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昌都生活条件怎么样

更新时间:2022-12-10 04:38:03 阅读: 评论:0

七年级上册听力录音-aeroplane


2022年12月10日发(作者:高等数学学习指导)

“进军西藏不吃地方”——进军西藏过程中

的后勤保障问题再认识

【历史长廊】?总第450期?

''进军西藏不吃地方"

——

进军西藏过程中的后勤保障问题再认识

口朱广亮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北京100872)

摘要:对于刚刚正式成立的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而言,解决西藏问题的命题是既定

的.军事解决也好,政

治解决也好,都无法回避"进军西藏".而在"几无汉人,全然不同"的民族地区之军队

挺进和驻扎过程中的后

勤保障问题,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和考验,是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政府领导

人必须审慎考量的.为此,

毛泽东提出"进军西藏,不吃地方"的指导方针.在"不吃地方"原则指导下,从中央到

入藏部队采取了一系

列不同以往的后勤保障举措,保证了"进军西藏"顺利实现.

关键词:进军西藏;不吃地方;后勤保障

[中图分类号]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547(2011)03—0120--04

对于刚刚正式成立的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而言,解决

西藏问题的命题是既定的.采取军事解决的方式还是采取

和平谈判的方式,则须根据形势变化而作出调整.但是军

事解决或政治解决之基础,都是必须"进军西藏".进军西

藏的过程,以"十七条协议"的签订为界,大体可分为

"打"抑或"以打促谈"和和平进军两个阶段.在这个过程

中,在"几无汉人,全然不同"的民族地区之军队挺进和

驻扎过程中的后勤保障问题,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

和考验,是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政府领导人必须审慎考量

的.为此,毛泽东提出"进军西藏,不吃地方"的指导方

针.在"不吃地方"原则指导下,从中央到入藏部队采取

了一系列不同以往的后勤保障举措,保证了"进军西藏"

顺利实现.

,既关乎军事又关乎政治的后勤保障因素考量

早在1949年2月初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同来访的

苏联特使米高扬会谈时就谈到了他对解决西藏问题的基本

设想.他认为解决西藏问题并不难,"只是不能太快,不

能过于鲁莽,因为:(1)交通困难,大军不便行动,给养

供应麻烦较多;(2)民族问题,尤其是受宗教控制的地区,

解决它更需要时间,须要稳步前进,不应操之过急".[1】随

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中共中央对解决西藏问题的考虑

和筹措也逐渐明晰具体.基于效应最大化的考量,当时,

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后勤保障必须兼顾军事政治.

1.后勤保障问题特别突出的原因

当解放西藏的任务摆在刚刚执政全国的中国共产党人

面前时,一系列的问题凸显出来,其中后勤保障问题特别

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因素:

(1)西藏地方实际情况特殊.西藏地处高原,平均海

拔40o0余米,为青藏高原主体,有"世界屋脊"之称.高原

空气稀薄,高寒低压缺氧,气候多变.西藏地区的高山大

河,构成了独特的地形和地貌.这种复杂独特的自然条件,

影响了西藏与外界的交流,致使西藏几与内地隔绝.恶劣气

候不利于作物生长,加上社会制度落后,生产手段原始等因

素致使西藏社会生产力低下,人民生活困苦.部队进军西藏,

交通运输是很艰难的,所需各种物资就地取给是很困难的.

(2)解放西藏的各项准备工作和基础条件薄弱.西藏

是少数民族地区,藏民绝大部分笃信宗教.解放前,中国共

产党在西藏没有任何的地下组织和其他革命组织,缺乏必要

的基础和影响,甚至对西藏还缺乏必要的了解.

(3)解放西藏,既是军事仗又是政治仗.红军长征路

经藏区时为了应对粮食短缺而在当地筹粮留下了深刻的经验

教训.此番入藏,在后勤保障问题上要慎之又慎.

2.后勤保障因素致使"进军西藏"出现调整

由于后勤保障成为进军西藏进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中

共中央为应对后勤补给不足问题,适时作出了一系列的战略

调整.

第一,后勤保障问题促使西南局,西北局角色变更.最

初,中共中央决定经营西藏的任务由西南局承担.1949年l0

月13日,中共中央在关于西南,西北作战部署给彭德怀的电

报中决定"经营云贵川康及西藏的总兵力为二野全军及十八

兵团.共约六十万人".[3]不久以后,中共中央又责成西

北局担负解放西藏的主要任务."就现在情况看来,应责成

西北局担负主要的责任,西南局则担任第二位的责任.因为

西北结束战争较西南为早,由青海去西藏的道路据有些人说

[收稿151期]2010—10—22

[作者简介]朱广亮(1977一),男,江苏新沂人,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博士研究生,

安徽理工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当代中国统一问题.

I2潮2011gal~l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o

总第450期?【历史长廊】

平坦好走,班禅及其一群又在青海.解决西藏问题不出兵是

不可能的„„打西藏大概需要使用三个军„„""但是西

北局在后勤保障方面遇到的困难比西南局要大.彭德怀1949

年l2月30日给中共中央并报毛泽东的电报说,"由青海,新

疆人藏困难甚大,难以克服.由打箭炉分两路,一路经理

塘,科麦,一路经甘孜,昌都人藏,较从青,新人藏容易.

如人藏任务归西北军区担任,须在和田,于田,玉树屯兵屯

粮,修筑道路,完成人藏准备,需要两年".】最后,毛

泽东拍板改由西南局担负进军及经营西藏的主要任务,西北

局负责协助.[6

第二,后勤补给不足导致进军西藏的期限,人数变更.

解放西藏的任务有时问性.1949年l2月中旬,毛泽东在出国

访问途经满洲里时,致信中共中央并西南局.信的大意是:

印,美都在打西藏的主意,解放西藏的问题要下决心了,

"进军西藏宜早不宜迟,越早越有利,否则夜长梦多".[7]

1950年1月2Et,中共中央决定由西南局担负进军及经营西藏

的任务,"如果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应当争取于今年五月

中旬开始向西藏进军,于十月以前占领全藏."[8]在1950

年1月10日关于进军和经营西藏问题的电报中,毛泽东指示1

月中旬至5月中旬4个整月为准备时间."只要刘邓贺加紧督

促张国华及十八军等部,在时间上是来得及的„„第一步是

限于三个半月内完成调查情况,训练干部,整训部队,修筑

道路及进军至康藏交界地区."[9】西南局积极部署进军西

藏事宜,"大体确定十八军于二月底完成准备,三月出动,

三月底主力集结甘孜地区,四月底集结德格地区,五月间占

领昌都.六月份即可占领拉萨乃至Et喀则中心地区,从军事

上基本解决西藏问题".[10]

十八军积极筹划入藏事宜.但后勤保障问题,主要是粮

食问题,成为十八军按时入藏的障碍.1950年2月26日,西

南局,西南军区在《关于推迟进军西藏时间向中央的请

示》中提出:"(甲)„„入藏部队(指十八军)所需之大

批食粮(这是该军最担心的问题,据张国华面谈,只要

粮食有保障,其他任何困难都有信心克服)则更无法赶筹.

„„

(乙)鉴于粮食成为入藏的最大问题,我们考虑在康甘

公路食粮确无把握时,则拟十八军推迟于冬季入藏,万一还

有特殊困难,则可推迟明春人藏,此点请核示."]

1950年3月2日中共中央复电基本同意,"但不应动摇今年完

成人藏计划的决心,而应力求在今年完成计划".㈦

同时,中央,西南局,西南军区将进藏部队一减再减:

从毛泽东最初规划的"三个军",到"一个充足的军或四个

师共约四万人",到"根据敌情,尤其交通经济条件说来,

在兵力派遣上先以一个军去,惟在开辟时,则准备以另一个

师给予加强之",到"最高限度三万人",再到"一万三千

人由甘孜向昌都进军",攻下昌都后只"留三千人巩固昌

都".[I3]

3."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

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军事上打胜仗是没有问题的,但

单凭军事上的胜利是不能解决西藏问题的.为此,中共中央,

西南局对军事,政治与后勤补给的关系进行了审慎的考量.

1950年1月10Et,贺龙向中共中央,毛泽东提出进军西

藏,经营西藏的政策建议,认为"前方派赴易,后方勤务

难,军事收拾易,政治收拾难".C14]

1950年1月15日,刘伯承,邓小平向十八军军长张国华,

政委谭冠三和部分师以上干部传达了中共中央,毛泽东关于

解放西藏的指示和西南局的决定.邓小平指示:"西藏是少

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

"解放西藏有军事问题,需要一定数量的军事力量,但军事

与政治相比政治是主要的."他特别强调:"解决西藏问题

要靠政策走路,靠政策吃饭.""军事政治问题协同解决.

同时,(还必须)解决(好)补给(问题),解决公路(问

题)."据此,西南局正确提出了"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

战斗"的向西藏进军的指导原则."s

后来,xl~4,平在《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中又有更深

刻的概括:"毛主席对西藏问题就确定了两条,第一是实行

民族区域自治,第二是进军西藏,'不吃地方'.这两条都

好了,才能解决西藏问题,才能团结起来巩固国防„„如果

我们只给人家一个民族区域自治的空头支票,而把人家的粮

食吃光,还是不行的."【]

二,"进军西藏.不吃地方"方针的提出

进军西藏过程中的后勤保障,是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挺

进并驻扎于西藏提供物质材料与进行服务的活动.后勤保障

是军事活动的一部分,但其物质条件来源于社会,属于经济

范畴,只不过服务于军事目的而已.由于西藏地方的经济条

件十分薄弱,中共中央在兼顾军事政治的前提下,在解决后

勤保障问题时,采取了经济上"不吃地方"方针.经济上

"不吃地方"的思想是有继承性与延续性的.

人民解放军在进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时,曾就部队的后

勤保障问题制定严格的政策.仁野前委关于少数民族工作

的指示》(以下简称"指示")中指出:"军队的食粮,尽

可能地不在贫瘠的少数民族地区筹集.如果必须筹集,亦应

遵守下列原则:第一,一律经过旧有政权机关办理,不应由

军队直接出面筹集.第二,一般应按旧例筹集,只能比国民

党征得少,不能比国民党征得多.第三,在人烟稀少或过去

没有负担的地区,应尽可能做到自带粮食,或用现金,食盐

兑换粮食.军队宿营尽可能少占民房,或实行露宿.请向导

要给够费用."[】'

筹备进军西藏之初,基于西藏人民大众生活非常贫困的

现状,邓小平认为:"解放军应考虑如何发展人民大众的生

产,照顾其生活.同时,解放军到康藏时的衣食,特别是粮

柴困难,甚至因此可以引起藏民的反抗.只要一面就地发展

粮食和燃料的生产,以求自给,另方面也必须发展后方交

通,以资接济."[剐毛泽东从西藏的经济,政治状况出

发,体恤藏族人民的疾苦,提出了"进军西藏,不吃地方"

的方针,进藏部队的费用由中央包干,所需物资全部由内地

供给.

为了"便于政治解决"西藏问题,西南局根据中央指

示,由邓小平主持起草了与西藏地方政府谈判的"十项条

件",其第十条即"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巩固国防.

人民解放军遵守上列各项政策.人民解放军的经费,完全由

中央人民政府供给.人民解放军买卖公平".㈨1951年5

o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2011第3蟪翔

总第450期?

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中央人民政

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十七

条协议").其中第十三条内容为:进入西藏的人民解放军遵

守上列各项政策,同时买卖公平,不妄取人民一针一线;十

六条为:军政委员会,军区司令部及入藏人民解放军所需经

费,由中央人民政府供给,西藏地方政府应协助人民解放军

购买和运输粮秣及其他日用品.㈨

从"指示"到"十项条件",到"十七条协议","不吃

地方"的思想是一以贯之的.

三,"进军西藏,不吃地方"原则下的后勤保障举措

1.从中央到入藏部队协调统筹后勤保障

中央统筹全局.毛泽东,中央对进军西藏的后勤保

障事必躬亲,细致入微.朱德亲自负责后勤补给工作.1950

年2月,朱德致函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他以长征时路经藏

区的经验教训为例,就进藏部队的供给问题,乃至使用银

元,组织采购,搞好伙食,种粮种菜,组织运输,修建公路

和机场等问题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

西南局,西北局相互配合,"多路向心进兵"缓解压

力.1950年1月24日,西南局致电中央,提出:"根据

藏兵配置情况,尤其是根据粮食困难,征之军用会引起藏民

反感,故进军西藏宜由四省路线作向心迂回,尤其照顾补给

与经济困难,亦以多路向心为有利."㈦中共中央致电西

南局,西北局,赞同刘邓"多路向心进兵"建议.

西南局具体统筹.1950年1月22日,西南局,第二野战

军下达入藏准备工作实施计划,决从各方面动员一切可能的

力量支援十八军进藏.【'j]为解决进军西藏在政治上,物

资上的准备,西南局决定成立进军西藏支援司令部,统一领

导进藏部队的后勤保障工作.司令部统辖7个工兵团,10个辎

重团和1个空军运输机大队,担任筑路和运输补给任务.(

1951年1月15日,支援司令部与十八军留守四川的机关合并

成立第十八军后方部队司令部,统一领导和组织支援进军西

藏的工作.

2.强化运输补给

是选择后勤补给基地,疏通运输线.1950年1月10日,

贺龙拟就一份《扇毛藏情况报告》,就进军路线提出建议:

"无论走那一条,均需以甘孜为补给线.甘孜至打箭炉有旧

公路,可以修复通车.我们已着手编成三个工兵团,稍4JniJiI

练准备后,即可开去修路."2月9日,西南局,西南军

区发出保障进藏部队供给问题的指示,责成支援部队"克服

切困难,不惜一切代价修路".㈨为此,西南军区组织

了6个工兵团加上后来从十八军抽调的3个步兵团共18000余

人,自4YJ13日至8月26日,修复雅安至甘孜的603公里公路.

十八军后方运输部队利用公路抢运物资,至年底,出动汽车

11000多台次,向甘孜等地运送物资35500余吨.C--,7~1951

年5月6日,康藏公路甘孜至昌都段动工,1952年11月20日通

车,昌都又成为进藏部队的补给基地.

二是组织空投辅助地面运输线,保障部队供给.中央军

委从华北空运大队陆续抽调6架c-46型飞机,突破了"高原

空中禁区",在甘孜,邓柯等地实施空投.昌都战役前毛泽

东致电西南局询问战役准备情况时提到:昌都能否修建机

场,能否适于空投.西南局1950年8月20日复电毛泽东:

"最近飞机向甘孜的空投情况还好„„我们正拟加修甘孜机

场(现有跑道太短).如果能在甘孜着陆,就可进行昌都的

试航.但现有飞机陈旧,能空投的最多只七架,在冬季以前

天气较好的情况下,每月最多只能空投五十万斤.如能增至

三十架,则可每月空投二百万斤,那我们的困难就少得多

了."1951年3月1日,中央决定组建空军第13师支

援进藏.

三是人畜力背负应对后勤保障的严峻局面.空投与地面

运输线不及之处,物资只能依靠人畜力运输,物资供不应

求.中央,西南局,西南军区将进藏人数一减再减,进藏战

士除携带必要装备外,着重多带粮食.

3."生产与筑路并重"

为了使后方供应与就地取给相结合,1951年9月,毛泽

东指示邓小平,提出"生产与筑路并重",部队要进行农业

生产的要求."如果我军不从事生产,则给养将成严重问

题,靠藏政府供给,或靠购买,则对藏民影响不好.因此请

你考虑是否可以定为生产与筑路并重,即令甘孜到拉萨沿途

所驻部队以一部分担任生产,以一部分担任筑路,在生产季

节以较多的人从事生产,在其他季节则以全力筑路."(

为贯彻"生产与筑路并重"方针,西南局,西南军区发出

"要认真注意明春生产准备工作,搞好生产是进藏部队长期

的一项中心任务"的指示.从1951年I1.925日起,进藏部队

在拉萨西郊开荒生产,17天开荒2300亩;第二年春继续开

荒,当年春播种蔬菜粮食3000亩.1952年6月拉萨西郊"七

""八一"两个农场建成.部队开荒生产缓解了粮食问

题,教育了群众.㈨

4."精打细算,生产自给"及"同印度和内地打通贸

易关系"

进驻拉萨等地后,人民解放军远离补给基地,补给供应

问题更大.要想在几乎"全无汉人,完全不同"的民族区域

站稳脚跟,后勤保障须采取应急与长期准备相结合的方式.

"我们惟靠两条基本政策,争取群众,使自己立于不败.第

条是精打细算,生产自给,并以此影响群众,这是最基本

的环节.公路即使修通,也不能靠此大量运粮.印度可能答

应交换粮物入藏,但我们的立脚点,应放在将来有一天万一

印度不给粮物我军也能活下去.我们要用一切努力和适当办

法,争取达赖及其上层集团的大多数,孤立少数坏分子,达

到不流血地在多年内逐步地改革西藏经济政治的目的;但也

要准备对付坏分子可能率领藏军举行叛变,向我袭击,在这

种时候我军仍能在西藏活下去和坚持下去.凡此均须依靠精

打细算,生产自给.以这一条最基本的政策为基础,才能达

到目的.第二条可做和必须做的,是同印度和内地打通贸易

关系,使西藏出入口趋于平衡,不因我军入藏,而使藏民生

活水平稍有下降,并争取使他们在生活上有所改善."[3"

经过西藏军民努力,陆续修通了康藏,青藏,滇藏,新

藏等干线公路以及区内的公路支线,形成了以拉萨为中心的

公路网络,从而改变了西藏交通落后状况,密切了西藏与内

地的关系.物资运输条件的改善,加上大力开荒生产,开展

贸易,部队在藏站稳了脚跟.

豳9011第3期,一一-^~~一一一一,,V~.司》

总第450期?

四,"进军西藏.不吃地方"原则指导下解决后勤保障

问题的历史启示

研究中共中央决策,实施"进军西藏,不吃地方"方针

的历程,不难发现,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总结的历史经验.择

其要者列述如下:

第一,解决西藏问题应从实际出发,大局着眼,细节人

手.对于新中国政府而言:西藏是中国领土一部分,是行使

国家主权的"阵地";由于遭受着帝国主义侵略,同时地方

政府中存在着亲帝国主义分裂势力,西藏又是保卫国防的

"阵地".因此,西藏必须进驻一支适当数量的军队.然而,

自然环境独特,情况复杂,"几无汉人,全然不同"的民族

地区等等,构成了解决西藏问题的"障碍".如何一步步消

解"障碍",进入并站稳"阵地"呢?中共中央从实际出发,

提出"进军西藏,不吃地方"的方针,因势利导,调整布

置,使军事,政治,后勤保障三者之间"良性互动",实现

了效应最大化,为解决西藏问题确立了基本前提.

第二,军事是解决西藏问题的前提,后勤保障得力是保

证.西藏地方政府中的亲帝国主义分裂势力,以维持其自认

为的"独立"局面为目的,拒绝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人民

解放军进军西藏之初,分裂势力在昌都地区布兵设防,采用

武力方式对抗;和平协议签订后,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等地

执行协议之时,分裂势力拒不执行协议,妄图以控制粮食,

制造骚乱等办法,把解放军赶走;后来,分裂势力又悍然发

动叛乱.国防方面,印度觊觎中国领土已久,1962年,为了

保卫国防,中方被迫进行边境自卫反击战.这一切错综复杂

的斗争中,军事上的胜利与否,后勤保障是否得力,对解决

西藏问题的寓意是不言而喻的.中国共产党人审慎决策,解

决了后勤保障问题,跨越了"自然障碍",站稳了"阵

地".大陆的统一,协议的执行,国防的巩固等,均是以

此为基点的.

第三,政治争取是解决西藏问题的关键,"不吃地方"

是立脚点.西藏问题特殊而复杂,不仅在于其自身历史,政

治状况独特,民族和宗教问题突出,而且在于,历史上藏汉

民族之间存有隔阂,西藏地方政府同中央政府之间关系不正

常.这就构成了解决西藏问题的"社会障碍".中国共产党

人和中央人民政府,在军事基础之上,以"政治和谈"方式

妥善解决了达赖与西藏地方政府的"内向"问题.通过政治

方式消解"社会障碍"的实践中,"不吃地方"的后勤保障

措施在经济上打开了工作的门路,得到了少数民族群众的认

同,产生了积极的政治效应.这一切,推动了民族工作的开

展,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实行奠定了政治基础.●

参考文献:

[1]师哲着.在历史巨人身边?师哲回忆录.北京:中央文献出

版社.1991:380.

[2]李星.红军长征在雪山草地的粮食问题.西藏研究,2003

(1).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t~).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54—55.

[4][5][6][8][9][28][29][31]中共中央文

献研究室,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编.毛泽东

西藏工作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3,

7,66,9,21—2254,62--63

[7][14][15][26][27][30]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

会党史研究室编着.中国共产党西藏历史大事记.北京:中共党史出

版社,2005:5,8,9,13,24,60.

[10][183[22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

(1904—1974).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891,906,894.

[11]中共昌都地委,昌都地区行署编.昌都战役文献资料选

编.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0:48-49.

[12][19][2O]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西藏自治区委

员会编.西藏工作文献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12,19—

20,42—25.

[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中国藏

学研究中心编.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

藏学出版社,2008:3,7,21—2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

年谱(1904—1974).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887;西藏自

治区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西藏军区党史资料征集领导小组编.和

平解放西藏.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5:62.

[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

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368.

[17]中共云南雀委党史研究室编.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民主改

革.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6:57—64.

[2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朱德年谱(1886—1976)(下).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1368—1369.

[23]西藏自治区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西藏军区党史资料征

集领导小组编.和平解放西藏.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5:52.

[24]李烈主编.贺龙年谱.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489.

[25]周爱明,袁莎着.金钥匙?十七条协议.厦门:鹭江出版

社.2004:248.

责任编辑:江海洋

@一一--一^^一I一一一一一2011第3赡豳

本文发布于:2022-12-10 04:38: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770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fun怎么读
下一篇:detest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