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能进化成人吗?
作者:寒石
来源:《课堂内外(小学版)》2020年第06期
你整天蹦蹦跳跳的,就跟個猴儿似的!能安静片刻吗?
猴儿多好!要不是孙猴子一路相伴,降妖除魔,力挽狂澜,玄奘怎能取得真经?
那你怎么不说小猴子下山,三心二意,朝三暮四,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呢?
小学语文课你有认真,上吗?请好好读课文,是追了兔子扔了西瓜,谢谢!
……
童话里的猴子有“人性”
本期主角
《小猴子下山》(一年级下册)《猴王出世》(五年级下册)
《小猴子下山》和《猴王出世》,一篇是童话,一篇是神话小说,主角都是猴子。在童话
和神话故事里,动物大多数时候会说话,有心理活动,具有“人性”。这两篇文章都通过典型的
事例来刻画猴子的形象。
围绕一个特点来写
《小猴子下山》写了4个场景。主角小猴子在4个不同地方,发生了4个首尾相连、紧密
相关的故事:
噍,当我们列出这个表格,就会发现发生在小猴子身上的4件事情,都是围绕着一个特点
在一小猴子做事没有明确目标,三心二意。
所以,在写人物的时候,想要把一个人物形象写得鲜活、丰满,可以抓住人物身上一个显
著的特点,围绕着这个特点,通过几个具体的事例展开细致的描写。
小猴子为追兔子扔了西瓜,最后空手而归。聪明的你,一定知道那一刻I猴子是怎样的心
情吧?
通过一个具体事例来写
《猴王出世》开篇就交代了石猴的身世来历。这段特殊的身世让人眼前一亮,很容易就将
石猴从“芸芸众猴”之中识别出来,辨识度非常高。
写人物的时候,不一定要交代身世,不然会千篇一律。但是,如果这个身世很特别,那就
值得一写,可以第一时间塑造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形象。
在交代了石猴出世的过程后,接下来《猴王出世》用一件具体的事件探洞,来写石猴是如
何成为一代美猴王的。探洞的过程,石猴的动作一气呵成,三次“跳”完整地表现了石猴从探洞
到称王的全过程。
这三跳,先后有序,过程完整,将一只聪明伶俐、勇敢自信、积极进取的猴子写得栩栩如
生,入木三分。
在写人物的时候,可以像《猴王出世》一样,通过一件完整的事情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
点。仔细观察,准确地抓住人物的瞬间动作和连续动作,就能让人物形象变得鲜活、立体。
猴子家族的新鲜事
文/Jessie
在广袤的地球上,生活着许多与人类朝夕相处的动物朋友,聪明伶俐的猴就是其中的一大
类。这群机灵可爱的动物与我们结下了千百年的不解之缘,同样也带我们]解开了许多自然的
奥妙。
猴家的新旧之分
细长的尾巴、灵活的四肢、聪明伶俐的性格、与人类相似的体态……灵长类动物与我们有
着诸多相似之处,而人们也习惯性地将这群动物朋友统称为“猴”。
事实上,猴的家族分支众多,各个物种间不仅外貌相差甚远,就连脾气和秉性也各不相
同。按照生物学特征分类,可以将猴儿们分为新大陆猴和旧大陆猴,其中,新大陆猴主要分布
在中南美洲,而旧大陆猴则居住在非洲和亚洲地区。
猴儿们孰新孰旧?科学家主要根据形态特征进行区分。
旧大陆猴的鼻子比较秀气,鼻孔较小,且间距很窄。灵长类下属的猴科,均属于旧大陆
猴,这其中包括我们最为熟悉的猕猴、金丝猴,也包括长相奇特的长鼻猴、性格彪悍的狒狒和
山魈等。黑猩猩、长臂猿等在非正式场合亦被称为猴,但它们却属于类人猿。
面相粗犷、身怀绝技是新大陆猴的两大特征——它们的鼻孔开向侧面,且鼻孔之间的间距
较宽;能够用尾巴缠卷树枝辅助攀爬。卷尾猴、松鼠猴、僧面猴、蜘蛛猴、吼猴,这些猴群里
略显异样的家伙都是新大陆猴家族的成员。
究竟猴子家族中,哪类与人类更“亲近”呢?与新大陆猴相比,旧大陆猴与人类的亲缘关系
更近。
猴子为什么没有进化成人
猴子与人类有着诸多相似之处,旧大陆猴与人类的亲缘关系近,但为什么猴子没有进化成
人呢?这要从灵长类动物的进化说起。
从灵长类动物的进化过程可以看出,人与猴子是兄弟物种,来自于同一个已经灭绝的猿猴
祖先。两者同根同源,有着各自独立的进化方向。
在5月刊上,我们说过地球上的生物有几十亿年的进化历史,脊椎动物出现在约5亿年
前,最早像鱼类一样生活在水中。后来有一些适应了陆地生活,形成了爬行类、哺乳类等动
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它们之间没有孰高孰低、谁优谁劣的区别,大家都是选择了一种最
佳的状态去适应当前的环境,而且还会继续进化下去,只要该物种不灭绝。
人类也是一样,当一部分类人猿离开森林进入非洲草原生活,因为不需要在树上爬上爬
下,他们双脚移动能力慢慢变强,渐渐地可以直立行走。究竟是什么促使人类直立行走,目前
科学界还没有定论。但是,科学家普遍认为,作为一种特殊的移动方式,直立行走应该是在草
原生活中逐渐形成的。
而此时,猴子和猩猩还生活在森林中,栖息在树上,它们和人类向着各自的方向同时进化
着。为了适应森林复杂的环境,猴子演化出了各种技能和不同的身体特征。
按照达尔文的理论,进化没有方向,也不是因为个体需求,而是因为随机的基因突变。经
过成千,上万代的选择和淘汰,能适应环境的特点使个体更好地繁衍存活,从而稳定成种群的
特性。这个时候,生命看起来和最初已经有着云泥之别。我们可以用下图来模拟基因突变的过
程。
最开始只有一个细胞,只吃红色的食物。
有一天,细胞自我复制,变成了两个,一开始它们都吃红色食物。
突然,第二个细胞有了点小变化,它不仅能吃红色食物,还能吃蓝色食物,它突变了。
第一个细胞还是只能吃红色食物,但是环境中红色食物越来越少。为了生存,第一个细胞
只能像第二个细胞一样突变,既能吃红色食物,又能吃蓝色食物。于是,这样的细胞就在生物
体内复制得越来越多,生物因此发生了变异,这就是我们说过的适者生存。
天生的“好奇宝宝”
好奇心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驱动力,而在自然界中,许多动物亦是天性使然,凡事都想
一探究竟。猴子就是这么一群天生的“好奇宝宝”。
灵长类喜欢用“手”来探索新鲜的东西,用眼来探视新鲜的事物,用耳朵来探听新鮮的声
音。在野外观察的过程中,动物学家发现猴子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旦察觉到有陌生的事物,它
就会凑近看,试图弄个明白,有时还会将其捡起来反复拨弄、研究,犹如鉴宝一般。在实验室
中,科学家们通过设置机关和游戏来检测猴子的反应。推插销、开窗户、透过小孔窥探外
界……猴子对各种把戏极为热衷,甚至一连玩上几十天依然乐在其中。
猴群中的王朝更迭
大部分猴子都是群居动物,时常一大家子老老小小几十口生活在一起。与人类家庭不同,
猴群常分为家庭式的繁殖群和由单身汉组成的公猴群。
顾名思义,繁殖群就是为了繁衍生息而聚集在一起的猴子。它们当中雄雌比例不均,地位
最高的是一只年轻强壮的雄性“猴王”,担负着维护猴群安全的责任,其余的都是它的妻妾和儿
女。雄性小猴成年之后就会离开群体,而雌性小猴则会继续留在其中,和亲属共同生活。
离家的公猴有的独自生活,也有的加入了“单身汉俱乐部”,与好哥们儿一起过日子。只有
开始谋划自己的“终身大事”时,公猴才会伺机返回繁殖群,获得与母猴接触的机会。一般而
言,它们有两种办法来达成心愿:一种是通过“功夫”赶走原本的猴王,自己取而代之;另一种
则是小心、低调地接近猴群,通过义务照顾小猴来换取“上门女婿”的身份。《猴王出世冲的石
猴靠自己的本事毛遂自荐称王,符合猴子的特点,但前提是这个猴群没有猴王,否则免不了一
场血雨腥风的较量。
猴子间的精诚协作
人类社会讲究团队合作,猴群也是如此。群居生活的猴子有明确的社会等级,还有清晰的
分工和有趣的社交行为。
领导猴群迁移以及保卫亲眷的重任非猴王莫属,其他未成年的公猴时常协助猴王,扮演护
卫,同时还兼任教员训练弟弟妹妹。母猴的责任是保育幼儿,就算不是亲生骨肉,面对嗷嗷待
哺的小猴,七大姑八大姨们也会伸出援手,在母亲劳累时帮衬一把。对整个猴群来说,起居饮
食都是团体行动,大家相互依赖,协同分工。
无论是动物园还是野外环境中,我们都能观察到猴子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互相理毛。这
种简单的动作不仅具有清理皮毛的作用,更是猴子之间相互交流、维系感情的方式。
古人或许是观察到猴群中的亲密关系,才构思出《猴子捞月》的故事。虽然我们无法验证
故事中的“猴梯”是否属实,但在自然界中,摄影师的确拍摄到了几只猴子相互拉拽,攀爬嬉戏
的场景。那调皮的动作和神情,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知道多一点
与大多数猴子不同,长臂猿遵循着一夫一妻制。结为伉俪之后,两只猿便会相守终生。在
森林中,一对长臂猿夫妻独享块领地,它们与小长臂猿共同生活,直至其成年。
知道多一点
猴子身上出汗后,皮肤表面会留下一种略带咸味的结晶盐。猴子特别喜欢吃结晶盐,这是
它们补充体内盐分的一种方式。同时,结晶盐附着在猴子皮毛上也会让它们不舒服,所以它们
会互相理毛。
我们先来玩一个词语填字的游戏,下面每个词语都和猴子相关。
你填出来了吗?有没有发现,这些和猴子相关的词语,大多有负面含义。在我们的文化当
中,虽然猴子聪明,但有一些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意味;虽然猴子身手敏捷,但总伴随着性子急
躁,丢三落四的性格特点。
准确把握动物的特点是写好童话的前提。以猴子为例,如果要以猴子为主角创作童话,就
要抓住猴子的特点来写。同样的,以其他动物为主角的童话,就要抓住这种动物的特点来写。
比如,《龟兔赛跑》,你要是设定乌龟跑得飞快,兔子跑得很慢,就不符合自然规律了。在一
篇童话里,抓住动物的一个性格特点展开描写,把它写细致就够了。
童话要讲述有趣的故事,故事结构一定要完整。写作的时候,你要设定故事发生的场景,
在这个场景里,围绕着猴子的一个性格特点,可能会发生怎样的故事?你可以根据下面这个思
维导图,选择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场景,展开想象,进行童话创作。
童话除了讲述有趣的故事,更蕴含了一定的道理。你打算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大家一个什么
道理呢?把这个道理藏在故事里,或者用主角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吧。
跟着乐乐姐姐解锁新技能,现在,你是不是可以开始创作一篇关于猴子的童话故事了?
本文发布于:2022-12-10 11:35: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788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