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1公斤多少克

更新时间:2022-12-10 16:14:14 阅读: 评论:0

初三语文中考模拟试卷-秣马备戎行


2022年12月10日发(作者:孙克杰)

三、千克和克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

观念。

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

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进行简单的

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

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二、教学重点:

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

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三、课时安排:5课时

第1课时千克的认识

【学习内容】:教科书第29——32页的内容。

【学习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秤物体质量的方法,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数一数、

说一说等活动,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

情感体验。

【学习重难点】: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预习内容】:

1、掂一掂,感受一千克有多重。

2、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是一千克。

【学习准备】:光盘、台秤等。

【学习流程】:

一、预习反馈,导入新课

3、谈话:通过预习,同学们知道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是一千克?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样食品(出示蜜枣、膨化食品),他们在争谁比较重,你能想个办

法帮它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讨论,得出结论:掂一掂、称一称、看一看。

二、活动导学,自主探究

活动一:操作体验,认识千克

1、学生尝试称一称蜜枣的重量

谈话:通过掂一掂,我们发现蜜枣比较重,但它到底有多重呢?我们一起来称一称吧。

学生活动,交流称的结果并说出自己是怎样看出重量来的。

谈话:秤面上的指针指着“1”,到底“1”表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这台秤吧。

2、认识秤面,认识千克

学生观察秤面,说说在秤面上看到了什么?(kg和数字刻度)

问:你知道kg表示什么么?

讲述:kg是千克的符号,称一般物体的重量时,通常用千克做单位,千克又叫公斤,如果

用秤称物体的重量时,秤面上的指针指着1,就表示这个物体重1千克,那么如果秤面上指针

指着2呢是多重呢?你能看出这台秤最多可以称多重的物体吗?

3、学生再次称一称蜜枣,初步建立1千克的概念

学生称蜜枣,并交流称的结果。

再让学生掂一掂,体会1千克的实际重量。

再掂一掂膨化食品,估测有没有1千克重。

活动二:进一步感受和体验1千克

1、称一称、掂一掂1千克的大米

小组合作称出1千克的大米

体验1千克大米的实际重量,轮流用手掂一掂。

2、称一称、掂一掂、数一数1千克的鸡蛋

小组合作称出1千克的鸡蛋。

合作数出1千克鸡蛋的个数。

问:为什么同样是1千克的鸡蛋,但每组数出的个数有些差别呢?

想一想:1千克鸡蛋大约有17个,照这样计算,2千克鸡蛋大约有几个?你能称出2千克

的大米或鸡蛋吗?

学生再次尝试称一称。

三、精讲释疑,目标达成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四、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1、想想做做1

谈话:通过称一称,我们知道表示蜜枣、鸡蛋、大米有多重都可以用千克作单位,生活中

还有许多物品也可以用千克做单位表示重量的。

出示商品实物照片,观察后交流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问:你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

2、想想做做2

谈话: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关于重量的信息。

出示图片,了解数学信息。

从这两幅图中,你有什么话想说的吗?(进行安全教育)

3、认识形形色色的秤

谈话: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用来称物品重量的秤也是各种各样的。

出示秤的实物图片或实物。

学生交流。

4、想想做做3

学生观察秤面说出各种蔬菜的重量。

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

根据刚才说出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口答解题。

5、想想做做4

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阅读,提问:这道题提出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加“大约”?你能

说出这两种水果的重量吗?

6、想想做做5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五、总结提升,建构体系

1、问: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谈话: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希望同学们课后到商店去看一看,记一记,哪些物品

重1千克,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一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试试你

能帮妈妈拎起几千克重的物品。

【板书设计】:

【课后练习设计】:

《补充习题》第页。

【教学反思】:

第2课时克的认识

【学习内容】:教科书第33——35页的内容。

【学习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称比

较轻的物品的重量要用克作单位。

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方法,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

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进行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

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学习重点】: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

量要用克作单位。

【预习内容】:

1、找一些比较轻的物体掂一掂,感受质量单位克。

2、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学习准备】:光盘、比较轻的物体等。

【学习流程】:

一、预习反馈,导入新课

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谁来说一说,1千克的物体拎在手上有什么

感觉吗?

小结:千克是一个比较大的质量单位,称比较重的物品,通常用它作单位。还有一些比较

轻的物品又用什么单位来称量呢?

讲述:克也是质量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时常用克来作单位。克的符号是g。

二、活动导学,自主探究

活动一:操作体验,认识克

1、认识天平

出示天平并介绍。

2、称出10克的黄豆

学生分组活动称出10克重的黄豆。教师巡视。

问:10克黄豆大约有多少粒。交流汇报。

问:根据我们数出的结果,你又想到了什么?

感受1克黄豆的重量。

3、感受1克的重量

⑴分组掂一掂准备好的2分硬币。

问:2分硬币掂在手上有什么感觉?

⑵再掂一掂一根羽毛和一把学生尺,

问:一根羽毛和一枚2分硬币比,哪个更轻些?一把学生尺和一枚2分硬币比呢?

交流汇报。

一根羽毛比1克重还是轻?一把学生尺呢?

活动二:进一步感受和体验克

1、学习用克称物品的重量。

P34水果图

问:你能看出图中物品的重量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结:我们在称物品重量或是看图了解物品重量时,首先要观察什么?再怎么看秤读出

重量?

2、了解千克和克的进率

出示一袋蜜枣,这袋蜜枣的重量是500克,那么两袋这样的蜜枣是多少克?你是怎么算出来

的?

把这两袋蜜枣放到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上称一称,问:这个台秤上的刻度是以什么为单位

的?看一看这两袋蜜枣有多重?

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1千克=1000克。

3、完成“试一试“

谈话:用弹簧秤称出一本数学书大约重多少克?学生活动。

掂一掂:一本数学书和一个文具盒比一比轻重。

称一称:文具盒的重量。

比一比:估测和称量的结果。

班级交流。

三、精讲释疑,目标达成

称比较轻的物品时常用什么来作单位?

四、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1、第1题

观察插图,指名回答书上的问题,再体温: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重量是以克为单位的?

2、第2题

让学生猜一猜这三种物品比1克轻还是重?实际掂一掂,在比较中加深对1克有多重的体会。

3、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出答案。

问:你是怎么想的?

4、第4题

出示图,指名说说图的意思。你知道杯子里的水有多重吗?你是怎么想的?回家后照样子称

一称,算算杯子里的水的重量。

五、总结提升,建构体系

谈话: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的质量单位克,知道了克是一个比较小的质量单位,

在表示比较轻的物品重量时常用到它,同学们在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看看哪些物品是用克

和千克做单位的。

【板书设计】:

【课后练习设计】:

《补充习题》第页。

【教学反思】:

第3课时练习四

【练习内容】:教科书第36页的内容。

【练习目标】:

进一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熟练掌握千克和克的进率

并能灵活运用。

【练习重点】:

1、熟练掌握千克和克的进率。

2、合理选择计量单位。

【预习内容】:尝试练习四的习题。

【练习准备】:教学光盘等。

【练习流程】:

完成练习四中的习题。

1、第1、2题

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积累的对相应实物重量的体验,结合给定的数据思考选择什么样的答案

或计量单位比较合适。

交流时注意让学生依照对这些物体重量的感受说说自己的想法,以加深印象。

教师小结解题策略。

2、第3题

首先复习千克和克的进率。

再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本题。

最后组织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第4题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细心收集图中的信息。

再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最后要求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组织交流汇报。

汇报时主要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解释。

4、第5题

引导看图,说出每样商品的净含量。

再由学生独立解决相关问题。

最后组织交流,并鼓励学生再提出一些数学并进行解答。

5、第6题

引导理解题目含义,并让学生算出1号杯中水的重量。

再把2号杯、3号杯中的水的高度与1号杯比较,从而估计出这两杯水的重量,2号杯、3号

杯里的盛水量大约分别是90克和120克。

6、思考题

交给学生自己思考并组织交流讨论。

7、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课后练习设计】:《补充习题》第页。

第4课时称一称

【学习内容】:教科书第38页的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称物体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千克与克的实际意义,提

高实际操作能力。

2、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

3、通过计算和称量体重,了解自己的身体发育状况,促进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形成。

【学习重难点】:感受千克与克的实际意义,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预习内容】:称一些物体的重量并记录下来。

【学习准备】:光盘等。

【学习流程】:

一、预习反馈,导入新课

调查汇报

谈话: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千克和克,上节课布置你们课余时间到商店哪些商品的重量是

用千克或克作单位的,各是多重?谁来说一说?

二、活动导学,自主探究

活动一:实践操作

1、猜一猜

问:今天你们从家里带来了什么?谁来说一说哪些是水果?哪些是蔬菜?

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样东西,想知道是什么么?出示袋子让学生猜一猜。

打开袋子验证。(苹果)

想知道一些什么吗?用什么办法知道苹果的重量?

出示课题:称一称

2、动手实践

看图,了解活动内容及活动要求。

分组活动:各小组把自己带来的水果、蔬菜各称出1千克,再数一数各有多少个,并且把

数的个数填在表格里,然后展示在黑板上让其他同学看。

学生活动,并填写结果。

交流汇报。

谈话:刚才各个小组分别称出了1千克的苹果、橘子、黄瓜、西红柿,知道了它们各有多

少个,另外你们还带了哪些蔬菜、水果,称了没有,也填在书上的表格里。

问:看着这写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

3、估一估

⑴教师出示自己带来的苹果(略大),问:你们能估一估老师带来的苹果1千克大约有多

少个吗?为什么跟你的结论不太一样呢?

⑵讲述:都是1千克的苹果,但是大小不一样,所以个数就不一样,苹果大,个数就少,

苹果小,个数就大。

活动二:称体重

1、估一估自己的体重大约是多少千克?

2、认识秤面。

出示书中的体重图。

指名说出这个小朋友的体重。

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小组活动称体重。

4、班级交流。

三、精讲释疑,目标达成

除了称出自己的体重外,我们还有一种方法知道自己的体重大约是多少。

阅读P38“你知道吗?”

四、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各人比较自己的称得的体重与算出的体重有无差别,相差多少,在小组内交流。

小结:一般情况下,算出来的体重与称的体重是差不多的,但是也有人相差较大,如果你

的体重比算出的体重重很多,那就说明你太胖了,要注意多吃蔬菜,多运动。如果你的体重

比算出的体重轻很多,那就说明太瘦了,要注意营养均衡,不挑食。

五、总结提升,建构体系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参加了称一称的活动,知道了不同的水果、蔬菜1千克大约各有多少

个,还学会了称自己的体重和利用公式计算体重。课后把你学到的知识介绍给你的邻居和其

他小朋友。

【板书设计】:

【课后练习设计】:

《补充习题》第页。

【教学反思】:

第5课时练习课

【练习内容】:本单元的系统练习。

【练习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并在练习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实

际的联系。

【练习重点】:熟练、灵活地运用克和千克。

【练习准备】:小黑板等。

【练习流程】:

一、看图写出物品或人的重量。

二、把你认为合适的答案圈出来。

1、一个二年级学生的体重大约是

30千克300千克30克300克

2、一本数学书大约重

20克120克20千克120千克

3、一头猪大约重

3克120克3千克120千克

4、一只鸡蛋大约重

6克60克6千克60千克

三、填空

1、填空

4千克=()克8000克=()千克

5000克<()千克3900克>()千克

2、比大小

109克○100克5千克○500克

1200克○2千克6000克+200克○7千克

9千克—1千克○8000克7500克—500克○6000克+500克

3、在()里填上“千克”或“克”

一块手表重100()

一只塑料袋能装3()的物品。

一本词典重大约500()。

一头大象约重4000()。

四、解决问题

1、每千克苹果3元,买15千克苹果需要多少钱?36元钱可以买多少千克苹果?

2、1袋冰糖重100g,几袋这样的冰糖重1kg?

3、水果超市原来有西瓜3400千克,卖出3000千克后,又运来5000千克,现在有西瓜多少

千克?

4、每根香蕉的重量都相等,每个橘子的重量也都相等,一个橘子是85克。一根香蕉重多少

克?一个菠萝重多少克?

【板书设计】:

【课后练习设计】:《补充习题》第页。

本文发布于:2022-12-10 16:14: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801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超人哲学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