位均为1,⽤于提供对链路的建⽴、拆除等多种控制功能。
由上⾯的图可知,PPP帧和HDLC帧的格式很相似。但两者有以下三点不同:
PPP协议是⾯向字节的,HDLC协议是⾯向⽐特的。
PPP帧⽐HDLC帧多⼀个2字节的协议字段。当协议字段值为0x0021时,表⽰信息字段是IP数据报。
PPP协议不使⽤序号和确认机制,只保证⽆差错接收(通过硬件进⾏CRC检验),⽽端到端差错检测由⾼层协议负责。HDLC协议的信息
帧使⽤了编号和确认机制,能够提供可靠传输。
本文发布于:2022-12-10 20:00: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8114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