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对韵歌人教(部编版)
5、对韵歌
教学目标:1、会认“对、云”等8个生字,会写“虫、云、山”3个生字,认识
3种基本笔画;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对子这种文学形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诵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对子这种文学形式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对子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古代有一个叫陈文杰的人,他非常聪明,因为对对子
对得好而当上了钦差。你们想不想像他一样来对对子?那老师就出两个满足你们
的愿望。天对(地),黑对(白),花对(树)。看来咱们班的小朋友也很聪明,对子
对得真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儿歌《对韵歌》。(板书课文题目:对韵歌。)
二、出示目标:1、会认“对、云”等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对子这种文学形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识字教学,图文结合
先学:1、试读对韵歌,并交流在试读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本课的生字,不会的请教同桌或老
师。
后教:1、指生读课文,纠正朗读不正确的字音。
2、指导学生学习“对”字。
(1)屏显第一句,指生朗读。
(2)出示“对”字。个别读,齐读。
(3)认识“对”字的部首,指导书空。
(4)启发学生说一说“对”的反义词。
3、指导学习“云”“山”“虫”。
(1)出示一组图片(大屏幕出示图片:图上有云、山、虫),让学生猜一猜这是
文中的哪一句?不知道的可以看一看课文。
(2)学生汇报这是哪一句,并齐读。
(3)交流画了哪几个生字。
(4)指生领读这三个生字。重点指导“云”和“虫”。
(5)学习“云”和“虫”的字理。
①激趣:这几个字你们都已经认识了,这几个字还非常有趣呢!大家认真观
察,看看它们是怎样变来的。(屏幕出示“云”和“虫”的字理演变图)
②学生发表感想。
③小结:古人特别聪明,根据物体的某一部分的特点,一点点写出了汉字,
汉字多有趣呀!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学到更多的汉字知识呢!
(6)给“云”和“虫”两个字扩词。
(7)把生字放回句子中指生个别读,齐读。
4、指导学习“雨”“风”“花”“鸟”。
5、理解词语。
(1)出示最后一句,指生朗读。
(2)去掉“对”字,再指生朗读。教师相机出示成语:山清水秀、桃红柳绿。
(3)理解“山清水秀”的意思。
①出示课件。(播放春季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
②学生交流欣赏感受。教师启发:当你看到类似这样的美景时就可以说“山
清水秀”。
③介绍家乡山清水秀的地方。
(4)理解“桃红柳绿”。
①出示图片,看图片读词。
②说一说:()的桃花,()的柳树。
③齐读最后一行。去掉“对”字再读。
④个别读,齐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朗读生字;
2、男女生以对对子的方式诵读课文。
二、出示目标:会写“虫、云、山”3个生字,认识3种基本笔画;
三、加强巩固,写字教学
1.开火车读生字。
2.读成语:山清水秀、桃红柳绿。
3.读要求写的生字。
4.指导书写。
(1)认真观察,思考:怎样才可以把这三个字写得更漂亮?
(2)交流写这三个字的小窍门。
(3)交流书写时需要同学们注意的地方。教师相机强调三个新笔画。“云”字
第三笔是“撇折”;“虫”字的第五笔是“提”;“山”的第二笔是“竖折”。
(4)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5)学生练写,交流反馈。
四、反复诵读,拓展延伸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对韵歌》。可以拍拍手,也可以同桌对读等。
2.男女生对读。
3.师生对读。
4.共同拍手读,能背下来的可以不看书。
5.小结:对韵歌这种独特的语言表现形式,同元曲汉赋、唐诗宋词一样,散
发着中华民族的无穷魅力,让我们踏上对韵的快车远航吧!
6.出示一些对子,试着一起拍手读一读。
7.汇报朗读。
8.小结。
五、当堂训练:练习写本课生字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对韵歌》人教部编版
《对韵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启蒙读物《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编写而成的韵文,音韵和谐,朗朗上
口。课文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借助对韵歌的形式,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初步感受汉语的音韵
节奏,提升学习语文的兴趣。《对韵歌》共3句。第一、耳两句以单字对的形式,包罗自然
现象“云、雨、雪、风”和动植物“花、树、鸟、虫”。第三句是双字对形式,呈现山清水
秀和柳绿桃红的美丽景色。
教学目标:
1.认识“对、云”等7个生字。
2.会写“虫、云、山”3个字提、撇折、竖折3个基本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借助图画,识记生字。会写3个笔画。
教学难点:
感受音韵之美,喜爱对韵歌。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生字卡片,笔画卡片、挂图、相关的课件。
2、学生预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视.频《声律启蒙》。小朋友们要仔细听,比一比谁记住的歌词多!
2.刚才这首歌的名字叫《声律启蒙》,它是古代的学者将一些有联系的事物、故事、景物等
等写在一起编给小朋友们读的书,也可以称为是古代小朋友的儿歌。
3.谁来说一说,你听到的最多的一个字是什么?
4.所以它又叫“对韵”。
5.板书课题,跟老师一起念“对韵歌”。
【设计意图】《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都是经典的儿童启蒙读物,内容包罗万象,节奏
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用儿歌视.频导入,通过情境的渲染,是孩子快速进入上课状态,
并且明白“对韵”的悠久历史和文化性,增加学生对此类启蒙读物的喜爱。为接下来的学
习营造了愉快的课堂氛围。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的可真好!有没有不认识的字,需要老师帮忙的?
3.出示生字卡片
(1)开火车读。
(2)打乱顺序读。
(3)强调:“花”和“风”,个别学生会出现“h,f”不分的情况,注意发音位置。“虫”
翘舌音,注意正音。
4.交流记字方法
(1)数笔画:虫、云、鸟
(2)上下结构:花
(3)左右结构:对
(4)找朋友:花朵、小花、花园;白云、云彩、云朵;大风、春风、寒风、风车;雨
滴、下雨、雨丝;虫子、昆虫、毛毛虫
5.拍手读,本文节奏性强,适合学生同桌之间打花巴掌读文。
【设计意图】对韵歌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但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拼音,主要
靠多种形式的示范朗读来正音。教学时采用多种方式趣读课文,在反复的朗读中识记生字,
读准字音,背诵课文。
三、指导书写
1.学写“虫”
(1)观察汉字,这也是一个象形文字。
(2)这就叫敏锐的观察力!“虫”字有一个新的笔画,它叫做“提”。
(3)师范写:竖写在竖中线上,“口”字要写扁一点。
(4)书空
(5)生练写,师巡视并提醒坐姿。
2.学写“云”
(1)观察
(2)对,要想写好“云”字,有一笔很重要,就是“撇折”。
(3)师范写:撇折怎么写好看呢?下笔从重到轻,撇折交接时转换方向,从重到轻,
稍微向上斜一点。
3.学写“山”
(1)这个字里有一个新笔画是“竖折”。
(2)下笔先写竖段,稍稍停顿改变方向写横段。中间的竖最长,第三画的竖下端略出
头。竖向笔画之间距离相等。
(3)再看弯钩,比竖要弯一点。先向下写弯,在向左上方出钩。
【设计意图】这3个笔顺不太容易写好看,分清“提”与“横”,提是由重到轻的。“撇
折”和“竖折”注意转变方向时转弯不要太用力,不能写成一个大疙瘩。学生要多加练习,
才能写得规范、美观。
四、再读课文,感受韵律
1.借助图画,配乐朗读。
2.说一说看到的画面,有哪些景物?
3.感受对应关系。找出“单字对”和“双字对”。同一类的字才可以对对子。
4.理解“山清水秀”和“桃红柳绿”。
(1)图片上有什么?(对,这幅画描绘的就是“山清水秀”的意思。)
(2)可是来是有个问题想不明白,详情小朋友帮帮忙。我们都能看到连绵的群山和碧
绿的溪水,找到了“山”和“水”两处自然景物。可是“清”和“秀”这两个字图上没
有啊?你从哪地方看出来的?
(3)对啦,你可真会发现啊!这样的词又叫做“形容词”,只要认真欣赏就能感受到。
(4)“桃红柳绿”就很好理解啦,谁来说一说?
5.背诵全文,比比谁最快。
五、板书设计:
3.对韵歌
单字对双字对
教学反思:
这篇识字课的内容是对对子,对对子既能增强学生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又
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了解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因为《对韵歌》具有极强的节奏感,
朗朗上口,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多种方式朗读,正因为它押韵,学生很容易地能背诵下来,这
样也增加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继续拓展课外知识的挑战欲。
文中.共6组对子,应到学生一组一组,找其中的关系,去理解和记忆,还可以通过图
片理解。总体来说这节课学生的接受度和参与度都较之前有很大的提升。
本文发布于:2022-12-10 04:32: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769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