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浩浩中华五千年历史,伴随着兴衰荣辱,参杂着人事变迁,谁也
阻止不了历史前进的步伐,也抵挡不住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的趋势,有
些事情我们只能从书本上了解,那些东西虽然描写得绘声绘色,可是
我总觉得缺少些感觉;有些事情我们可以从长辈那里获悉,通过他们
沧桑的脸庞和感慨万千的语气,我们似乎回到他们那个年代,身临其
境地体验着他们的生活,与我们现在的条件一对比,我们真的不得不
佩服伟大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得不为我们的中华名族感到自豪!
祖辈的时代,能活着就是幸福
我的爷爷是出生于1933年的青岛,如今也有近八十的年纪,常
言道,人到七十古来稀,在爷爷近八十年的人生经历中,也深深的体
会到了中国从旧到新,从穷到富的历史变革。爷爷曾讲述的一些些陈
年往事碎片,也一直堆积在我的记忆里,久久难以忘怀。爷爷在家里
是第一个男丁,上面还有一个姐姐,在他出生的年代,农村还是很重
男轻女的,因此作为长子的他注定要担负起这个家庭的重担,为家里
的两个弟弟的未来谋一份出路。我的曾祖父曾经是他们村里唯一一个
读过私塾的人,爷爷的启蒙教育也就源自于曾祖父的教导。我的曾祖
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持家。在他们所处的那个年代,农
民是没有自己的土地的,只能靠租用地主的土地来维持生计。那时候
曾祖父也曾在村里教过些学问谋生,可是终归供养不起家里的如此多
张嘴巴,最后因为长期的积劳去世。爷爷也早早的担起了支撑这个家
庭的重任。十五岁的爷爷独自一人离开了生他养他的村子。来到了现
在的淄博淄川的煤矿工作。
那个时候正处于战争时代,乃是多事之秋。来到淄博工作的爷爷,
也没有平静的日子。先前刚去的工作的时候,因为整天要下煤井,那
时候的煤矿远远没有现在的这些安全措施,下去了就上不来的事情常
有发生。就是在这样一个条件下,爷爷卖命的赚钱,然后寄回家里供
家里的日常支出。后来的几年因为解放战争的缘故,煤矿也几经停工
复工的周折。在此期间,爷爷的右手中指也因为意外的缘故被机器切
断,可是为了生计,不得不简单处理后继续工作。爷爷后来对我说,
那个时候,真的是穷怕了,家里那么多张嘴等着吃饭,弟弟还小,家
里也没有别的劳动力,他只能不停的工作赚点钱好养活家里,那个时
候,能活着就已经很幸福了。
后来全国解放,党在农村实施土地改革,爷爷家里分到了期盼已
久的土地,让村里的人过上了“一人一口地”的传统幸福生活,后来
二爷爷在家种地务农,三爷爷也因为家里的生活得以改观出去念书。
一家人的日子才有了希望。就在以为已经有了曙光的时候,国家提出
开展“大跃进”运动,吃大锅饭,“超英赶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后
又遇上三年自然灾害,国家内忧外患,没多长时间粮食就吃光了。刚
刚有所起色的生活又陷入低谷。村里时常有人饿死。爷爷后来回忆说:
“在最困难的时期想吃到现在猪吃的糠,也只是一种愿望,靠在干涸
的水塘中挖野孛荠吃、削泼枣树的树皮吃而度命。”于是爷爷不得不
再次回到煤矿工作。
父辈的时代,幸福不单单只是活着
父亲出生在大跃进后的几年,那时候刚刚度过三年自然灾害,祖
母是爷爷在淄博工作时认识并结婚的。于是爷爷就扎根在了我现在的
家——淄博。
父亲的童年是在老家度过的,直到现在父亲都时常跟我提起他在
老家那段难以忘怀的童年时光。后来父亲到了七岁回到了淄博。那时
候爷爷新成立的淄博矿务局下煤矿的工人,祖母也在农药厂上班,那
时候的父亲也属于双职工子弟,便被送入了祖母厂子的子弟学校念
书。父亲在家里排行老大,下面还有一个小七岁的弟弟。后来在父亲
上初中的时候,姑姑出生了。家里的压力就变得大了起来。在我的印
象里父亲一直是一个很孝顺很体贴的人,因为家里的生活压力,他上
完初中就出去工作。
起初父亲去了水泥厂给仓库抗水泥,这是一个即脏又累的活计,
但是迫于生活的压力,父亲整整三年。后来叔叔被送去当兵,家
里的条件顿时缓解了不少,这时候父亲去学了电气化。后来进入了张
店钢厂的维修厂工作。家里一下子有了三个收入来源,生活的压力也
就变得很轻。父亲说,那时候他一个月工资三十多元钱,给家里十元
钱,自己生活花十元钱,留下十元钱自己存起来。可见那个时候父辈
的生活已经不在为了活着而拼命。父亲从小就喜欢看书,他说他这辈
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能把书读完,所以业余时间,他总是喜欢去图
书馆借些书来看,常常光顾旧书店,时常淘些书回来看,这样的生活
在父亲眼里已经是幸福无比。由此可见,建国后的几十年国家的发展
有目共睹,人们再也不必为了活着而发愁,在父辈们的眼中,活着,
已经不是幸福的标准,他们渴求知识,渴求他们自己心目中的追求。
吾辈的时代,走进幸福的春天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所有父母共同的心愿。父亲最大的遗憾
就是没有读过多少书。父亲最大希望便是希望我不要重蹈他的覆辙,
继续他的遗憾。于是父亲从小就教育我要好好读书,将来做一个有知
识的人,希望我可以不再像他起初那样辛辛苦苦的拿汗水去换取那一
点点的酬劳。父亲一直说,上等人劳人,中等人劳心,下等人劳力。
他不祈求我能够成为一个上等人,但是也不要想他一样。
面对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也深深感受到了知识就是力量
的含义。在这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终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来换取自己
未来丰硕的成果的。我们的时代是一个美好的时代,不需要担心食不
果腹,衣不蔽体,也不用为了活着而发愁。我们的时代是一个不单单
身体上幸福,同时也在追求精神上幸福的时代。而所有幸福的未来,
也必将因为自己的努力而到来。
生活上的改变,提现三代人的变迁
(一)食:由于父亲母亲小时候家里一天大概只能挣的2毛到3
毛钱,而一斤肉大概5毛7分钱,一斤米2毛钱,盖一间房子200-300
元,所以那个时候家里不到有重要的事是不会去买东西的,不用说像
我们现在这样天天吃鱼吃肉了。那时候,平时吃的都是自己家种的菜,
肉都是每个家庭自己养的猪和鸡,到年底宰了,把肉腌制起来,省着
点吃。在我们现在想来,每顿饭没有肉的日子简直是不能想象的,请
客吃饭成百上千地花也视为平常,想想我们的长辈在我们同龄的时
候,在那种艰苦的岁月里,每顿恐怕吃的都是萝卜干拌饭,弄个酱油
汤,一年见上几回肉就是很不错的享受了。
(二)衣:父亲说他小的时候,平时没有也不需要穿新衣服,衣
服都是去街上买了布然后把裁缝请回家做的,一年最多请一次裁缝,
有的人家还请不起。反观我们,新衣服哪里还是过年的时候才买的,
只要自己想买,和父亲母亲说一声,他们就会带我们去买自己喜欢的
衣服了,尤其是我们年轻人,喜欢打扮追求时尚,花在衣服上的钱恐
怕比吃饭的消费还高,对比起父辈们,我觉得惭愧,我们还是需要有
点居安思危的意识,不能在拥有的时候不觉得幸福,失去的时候才想
着有多么的好,人都是在困境中磨练出来的,为了我们的将来与幸福,
我们还是得放弃安逸,自己去找一些事情做锻炼自己,拼搏出更辉煌
的明天。
(三)住:中国人在满足吃穿的情况下,如果还有目标,那肯定
就是追求一个宽敞明亮的房子了,杜甫有诗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
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看来我们骨子里有个深深的烙印,就是人一辈
子的奋斗最后必须有个稳定的居所,那样才觉得安心快乐。爷爷的房
子是80年代初盖的,当时爸爸还在上学,据爷爷说盖房子花了500
元钱。当时盖房子只要请师傅,就是现在的瓦工,材料都是自己花力
气一点一点的买了往家里拉的,这样需要准备很长一段时间,有的要
几年。而且以前的房子没有什么配套的东西,家里只有普通的日常生
活用品和器具。我回忆着小时候的住房,破旧的掉漆的木门,水泥的
地板,通红的灯泡悬挂在屋顶,还有那开动后呼呼作响的吊扇,印象
中的家具只有桌椅和床,后来有了缝纫机、收音机和电视机,真的的
想不出还有太多的东西,爸爸说简单卫生间是后来才开始安装的,并
且使用了瓶装的液化气。想来那时的生活真的是单调乏味的,没有电
脑没有网络,电视也只有几个频道,家里没什么像样的装修,不过以
前也很开心,天天和亲人在一起,年纪小就是无忧无虑,差距也是对
比之后才体现出来的,那时知道的不多,也就自然没什么觉得不幸福
的了。现在就不一样了,在盖房子的时候就考虑到了功能综合使用了,
铺设管道天然气,使用数字电视、电脑、宽带,购置沙发、音响、
DVD、空调,墙上还要悬挂上富有意味的书画,似乎只要想到的并
且买得起的,我们都要购置一件往家里放着,让家里不仅宽敞,而且
装修得井井有条,当亲朋好友光顾家里时,也会有种幸福的感觉,要
是他们说上一句家里装修得真好,我们打心里也会很舒服,毕竟房子
是一家之居所,是中国人眼里比较重视的,大家觉得好,我们自然会
洋溢幸福的笑容。
总结:
三代人的光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三代人,三种截然不同的
环境;三代人,折射出祖国三个不同的时光。一代人老去一代人又兴
起,总是有不尽的活力与崭新的气象,小家凝聚成大家,家家都是一
路从坚苦中走到现在的,家家都困难过,但都不曾绝望,大家都抱着
乐观的态度,带着拼搏的精神,为了过上好日子,为了祖国的繁荣昌
盛,为了祖国的独立富强,我们都鼓足干劲,奋勇向前,老一辈们努
力过了,我们新一辈正在逐渐走向成熟,以后我们更会挑起建设祖国
的大梁,一个个小家都越来越幸福了,相信,通过我们新一代人的努
力,祖国必定会更加兴旺,以后,我们也可以自豪地为我们的下一代
继续讲述家庭变化的故事,让一代代人都体会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
易,让一代代人都继续立下雄心壮志,把祖国建设得越来越富饶!
本文发布于:2022-11-13 02:09: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81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