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MIT博⼠的⾃述:我为什么要读博⼠
关于作者:
教育背景(Education)
⿇省理⼯学院电脑科学与⼈⼯智能实验室(ComputerScienceandArtificialIntelligenceLab,Massachutts
InstituteofTechnology)2008-2012
台湾⼤学资讯⼯程研究所(DepartmentofComputerScienceandInformationEngineering,NationalTaiwan
University)2005-2007
台湾⼤学资讯⼯程系(DepartmentofComputerScienceandInformationEngineering,NationalTaiwan
University)2001-2005
台中⼀中
研究兴趣(RearchInterests)
⼈机互动(human-computerinteraction),使⽤者接⼝设计和评估(urinterfacesdesignandevaluation),end-ur
programming,软件⼯程(softwareengineering),⼈⼒计算(humancomputation),游戏设计(gamedesign)
最近好像很流⾏讨论要不要念硕⼠,像是xdite的我不会念硕⼠和彭明辉的不⽢不愿地念硕⼠。在美国则是看到Matt
Welsh写了DoyouneedaPhD?讨论该不该念博⼠。
我在MIT博⼠班已经念三年半了,预期今年六⽉要毕业,刚好可以在30岁前画下⼀个值得纪念的⾥程碑。在毕业之前就
顺便利⽤这篇⽂章总结⼀下我的感想,也可以让未来更多迷惘的⼈看清未来的各种选择。
简单的说,如果让我重来⼀次,我还是会念硕⼠班还有博⼠班。我知道很多⼈在选择要不要念研究所时,是看对未来的
就业有没有帮助,甚⾄是没有选择的空间⽽被家长强迫升学。我从国中起就很清楚知道⾃⼰想做什么,但我并不是会做
长远规划的⼈,⽽是⾛⼀步算⼀步,因为我觉得世界变得太快,提前规划五年⼗年后的职业道路并没有太⼤意义。所以
我虽然很早就知道⾃⼰喜欢写程式和研究新东西,但我⼀直到⼤四才决定要念硕⼠班,到了硕⼠班才决定要念博⼠班。
念书⼀向不是我的兴趣,⾼中没认真上过⼏堂课,然后靠着程式⽐赛混进台⼤。在台⼤时我也都不去上课,整个四年我
唯⼀全勤的课是⼤三的compiler,因为这是唯⼀⼀堂让我觉得去课堂⾥听课⽐⾃⼰念还要有效率的课。但虽然没去上
课,我可是很认真写作业的,尤其是程式作业我都会做把所有可以做的bonus全做完,有空的话还会⾃⼰多加⼀些有趣
的功能。也因此到了⼤四时,我的成绩还能勉强进⼊推甄台⼤研究所的门槛,等于可以免试直升硕⼠班。但除了学校⽣
活外,我从⼤⼀时就在学校外的⽹络公司兼差写程式和做顾问,同时也在系上的⼯作站实验室帮忙管理⼀堆服务器和
Linux主机,到⼤四还同时在另⼀个startup公司打⼯兼差,所以⽣活其实还蛮多采多姿的。在当时(2005年)这种情况
下,其实不太难决定要不要念硕班,因为1)我还不想当兵2)我当时这些打⼯的收⼊其实⽐⼀般⼤学毕业⽣起薪还⾼不
少,⽽且我花在这些⼯作的时间很少,每个礼拜还有很多时间可以⾃由运⽤3)我找到了⼀个好⽼师,给我很⼤的空间可
以在硕⼠班做任何我想做的题⽬。于是我就这样继续待在台⼤念了两年的硕⼠班。
在硕⼠班时,我最⼤的收获是打开了眼界,透过世界顶尖的论⽂知道了这领域中最先进的研究和问题是什么,也慢慢了
解MIT、Stanford、Harvard那些世界顶尖的⼤学都在做什么研究。我虽然喜欢写程式,但也不喜欢⽼是⼀直写简单的留
⾔板或是blog这种书本上的万年范例程式,只有⼀直做新东西才能激起我的热⾎。慢慢的我也发现念博⼠班可能是最适
合我的路,可是同时我也有⼏个挣扎的地⽅1)要念博⼠班就要去国外念最好的学校才有意思,那就得先花⼀年当兵,⽽
不能找个公司做四年国防役⽽不当兵2)博⼠班平均要念六年,同样的时间如果我在台湾⼯作,损失的机会成本是台币⼀
千万以上加上六年的年资3)出国唸书要离开熟悉的地⽅,熟悉的朋友、家⼈,要⽤很破的英⽂在独⾃国外⽣活4)博⼠毕
业实际上会减少就业机会的选择,尤其是在台湾,真正需要博⼠的企业⾮常少。
我在台⼤认识很多⼈都有出国唸书甚⾄在国外⼯作的梦想,所以对他们来说这些障碍都不是问题。但对我来说,出国唸
书最⼤的诱因只是有机会在世界顶端的学校做⾃⼰喜欢的研究,和全世界最厉害的⼈⼀起⼯作,⾄于是不是要在国外⼯
作则是想都没想过。
想清楚这点后,我⽴定⼀个⽬标,我只申请我最想去的两家学校,如果上了⽽且有奖学⾦我就去念,不然就算了。
想清楚这点后,我⽴定⼀个⽬标,我只申请我最想去的两家学校,如果上了⽽且有奖学⾦我就去念,不然就算了。
最后的结果是我幸运的申请上了MITCSAIL,指导教授也能给我奖学⾦,所以我现在才会在这写这篇⽂章。
回过头来看,现在很庆幸我有决定要尝试⼀下申请MIT,即使当时看起来成功的机会渺茫。⽽这⼏年念博⼠班带给我的
收获,也远⼤于当初的想像,在美国可以得到的各种机会更是在台湾⼀辈⼦也碰不到的。
虽然⼀开始看起来在经济上会损失很⼤的机会成本,但实际上美国各种科学和⼯程科系的博⼠班都有奖学⾦(RA、
TA、或fellowship),以MIT这种私⽴学校来说,⼀个教授每收⼀个⼈就要帮他付⼀年总共七万美⾦的学费和⽣活费,
当初我即使在⽵科爆肝做不是很喜欢的⼯作,⼀年的收⼊也不会⽐七万美⾦多多少。当然,以帐⾯上的收⼊来说,博⼠
班念完是存不了多少钱的,因为七万美⾦⼀半是要拿去缴学费,剩下的⽣活费也⼤半要缴房租和吃饭过⽣活。在台湾⼯
作六年可能可以买个房⼦,但在美国念完博⼠班只会得到⼀个博⼠学位和少少的存款。
那话说回来,这个博⼠学位到底值不值得?如果在四年前还在台湾时的我来看,我会说我不确定,但在MIT待四年后,
我会说“200%值得”。
⾸先最⼤的“福利”是在完全⾃由的环境下(包括经济上的⾃由,选题⽬和选合作伙伴的⾃由),和全世界最聪明的⼀群
⼈⼀起研究各种既有趣也有挑战性的问题。这种机会⾮常难得,如果⼤学或硕⼠毕业就去⼯作,⼀定会在题⽬和合作伙
伴上受限;如果⾃⼰创业,就会在经济和合作伙伴上受限;于是念博⼠班成为唯⼀可以同时得到三⽅⾯⾃由的最佳选
项。⾄于对于能⼒的增进⽅⾯,最⼤的收获是英⽂变好了,可以轻松跟来⾃世界各地的⼈沟通,读写英⽂论⽂也是跟吃
饭⼀样简单。另外就是“做研究”的能⼒,虽然我觉得我本来就是⼀个靠⾃⼰学习和研究新知的⼈,但博⼠班的训练是把
这件事变得系统化,让我可以帮更多⼈学会这样的能⼒。做研究的能⼒还有⼀个更重要的⾯向,是判断什么题⽬才是有
研究价值的,⽽什么是没有的。如果没有这项能⼒,不管未来做什么事都很容易瞎忙,例如说花很多时间做⼀些简单琐
碎的⼩事、研究⼀个⼀百年前早就有⼈完全想透的问题、或是卡在⼀个早已被证明不可能有解的问题上。
⾄于念博⼠这⼏年的年资和可能减少的⼯作机会,现在看来实在⼀点都不重要。因为⼀旦毕业后,打开的门是“全世
界”顶尖企业和研究机构的机会。资讯科学的博⼠在美国出路⾮常⼴,我都还没毕业就⼀天到晚收到各式各样猎⼈头的
信,除了硅⾕那些⼤⼤⼩⼩的软件和⽹络公司外,华尔街的hedgefund都是直接开出硅⾕两到三倍的价码在抢⼈。如果
对这些没兴趣的⼈,也很容易到⼤学或是⼤公司的研究机构中继续做研究,或是直接加⼊学校附近上百家的startup中当
个CTO或techlead。
这些机会如果我当初待在台湾,就⼀辈⼦也见不到甚⾄听不到。(我在台湾时甚⾄没听过hedgefund这个词,也没听过
有哪个念资讯的会去这种公司。但实际上美国最厉害的⼏个hedgefund全都是⽤数学、物理、资讯的博⼠⽤⾮常科学的
⽅法在赚钱的。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前MIT教授JamesSimons开的⽂艺复兴科技(RenaissanceTechnologies)。)
世界很⼴⼤,相较之下台湾真的是⼀个⼩⼩岛。如同Sega的《我为什么离开Google》说的⼀样,台湾没有软件产业,
甚⾄在其他产业中也很少有软件专业能发挥所长的舞台。我希望台湾能够更好,但同时我也觉得每个⼈的眼光应该放远
放⼤,看向世界和未来⼗年⼆⼗年,⽽不是聚焦在台湾、中国和未来的两三年⽽已。
Disclaimer:这篇⽂章不是要⿎励每个⼈都念博⼠,我知道很多⼈对于学术研究没有兴趣和热情(其实我也不太有,我只
是喜欢打造新东西⽽已)。但是,眼界、研究和实作能⼒的培养则是每个⼈都能⾃⼰做的,这些才是真正影响⼀辈⼦的
事情。
作者:张琮翔,原载:作者博客。本⽂版权归属作者/原载媒体。
本文发布于:2022-12-10 10:44: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786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