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校外培训专项题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
1.古诗阅读。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提取信息)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这首诗抒发了诗人
____________的情感。
[2](品词析句)下面选项中,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
心”一句理解正确的是()
A.此处运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
B.花鸟本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春景,但在国破家亡时,怎能不见花而落泪,闻鸟
而惊心呢?此处运用的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品词析句)“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原指__________,这里借指
__________。
[4](整体感知)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
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
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乱时期收到家书时的喜悦之情。
2.课内阅读。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江清月近人。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本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
[3]诗歌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
2/6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往。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人王灼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
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试举一处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一)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这两首诗都是______代诗人______写的,古诗(一)的题目是
《______》,古诗(二)的题目是《______》。
[2]解释诗中加点的字词。
①郭:______②坐:______③红于:______
[3]根据你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作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
点。(____)
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迷蒙的特
点。(____)
C.诗人笔下,无论春秋,大自然都充满了无限生机。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枫叶,
也比早春二月的鲜花更加美丽,更加鲜艳。(____)
5.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墨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请用“∕”划出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2]写出下列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吾:_____淡墨痕:_________
夸:_____满乾坤:_________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句意:__________。
[3]诗中表现诗人王冕高尚情操的诗句是_______,____。
[4]“岁寒三友”指的是___、___、___。“文房四宝”指的是___、____、
___、____。
[5]历代文人墨客喜欢借梅花来表达自己的节操。请你默写一首课外搜集的描
写梅花的古诗。
_________
3/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诗鉴赏。
江南春
__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_____________。
[1]补全诗句。
[2]这首诗是____代诗人____所著。他与李商隐并称为______,他的诗歌以七
言绝句著称,你还曾学过他的《_______》。
[3]“南朝四百八十寺”一句中,你如何理解“四百八十”这个数量词,作者
为什么这么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江南春》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又表达了诗人的
丰富的思想感情,请你说一说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东栏梨花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诗歌写“柳深青”有什么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到雪白的梨花,诗人为什么会产生“惆怅”的心情?(请用原诗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农家望晴
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1]“尝”的意思是_____,“闻”的意思是_____,“尝闻”写出了人们对
_____的关注。
[2]“如鹤立”比喻白发老农_____的站立姿态,形象地表现了他_____的迫切
心情。
[3]《农家望晴》与《江上渔者》的共同点是:都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的思
想感情。但在表达手法上有所不同,《江上渔者》主要运用_____的手法,《农
家望晴》主要运用了_____的手法。
[4]用自己的话写写第一、二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
9.课内阅读。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本诗描绘了传统节日______节的景象,前两句写的是_____(时间),后两句
写的是_____(时间),诗人借汉喻唐,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2]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①用自己的话试着说说诗中描绘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一句诗中的“飞”字能不能换成“开”字,下面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_____)。
A.可以。“开”字写出了春天百花争艳、竞相开放的景象,比“飞”字更传
神。
B.不可以。“飞”字写出了落花随风飞舞时的情态,明写花而暗写风。而
“开”字略显呆板,不能表现出风的作用。
C.不可以。“飞”字写出了花儿千娇百媚、神采飞扬的形态,而“开”字只写
出了花开放得多,不能表现花的神韵。
D.可以。“开”字写出了春天里花朵的动态美,而“飞”字不能表达这层意
思。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后两句使人联想到“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句俗语,从而使我们更
好地领会诗歌的主题。
B.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长安城景色的赞美之情。
C.“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这两句诗描写了春天长安城花开柳拂
的景色。
D.后两句是写天黑时分,宫苑里蜡烛燃烧通明,升腾起淡淡的烟雾,袅袅娜娜地萦
绕在官宦家,到处弥漫着威福恩加的气势!
10.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解释词语:
银汉:___________
玉盘:___________
[2]对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组是()。
A.第一句没有写月光,而是写“暮云”。
B.第二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
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与亲人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3]翻译诗句。
5/6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一首你知道的描写中秋的古诗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下列关于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诗突出写了一个“喜”字,表现了听闻捷报后欣喜、激动的感情。
B.“满”字描绘出了诗人喜极而泣的样子,情感真实、感人。
C.“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的“青春”指春天,春天的景象是明丽的,正好与
“喜”的心境相匹配
D.“下”说明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向”则表明从“洛阳”到
“襄阳”走的是陆路。
[2]表现诗人一家欣喜欲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解释字词的含义:
①涕泪:_________②却看:___________③漫:____________。
[4]本诗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5]此诗中表现的诗人的感情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______________。
[6]杜甫为什么“涕泪”满衣衫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忽传”二字表现出
_____________,诗人“涕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之句,营造了一幅__________的画
面,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
12.先补全诗句,再作答。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
[1]填空。
[2]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
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写景从_____写到_____,既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
[5]这首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描写自然景物?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6
13.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独坐敬亭山
________________,孤云独去闲。
________________,只有敬亭山。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被世人誉为________。
[3]写出下列字词的意思。
闲:_____________
厌:___________
[4]读第1、2句诗,完成填空
(1)这两句诗运用了________的写法,烘托了诗人心灵的____________。
(2)想象画面,写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第3、4句诗,完成填空。
(1)这两句诗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出了诗人与_______之间的深厚感
情。
(2)“只有”一词突出地表现了_______的思想感情。
14.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练习。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诗人_________,被称为“_________”之一。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的“咬”“立”两个
动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这首诗最后两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发布于:2022-12-10 17:21: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804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