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人的本质属性是

更新时间:2022-12-10 03:29:45 阅读: 评论:0

2020年中考题目-螳螂捕蝉文言文


2022年12月10日发(作者:题临安邸的诗意)

1/7

试题例析

一、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

A人的自身需要B人类的共同利益

C人的社会关系D人的自然属性

2萨特认为人的本质只有与他人和社会隔离起来才能显现。

这种观点是()

A抽象的人性论B形而上学的机械论

C夸大主观意识的唯心论D相对主义的诡辩论

3人的价值是价值关系的特殊形式,这意味着这种价值关系的客体是()

A一种特殊的物B人的有用性

C人的实践活动D人的工具性

4人在价值关系中()

A只能是价值主体B只能是价值客体

C只能是价值的享受者D既可能是价值主体,又可能是价值客体

5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

A个人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

B个人的自我选择和自由发展

C个人主体性的增强和摆脱社会的制约

D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

6人的价值中的基本关系是()

2/7

A反映和创造的关系B为己和为他的关系C主观和客

观的关系D工具和目的的关系7下列关于人性的观点,属于

正确的观点是()

A人性善B人性恶C人性有善有恶D人性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

8资产阶级人性论最根本的缺陷是从()

A现实的人出发B个人出发C抽象的人出发D人的自由出发

9人性决定于()

A先天的禀赋B遗传的因素

C后天的社会实践D家庭自身

10人的最根本的特性是人的()

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自由的属性D意识特性单项选择题[答

案]1C2A3C4D5D6D7D8C9C10B

二、不定项选择题

1在人的属性问题上,唯物史观认为()

A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B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C社会属性

制约着人的自然属性D思维属性可以归结于社会属性E自然属性是社会属

性得以存在的前提

2在人性问题上,以下观点属于先验论的有()

A人生而自由B人性善C人性恶

D人的本性是天赋的E人性善恶决定于社会实践

3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表明()A人的本质是

共同的B人的本质是变化的

3/7

C人的本质是后天形成的D人的本质是不变的

E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

4下列各项属于个人价值实现的条件和途径的有()

A个人的主观条件B个人所处的环境C社会的需要D个人的主观愿

望E个人的社会实践

5从个人和社会统一的观点出发,人的自我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

A把自己仅仅当做目的而绝不作为手段

B实现不受任何制约的自由选择

C在对社会奉献中实现自我需要的满足

D满足社会和自我多方面的需要

E纯粹为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

6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的理论认为()

A人是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的统一

B人是价值目的和价值手段的统一

C强调人的价值在于贡献而不是在于索取

D强调人的价值在于自我而不在于他人

E强调集体价值又重视个人价值

不定项选择题

[答案]1ACDE2ABCD3BCE4ABCE5CD17ABCE

三、辨析题:

4/7

“一个完善的人,必定具备思维力、意志力和心力。思维力是认识之光,意

志力是品性之能,心力是爱”,因此人的本质是理性、意志和心。

答案要点

(1)这是人本主义哲学在人的本质问题上的基本观点。

(2)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的抽象物,在其现实

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这一命题认为一个完善的人必须具备理性、意志和情感是合理的,但

它把人的理性、意志和心归结为人的本质是错误的。它把人看成脱离一定社会

关系的抽象的、自然的人,把人的本质理解为人类共同的“自然本质”,反映了

抽象人性论的观点。从这种抽象的人性论出发去解释历史,必然导致历史观上

的唯心主义。

解析:

知识点是:

人的本质。解此题时要注意:

其一,人的确具有理想、意志、情感,但它们不是人的本质,而是人的本

质的表现。人的本质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离开了这一点,理想、意志、

情感是无从谈起的。其二,离开人的本质去谈理想、

意志、情感,是一种抽象的人性论,抽象的人性论是历史唯心主义的理

论。其三,既证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又批判抽象的人性论,这

是正面论述与反面论述的交替使用。

四、分析题元代许衡一年夏天外出,天热口渴难耐,刚好道旁有棵梨树,

众人争相摘梨解渴,惟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他为何不摘?他回答说:

“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劝解道:

“这梨是没有主人的。”xx答道:

“梨无主人,难道我心中也无主吗?”

5/7

请透过“这道旁的梨该不该摘?”这一问题,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的有

关原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

答案要点:

(1)该不该摘”是一个价值观问题。价值是客体的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即

客体对主体的意义,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

(2)同一客体对不同主体的价值是有区别的,因此,同一主体对客体价值

的追求也是有层次的,主体(人)对事物的价值要做正确的评价和选择。

(3)价值问题说到底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该不该摘”反映了人的价值取

向和精神境界。

解析:

考查的知识点是: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价值是指客体的属性对主

体的需要的满足”这一判断,即价值并非具有单一的客观性,而是具有客观性与

主体性之双重属性。

显然,梨能够解渴是其满足主体需要的价值,但摘还是不摘的选择,则是

不同的主体对于同一客体的不同的价值取向。由于

许衡坚持“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的处世原则,故而视梨的解渴功能于

不顾,以不摘梨体现了自己特有的价值观。说到底,价值不是单纯的人与物的

关系问题,而是人与物的关系掩盖下的人与人的关系问题。

五、辨析题“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答案要点】

(1)这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资产阶段的人生价值观。唯物史观认为,在任

何社会中,社会成员都是目的又是手段,彼此之间都是互相服务的,始终是目

的和手段的统一。

6/7

2)马克思提出,每个人只有作为另一个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每

个人只有作为自我目的才能成为另一个人的手段,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

的,而且只有成为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3)如果片面谈论人是目的,实质上是把自己当作目的,把他人和社会变成

满足自己欲望的手段。这是一种极端自私的人生价值观。

六、怎样理解人的社会性?评“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的观点。

【答案要点】

(1)第一,人的社会性是指人是社会动物,任何个人都不能脱离社会存在。

人具有自然属性,它是人存在的基础,但从根本上讲,人之所以是人,在于他

的社会性,而不在于他的自然属性。这是

因为一个人是什么样的,即具有什么样的本质,不取决于他的生理机体的

特性,而是取决于他的社会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构成了一个人特定的

本质。

第二,人的社会性还表明:

我们所讲的人不是想像中的抽象的人,而是生活于现实社会中的人,是从

事实际活动的人。马克思曾提出,人的本质并不是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

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因此,离开了人的

社会性,脱离人的社会联系,就没有真正人的存在,就没有现实的、具体的

人。

第三,人的社会性在阶级社会中突出地表现为人的阶级性。首先,在阶级

社会中,个人总是隶属于一定的阶级,总是一定经济关系和一定物质利益的承

担者,个人不能脱离阶级而存在。其次,阶级关系不仅影响个人的其他社会关

系,而且对个人思想和观点具有直接的决定性的意义。在阶级社会里,各种思

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的阶级性,但并不否认

人有个性。而是说,每个人的个性必然受到非常具体的阶级关系的制约和决

定。

7/7

(2)对“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的观点的评析。这是在关于什么是人的本性的

讨论和争论中有些人所主张的一种观点。他们认为,趋向对自身有利、避开对

自身有害的东西,是一切人共有的特性,也就是人的本性,并从这种本性出

发,把人归结为“自私的动物”,进而得出自私是人的本性。这种观点是不正确

的。第一,“趋利避害”不仅是人的特性,而且是一切生命物质的特性,是生命

物质的本能。人是生命物质存在的最高形态,不仅与一般生命物质有原则区

别,而且与一般的动物也根本不同。因此,把一切生命物质都具有的“趋利避

害”的本能说成是人的共同本性,就是把人降低到一般生物或动物的水平。

第二,把人说成是“自私的动物”,或说自私是人的本质,也是不能成立

的。唯物史观认为,自私这种观念就全人类来说,并非从来就有的,就个人来

说,也不是与生俱来的。在人类社会没有私有财产、私有制度之前,人们是没

有“私有”观念的,只是到了私有制确立之后,人们才逐渐产生了“私有”的观念。

初生的婴儿,虽具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但并无自私的观念。如果他后来变得自

私了,是受私有制社会中的私有观念影响的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私有制最

终要在历史上消失,由它所决定的私有观念也将消失,到了那时,人将完全摆

脱自私观念的束缚。可见,把“自私”说成是人的不变的本性是没有科学根据

的。

本文发布于:2022-12-10 03:29: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766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毁组词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