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功近利成语故事
【成语】:
急功近利
【拼音】:
[jígōngjìnlì]
【解释】:
功,成功;近,眼前的。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
【出处】: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卷九·对胶西王》: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
功。”
【举例造句】:
胡永洲《当前医学科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但也不能~,忽视了基础学科的研究”。
章炳麟《答梦庵》:“而~,不避声色,则阳明学为厉阶”。
【成语故事】: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为博士官,以通晓《公羊
春秋》闻名于世。他专心治学,三年不到花园游玩,很负盛名,当时的士人都以师礼尊奉他。
在汉武帝时期,因朝廷长期对外用兵和统治者的穷奢极欲,赋役日益苛重,致使百姓
怨声载道,封建统治集团内部孕育着严重危机。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董仲舒提
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汉武帝采纳了他的主张,董仲舒也被派遣到诸侯王那里
担任了国相之职。但是没过多久,董仲舒却因才遭妒,备受其他官员的排挤,后因提出“灾
乱说”而被人诬陷有颠覆国家的意图,差点被处死。汉武帝念及旧情,亲自出面赦免了他。
后来,汉武帝听从丞相公孙弘的意见,将其派往胶西。让他做了胶西王国相。
公孙弘与董仲舒同为儒学经师。公孙弘擅长逢迎附和,深得汉武帝的器重,被任命为
丞相。董仲舒却时常不识时务,正言直谏,汉武帝对他很头疼,所以敬而远之。公孙弘一直
以来都嫉妒董仲舒的才华,这次,他找到了机会,希望可以一举铲除董仲舒。举荐,也是有
计划的谋杀。
胶西王是汉武帝的兄长,依仗自己是汉室宗亲,有恃无恐,骄横暴戾。之前,朝廷派
去的国相统统被他以各种罪名斩杀,无一幸免。幸运的是,因为董仲舒的声名与才学,胶西
王不但没有杀他,反而十分敬重他。有一次,胶西王对董仲舒说:“勾践的贤明,加上范蠡
(lí)、文种的才能,我认为这是越国的‘三仁’,你怎么看待这三仁呢?当初齐桓公有问题
请教管仲,我的疑虑就由先生解决了。”
董仲舒回答说:“我才疏学浅,没能力决断大王的疑虑。虽然如此,大王向我提问,
我不能不尽我所知回答。我听说,过去鲁国国君问柳下惠:‘我想攻打齐国,你看怎么样?’
柳下惠回答说:‘不行。’他退下来满脸忧愁地说:‘我听说,阴谋侵略邻国的,不会向仁
爱者讨教,这次国君为什么问我呢?’可见,柳下惠连被问都觉得羞耻,更别说参与讨伐齐
国了!由此看来,越国本来就没有一个‘仁’,哪来的‘三仁’?所谓仁人,是‘正其道不谋
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端正自己奉行的道义而不谋求眼前的小利,修养自己信奉的理念
而不急于取得成果)的仁。致力于以德教化民众而使社会风气大变,才是仁的最高境界,尧、
舜、禹就是榜样!”
本文发布于:2022-12-10 10:57: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787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