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理解性默写汇编
1.《小石潭记》中的“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三句,衬托作者心境,生动地刻
画了游鱼自由轻灵的姿态。
2.在《小石潭记》中,柳宗元巧妙地用“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把潭中游鱼由静
止不动到瞬间逃离两种情态写了出来,动静结合,尤能显出鱼的活泼之态。
3.《小石潭记》写潭中小鱼,动静结合:“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水之清冽,鱼之游弋,给柳宗元带来了片刻的欢乐。
4.柳宗元《小石潭记》描绘了潭中鱼儿似与游人嬉戏的画面,写鱼儿静止的一句是“佁
然不动”,写鱼儿来回游动的一句是“往来翕忽”,有静有动,趣味盎然。
5.柳宗元《小石潭记》中“佁然不动,俶尔远逝”两句,描写了小鱼由静而动的活泼情景,
生动形象。
6.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巧妙地把潭中游鱼静止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
态加以映照,动静结合,凸显出鱼的活泼可爱。
7.在《小石潭记》中,柳宗元写潭中的鱼时静时动,鱼动时“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好
像将怡然自乐传递给观看的人。
8.《小石潭记》中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9.《小石潭记》中和《沁园春·长沙》中“鱼翔浅底”描述的画面相似(有异曲同工之
妙)的一句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10.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借鱼的活动表现潭水“水尤清冽”的句子是:“俶尔远逝,往
来翕忽。”
11.在《小石潭记》中,柳宗元先写鱼呆呆地一动不动,然后写它们“俶尔远逝,往来翕
忽”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似与游者相乐”。
12.《小石潭记》中“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句写出游鱼自由自在轻灵游动的姿态。
13.《小石潭记》中写潭中鱼游来游去,非常活跃的语句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14.在《小石潭记》中,当阳光照射下来时,潭中鱼的影子清楚地映在石床上,呆呆地
停在那里一动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乎在和游人作乐。
15.《小石潭记》中最能体现作者暂时忘忧的愉快心情的句子是:似与游者相乐。
16.《小石潭记》中,描写了小石潭竹树环绕,人迹罕至的环境,渲染了“凄神寒骨,悄
怆幽邃”的凄清氛围,借此表现作者孤寂失意的心境。
17.柳宗元因为参与王叔文改革而被贬永州,内心极为悲凉凄苦。在《小石潭记》里,
他发现小石潭如此美景却无人欣赏后,便用“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之语高度概括了这里的气
氛,并以此暗示出自己的心境。
18.《小石潭记》中,作者静坐潭边,四周清寂无人,使人生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之感,委婉表达出被贬后内心的孤寂悲凉。
19.《小石潭记》一课中写小石潭四周氛围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0.《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1.《小石潭记》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
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2.《小石潭记》中写作者久坐潭边产生的感受,同时又是本文点睛之笔的句子是:凄
神寒骨,悄怆幽邃。
23.《小石潭记》中高度概括小石潭周围环境凄清、寒冷、幽深等特点的句子是:“凄神
寒骨,悄怆幽邃”。
24.《小石潭记》中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又含蓄表达作者悲凉凄苦心境的句子: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5.《小石潭记》中,观鱼时写鱼“似与游者相乐”,折射了作者愉悦的感情;而观鱼后
坐潭上,感到小石潭让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则是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反映。
26.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及潭周围的树木,着意渲染了“凄
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悲凉惨恻的心绪。
27.在《小石潭记》中,柳宗元以“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概括了小石潭景物带
给他的总体情感体验,因此他没有在此长久停留。
28.《小石潭记》中,作者描写对小石潭的总体感受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9.《小石潭记》以“悄怆幽邃”一句写尽潭上的凄凉幽深,这为作者的离开做了铺垫。
30.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用小石潭中游鱼好像在天上游来
衬托潭水的清澈,“悄怆幽邃”一句写作者独坐树林感觉到寒气透骨、心情凄凉的情态。
31.在《小石潭记》中,借游鱼侧面表现潭水空明澄澈见底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32.《小石潭记》一文中,柳宗元以“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两句描写游鱼
的数量和形神姿态,也从侧面生动传神地写出潭水的澄澈透明。
33.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借鱼来表现水清的两句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4.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
空游无所依”。
35.《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跟《小石潭记》一文中的“潭中鱼可
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借鱼儿的游弋,从侧面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
36.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借鱼来表现水清的名句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
依。”
37.《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两句,借潭中鱼儿写出小石潭
水清澈见底、清冽可鉴的特点。
38.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潭中的鱼儿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的句
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9.《小石潭记》中的“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是明写和暗写相结合的典
例,明写游鱼的清晰可见,暗写潭水的清澈透明。
40.柳宗元《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两句,写出了因潭水清
澈而见到的于历历在目而又空灵的特点。
41.沈从文的《边城》写道“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这与柳宗元《小石潭记》
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42.郦道元在《三峡》中描写素湍绿潭的“回清倒影”一句,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
鱼儿游动的“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两句,都表现了水的清澈。
43.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既正面写游鱼的自在,又侧面表现潭
水清澈;而“似与游者相乐”一句采用拟人手法写出游鱼闲适轻快、敏捷活泼的情态。
44.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以“皆若空游无所依”描绘潭中游鱼如在空中游动一般,从
侧面烘托潭水清澈见底;而潭中游鱼轻盈,忽远忽近,“似与游者相乐”,让人感受到人与自
然的和谐。
45.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形容岸势峭拔多姿的语句是:其岸势犬牙差互。
46.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其岸势)犬牙差互”一句用比喻手法,描写了溪水两岸
参差不齐的地势。
47.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出小石潭附近岸势复杂多样的特点的语句是“其岸势犬牙差
互”。
48.《小石潭记》中写出小石潭源头悠远、两岸弯曲(交错曲折)的语句是:其岸势犬
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9.《小石潭记》中,描写溪水蜿蜒曲折的语句是: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0.《小石潭记》中写小石潭源头悠远难寻,两岸曲折的句子是:“其岸势犬牙差互,不
可知其源”。
51.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写潭西南边的小溪,作者连用了“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
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三个比喻,把小溪的特征形象地再现出来。
52.柳宗元《小石潭记》中远见西南方的溪水“斗折蛇行”,时隐时现;溪水两岸的地势“其
岸势犬牙差互”,看不见源头。
53.《小石潭记》中,柳宗元通过一动一静,形象地描绘出小溪的轮廓与外形的一句是“斗
折蛇行”。
54.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斗折蛇行”一句用比喻手法生动地刻画了小溪逦迤(逶
迤)而来的形状,“其岸势犬牙差互”一句则形象地描写了小溪边缘高高低低、凹凸不平的状
态。
55.《小石潭记》中,柳宗元用“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描写溪水蜿蜒,时隐时现。
56.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写道: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只见溪流“斗折蛇行,明灭可
见”,比喻生动形象。
57.《小石潭记》虽是写“小潭”,但“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两句对溪水的描写也很生动
传神。
58.《小石潭记》中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形象的比喻,描写溪身、溪水曲折隐现的
语句是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9.《小石潭记》中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形象的比喻,描写溪身、溪水的语句是: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60.《小石潭记》中柳宗元连用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小溪的形状:“斗折蛇行,明
灭可见”。
61.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三句与
柳宗元《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四句有异
曲同工之妙。
62.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用“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十二个字,展现了小
石潭周围极幽极佳的景致,让我们感受到了小石潭的美妙所在。
63.《小石潭记》中的“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描写了小石潭周围美丽怡人
的环境。
64.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潭边植物茂盛的语句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65.《小石潭记》中,“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两句写出了小石潭周围枝蔓互相缠绕、连接,
随风摆动的样子。
66.《小石潭记》中,柳宗元用“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两句描写了池潭上的树木和藤蔓,
将宛如图画般的景致展现在读者面前。
67.《小石潭记》描写石潭绿树随风摇摆的句子: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68.《小石潭记》中作者描绘周边植物遮掩缠绕、摇曳连结,垂条长短不一、迎风飘动
的句子是: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69.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以“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两句,生动地刻画出潭边“青树翠
蔓”的美丽姿态。
70.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用“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两句,写出了小潭周围树木和藤
蔓的生长状态。
71.在《小石潭记》中,柳宗元用“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这两句来描绘小石潭边青树翠
蔓生长茂密、随风飘摆的景象。
72.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在介绍了小石潭四周树木青翠和藤蔓翠绿之后,接着对其进
一步描写的句子是:“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73.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和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的“水中
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都写到了景物的“影”。
74.《小石潭记》中,写阳光直射,鱼影映石,侧面表现潭水澄澈的两句是:“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
75.《小石潭记》中为了表现潭水的清澈见底,柳宗元既用“水尤清冽”一句来直接描写,
也用“影布石上”一句借阳光下的鱼影来间接凸显。
76.水,千姿百态,蜿蜒绵长,起伏不定,自然容易滋生出无数诗意,曹操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以“水何澹澹”写出沧海的荡漾之波(《观沧海》);柳宗元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以“水尤清冽“直言潭水的清澈(《小石潭记》);白居易在浔阳江头倾听琵琶曲,以“唯见江心
秋月白”一句借江面的静谧烘托琴声余韵(《琵琶行》);杜甫夔州登高,近看萧萧而下的无边
落木,远眺“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壮阔之景(《登高》);东坡泛舟赤璧,借客之口表达了生命
之思,以“渺沧海之一粟”表达生命的渺小之叹,以“羡长江之无穷”来表达对自然永恒生命的
羡慕(《赤壁赋》)。
77.《小石潭记》中写小石潭水声悦耳的句子是:“闻水声,如鸣佩环。”
78.柳宗元《小石潭记》善用比喻,比如以“如鸣佩环”表现水声的清脆悦耳,以“_其岸
势犬牙差互”形容溪岸的形状。
79.《小石潭记》中的“如鸣佩环”一句,从听觉的角度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小石潭
的流水声;“水尤清冽”一句,从视觉的角度直接描写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80.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记述自己匆匆离开的原因是“(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81.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寂寥无人”一句表示小石潭的周围人烟稀少;“皆若空游
无所依”一句形象地比喻了水中游鱼的动态。
82.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从正面写小石潭的凄清寂寥,令
人不由产生“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之感。
本文发布于:2022-12-10 18:11: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806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