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角星的尖角度数之和
有一道这样的数学题:如图①所示,为五角星图案,图②、图③
叫做蜕变的五角星.试回答以下问
图1
(1)在图①中,试证明∠A+∠B+∠C+∠D+∠E=180°;
(2)对于图②或图③,还能得到同样的结论吗?若能,请在图②或
图③中任选其一证明你的发现;若不能,试说明理由.
这道题实际并不难,只要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的一个
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的知识就可以解答。解答过程如
下:
1.证明:如图①。设BD、EC的交点为F,AC、BD的交点为G;
∵∠BFC=∠B+∠E,∠DGC=∠A+∠D;
∴∠A+∠B+∠C+∠D+∠E=∠BFC+∠DGC+∠C
∵∠BFC+∠DGC+∠C=180°
∴∠A+∠B+∠C+∠D+∠E=180°
2,能;如图③,设蜕变前的五角星为ABCDF,连结BC;
证明一:在△FBC中,∵∠F+∠FBC+∠FCB=180°
∴∠F+∠1+∠2+∠3+∠4+∠5+∠6=180°
△EBC中∵∠E+∠EBC∠ECB=180°
∴∠E+∠1+∠2+∠3+∠4=180°
∴∠F+∠1+∠2+∠3+∠4+∠5+∠6=∠E+∠1+∠2+∠3+∠4
∴∠F+∠1+∠2+∠3+∠4=∠E+∠1+∠2
图2
∴∠E+∠EBD+∠ECA=∠F+∠FBD+∠FCA
∴∠A+D+∠E+∠EBD+∠ECA
=∠A+D+∠F+∠FBD+∠FCA
=180°
证明二:设BD、AC的交点为G,AC、BE的交点为H;
∵∠HGD=∠1+∠BHD,∠BHD=∠E+∠2;
∴∠A+∠EBD+∠ACE+∠D+∠E
=∠A+∠1+∠2+∠D+∠E
=∠A+∠AGD+∠D
=180°
作为一道数学题,本应到此为止。但解答完之后,感觉好像发现
G
A
B
CD
E
F
图①
F
E
5
1
2
3
4
A
B
C
D
6
图③
G
H
了点儿什么,所以,就对N角星图案做了一下对比研究。你还别说,
还真就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内容。
首先说一下由第一个问题引发的思考:五角星的五个尖角之和为
180度,那么,六角星、七角星会怎么样?八角星、九角星呢?N角
星呢?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先要介绍一下一个概念:芒星。芒星是由
几个完全的等腰三角形(有时是正三角形)和一个正多边形组成的平
面图形。等腰三角形的个数与正多边形的边数相等。任何芒星都可以
一笔画出,并且起笔点和结束点在同一位置。由五个等腰三角形和正
五边形组成的图形叫“五芒星”(俗称:五角星)。由六个等腰三角形
和正六边形组成的图形叫“六芒星”……依此类推。另外,还要说明一
下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同一平面内的若干条线段首尾顺序相接而组成
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周界不自交的多边形叫做简单多边形;简单
多边形应满足三个条件:1.顶点与顶点不重合;2.任何顶点都不在其
他边内;3.不相邻的边也不相交。非简单多边形叫做星形多边形。比
较发现,芒星和星形多边形并不是一回事。芒星并不都是星形多边形,
星形多边形也并不都是芒星。为了能够看出规律,我们不妨把两种图
形或者图案都叫做多角星,图形也好,图案也罢,它有几个尖角(小
于平角的角)我们就叫它几角星。我们试着列举一些简单的多角星图
案(形),分别计算出它们各自的尖角度数之和,看看能不能发现规
律。
边数最少的正多边形应是正三角形,三芒星的图案如图3○1所
示,其三个尖角之和为1800。其次是四芒星,图案如图3②,四个尖
角之和为3600。
五角星就有两种:如图4所示左边为5400、右边为1800.
.六角星两种、七角星三种如下:图下是其尖角度数之和。
72009000
八角星三种,九角星四种:图下是其尖角度数之和。
362600
3②
图4
3①
十角星四种:
144600
十一角星有五种,十二角星有五种;十三角星六种,十四角星六
种…,…。
设多角星的尖角个数为N,观察上述列举结果可知,若N为奇数,
则N角星有
2
1
(N-1)种,其尖角度数之和分别为1800,3×1800,…,…,
(N-2)×1800.若N为偶数,则N角星有(
2
1
N-1)种,其尖角度数
之和分别为2×1800,4×1800,…,…,(N-2)×1800.按此规律推算,
二十九角星应该有14种,其尖角度数之和分别为1800,3×
1800,…,…,27×1800。三十角星也应该有14种,其尖角度数之和
分别为2×1800,4×1800,…,…,28×1800。
以上说的N角星都是指正N角星,因为正N角星相邻各顶点所连线
段组成的图形都是正多边形,只要画出N角星的外接圆,然后数出每
一个尖角的两边与圆的两个交点之间的其他尖角的顶点个数,再利用
圆周角的知识很容易求出N角星的尖角度数之和,所以上述结论不证
自明。
如果N角星发生了蜕变,即不再是正N角星了,或者说N角星的
顶点不一定共圆了,那么,上述结论是否还成立?这时应怎样求N
角星的尖角度数之和?这是由前述蜕变的五角星问题引发的第二个
思考。由于N角星数量众多,且随着N的增大,尖角个数相同的N
角星的种类也会越来越多,所以不能一一列举。下边仅以七角星为例,
说明一下多角星尖角度数之和的求法。
七角星有三种,其中最简单的一种其实就是简单的七边形,利用
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很容易求出其内角和为9000。其次是如下图(1)
所示的七角星:借鉴本文开始的问题(1)中五角星的几个尖角度数
之和的求法可以求出来其尖角的度数和为1800。还有一种就是下图
(2)
1()
2()
B
G
E
C
A
F
D
所示的七角星。由于此时七角星发生了蜕变,再用圆周角的知识
就求不出来了。五角星的那种尖角度数和的求法也不能用了。不过,
只要按照AD、DG、GC、CF、FB、BE、EA的顺序添加辅助线,就会得
到七个以尖角的顶点和这个角的两边与其他尖角的边的交点为顶点
的三角形,同时得到一个与图(1)类似的七角星。(1)图七角星尖
角度数之和为1800,所以图(2)七角星的尖角度数之和由图可知为:
2
1
×(7×180-180)0=5400。
当N≥3时,任意N角星不外乎两大类:一类是有公共边的两角
的另外两边相交,另一类是不相交。求各种N角星的尖角度数之和,
相交的可以用图(1)的方法,不相交的可以用图(2)的方法。由上
述计算过程可知,任意N角星或者说蜕变N角星与正N角星的尖角度
数之和相等,仍然满足上述规律。这是为什么?
实际上,这一现象的背后隐藏着一个简单的规律,还以七边形为
例;蜕变以后的七角星非常复杂,,但复杂的事实背后总隐藏着简单
普遍的规律。物理学中有个控制变量法。即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
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
转化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而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
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先分别对每一个因素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
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它是科学探究中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
被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的研究之中。现在我们不妨
拿来一用。
如图(3),假设正七角星的顶点A蜕变到A′的位置,而其他顶
点不动;从图中明显能够看出,在∠CAF蜕变到∠CA′F的同时,
∠ACF和∠AFC也在蜕变,但无论怎样蜕变,总有∠1=∠3+∠5,∠2=
∠4+∠6;∠CA′F-∠CAF=∠5+∠6.也就是说,无论点A′处在什么
位置,只要不在△ACF的外部,都有∠CAF+∠ACF+∠AFC=∠CA′F+
∠A′FC+∠A′CF,所以七个尖角的度数总和并没发生变化。
2
4
3
6
5
1
3()
B
G
E
C
A
F
D
A'
(5)
(4)
A
A'A'
5
6
6
5
3
1
4
2
4
2
3
1
A
D
F
C
E
G
B
实际上即使点A退化到了图(4)、图(5)所示的位置时,也很
容易证明七个尖角的度数之和并没有发生变化;因为△ACF和△A′CF
的内角和始终相等,都等于180°。其他顶点发生蜕变时,情形一样。
最后的结论是,任意N角星的尖角度数之和与与其对应的正N
角星的尖角度数之和相等。要求任意N角星的尖角度数之和,只需求
出与其对应的正N角星的尖角度数之和。而一般情况下,利用圆周角
的有关知识,正N角星的尖角度数之和是比较好求的;这也算体现了
数学中的化归思想吧。
数学的殿堂总是那么绚烂多彩,引人入胜。复杂的事实背后总隐
藏着简单普遍的规律。同时,看似简单问题的背后也往往透视着高深
莫测的科学原理。作为一名教师,我的一贯看法是做数学题是为了学
好数学,但学好数学并不是单单为了做数学题。数学从它诞生的那天
起,就紧紧伴随着人类的生活、生产。一道新型的数学问题的产生,
往往具有复杂的现实背景,遇到一个问题,我们不但要知道它是什么,
还要知道是为什么;了解问题产生的根源,尽量研究与此有关的一系
列的问题、现象;这样不但能提高我们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还能拓宽我们的知识面,扩大我们的知识视野;这样才能使我们
对问题的理解达到举一反三、对知识的掌握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本文发布于:2022-12-10 16:15: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801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