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转速与角速度

更新时间:2022-11-13 01:11:11 阅读: 评论:0

我已经沉睡了如此之久-争渡的意思


2022年11月13日发(作者:幸福的感言)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教学设计(高一物理)2007年3月8日

1

课题:4B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

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立达中学陆美群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二是周期、转速与角速度、线速度

的关系。

设计的基本思路是:根据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定义以及数学知识推导出线速度与角速度关

系。然后根据周期、转速的含义导出它们与角速度、线速度的关系式。最后通过对自行车的

探索研究,巩固所学知识,感悟物理学在生活、生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突出的重点是: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在导出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关系式v=ωr后,

要注意结合实例——同轴转动和皮带、链及齿轮传动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角速度和线速度

的区别与联系。

要突破的难点是:对自行车的探索研究,巩固所学知识。

完成本设计的内容约需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线速度、角速度都是描述质点做圆周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找出两者的关系。

(2)理解引入周期、转速等概念的必要性。

(3)能自己推导周期、转速与角速度、线速度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讨论同轴转动和皮带、链及齿轮传动的现象,感受观察、实验、分析、比较、归

纳等科学方法。

(2)运用角速度和线速度关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分析生活实例,探究自行车的问题,感悟物理源于生活,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2)感受学习过程中的讨论、交流的乐趣,激发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愿望。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描述圆周运动的角速度、线速度、周期、转速的意义及相互间的关系。

难点:生活实例分析。

〖教学资源〗: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自行车等。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教学设计(高一物理)2007年3月8日

2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情景Ⅰ:自行车的许多零部件都可做圆周运动,我们将通过对自行车这些部件运动的研究,

进一步学习圆周运动。自行车的发展已有200多年历史,右

图是1885年由意大利制造的用链条传动的自行车,其前轮的

直径比后轮大,后经多次改进才发展为今天的自行车。即使在

交通工具发达的今天,自行车仍然因其简单、经济、方便和环

保的优点而深受欢迎,它还可用于运动和娱乐,成为世界各地

人们的亲密伴侣。中国素有“自行车王国”的称号,目前拥有

约4亿辆自行车。你和你的同学一定非常乐意把自己的自行

车作为学习圆周运动的器材。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线速度和角速度,它们都反映圆周运动的

快慢,而且两者间一定存在某种联系。请自己推导出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并填写下面

空格。

当角速度不变时,线速度与半径有__________关系,举例说明。

当线速度不变时,角速度与半径有__________关系,举例说明。

[学生推导]∵v=

2πr

T

,ω=

T

∴v=ωr或ω=

v

r

师:有人根据v=ωr和ω=

v

r

,说ω与r成正比,v与r成反比,你认为对吗?

生: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板书】一、角速度与线速度关系:v=ωr或ω=

v

r

1)当ω一定时,v与r成正比(同轴转动);

2)当v一定时,ω与r成反比(皮带、链、齿轮传动)。

情景Ⅰ

展示实物或

录像

设问

线速度

和角速度

的关系

情景Ⅲ

展示实物或

录像

设问

周期转速

与线速度、

角速度

的关系

活动

展示自行车

设问

情景Ⅱ

展示实物或

录像

设问

学生活动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教学设计(高一物理)2007年3月8日

3

R

O

R

r

B

C

O

1O

2

r

r

2r

A

例1:已知地球半径为6400km。则: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

自转的角速度是多少?线速度是多少?

练习1:上海(北纬31°)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多少?

线速度是多少?北京(北纬40°)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角速度

是多少?线速度是多少?计算后比较:赤道、上海、北京三地的

角速度、线速度大小关系。

情景Ⅱ:传动机构就是传递运动、动力和能量的机构,机械传动的主要方式有齿轮传动、链

传动、皮带传动,前两种传动依靠齿与齿、齿与链的啮合推力,后一种则依赖于摩擦力。下

面的表格表示几种常见传动的结构和和应用,请观察表中图片,举出三种传动方式的其他实

例。

传动方式基本结构应用实例

齿轮传动

摩托车变速箱

链传动

自行车

皮带传动

拖拉机

例2:如图所示,两个皮带轮的转轴分别是O1和O2,设转动时皮带不打滑,则皮带轮上

A、B、C三点运动快慢的正确关系是()

(A)v

A

=v

B

,v

B

>v

C

(B)ω

A

B

,v

B

>v

C

(C)v

A

=v

B

,ω

B

C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教学设计(高一物理)2007年3月8日

4

分析:A、B两点的线速度大小都等于皮带的运行速度,所以v

A

=v

B

;B、C两点在同一物

体上,属于同轴转动,角速度相等,所以ω

B

C

;O

2

C>O

2

B,它们角速度相等,所以

v

B

>v

C

,正确答案是(A)和(C)。

练习2:如图所示的皮带传动装置中,轮A和B同轴,A、B、C分别是三个轮边缘的点,

且RA=RC=2RB,则三质点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关系分别为(皮带不打滑)(B)

A.ωA:ωB:ωC=1:2:1,vA:vB:vC=1:2:1

B.ωA:ωB:ωC=2:2:1,vA:vB:vC=2:1:1

C.ωA:ωB:ωC=1:2:2,vA:vB:vC=1:1:2

D.ωA:ωB:ωC=2:2:1,vA:vB:vC=1:2:2

小结:分析皮带传动装置问题时应注意:①若皮带不打滑,与皮带相接触的轮边缘处的线

速度大小相等;②同一轮上各点的角速度相等;③找出相等条件后再利用v=ωr进行分析.

情景Ⅲ:实际上,在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时,有时用线速度、角速度并不方便,而转动

一周的时间或单位时间绕圆周的圈数则更容易测量。因此,除了线速度、角速度之外,还

可以用周期和转速来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

师:(1)什么是周期?什么是转速?(2)周期、转速、角速度、线速度有什么关系?

生:看书、讨论、回答

【板书】二、周期、转速:

1、周期(T):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沿着圆周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显然,周期越短,

质点绕圆周的运动越快。

单位:s(秒)周期与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T=

v

r2

T=

2

2、转速(n):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每秒转动的圈数。

单位:r/s(转/秒)、r/min(转/分)1r/s=60r/min

转速与周期、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n=

T

1

n=

r

v

2

n=

2

例3:(P9示例2)电唱机转盘每分转45圈,在唱片离转轴0.1m处有一个小螺帽,求小螺

帽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角速度、线速度。

分析:周期、角速度、线速度和转速都反映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它们有一定的关系,知

道其中一个量,就可求出其他量。题中给出每分钟转数,先要将它化为每秒转数。

解答:由周期和转速的关系可求周期T=1/n=60/45s≈1.33

s。

由周期和角速度的关系可求角速度ω=2π/T=3π/2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教学设计(高一物理)2007年3月8日

5

rad/s≈4.71rad/s。

由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可求线速度v=ωr=0.1×4.71m/s=0.471

m/s。

练习3:微波炉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某微波炉正常工作的时候,电动机转速为

7.5r/min,把一小块食物放在距托盘转轴5.0cm远处,则求:它随托盘一起转动的周期、线

速度和角速度。

【探索研究】:自行车中的圆周运动

背景知识:下图表示自行车最主要的传动部件,“牙盘”(大齿轮)和“飞”(小齿轮)用

链条相连,踏脚曲柄和“牙盘”固定连接,后车轮与“飞”固定连接。当用力踏踏脚板时,

后车轮就会转动,从而使自行车前进。自行车前进时,车轮在地面每滚动一圈(不打滑),

车身就前进等于车轮周长的距离,轮缘上的点既随车身向前移动,又同时绕轮轴做圆周运动。

实地把一辆自行车支撑起来,使后车轮离开地面,观察:上述自行车主要的传动部件,

有哪一些部件在做圆周运动?这些部件的线速度之间、角速度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用于驱

动踏脚曲柄,体验如何改变后车轮转动的快慢。

讨论a:自行车正常行驶过程中有那些部件做圆周运动?(车轮、牙盘、“飞”、曲柄等)

讨论b:自行车中脚踏板中心点与后轮边缘上任一点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转速关

系怎样?

讨论c:自行车的行驶速度与那些因素有关?

〖教学反思〗:

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角速度、线速度与周期及转速的关系,既是对前面所学的角速

度和线速度概念的复习巩固,又是进一步学习匀速圆周运动的重要基础。

通过实例首先让学生讨论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进而利用已学物理学知识、数学知识

推导它们的关系,以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

教学中通过对自行车等实际物体运动的探索研究,让学生感受到圆周运动在生产、生活、

科技中的广泛存在及应用,从而对圆周运动问题产生较强的兴趣,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较好

地基础。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教学设计(高一物理)2007年3月8日

6

本文发布于:2022-11-13 01:11: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78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介电常数单位
下一篇:引物稀释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