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高考】
“有文采”这是在语言通顺的基础上提出的高一层次的对文章语言的要求,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用词生动,即要求文章用词恰当、精练、形象。
二是句式灵活,就是句式要富于变化,或对偶,或排比,或整散结合,或反复,或设问等。
三是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借代、夸张等。
四是文句有意蕴,指文句含义深刻、有韵味。
【备考策略】
如何让语言有文采
①活用、巧用、借用词语。要想使语言生动富有磁性,更为重要的是形成自己语言的个性风采,要学会活
用词语、巧用词语。在独特的情意下改变词性,
即活用词语,运用高度形象而又高度抽象的词语、超常搭配的词语、鲜活时代特点的词语、地道的俗文学
的词语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巧用词语不只是词语的移用一类,还包括谐音巧用、联绵词的巧用、
叠音词的巧用、模拟词的巧用,等等。
活用的例子如:
是可忍,孰不可忍!你不让用我偏用。我站起来说就这样就这样。这样用“很城市”,因为我们“很青春”,你
看不惯是因为你“很别里科夫”。
句中把三个名词都活用成形容词,形象的表现了“我”的情绪,极有个性,可谓生动传神。
巧用的例子如: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起眼睛看着,希
望开设新店捞一把。
句中“新店”的“店”是指商品交易的场所,“捞一把”是生活中的俗语,有贬义,这里表现了对美帝国主义本质
的深刻揭露。
借用的例子如:
我“坦白交待”了考试成绩之后,妈妈就将我隔壁房间的电视机搬走了。头两天,我强忍着没有“跟踪追击”,
可是两天一过,我再也忍不住了,偷偷溜到妈妈房间看电视。还没看一会儿,妈妈、姐姐便向我展开了“攻
势”,我严词争辩。妈妈开始还同我争论,一会儿便不耐烦了,拿出“尚方宝剑”——一根圆溜溜的竹棒,我
当然明白它“够威够力”,赶忙退出了“战场”。这场“海湾战争”便以我的彻底失败而告终,我退出屋子时,身
后还传来了妈妈的话:“除非你下次考试能达标,否则,这屋子就是你的„禁区‟!”我终于不敢越雷池半步。
句中运用了大量法律术语、军事术语、广告词和古代政治术语,使文章充满了幽默、风趣的意味,调侃式
的笔调使文章变得鲜活而生动。
②以形象性的描写代概括介绍。
请比较下面两个句子:
A.春天来了。
B.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履款款而行。她携着神奇的小花篮,把五彩的鲜花撒向山坡,撤向田野;她伴着
山间的小溪流。把婉转的歌儿唱给青山,唱给牧童;她带着归来的小篮子,把春天的喜讯传遍山村,传遍
农家。
两句的基本意思相同,但A句只是交代,“来了”是抽象的、模糊的,而B句是通过拟人句,以形象性的描
写,把春天到来的具体景象呈现在我们面前,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
③化静态陈述为动态描写。推敲的典故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动态描写的生动性特点,古人特别注重“炼字”,
而我们写作同样也要推敲词义,以使文句富有文采,文章生动形象。如:
小弟脑海中闪出这样一幅图景:在自己家里,媳妇在大桌上吃得有滋有味,母亲却坐在门边的一张小凳子
上,手里端着一个洋铁碗。媳妇不时用刀子般的眼光剜着母亲。
这是记忆移植的话题作文中的一段,儿女不孝,在母亲死去时迫切希望移植母亲的记忆,以找到遗产。这
里写的是小弟在移植记忆后想起的情景。“闪出”即活画出急切的心情,又表现了母亲心灵创伤之重;“剜”
字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媳妇的冷酷无情。
④绘形、绘声、绘色。就是能把自然界的声响,物体的形状与色彩具体地写出来,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如:
陀斯妥耶夫斯基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他说:…有个小银元落在地上‟,这个句子不够好,应该写成„有个小
银元,从桌上滚了下来,在地上丁丁当当地跳着。”‟(转引自秦牧《语林采英》)
用“滚”“丁丁当当~跳”这就绘形/绘声了。
再如:
踩碎冬日的苍白,走过春天的翠绿。
“苍白”是沉闷、死气的象征;“翠绿”是生机、希望的代名词。这是绘色。
一篇高考作文要力求词汇丰富,特别要恰当地运用修辞语。句中的定语、状语和补语要选用最有表现力的
词语。例如“李师傅往炉里添了煤,火很快就旺起来了”,如果改成“李师傅轻快地往炉里添了几铲煤,不一
会儿,那红火苗就腾腾地蹿起来了”。这就有“声”有“色”了。几字之差,文句就大为改观。巧妙使用成语,
也能使作文具有文采。
⑤善用修辞手法。充分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是增加文采、提高品位的重要手段。
A.比喻。
一个生动、新颖、贴切的比喻,会立即使句子增色,产生激活语言的效果。有一句诗:“一束鲜花,就是一
束心香。”把“鲜花”比作“心香”,那种赠献鲜花的人的美好心意,似乎飘溢出醉人的芬芳馨香,直沁入人的
心脾。
我们可以仿造上述例子,写作时多多运用比喻,使文章透出一个个耀眼的亮点。如:
——描写山中潭水:山坳中那一泓深潭呀,就是大山灵动的眼睛。
——描写月亮:那夜之泉,明明净净,清清澈澈,还洒了一地银亮的波光。
——毕业班的最后时光:留下最美的笑容,让记忆收藏一片风景。
B.拈连和移就。
拈连,就是本来适用于甲事物的词句,利用上下文语义的关联,顺势拈用于乙事物的修辞方法。移就,是
将描写甲事物形状的词语移来描写乙事物的修辞方法。这两种修辞方法中学阶段没要求掌握,但它们却是
写文章时常用的手法,从这一点说,它们的作用仅次于比喻。合理的拈连和移就,由于把不常搭配的语句
巧妙新颖地“焊接”在一起,乍看,常常大出意料。细想,又觉合情合理。好的拈连和移就,能使语言生动,
富有情趣,也更能体现出用语的智慧。
比如,《乌苏里船歌》中有这样一句歌词:“百花林里人儿笑,笑开了满山的红杜鹃。”这是个拈连句。“满
山的红杜鹃”紧接在上文“人儿笑”之后,说花是被人笑开的。这种组合,让人感到很新奇,仔细琢磨,那满
山红艳艳的杜鹃花正争芳斗艳,粲然开放,恰与百花林里的人们满心欢喜的感情一致。从此时人的眼睛来
看,那盛开的红花确实在笑,而且是受到人的感染才“笑开”的。
再如,有这样一个运用移就修辞的句子:“他鼻子酸酸的,用力打了一个回忆往事的喷嚏。”说喷嚏是“回忆
往事”式的,让人感到这一生理活动也染上了人的主观色彩,可以想见,“他”凝神回忆往事中,突然一个大
大的喷嚏,那往事好像也随口喷溅出来。
作文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去运用移就和拈连,创设设语巧妙、用意深长的境界。如:
——种子孕育着颗颗生机,绿叶萌发着片片春意。(移就)
——秋叶飘下阵阵的悲凉,麦穗垂下沉沉的思想。(拈连)
——拆开学生的来信,倒出两片红彤彤的枫叶,一个精巧细致的“方胜”,倾倒出你新近赏到的漫山的红艳
和你在母校写下的脉脉深情。(拈连)
——大海摇着蔚蓝的梦幻,大山耸起翠绿的希望。(移就)
C.拟人。
拟人是能够把事物写活的一种修辞方法。作文时若运用得当常常起到醒人耳目、感染心情的作用。宋代著
名的山水画家郭熙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绘山的名句:“春山淡冶如笑,夏山苍翠如滴,秋山明净如妆,冬山
凝重如睡。”画家把毫无生命的山比拟成充满生命气息的美丽可爱的姑娘,山随季节而出现的不同情景,作
者描述成姑娘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的盈盈体态,款款妙姿,是那样的动人,那样的令人神往。
模仿这样的句子,我们可以对事物进行拟人化的描绘:
——粉笔,耗尽自身,却留下知识最洁白的记忆。
——岁月可以抹去客颜的红润,却涂不去思念的温馨。
——鲜花盛开欢笑,绿草溢散舒爽。
D.排比。
好的排比不仅能增强语势,产生气贯长虹般的文
章气韵,还能够从各种角度各个层面描述同一事物,使事物的特点得以全面、深刻地展现,还能够使语言
产生华美丰茂的“文采效应”。
如,我们对作文课构思写作过程运用排比进行描绘:
——作文课,你以心为帆,徜徉于生活的海中,突然,一叶风帆就像鲜艳夺目的旗帜照亮大海,从而辉映
出大气磅礴之作,那是何等的豪迈;以心为露,游弋在生活的花朵间,突然,一颗露珠就像晶莹透明的珍
珠润泽了鲜花,从而滋养成精致玲珑的文章,那是何等的舒爽;以心为云,漂浮在生活的高空中,突然,
一片白云就像美妙缥缈的梦放飞于蓝天,联翩成飘逸畅达的文章,那是何等的洒脱。
E.引用。
引用不仅能显示出你知识的渊博,还能反映出你善于化他人佳句绘自己佳境的才情,巧妙的引用在文中常
常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比如,回答语文是什么,可以引用名句回答:
——语文就是青天里那一行白鹭;就是沉舟侧畔的千点白帆;就是秦皇岛一望无垠的大海中冲破万里玻璃
皱的打鱼船。直而言之,语文就是充满意境的生活。
F.倒置。
就是在语法规则的允许下,把甲乙两事物对调(有时是修饰语和中心语),造成出人意料、出语不凡的效果。
如有一句歌词把本来是在太阳的炙烤下汗珠子不断滚落的情景,写成“汗珠子滚太阳”。把“太阳”与“汗珠子”
对调,立刻显得气势非凡,也隐隐流露出人在烈日下奋战的豪壮气魄。
作文时,我们可以仿写这样的句子,如:
——从他向后飘拂的头发,我看见他思绪中流动的风。
——人群中,我要找寻人性的至真。
——荒漠中,找寻生活的希望。
考场作文中用得最多的修辞格可能就是比喻了,恰当的比喻会使文章文采飞扬。例如2002年高考优作《在
选择中起航》中的一段:
选择,是深邃的天空霎时滑过的一颗流星;选择,是青春的面庞上掠过的一丝神秘的微笑;选择,是秋水
的碧波上荡起的一层美丽的涟漪。选择是如此的诱人——似隔着轻纱的美女,似含茹着生命的花蕾,似幽
静的山谷中飘出的一缕花香。
⑥灵活运用句式。要在文中善于变换多种句式,长句和短句结合,尤其要学会使用短句。要能整句和散句
兼行或散中见骈。状物写景,叙事说理,就能摇曳生辉,各擅其胜。如:
我一直都有一个心愿: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可以在山间。周围青山叠翠,林间曲径通幽,上有浓荫蔽日,旁有鸟鸣伴行。
可以在湖边。一湖碧水,一湖风帆,只见雪白的江鸥在澄净的蓝天里翱翔。
可以在田野。绿野阡陌,水田交错,红瓦白墙人家,小桥流水天涯。
甚至这些都没有,只有一座小屋,屋外几棵树,屋内一桌、一椅、一床,再加上满满一架书和一台小小的
收音机——清新自然,简单朴素。
我可以推窗欣赏四季轮回:春天。柳絮飘飞,花香弥漫;夏夜,月白风清,蛙噪蝉鸣;秋天,天高云淡,
落叶纷纷;冬天,雪花飘扬,檐冰嘀嗒。
句式长短富于变化,整散结合错落有致,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果你能从这些美文中,领悟句式变化的艺术
美,会对你的作文有很大的帮助。
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灵活搭配,交替使用,语言就会变化多姿,产生一种特殊的美感。如2004年
高考全国卷满分作文《哀痛者·幸福者》中的一段:
列强入侵,军阀混战,国家衰败,他们为国家哀痛!鸦片横行,人心麻木,民族积弱,他们为民族哀痛!水
旱频发,家破人亡,百姓可怜,他们为人民哀痛!这种哀痛成为他们为国为民奋斗不息的动力,“哀痛”是刘
和珍们的战士本色!
这段文字从句式的角度看,以对偶、排比为主的整句为主,同时使用散文的章法,注重整散、对称与呼应,
形成一种整散结合之美。
①述宾式拈连句②主谓式拈连句
提问人的追问2010-01-1715:45
有例句吗?
回答人的补充2010-01-2016:57
“主谓粘连即拈体和拈词是主谓结构。”
例如:“他说不出的新鲜而且高兴,烛火象元夜似的闪闪的跳,他的思想也迸跳起来了„„”
(鲁迅《阿Q正传》)
此例中,前面有“烛火„„闪闪的跳”,后面再用“思想„„迸跳”构成拈连。构成拈连的
本体(“烛火„„闪闪的跳”)和拈体(“思想„„迸跳”)都是主谓结构。
“述宾拈连即拈体和拈词是述宾结构。”
例如:“他们可以承担一个浩大的战争,可以承担重建家园的种种艰辛,可是却承担不了如
此沉重的离情。”(魏巍《依依惜别的深情》)
本例前面的本体为“承担„„战争”,后面的拈体有两个:“承担„„艰辛”,“承担„„
离情”,它们都是述宾结构,表达深沉而含蓄。
本文发布于:2022-12-10 07:52: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778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