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比喻就是平常说的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但具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说明或
描绘事物的修辞格。比喻一般包括三部分:
本体、喻体、喻词。构成比喻必须符合下列两个条件:
(1)本体和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同类事物一般不能规程比喻。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即喻体必须在某一点上与本体相似,
才能用来说明描绘本体。
如“我们的祖国象花园”祖国和花园的相似点是美丽。相似点是比喻的灵
魂。
比喻句的三种形式是明喻、暗喻和借喻。反过来说明喻、暗喻和借喻都是
比喻句。下面分别举例说明这三种比喻形式:
1、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常用“好像、如、宛如、仿
佛、好比”等,有时后面还用“一样、一般、似的”等词语呼应。
例如:
长城像一条长龙。这个句子中,“长城”是本体,“像”是比喻词,“一条长龙”
是喻体
他(本体)动也不动,彷如(喻词)石像(喻体)。
叶子(本体)出水很高,像(喻词)亭亭的舞女的裙(喻体)。(朱自清
《荷塘月色》)
2、隐喻(暗喻)是从表面看来是判断、叙述或说明暗中包含着比喻关系。
暗喻的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与明喻的区别在于它的喻词由“是、成了、变为、当
作、变成、构成”等词充当。
例如:
山间的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
2/13
这个句子中“山间的云雾”是本体,“构成”是比喻词,“一幅精妙的山水画”是
喻体。
母亲啊!你(本体)是荷叶(喻体),我(本体)是红莲(喻体)。
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本体)都成了水墨山水(喻体)。
(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3、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本
体在上下文中有所交代,读者或听话人能理解两者的关系。
如“其缺点是见树木不见森林,拣了芝麻绿豆却丢了西瓜。”
例如:
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以上这个句子中,本体、比喻词均没有出现,喻体是“银条儿”
天上张著灰色的幔(喻体)。(「灰色的幔」是喻体。本体是「黑云」,但
不写出来。)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
障壁(喻体)了,我再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而借代则是用人和事物
的特征来代替人和事,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
区别于比喻的另一种修辞手法。即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
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替代的叫
“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借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例如: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用船的一部分“帆”
代替船。
二、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
名称。例如:
3/13
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因
为杨二嫂长得细脚伶仃,故称之为“圆规”。
三、具体代抽象。例如:
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
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四、工具代本体。如:
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
饭》)“囤”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
“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五、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
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
演》)“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
比拟:
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的修辞
格。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两大类。
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如:
风儿清唱著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拟物:
把“人”当作“物”来写,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或把甲物当乙物
写。
如:
4/13
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比喻与比拟有某些相似点,比拟、比喻都是两事物相比。不同点是比喻重
点在“喻”,即以乙事物“喻”甲事物,甲乙两事物一主一从;比拟的重点在“拟”,
即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也就是用写甲事物的词来写乙事物,甲乙两事
物彼此交融,浑然一体。
比喻与拟人,比拟的区别,并举几个例句,
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
物来写,就是比拟。
写作时善用比拟,能启发读者想象,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比拟离不开联想和想象.
比拟是根据本体事物和拟作事物之间的可拟性,借助联想和想象而形成的辞
格,因此联想是通向比拟的桥梁,想象是比拟的翅膀.
比拟具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作者用自己自然流露的强烈感情去感染读者的
一种辞格.
可以简单的将比拟看作是比喻和拟人的结合。
拟人
把事物当成人来写,赋予人的思想、感情、活动。
人具有会说话,会思想,会劳动,会创造和富有感情的本质特点,人类对自己的
这些本质特点最为熟悉,最为理解,最易接受,最易产生共鸣.为了表达的需要,将人
的本质特点转移于其他事物,让它们具有人的某些特点,可以将事物描写得具体,生
动,形象,使人感到亲切,容易受到感染.
以动物拟人:
5/13
(1)„„一只探险的蜜蜂正绕着布满的柳树枝头的金色的花朵嗡嗡着.看不见的
云雀在天鹅绒般的绿油油的田野和盖满了冰的,收割后的田地上颤巍巍地歌唱着;
田凫在那积满了塘水的洼地和沼泽上面哀鸣;鹤和鸿雁高高地飞过天空,发出春的
叫喊.脱落了的毛还没有全长起来的家畜在牧场上吼叫起来了;弯腿的小羊在它们
那掉了毛的咩咩地叫着的母亲身边跳跃;„„真正的春天已经到来了.②(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
[简析]列文处在失恋的苦闷中.可是,春风给他带来了安慰,希望和信心.上述文
字具体地,有层次地描写了春天给动物带来的变化.作者将动物人格化,赋予它们以
人的品格.蜜蜂在"探险",云雀在"歌唱",田凫在"哀鸣",鹤和鸿雁发出"叫喊",小羊在
"母亲"身边跳跃.作者将这些动物写得栩栩如生,画面洋溢着春天到来的蓬勃生机.
以植物拟人:
(2)高粱好似一队队的"红领巾",悄悄地把周围的道路观察,
向日葵摇着头微笑着,望不尽太阳起处的红色天涯.
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
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
(xx《xx的秋天》)
[简析]诗人满怀激情,以拟人的方式描绘了团泊洼色彩缤纷,生机勃勃的动人
秋景:
高粱在"悄悄""观察",向日葵"微笑"着,"望"着,"年高"的垂柳"抚摸"着庄稼,芦
苇"细心地护卫"着"偷偷开放的野花".如此拟人,使画面上的这些自然景物静谧美
好,多情和谐,栩栩如生,使诗人在特定环境中的满腔情怀形象化了.以无生物拟人:
(3)枪口对准星星,
星星大吃一惊!
看它呀,躲躲闪闪,
看它呀,跳跳蹦蹦.
6/13
星星,不要害怕,
战士的眼睛最清!
我们揍的是空中强盗,
瞄你,只是xx.
星星笑了,
笑着跳上了准星.
眼睛——星星,一条线,
牵来了多少xx!(xx《瞄星星》)
[简析]星星,怎么会"大吃一惊"怎么能"躲躲闪闪","跳跳蹦蹦"又怎么会"笑"怎
么会"跳上准星"因为战士在用枪口瞄准他,然后作者又解释这是练功.之所以写得
如此生动,形象,是因为作者展开想象之翼,根据星星的形象特征,让其人格化,赋予
它以人的动作和情态.
以事理拟人:
(4)这里叫洋八股废止,有些却实际上还在提倡.这里叫空洞抽象的调头少
唱,有些却硬要多唱.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却叫它起床.(毛泽东《反
对党八股》)
[简析]"教条主义"是个抽象的概念,看不见,摸不着.可是时行起来,害人不浅.许
多反对教条主义的要它罢休,有的却偏要推之以出.作者将教条主义人格
化,形象地说明:
它躺着休息,便安然无事;若是活动起来,害人至深.拟物
各类事物无不具有自己的"个性".如鸟会飞,虫会鸣,树会开花,水会奔流,太阳
会发出光和热,真理会被传播„„拟物常常在一定的言语环境中进行,可以给人以形
象感,新奇感,收到生动的富有情趣的表达效果.
拟物可分为以下几种:
7/13
一是把人当作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来描写,赋予人以动物,植物或无生物的某些
特征.
人拟为动物:
(5)金色的xx照耀着金色的麦浪,
丰收的歌儿在xx里荡漾;
维吾尔族姑娘插上金色的翅膀,
在广阔的天地里飞翔.(阿不都热西提《女拖拉机手》)
[简析]翅膀是属于鸟类的.作者却赋予维吾尔族姑娘以翅膀,并热情地讴歌:
维吾尔族女拖拉机手驾驶铁牛,在肥沃的田野上自由地飞驰.
人拟为植物:
(6)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了人那
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便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啊,原来是他
们!(孙犁《荷花淀》)
[简析]几个妇女去前方看望丈夫.在荷花淀,看见荷叶下面的人"下半截身子长
在水里".人拟为荷,将隐蔽在荷叶下面的战士物化了,显得那么清新,美丽,可爱.
二是将物拟为物.包括以生物拟为无生物,以无生物拟为生物,以物拟为抽象事
理,以抽象事理拟为物.
拟无生物为动物:
(7)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
阳,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简析]"衔"与"吞"都是动词,可以表示人或动物的动作.根据文意,作者是将"洞
庭一湖"拟为动物.巍巍群山,能"衔"住,滚滚长江,能吞吐,可见八百进里洞庭之阔大,
气垫之宏伟.
8/13
拟抽象事理为物:
(8)三百年过去了,台伯河还像当年一样淙淙地流着,亚平宁半岛上的阳光也像
当年一样和煦.罗马经历过战争,流血,唯物主义者——战士布鲁诺的思想在自由的
人民当中翱翔.(郑文光《火刑》)
[简析]"翱翔"是鸟特有的本领."思想"不是鸟,是个抽象的概念,可以在人民中
迅速传播.作者抓住这一点,运用比拟手法,赋予布鲁诺的思想以雄健的翅膀,把"思
想"写活了,形象地说明了他的唯物主义思想具有强大的力量.
构成比拟的主要方法
比拟是以人的联想为基础,通过人和物,物和物之间的不同属性转嫁的关系而
构成的修辞方式.构成比拟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感情性格的转嫁,把人的感情性格转用于物上.比如:
(9)井冈山上的毛竹,同井冈山人一样坚贞不屈.(袁鹰《井冈翠竹》)第二,动作,
行为的转嫁.有两种情况:
A由人到物的转嫁:
(10)"群山肃立,江河挥泪,辽阔的祖国大地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敬爱的
周总理永垂不朽》解说词)
(11)她在呢喃低语中朦胧睡去,窗口的两支红烛滴落着一滴红色的泪.(刘绍棠
《两草一心》)
B由物到人的转嫁:
(12)"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社会主义好》歌词)
第三,呼唤的转嫁,把适应于人的呼唤转用于物上.比如:
(13)英雄的纪念碑啊,你可曾看见,此刻,在北京,在全国,在全世界,为失去中华
民族的优秀儿子,在哭泣,在沉思,在焦灼不宁.(韩瀚《写在祖国的江河和土地上》)
第四,称谓的转嫁,把适用于人的称谓转用于物上.比如:
9/13
(14)看,榕树老人捋着长髯,木瓜弟兄睁着大眼,候着出海的渔民哪,披风戴露满
载鱼虾回家园.(郭小川《厦门风姿》)
第五,人称的转嫁,用指代人的代词指物.比如:
(15)是的,外面有和风,丽日,可小白杨,你是否知道什么叫严霜,冬雪,风雨霜雪
中,你会结结实实地生长起来.(韩作荣《小白杨》)
第六,抽象转嫁于具体,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比如:
(16)他们„„挥动竹枝扫把,在默默地扫着,默默地扫着.好像春天,夏天,秋天,冬
天,都是在他们的竹枝扫帚下,一个接一个地被扫走了,又被扫来了.(古华《芙蓉
镇》)
(17)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为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金属
梯子.(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构成比拟的手段绝不止以上几种,人们在运用中总是不断创新,使比拟方式不
断发展变化.比如:
(18)民政干部回到区政府,从头到脚都是笑眯眯的.(古华《芙蓉镇》)拟人一般
是使人之外的事物具有人的属性,可是上面的例子却反把拟人方式用在人身上,让
人从头到脚都具有笑眯眯的人的情态,这就使拟人方式出新,别致,语言也显得格外
生气勃勃了.
[编辑本段]比拟的效果
第一,比拟的主要效果是使表达形象生动.比拟可以让静的变成动的,让死硬呆
板的变成活泼和有生气的,让无性格的变成有性格的,让抽象的变成具体形象,活灵
活现的.客观事物经过人们合理的属性转移和合乎规律的创造性想象,而变得富有
艺术魅力.
比如:
(19)沙果笑得红了脸,西瓜笑得比蜜甜,花儿笑得分了瓣,豌豆笑得鼓鼓圆.《红
旗歌谣》
10/13
将植物"沙果""西瓜""花儿""豌豆"等都人格化了,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丰收的
景象.
第二,通过比拟,还可以表现人们的想象力,思想倾向和感情色彩,并创造某种
意境,
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20)秦淮河失去了往日的欢笑,莫愁湖发出了撕胆的哭声.(张天明《按照人民
的命令》)
用拟人方法描写了中国人民失去总理的悲哀,连江河湖泊也发出了悲哀的哭
声,表达出
了人民对周恩来无比热爱的真挚感情.
(21)速胜论者则不知道战争是力量的竞赛,在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没有一定
的变化以前,就要举行战略的决战,就想提前达到解放之路,也是没有根据的.其意
见实行起来,一定不免于碰壁.或者只是空谈快意,并不准备真正去做.最后则是事
实先生跑将出来,给这些空谈家一瓢冷水,证明他们不过是一些贪便宜,想少费力多
得收成的空谈主义者.
(xx《论持久战》)
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的说明了一个道理:
事实胜于雄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手段.
[编辑本段]比拟的运用
运用比拟,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本体事物和拟作事物之间必须有一定的联系.具有可拟性,符合事物的特
点,能唤起人们的想象.如歌声可以传向四面八方,这与鸟会飞的特点近似.因此可
以说"歌声在飞翔",倘若说"歌声在飞奔"就不恰当了.再如:
如"五洲向我们歌唱,四海向我们招手"."五洲"和"歌唱","四海"和"招手"没有什
么可以联系的地方,这样的比拟不符合事物的特点
11/13
第二,要注意言语环境.比拟修辞在文艺性作品中用得较多,如寓言,童话,民间
故事中便较多地运用,其他文体中则少见;书面语中用得多,口语中则少见.第三,要
注意感情色彩.比拟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更好地抒发思想感情,因此比拟的感情色彩
必须鲜明.说"侵略者夹着尾巴逃跑了",感情是基于对侵略者的憎恨;说"人民用乳
汁哺育了我",感情是基于对人民的敬爱.
比拟确实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但用得不当,还不如不用.比如,我们在叶圣
陶的《前途》一文中看到原句运用了拟人格,当再版时,作者将拟人手法舍弃了:
原句:
(22)嫁时的几件衣裳„„略为体面一点,藏在一只不充实的箱子里头,逢到天气
好太阳老的时候,便取出来晒着,算是温温旧日的情谊,等一会,重又请它们回入箱
子里.
《xx集》
改句:
(22′)嫁时的几件衣裳„„略为体面一点,藏在一只不充实的箱子里头,逢到天气
好太阳老的时候,便取出来晒着,算是温温旧日的情谊,等一会,重又塞进箱子里.
《xx文集》
改句去掉拟人手法,可以更好地表达出"她"那种沉重的心情;用了拟人格反而
使沉重的心情显得轻松和悠闲了.
[编辑本段]比拟同比喻的区别
郑业健《修辞学》"盖必在观念上有联络处,想象上有变通处,始可以互相比
拟.故比拟亦可谓为比喻之一种.但比喻为就其相似处着笔,比拟乃就其可变处着
笔."
王希杰《修辞学通论》"比拟,向来是一个独立的辞格.但是,如果从本质上看,
比拟其实就是比喻,比喻中的一种.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
12/13
把人当作物,把物当作人.为什么要把,为什么可以把两个不同的事物混淆起
来,把甲当作乙呢因为这两种事物之间有某种相似之处,这种相似之处或者是客观
存在的,或者是说写者主观心理上的一种情绪."
两位专家都认为,从本质上讲,比拟确实可以看成是比喻的一种.因此,比拟和
比喻的界限有时确实不好划分.这是因为把甲事物拟作乙事物时,甲乙两物往往存
在某种相似之处.如"青山起舞河欢笑",不能改为"青山欢笑河起舞".因为这里暗含
着比喻.
但比喻还是不同于比拟,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比拟是直接把拟体当成本体来写,本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拟体可以
是物,也可以是人,也就是说,可以把人当作物也可以把物当作人写,本体和拟体的
关系是重合,相融关系,彼此是混同的.因此,当物被拟作人或此物被拟作彼物时,我
们很难确切地说出"人"是什么样的人,"彼物"是什么样的东西.比如"青山起舞河欢
笑"中的"山""河",我们只能笼统地说被拟作了人,至于是天真的小姑娘,还是活泼的
小伙子,无法回答."阳光洒在海面上"中的"阳光",我们也只能笼统地说被拟作了可
以洒的东西,至于是闪光的金子还是发亮的珍珠,也无法回答.比喻是借喻体表现或
说明本体,本体同喻体的关系是类似关系,彼此不能混同.不管是明喻,暗喻,还是借
喻,引喻,喻体都是比较确定的.
第二,两者的性质和表达效果不同.比喻通过事物的相似点使本体也喻体联系
起来,重在"喻",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具体形象地感知事物.而比拟则是借助事物的
不同特征,重在"拟",用模拟的方法刻画人或事物的情状,使一个事物具有它本来不
具有的另一种事物的特征.即拿甲物特征描写乙物,从而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
第三,句法结构有明显的不同.无论哪一种比喻,都可以成为"主-谓-宾"式,这种
主宾都全的句子,主宾之间是靠"象,是"等词连接的,一般说来,不用表示动作形为的
动词作谓语.而在比拟的句子中,一般都是"主-谓"式.这种主谓句,主语若是由表示
动植物的名词充当,谓语则由表示人的行动,感情的动词充当;主语若是由表示人的
名词充当,谓语则由表示动植物行为(情状)的动词(形容词)充当.第四,比喻的本体
和喻体可以同时出现,也可以省去本体,但喻体必须出现.比拟是以拟体的某些特性
赋予本体,拟体一般不出现,而本体必然出现.
13/13
第五,在比喻中,本体和喻体都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比拟所描摹的是现实生活
中不存在的现象.比如本文中的例
(6)中所描写的人的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变成了荷花,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
存在这样的现象的.
本文发布于:2022-12-10 05:18: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771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