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诸葛忆兵教授讲宋词:英雄词⼈⾟弃疾
作者:诸葛忆兵(中国⼈民⼤学)
编者按:
本期为诸葛忆兵教授讲授的“宋词阅读与欣赏”的第九讲的内容,主要围绕⾟弃疾英雄的⼀⽣及其词作主题和特点展开阐
述。
⾟弃疾在宋代词⼈中是⾮常与众不同的,其⼀,作品数量之多,在宋代是独⼀⽆⼆的,作品留到今天的有626⾸,他的
创作才华基本都是表现在词中;其⼆,⾟弃疾词只有58⾸写男⼥恋情,绝⼤多数词与男⼥恋情⽆关;其三,⾟弃疾以⽂
为词,将诗歌领域中韩愈的以⽂为诗的⼿段运⽤到词的写作中。这些特点与他的⼈⽣经历等有关。他的词被称为“英雄
之词”。
⼀、英雄⼀⽣
⾟弃疾(1140—1207),初字坦夫,改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弃疾的祖⽗⾟赞曾任开封府的知府,之所以在
开封府为官是希望留在北⽅做南⽅北伐的策应。⾟赞将⾃⼰没有实现的北伐抗⾦、收复失地、统⼀祖国的愿望寄托在⾟
弃疾⾝上。⾟弃疾15岁、18岁两度赴汴京考试,其实是受祖⽗⾟赞之托前去探听⾦⼈虚实。在祖辈的影响下,报国志愿
特别强烈。
宋⾼宗绍兴三⼗⼀年(1161),⾦主完颜亮率60万⼤军发动南侵战争。北⽅有许多地⽅趁机组织义军起来反抗,21岁
的⾟弃疾在家乡组织了两千⼈的义军起事,随后带领这⼀队义军加⼊太⾏⼭耿京⼗⼏万⼈的⼤部队。⾟弃疾建议与南宋
取得联系,南北呼应。曾率南⽅护送队的五⼗骑冲⼊五万⾦兵守卫⼤营,将杀害耿京投降⾦兵的张安国缚于马上,且带
领被裹挟⽽去的万余名义军⼀起回到了南⽅。于是洪迈写了《稼轩记》以表⽰对⾟弃疾的赞扬:“壮声英概,懦⼠为之
兴起,圣天⼦⼀见三叹息。”⾟弃疾惊⼈的勇敢和果断,让朝廷官员赞叹不已,使他名重⼀时,宋⾼宗听了他的壮举都
⼗分惊叹。
南渡后,⾟弃疾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等职。孝宗是想抗⾦的,任⽤的⼏任宰相也是抗⾦的。⾟弃疾向朝廷献上《美
芹⼗论》和《九议》。他从南宋抗⾦战争的实际情况出发,详尽分析敌我双⽅形势,提出⼀系列卓有成效的驱逐外敌、
收复失地、统⼀南北的策略。⽐如《美芹⼗论》提出“三不敢必战,⼆必欲尝试”。虽然这些主张没有被实现,但是也显
⽰出⾟弃疾有勇有谋、⽂武兼备的过⼈才华。
乾道六年(1170)、淳熙元年(1174),皇帝两次亲⾃召见⾟弃疾。尤其是后⼀次,⾟弃疾得当时宰相叶衡的特别欣
赏与推荐,开始出任地⽅要职。1175年,35岁的⾟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负责平定赖⽂政率领的茶商叛乱。后,⾟弃
疾知潭州湖南安抚使。在《宋史·⾟弃疾传》中记载,⾟弃疾在任职湖南期间,建地⽅部队“飞虎军”,“雄镇⼀⽅,为江上
诸军之冠”。
淳熙六年(1179)末,39岁的⾟弃疾知隆兴府兼江南西路安抚使。当时江右发⽣严重饥荒,命他负责赈灾等事。刚到
灾区,就在交通要道张榜宣布:“闭粜者配,强粜者斩。”⾟弃疾⽤他的胆识和谋略很快让百姓度过了饥荒。次年,被弹
劾罢官,弹劾罪名为:“⽤钱如沙⽯,杀⼈如草芥。”这个罢免与抗战与否⽆关,⾟弃疾很多时候也的确是靠杀⼈⽴威。
罗忼烈教授在其《漫谈⾟稼轩的经济状况》中提到“他的经济来源是很令⼈怀疑的,要尝试解释未曾不可,但答案是我
们不愿意接受的。”也就是存在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的问题。这个与南宋⼤的时代环境有关,南宋的军队普遍存在吃空饷
的问题,且⽐较飞扬跋扈,军队的素质不是很⾼。对于这⼀点,我们评价任何事都要放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去评价,⽽
且⼈⽆完⼈。
被弹劾之后,⾟弃疾就闲居在⾃⼰建的位于上饶的带湖别墅之中,其词有《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甚云⼭⾃许,平⽣意⽓,⾐冠⼈笑,抵死尘埃。意倦须还,⾝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
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东冈更葺茅斋,好都把轩窗临⽔开。要⼩⾈⾏钓,先应种柳,疏篱护⽵,莫碍观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
东冈更葺茅斋,好都把轩窗临⽔开。要⼩⾈⾏钓,先应种柳,疏篱护⽵,莫碍观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
⾃栽。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弃疾给⾃⼰取名为“稼轩”,并⾃号为“稼轩居⼠。
⼤约淳熙⼗⼆年(1185),⾟弃疾在铅⼭县再建瓢泉别墅。在离瓢泉别墅不远的地⽅有⼀个鹅湖⼭,在此⾟弃疾接待了
陈亮,于是就有了有著名的“鹅湖之会”。在这⾥⾟弃疾创作了《贺新郎》系列,如: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残⼭⽆态度,
被疏梅、料理成风⽉。两三雁,也萧瑟。
佳⼈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深冰合。路断车轮⽣四⾓,此地⾏⼈销⾻。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今相思
错,料当初、费尽⼈间铁。长夜笛,莫吹裂。
1191年,⾟弃疾50岁时,朝廷再次起⽤,为福建提点刑狱,改知福州兼福建路安抚使,但三年后⾟弃疾再次被罢职,
罪名为“残酷贪饕,奸脏狼藉”。⾟弃疾屡次被罢官的原因可能与当时的⼤背景有关,也就是说当时没有战争,但⾟弃疾
的⼼之所向在战场之上,才能没有办法施展,如果有战争,可能会被朝廷重⽤。被罢职之后的⾟弃疾居住在瓢泉。他最
后⼀次任职是1203年,韩侂胄任命⾟弃疾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次年改任镇江知府,1205年被罢免。不久,⾟弃疾
被召进京,1207年因病告⽼回铅⼭。
在镇江的时候,⾟弃疾写了《永遇乐·京⼝北固亭怀古》和《南乡⼦·登京⼝北固亭有怀》两⾸⾮常著名的词。
千古江⼭,英雄⽆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道寄奴曾住。想当年,
⾦⼽铁马,⽓吞万⾥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三年,望中犹记,烽⽕扬州路。可堪回⾸,佛狸祠下,⼀⽚神鸦社⿎。凭谁
问,廉颇⽼矣,尚能饭否?
《南乡⼦·登京⼝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曹刘。⽣⼦当如孙仲谋。
《永遇乐·京⼝北固亭怀古》这篇词的上⽚赞扬在京⼝建⽴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吞胡虏的刘裕,表⽰⾃⼰要像他们⼀
样⾦⼽铁马为国⽴功。下⽚运⽤典故,借讽刺刘义隆表明⾃⼰坚决主张抗⾦但反对冒进误国的⽴场和态度。《南乡⼦•
登京⼝北固亭有怀》再次通过缅怀历史表达⾃⼰希望通过战争有所作为。⾟弃疾喜欢运⽤典故是他进⾏创作的特性之
⼀,这种创作⼿段在南宋时是⾮常流⾏的。⾟弃疾没有参加过进⼠考试,不排除以⽤典来表⽰⾃⼰的学问,获得⼼理补
偿的可能。⾟弃疾在43岁到53岁、56岁到65岁这两段时间内都被迫闲居,偏偏⼜⽮志不忘北伐⼤业,⼈⽣的悲剧便因
此形成。
《鹧鸪天》⼀词可以总结他的⼀⽣: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騄,汉箭朝飞⾦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髭须。都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由此,对作品理解的程度和对他⽣平的把握是相关互联的,对历史⼈物我们不能作简单粗暴的标签化的描写。
⼆、英雄之词
⾟弃疾的词有三个⽅⾯的主题。
其⼀,对中原的怀念和收复失地的决⼼。代表作之⼀就有《菩萨蛮·书江西造⼝壁》:
其⼀,对中原的怀念和收复失地的决⼼。代表作之⼀就有《菩萨蛮·书江西造⼝壁》:
郁孤台下清江⽔,中间多少⾏⼈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数⼭!
青⼭遮不住,毕竟江流去。江晚正愁予,⼭深闻鹧鸪。
这⾸词表达了作者北伐的决⼼,但却壮志难酬的状态。⾟弃疾的许多词中不断地提到⾃⼰的国⼟“长安”和北⽅国⼟“神
州”,作者借⽔怨⼭,抒发了⾃⼰对国家兴亡的感慨。鹧鸪声⾳,听起来像“⾏不得也哥哥”,表明了⾃⼰实现志向的道路
上阻隔重重,为本词添上了⼀抹悲情的⾊彩。
再如,⾟弃疾著名的《⽔龙吟·登建康赏⼼亭》⼀词:
楚天千⾥清秋,⽔随天去秋⽆际。遥岑远⽬,献愁供恨,⽟簪螺髻。落⽇楼头,断鸿声⾥,江南游⼦,把吴钩看了,栏
⼲拍遍,⽆⼈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可惜流年,忧愁风⾬,树犹如此。倩何⼈,唤取
盈盈翠袖,搵英雄泪。
⾟弃疾只要登⾼,就会遥望⾃⼰沦陷的故⼟,产⽣⼀种浓浓的忧愁,这与传统的宋词所写的登⾼盼望⼼上⼈归来的相思
离别内容完全不同,他完全改变了登⾼这⼀题材的主要内容。其实登⾼未必能看到北⽅,⼤都是内⼼的希望与想象。
楚天,是指长江中下游地⽅,古代属于楚国。秋⾼⽓爽,词⼈仿佛可以看到遥远的北⽅的⼭峦向⾃⼰述说痛苦和仇恨。
“献愁供恨”运⽤了拟⼈化的⼿法。“⽟簪螺髻”是美⼈们所⽤⾸饰的形状或发型的样式,⽤拟⼈化的⼿法写出了⼭⽔的美
好,暗喻江⼭的繁荣富贵。“献愁供恨”和“⽟簪螺髻”放在⼀起,⼀个怨恨,⼀个美好,反衬出词⼈的忧愁与沦落江南的痛
苦。“落⽇楼头,断鸿声⾥,江南游⼦”三句,虽然仍是写景,但⽆⼀语不是抒情。⾟弃疾⽤“落⽇”⼆字,不仅写时间,⽽
且暗写南宋国势衰颓。“断鸿”,是失群的孤雁,⽐喻⾃⼰作为北⽅⼈流落到南⽅,以及⾃⼰作为“江南游⼦”的飘零⾝世与
孤独失意的⼼境。“吴钩看了,栏杆拍遍”⼀句是⽤了两则典故,作者⽤在这⾥是为了表现⾃⼰雄⼼壮志⽆处施展的急
切、悲愤与痛苦的情态。“⽆⼈会、登临意”,慨叹没⼈懂得⾃⼰欲带兵打仗收复中原的抱负。再者,⼀般⼈登⾼,都是
赏景寻欢,⽽⾟弃疾不同,牵挂的是“遥岑远⽬”,北⽅的领⼟。
下阕中⽤三个典故表明⾃⼰的情感。“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句引⽤了⼀个关于西晋官员张翰秋风起,思
故乡,挂冠⽽去,潇洒归隐的典故,⽬的是为了借⽤典故表达“休说隐居好”的态度。“求⽥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运
⽤了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态度冷淡的典故。这两则典故主要是为了表现作者的志向,他返归家乡的⽬的是
为了收复失地,⽽不是“求⽥问舍”。“可惜流年,忧愁风⾬,树犹如此”,⽤的是东晋桓温北伐看到当年所种之树的典故,
是整⾸词的核⼼,表达了⾃⼰的忧惧之情,他害怕时光流逝,北伐⽆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倩何⼈,唤取红
⼱翠袖,揾英雄泪”,尽管有美⼈,但饮酒并不是写寻欢作乐,⽽是⾃伤抱负不能实现,世⽆知⼰,得不到同情与慰藉
的状态,与上阕中的“⽆⼈会、登临意”义近且相呼应。
其⼆,对皇帝的不满和对投降派的愤怒谴责。⾟弃疾不能施展⾃⼰的才华,⾃然有对当政者的不满,如《摸鱼⼉·淳熙⼰
亥,⾃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亭,为赋》:
更能消⼏番风⾬,匆匆春⼜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算
只有殷勤,画檐蛛⽹,尽⽇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误。蛾眉曾有⼈妒。千⾦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环飞燕皆尘⼟!闲愁最
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上阕通过描写春天美丽的风景来暗喻国家富饶的景象,⽤⾃⼰爱惜春天、留恋春天的感情,来表达⾃⼰的爱国之情。但
是春天却匆匆流逝,所以“怨春不语”,体现了⾃⼰不得志的状态。“画檐蛛⽹”,即使能像“蛛⽹”那样留下⼀点点象征春天
的“飞絮”,也是⼼灵中莫⼤的慰藉了。词中最多的是⽤⼤好时光⽐喻与情⼈恩爱相守的美好时光,但是⾟弃疾词中的春
光可以理解为⽐喻朝廷抗⾦的⼤好局⾯,暗指孝宗当政时要发动对⾦⼈的战争。
下阕借陈阿娇的故事写爱国深情⽆处倾吐的苦闷。美⼈被打⼊冷宫以及春天的离去都是⽆法挽回的,抗⾦的⼤好局⾯也
是⽆可挽回的。从南宋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实⼒确实不⾜以抵挡北⽅,站在个⼈的⾓度来说,⾟弃疾得不到带兵打仗的
机会,认为是在上者不会⽤⼈,⽽使⾃⼰怀才不遇。“闲愁最苦”以烟柳斜阳的凄迷景象象征南宋王朝⽇落西⼭、岌岌可
危的现实。《鹤林⽟露》甲编卷⼀对⾟弃疾的词评价道:“⾟幼安《晚春》词云:(词略)词意殊怨。……愚闻寿皇见
此词,颇不悦。然终不加罪,可谓⾄德也已。”意思是说⾟弃疾的词的怨⽓⾮常⼤,⽽且⾥⾯的内容与朝廷联系到⼀
此词,颇不悦。然终不加罪,可谓⾄德也已。”意思是说⾟弃疾的词的怨⽓⾮常⼤,⽽且⾥⾯的内容与朝廷联系到⼀
起,但皇帝并没有因为这⾸词⽽感到不悦,可见其宽容之⼼。
其三,建功⽴业的强烈愿望和壮志难酬的满腔悲愤。代表作如《⽔龙吟》:“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须长剑。”《⽔调
歌头》:“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满江红》:“袖⾥珍奇光五⾊,他年要补天西北。”《满江红》:“不念英雄江
左⽼,⽤之可以尊中国。叹诗书万卷致君⼈,翻沉陆。”都表现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伤情感。
以上三种主题在⾟弃疾不同的词⾥有着不同的表现,往往⼀⾸词⾥这三种主题还会同时存在。
⾟弃疾的“以⽂为词”即⽤散⽂的笔法来写词。其特点有三:
(⼀)⾟弃疾那种“⽆⼈会,登临意,把栏杆排遍”的情绪的积压,是以含蓄为特点的诗词所表达不出来的,散⽂的句式
流畅⾃然,适宜表达这种思想感情;
(⼆)积愤于⼼,抑郁狂放,需要淋漓尽致地宣泄内⼼情感。
(三)在表明⾃⼰的政治观点或主张时,更需要以散⽂的议论⽅式⼊词。
沁园春·将⽌酒、戒酒杯使勿近
杯,汝来前!⽼⼦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似奔雷。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
便埋。浑如此,叹汝於知⼰,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平居鸩毒猜。况怨⽆⼤⼩,⽣於所爱;物⽆美恶,过则为灾。与汝成⾔,勿留亟退,吾⼒犹能肆
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
这⾸词通过拟⼈化的⼿法,以词⼈和酒杯的对话结构全词,成功地塑造了“杯”这样⼀个喜剧形象:它善于揣摸主⼈的⼼
理,能应对,知进退。在主⼈盛怒的情况下,它能通过辞令,化严重为轻松。当其被斥退时,还说“麾之即去,招则须
来”,等于说主⼈还是离不开⾃⼰,⾃⼰准备随时听候召唤。“吾⼒犹能肆”⼜是从经典中借⽤的句⼦。这样散⽂化的写
作,没有了诗歌的跳跃和韵味,但却是⾟弃疾独特的写法。
⾟弃疾⼴泛运⽤经史⼦集中的⽂句、词汇⼊词,改变了词的⽓质风貌。以前的诗⼈喜欢化⽤诗句作词,但是⾟弃疾喜欢
使⽤《论语》《左传》《孟⼦》《庄⼦》中的句⼦⼊词,使得⾃⼰的词变得更加富有议论性。如《踏莎⾏》:
进退存亡,⾏藏⽤舍,⼩⼈请学樊须稼。衡门之下可栖迟,⽇之⼣矣⽜⽺下。
去卫灵公,遭桓司马,东西南北之⼈也。长沮桀溺耦⽽耕,丘何为是栖栖者。
在《踏莎⾏》这⾸词中,“进退存亡,⾏藏⽤舍,⼩⼈请学樊须稼”⼀句出⾃于《论语》;“⽇之⼣矣⽜⽺下”⼀句出⾃于
《诗经》;“去卫灵公,遭桓司马”⼀句出⾃于《左传》。
范开在《稼轩词序》中评价⾟弃疾:“其词之为体,如张乐洞庭之野,⽆⾸⽆尾,不主故常;⼜如春云浮空,卷舒起
灭,随所变态,⽆⾮可观。”范开是⾟弃疾的学⽣,他评价⾃⼰⽼师的词⽆⾸⽆尾,不寻常规。刘⾠翁在《⾟稼轩词
序》中评价⾟弃疾:“⾃⾟稼轩前,⽤⼀语如此者必且掩⼝。及稼轩横竖浪漫,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如悲笳万
⿎,平⽣不平事并卮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词⾄此亦⾜矣。”意思是说在⾟弃疾以前的⼈这么写词就会被⼈谩
骂,但是在⾟弃疾之后这么写却如同给⼈当头⼀棒,整⾸词写得酣畅淋漓,让⼈为之赞叹。
当然,也有对这样的特点持批评态度的。张炎在《词源》卷下中批评⾟弃疾道:“⾟稼轩、刘改之作豪⽓词,⾮雅词
也。”认为⾟弃疾写的词并⾮⾼雅之词。沈义⽗的《乐府指迷》写道:“近世作词者,不晓⾳律,乃故为豪放不羁之语,
遂借东坡、稼轩诸贤⾃诿。”那些写词写得不好的作者都说⾃⼰的写作⽅式是模仿苏轼、⾟弃疾的,可见⾟弃疾的词也
带来了⼀些弊端。
四、艳情词
词写艳情是正宗。⾟弃疾有58⾸这样的词。
淡黄⼸样鞋⼉⼩,腰肢只怕风吹倒。蓦地管弦催,⼀团红雪飞。曲终娇欲诉,定忆梨园谱。指⽇按新声,主⼈朝⽟京。
写相思之情的《⼀剪梅》:
记得同烧此夜⾹,⼈在回廊,⽉在回廊。⽽今独⾃睚昏黄,⾏也思量,坐也思量。
锦字都来三两⾏,千断⼈肠,万断⼈肠。雁⼉何处是仙乡?来也恓惶,去也恓惶。
⾟弃疾的⼈⽣志向和品格对他的这些词也还是有很多影响的,著名的《青⽟案·元⼣》读起来也别有寄托: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宝马雕车⾹满路。凤箫声动,⽟壶光转,⼀夜鱼龙舞。
蛾⼉雪柳黄⾦缕,笑语盈盈暗⾹去。众⾥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那⼈却在,灯⽕阑珊处。
“灯⽕阑珊处”的⼥性清⾼、脱俗,不贪慕荣华富贵,⾃命孤⾼,其中蕴含⾟弃疾⾃⼰的⼈格。梁启超对⾟弃疾这⾸词的
评价:“⾃怜幽独,伤⼼⼈别有怀抱。”⾟弃疾⼀⽣⼼系战场,很少关注⼥⾊,他的艳情词也不算很多,其中⼀部分也只
是借清⾼的⼥⼦来表达⾃⼰的远⼤志向。
(本⽂根据录⾳整理,未经本⼈审阅)
专栏
宋俊玲
责编|穆如
HDJDSY
本文发布于:2022-12-10 14:43: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797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