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皮动物门
1、五辐射对称:虫体的口面及反口面的中轴,可以把身体做五次不同的切
割,所切出的两个部分基本上是互相对称,或是说沿着身体的体轴,整个身体由
五个相似的部分构成。
2、次生性辐射对称:棘皮动物的幼虫时期是两侧对称的,长成成体后才变
成五辐射对称,我们把这种辐射对称叫次生性辐射对称。
3、水管系统:是棘皮动物所特有的结构,由体腔的一部分演变而成,主要
功能是运动。
4、围血系统:海盘车(海星)的血系统很不发达,全由微小的管道或血窦
组成,其外往往由一相应的管状体腔包围着(常称为围血窦),这套管腔就是围
血系统。
5、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棘皮动物是区别于无脊椎动物其他类群的,
为后口动物。2)次生性辐射对称,而以五辐射对称为主,幼虫是两侧对称。3)
具中胚层来源的内骨骼,常向外突出形成棘刺,故称棘皮动物。4)真体腔发达,
具特殊的水管系统和围血系统,管足有运动、呼吸、排泄、捕食等多种功能。
十三半索动物门(隐索动物门)
柱头虫:体呈蠕虫形,两侧对称,背腹明显,全身由吻、领、和躯干三部分组
成
十四脊索动物门
主要特征:具脊索(支撑身体),具背神经管,具咽鳃裂
与高等无脊索动物相同的特征:两侧对称,分节现象,三胚层,后口动物,
次生体腔
脊索动物门:1.尾索动物亚门(无头类):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于幼体的尾部,
成体退化或消失,体表有被囊,代表动物:柄海鞘(独特的可逆式血液循环方式)
为原索动物
2.头索动物亚门(无头类):脊索和神经管纵贯于全身的背部,并终生保留,
咽鳃裂众多。代表动物:白氏文昌鱼,为原索动物
3.脊椎动物亚门(颌口类):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地
被脊柱所代替
脊索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脊索的出现使动物的运动、保护支持功能获得质的飞跃。脊索构成支撑躯体
的主梁,是体重的受力者,使内脏器官得到有力的支持和保护,运动肌肉获得坚
强的支点,在运动时不至由于肌肉的收缩而使躯体缩短或变形,因而有可能向大
型化发展。
脊索的中轴支撑作用也使动物体更有效地完成定向运动,对于主动捕食和逃
避敌害都更为准确、敏捷,脊椎动物头骨的形成和颌的出现以及椎管对中枢神经
的保护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脊索动物:在个体发育全部过程或某一时期,具有脊索,脊神经管和腮裂的
动物。
头索动物:文昌鱼终身具有脊索,脊神经管,咽腮裂三个主要特征,几所纵
贯身体全长达到身体最前端。所以叫……
脊椎动物:有明显头部和附肢,几所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
被脊柱所代替,而且脊柱有许多脊椎骨连接而成,故称……
羊膜动物:爬行纲,鸟纲,哺乳纲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羊膜因而合称……
变温动物:因代谢水平低,不能产生足够的热量和体温调节机制不完善,体
温随外界环境的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也成外温动物。
恒温动物:因代谢水平高,能产生足够的热量和体温调节机制完善,体温不
随外界环境的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也成内温动物。
咽腮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
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开口间接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就
是……
圆口纲
主要特征:体呈鳗形,分头、躯体和尾三部分。
原始特征:
1.缺乏用作主动捕食的上、下颌
2.无成对的偶鳍
3.终生保留脊索
4.皮肤裸露,无鳞
由于口呈圆形常称圆口类,由于其上下颌又称无颌类;具有独特的呼细结构
—鳃囊,又称囊鳃类;由于头背中央仅有一短管状的单鼻孔,又称单鼻孔类。
鱼纲
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适应性表现:
1.身体大多呈纺锤形,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无颈部;
2.体表被有鳞片,皮肤富有粘液腺;
3.用鳃呼吸;
4.用鳍游泳;
5.大多数具侧线系统,可感知水波及水流等;
6.心脏具有一心室,一心房,血液循环为单循环。
两栖纲
吞咽式呼吸:两栖动物的呼吸动作主要依靠口腔底部颤动升降造成空气吸入
和呼出肺的动力为完成的呼吸方式。
不完全双循环:两栖心室没有分割成两室,心室中血有混合现象,肺循环和
体循环不能完全分开。
两栖纲的主要特征:皮肤富有粘液腺,体表湿润,有呼吸作用;幼体生活于
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上陆生活,用肺呼吸;心脏有两心房,一心室,血液循
环为不完全的双循环;具有五趾附肢;发育中有变态;出现中耳,出现内鼻孔。
羊膜动物共有的特征:胚胎在发育期间,发生羊膜、绒毛膜和尿囊等一系列
胚膜。同时这也是保证羊膜动物能在陆地上完成发育的重要适应。
爬行纲
胸腹式呼吸:借助胸廓扩张与缩小及腹壁肌肉运动完成呼吸的方式。
卵胎生:某些鱼类和爬行类受精卵留在母体的输卵管内发育,直至胚胎完全
发育成为幼体时产出,胚胎发育的营养来自卵黄。
爬行动物:体被角质鳞或硬甲,陆地繁殖的变温羊膜动物。
羊膜卵: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了羊膜的卵。
尿囊:胚胎发育过程中,自消化道后部发生的一个充当呼吸和排泄的器官。
爬行类成为真正的脊椎动物要解决的问题:
1)胚胎发育出现羊膜,具陆上繁殖能力。2)皮肤角质化程度加深,外被角
质鳞片,皮肤干燥缺乏腺体,有效防止体内水分蒸发3)肺比两栖复杂,出现胸
廓,呼吸机能加强4)四肢比两栖强健,指端具爪,适于陆上爬行,后肢通过腰
带与两荐椎相连,构成牢固支架,有力承受体重。
爬行纲的主要特征:体被角质鳞或硬甲,在陆地繁殖,变温,羊膜动物.在防止
体内水分蒸发,以及适应陆地生活和繁殖等方面,比两栖类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爬行动物的皮肤特点:高度角质化,且外被角质鳞,构成完整的鳞被,可有
效地防止体内水份的蒸发
鸟纲
开放式骨盘:鸟类耻骨退化,左右坐骨,耻骨不再腹中线处相会和联结,而
是一起向侧后方伸展,与产大型硬壳卵有关。
双重呼吸:由于发达气囊系统与肺相连以及肺互相连通三级支气管网组成,
呼吸一次两次气体交换,与飞行时的高耗氧量相适应。
双重调节(视觉):鸟特有,眼球前巩膜角膜区改变角膜屈度,后巩膜角膜
区改变晶体屈度。
气囊:鸟呼吸系统特化,发达气囊系统与呼吸系统相通,是鸟类具有双重呼
吸,还可避免内脏摩擦起冷去作用。
鸟类与爬行类相比的进步特征:1)具有高而恒定体温,减少对环境依赖2)
迅速飞翔能力,主动迁徙适应多变环境3)发达神经系统和感官,及与此相联系
的各种复杂行为更好协调体内外环境统一4)较完善繁殖方式和行为保证后代较
高成活率
恒温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1)恒温室与无脊椎动物和低等脊椎东的本质
区别2)高而恒定体温促进体内各种酶活动,提高代谢水平3)恒温是产热与散
热的动态平衡4)恒温出现是机体发展过程中与环境条件对立统一的结果
鸟类适应于飞的特征:
1)身体流线型,减阻力2)前肢特化为翼3)皮肤柔软有羽区、裸区之分4)
骨骼轻且坚固,有充气空隙,头骨、脊柱、骨盘和前肢的骨块有愈合现象,股骨
和带骨有较大变形5)使翼扬起和下扇的胸小肌和胸大肌发达背部肌肉退化6)
直肠短,不存粪便,有利减轻体重7)双重呼吸保证飞行时氧的供应8)完全双
循环提高运输氧的能力9)排泄物为尿酸,无膀胱减轻体重10)小脑发达利于飞
行平衡11)视觉发达,双调节,眼球有特殊巩膜骨12)非生殖季节,生殖器萎
缩,减轻体重
鸟纲的主要特征:体表被覆羽毛、有翼、恒温、卵生、高等脊椎动物。最突
出的特征是新陈代谢旺盛,并能在空气中飞行。
鸟类皮肤的特点:干燥、缺乏腺体、薄送,体表覆有角质羽毛及鳞片,减少
了体表水分的蒸发
尾脂腺:鸟类唯一的皮肤腺,能分泌油质以保护羽毛不致变形,并可防水。
哺乳纲
哺乳动物:全身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和哺乳的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中
结构功能和行为最复杂的一个高等动物类群。
胎生:哺乳动物的胎儿,通过胎盘和母体联系,并从母体或的营养,在母体
内完成胚胎发育的过程。
隔肌:其余胸廓后端肋骨缘,至于中央健,构成分隔胸腔与腹腔的隔在神经
系统调节下发生运动而改变胸腔容积,呼吸运动重要组成部分。
口腔消化:咀嚼和唾液的作用,咀是对食物进行机械加工,唾液淀粉酶能将
淀粉分解没麦芽糖。
会厌软骨:哺适应于吞咽食物琐屑,防止食物进入气管。在喉门外形成一个
软骨的喉门盖。
脑桥:左右大脑半球通过许多神经纤维互相联络,神经纤维构成的通路。哺
乳类特有的。
内分泌腺:不具导管腺体,分泌的活性物质称为激素。调节机体内环境的稳
定,代谢,生长发育和行为等,有重要
哺乳动物的进步特征
高度发达神经系统和感官,协调复杂机能活动和适应多变环境2出现口腔咀
嚼和消化,大提高对能量摄取3具有高而稳定的体温,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4
陆上快速运动能力5胎生,哺乳保证后代较高成活率。
胎生哺乳演化史的意义
胎生为发育胚胎提供保护,营养以及稳定很稳发育条件,保证酶活动和代谢
活动的正常进行,外界对胚胎发育影响减到最低。哺乳使后代在优越的营养条件
和安全保护下迅速成长的生物学适应。胎生哺乳为哺乳动物生存发展提供广阔前
景。
本文发布于:2022-12-10 10:39: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786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