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有毒物质随食物链积累(生物富集)
1.
如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那么下
列哪一条食物链的联系是正确的()
A
.
A→B→C→D→E
B
.
E→D→C→B→A
C
.
D→A→B→E→C
D
.
C→E→B→A→D
2.
铅是一种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和排出的物质.在一个受铅污染的生态系统中,发现有甲、乙、
丙、丁四种生物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经检测它们体内残留的铅含量情况如表,那么四种生
物之间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A
.乙
→
丙
→
丁
→
甲
B
.丁
→
乙
→
丙
→
甲
C
.甲
→
丙
→
乙
→
丁
D
.甲
→
乙
→
丙
→
丁
3.
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食物网中有
4
条食物链
B
.该食物网中,戊与丁既是捕食关系,也是竞争关系
C
.该食物网中,戊获得的能量及毒素最多
D
.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最终能量来自于甲
4.
如图是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关系图,其中丙是生产者,这些生物在一条食物
链上.若该生态系统受到含汞的废电池浸出液污染后,生物体内含汞最多的是()
A
.乙
B
.丙
C
.甲
D
.丁
5.
成语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体现了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如果该生态系统被某种
有毒物质污染,一段时间后,哪种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
A
.螳螂
B
.蝉
C
.黄雀
D
.植物
6.
年
9
月
8
日,日本东京获得
2021
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但日本福岛核泄露事故造成日本近海含
放射性物质铯的阴影仍萦绕在人们的心头.在硅藻
→
浮游动物
→
鲱鱼
→
鳕鱼这条日本近海食物链
中,铯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A
.鲱鱼
B
.浮游动物
C
.硅藻
D
.鳕鱼
7.
在某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其体内有机物汞残留量如下表所示,这些生物组成的食物链是()
A
.
D→B→C→E→A
B
.
D→E→B→C→A
C
.
A→C→E→B→D
D
.
A→E→C→B→D
8.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B
.蛇和鹰之间只构成捕食关系
C
.图中有
3
条食物链
D
.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的污染,体内积累重金属最多的是蛇
9.
在没有使用
DDT
(一种已禁用的高效杀虫剂,曾获诺贝尔化学奖)的南极地区的企鹅体内发现
有
DDT
存在,企鹅体内的
DDT
是通过()
A
.气候的变化引起的
B
.食物链积累的
C
.鸟类的迁徙带来的
D
.洋流带来的
是一种难以降解的有毒杀虫剂,下表为一淡水生态系统中
DDT
含量(
mg/kg
),其中,
A
、
B
、
C
、
D
表示四种不同的生物,若它们构成一条食物链,则可能是()
A
.
A→B→C→D
B
.
B→A→C→D
C
.
D→C→B→A
D
.
D→C→A→B
11.
如果在一片草场上喷洒了某种有毒物质,且这种物质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和排出,那么在食物
链
“
草
→
昆虫
→
青蛙
→
蛇
”
中,体内该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A
.草
B
.昆虫
C
.青蛙
D
.蛇
12.
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的数量关系如图所示,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则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是()
A
.生物丙能进行光合作用
B
.若此生态系统被重金属污染,则重金属含量最高的是生物乙
C
.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在一段时间内,乙和丙的数量将增加
D
.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是:乙
→
甲
→
丁
→
丙
13.
稻田中有一条食物链:稻
→
虫
→
蛙
→
蛇,若长期被重金属镉污染,则体内镉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
A
.稻
B
.虫
C
.蛙
D
.蛇
14.
图示为某海洋生态系统食物网,若该生态系统的水域环境受到化学药剂
DDT
的污染,则在该生
态系统中,体内富含
DDT
浓度最高的生物是()
A
.浮游植物
B
.鳞虾
C
.海豹
D
.虎鲸
15.
高残留农药在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累积的是()
A
.植物
→
真菌
→
田鼠
→
蛇
B
.植物
→
田鼠
→
蛇
→
猫头鹰
C
.阳光
→
草
→
野兔
→
狐狸
D
.黄鼠狼
→
蛇
→
田鼠
→
植物
16.
一个海洋被
DDT
(一种难以分解的化学农药)污染,海洋中一条食物链:浮游植物
→
小虾
→
鱼
→
鱼鹰,在此食物链中,体内
DDT
含量最少和最高的是()
A
.浮游植物、鱼
B
.小虾、鱼鹰
C
.浮游植物、小虾
D
.浮游植物、鱼鹰
17.
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请问
下列哪一条食物链的联系是正确的()
A
.
A→B→C→D→E
B
.
E→D→C→B→A
C
.
D→A→B→C→E
D
.
C→E→B→A→D
18.
某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的数量关系如图所示,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
.这条食物链中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丙
B
.这条食物链中能量最多的是丙
C
.这条食物链是:甲
→
乙
→
丁
→
丙
D
.在一定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则乙、丁的数量也增加
19.
在淡水生态系统中存在这样一条食物链:微小的水生植物
→
剑水蚤
→
蜻蜓的幼虫
→
小鱼
→
大
鱼,其中含有毒物质最多的是()
A
.水生植物
B
.蜻蜓幼虫
C
.小鱼
D
.大鱼
20.
被铅、镉污染的河水浇灌水稻,这些有害物质会随食物链积累.在稻田生态系统中,体内铅、
镉的含量最多的是()
A
.水稻
B
.麻雀
C
.青蛙
D
.水蛇
21.
在一个淡水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是:微小生物
→
剑水藻
→
蜻蜓幼鱼
→
小鱼
→
大鱼,当这个生态
系统被排入难解难分的有毒物质时,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是()
A
.微小水生植物最多
B
.大鱼最多
C
.各种生物一样多
D
.活的时间比较长的
22.
在草原上使用高效灭鼠药,鼠类在短期内几乎全部死亡.草原生态系统各成分中,受影响最大
的是()
A
.生产者
B
.分解者
C
.以植物为食的消费者
D
.以动物为食的消费者
23.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简图,图中甲~庚分别代表不同的生物。请据图分析回答:
(
1
)此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的是戊,图中其余的生物是该生态系统的。
(
2
)该图只表示生态系统的部分成分,图中没有表示出的有。
(
3
)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4
)若此生态系统遭到重金属污染,体内积存重金属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
24.
如图是某地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几种生物,请你结合所学的生物与环境的知识,回答下列问
题.
(
1
)图中的青蛙与吃虫鸟之间是
_________
关系,吃虫鸟与食草昆虫之间是
_________
关系.
(
2
)图中作为草原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的生物是
_________
,作为消费者的生物是
_________
(写
出两种生物).在图中没有出现的草原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是
_________
.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
统,还应包括
_________
.
(
3
)如果这片草原被附近的含铅污水污染,那么体内铅含量最高的生物是什么?
_________
.
25.
如图是娄底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
)若此生态系统的土壤中含有某些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图中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_________
,原因是
_________
.
(
2
)假如在某一时期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在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显著增加的生物是
_________
.
(
3
)如图中生物之间共有
_________
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_________
.
26.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图中用甲~庚代表各种不同的生物.请据图分析回答:
(
1
)若该生态系统受到严重金属盐污染,那么在体内积存重金属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
________
.
(
2
)生物甲与己的关系是
________
.
(
3
)该图只表示了生态系统的部分成分,缺少的成分有
________
.
27.
某湖泊生态系统中,湖水中的
DDT
相对浓度为
0.5×10﹣6,现发现各生物体内均有不同浓度的
DDT
,检测结果如下:
根据上表所列检查结果分析:
(
1
)
5
种生物的食物链关系可能是
________
.
(
2
)从表中可以看出,生物体中
DDT
浓度的积累是通过
________
这条途径来实现的,受害最严
重的生物是
________
.
28.
如图中,图(一)表示某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生物体内的黑点表示难以被生物分解
和排出的某些有毒物质;图(二)表示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该食物链中的各种生物体内所含有毒物
质总量的直方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
1
)图(一)中的(
A
)为
________
(动物或植物),其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为
________
.
(
2
)图(二)中,能够表示食物链中(
D
)小鱼体内有机物总量的直方图的是
________
.图示的
五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
________
(填字母代号).
(
3
)图(一)要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增加的成分是
________
.
答案解析
1.D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营养级
别越低,有害物质含量越少.表格中有害物质由少到多依次是
C
、
0.002
、
E
、
0.010
、
B
、
0.033
、
A
、
0.054
、
D
、
0.161
.因此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C→E→B→A→D
.
2.C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营养级
别越低,有害物质含量越少.表格中有害物质的由少到多依次是甲
0.04
、丙
0.49
、乙
6.00
、丁
61.00
.因此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甲
→
丙
→
乙
→
丁.
3.B
【解析】图中的食物链有:甲
→
乙
→
丙
→
丁
→
戊;甲
→
己
→
丁
→
戊;甲
→
己
→
戊;
A
、该食物网中有
3
条食物链,
A
错误;
B
、该食物网中,由于戊以丁为食物,戊与丁是捕食关系,又由于它们在同一营养级,也是竞争关
系,
B
正确;
C
、该食物网中,戊获得的毒素最多,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获得的能量最少,
C
错误;
D
、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最终能量来自于太阳能,
D
错误;
4.C
【解析】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每条食物链
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绿色植物)箭头指向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
动物)箭头指向高级消费者(食肉动物).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一条食物
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别越低相对数量越多.
图中丙的相对数量最多营养级别最低,丁次之,甲相对数量最少,营养级别最高.所以图示生物
构成的食物链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丙
→
丁
→
乙
→
甲.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渐积累,因此
体内积存汞最多的生物是甲.
5.C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
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营养级越高生物(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体内所积
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富集).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体现了
“
植物
→
蝉
→
螳螂
→
黄雀
”
这样一条食物链,黄雀的营养级最高,则它
的体内有害物质的含量最多.
6.D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
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营养级越高生物(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体内所积
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富集).在硅藻
→
浮游动物
→
鲱鱼
→
鳕鱼这条日本近海食物链中,鳕鱼营养
级最高,则它的体内铯含量最多.
7.D
【解析】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沿食物链进行传递;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会随着食
物链的传递,在生物体内逐渐积累;即食物链后端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含量高于前端生物体内有
毒物质的含量;生产者体内有毒物质的含量最低,食物链末端消费者体内有毒物质的含量最
高.因此,
A
位于食物链的始端,
D
位于食物链的末端,
A
的后面依次是
E
、
C
、
B
;
A
、
B
、
C
、
D
、
E
组成的食物链是:
A→E→C→B→D
.
A
、
B
、
C
三项不符合题意,
D
项符合题意.
8.A
【解析】
A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
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图中还缺
少的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故
A
正确.
B
、鹰和蛇都是生态系统中的高级消费者,处在不同营养级;鹰以蛇为食,为捕食关系;同时又处
于同一营养级,都以鼠为食物,故又为竞争关系.
B
错误.
C
、该生态系统中有
4
条食物链,例如:草
→
鼠
→
鹰;草
→
鼠
→
蛇;草
→
昆虫
→
食虫鸟
→
鹰;草
→
昆虫
→
食虫鸟
→
蛇
→
鹰,故
C
错误;
D
、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鹰在食物链的末端
营养级别最高,则体内的有毒物质的含量最高,故
D
错误.
9.B
【解析】
A
是气候变化不是食物链,它只会影响生物的分布,
C
鸟类的迁徙受气候温度的影响也不是食物链,
D
洋流会把有
DDT
带到南极,被藻类吸收,藻类被磷虾吃、磷虾被企鹅吃,这样
DDT
就随食物链
进入企鹅体内.
有毒物质
DDT
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并逐渐积累,用逐一排除法
ACD
都不对,企鹅体内的
DDT
是通
过食物链积累的.
10.B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逐级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营
养级别越低,有害物质含量越少.表格中生物体内
DDT
含量由少到多依次是
B21
、
A39
、
C510
、
D3000
,因此,
A
、
B
、
C
、
D4
种生物之间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B→A→C→D”
.
11.D
【解析】
A
、草是植物,为生产者,是食物链的起点,体内的有毒物质的含量最少,不符合题意为
错误项.
B
、昆虫在该食物链中属于初级消费者,体内的有毒物质的含量比生产者多,不符合题意为错误
项.
C
、青蛙在该食物链中属于次级消费者,体内的有毒物质的含量比初级消费者多,不符合题意为错
误项.
D
、蛇在该食物链中营养级别最高,其体内的有毒物质的含量最多,符合题意为正确项.
12.D
【解析】
A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生产者,丙数量最多是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
A
正确;
B
、由生物富集知道,营养级越高,重金属含量越高,所以最高的是乙,
B
正确;
C
、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乙会由于食物充足数量增加,丁因为天敌增加而数量减少,丙会因为丁的
数量减少而增加,
C
正确;
D
、由分析可知,
D
错误.
13.D
【解析】有些有害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所以这些有害物质会
随着食物链流动并逐渐积累,营养级越高,体内有害物质积累的越多.因此在食物链
“
稻
→
虫
→
蛙
→
蛇
”
中,稻、虫、蛙、蛇体内镉积累量依次增多.
14.D
【解析】营养级越高生物(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富集).在图
中虎鲸的营养级最高,所以虎鲸体内
DDT
含量最高.
15.B
【解析】
A
、真菌属于分解者,食物链的概念未包括分解者,故不符合题意;
B
、该食物链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植物与消费者田鼠、蛇、猫头鹰它们四者的关系,故符合题意;
C
、阳光是非生物部分,既不属于生产者也不属于消费者,食物链的概念未包括非生物部分,故不
符合题意;
D
、黄鼠狼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把食物链都写反了.故不符合题
意.
16.D
【解析】生物富集现象是指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如农药、铅、汞等,随着食物链级别的升高
其浓度在逐步升高.在
“
浮游植物
→
小虾
→
鱼
→
鱼鹰
”
这条食物链中,浮游植物位于食物链的开始,
其有害物质浓度最低,而鱼鹰则位于食物链的最末端,其体内有害物质最高.
17.D
【解析】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
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毒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而且是生物体无
法排出的,这些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网的最高级消费者.鹰是
该食物网的最高级消费者,它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由表可知:选项
D
符合题意.
18.B
【解析】
A
、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图中营养级最高的
是甲,所以这条食物链中有毒物质最多的是甲,而不是丙;
B
、能量沿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这条食物链中能量最多的是丙;
C
、这条食物链是:丙
→
丁
→
乙
→
甲,而不是
“
甲
→
乙
→
丁
→
丙
”
;
D
、在一定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则乙、丙减少,丁增加,而不是
“
乙、丁的数量也增加
”
.
所以,说法正确的是
“
这条食物链中能量最多的是丙
”
.
19.D
【解析】在食物链:微小的水生植物
→
剑水蚤
→
蜻蜓的幼虫
→
小鱼
→
大鱼中,大鱼的营养级最
高,有毒物质最多的是大鱼;这是因为大鱼有更多机会通过其他食物链途径积累有毒物质.
20.D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逐级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营
养级别越低,有害物质含量越少.在图中的食物链中,营养级最高的是水蛇,因此,体内有害物
质含量最多的是水蛇.
21.B
【解析】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
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
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
者.在食物链
“
微小生物
→
剑水藻
→
蜻蜓幼鱼
→
小鱼
→
大鱼
”
大鱼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
22.D
【解析】鼠类是植食性动物,为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以初级消费者为食;如果鼠类全部死
亡,次级消费者就会因食物短缺而数量锐减.此外,有毒物质进入食物链后,由于生物富集现
象,次级消费者体内有毒物质的含量更高;分解者不是捕食食物链的组成成分,受影响最小.
23.(
1
)消费者(
2
)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3
)戊
→
甲
→
巳
→
乙
→
丁(
4
)丁
【解析】(
1
)消费者,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物,在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
2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生物成分
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3
)书写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最高级消费者为终点,箭头方
向指向捕食者。(
4
)生物富集的特点:有害物质在食物链中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含量逐渐升高。
据此解答:
1
.由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特点即图中箭头可知:此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的是戊,图中
其余的生物是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2
.该图只表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等部分成分,图中
没有表示出的成分有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3
.该生态系统中有
4
食物链,分别是戊
→
甲
→
已
→
丙
→
丁,戊
→
己
→
丙
→
丁,戊
→
庚
→
丙
→
丁,戊
→
甲
→
己
→
乙
→
丁。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戊
→
甲
→
已
→
丙
→
丁或戊
→
甲
→
己
→
乙
→
丁。(
4
)根据生物富集的特点:有害物质在食物链中随着营
养级别的升高含量逐渐升高,若此生态系统遭到重金属污染,体内积存重金属污染物最多的生物
是丁。
24.(
1
)竞争;捕食(
2
)草;兔、鼠;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
3
)鹰
【解析】(
1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该生
态系统中,青蛙与吃虫鸟竞争食物昆虫、蜘蛛,属于竞争关系;吃虫鸟以食草昆虫为食,因此它
们之间是捕食关系.
(
2
)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植物是生
态系统的生产者,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草;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是动物,如兔、鼠、蜘蛛、青蛙
等;在图中没有出现的草原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是细菌和真菌.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生物
成分外还应包括非生物部分.
(
3
)由于有毒物质不易分解也不易排出,所以在食物链中逐级积累,其营养级别越高,体内的有
毒物质就越多.图中鹰的营养级别最高,其体内的铅含量最多.
25.(
1
)猫头鹰;营养级越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
2
)鼠、青蛙和鸟
(
3
)九;草
→
食草昆虫
→
蜘蛛
→
青蛙
→
蛇
→
猫头鹰
【解析】(
1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会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
不断积累,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在该生态系统中,猫头鹰的
营养级别最高,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中不断积累,则体内积累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是猫头鹰.
(
2
)如果大量捕杀蛇,青蛙、部分鸟和鼠会因失去天敌而迅速增加,随后由于鼠和青蛙、鸟的过
量繁殖,同种个体间相互竞争,数量又会减少,最后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数量,趋于平衡.
(
3
)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构成的链条.它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
的关系.其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
…
一直到最高
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草
→
兔
→
狐;草
→
兔
→
猫头鹰;草
→
鼠
→
狐;草
→
鼠
→
猫头鹰;草
→
鼠
→
蛇;草
→
食草昆虫
→
吃虫鸟
→
猫头鹰;草
→
食草昆虫
→
蜘蛛
→
吃虫鸟
→
猫头鹰;草
→
食草昆虫
→
蜘蛛
→
青蛙
→
蛇
→
猫头鹰;草
→
食草昆虫
→→
青蛙
→
蛇
→
猫头鹰.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草
→
食草昆虫
→
蜘蛛
→
青蛙
→
蛇
→
猫头鹰.
26.(
1
)丙
(
2
)捕食和竞争
(
3
)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解析】(
1
)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逐级增多,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图中营养
级最高的是丙.所以若此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盐污染,那么在体内积存重金属污染物最多的生物
是丙.
(
2
)生物己和生物甲都以戊为食,存在一种竞争关系,而生物甲又以己生物为食,他们之间又是
捕食关系.
(
3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
菌)以及非生物部分.
27.(
1
)
A→E→C→B→D
;(
2
)食物链;
D
.
【解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
不断积累.
依题意,由表格可知:
A
是生产者,
E
是一级消费者,
C
是二级消费者,
B
是三级消费者,
D
是四
级消费者.
食物链的书写: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级消费者结束,箭头指向捕食者.此题的食物链是:
A→E→C→B→D
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
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污染物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
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最终危害到人类的安全.
28.(
1
)植物;叶绿体和线粒体
(
2
)丁;
E
(
3
)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解析】(
1
)观图(一)可知,
A
、
B
、
C
、
D
、
E
五种生物是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能够组成一
条食物链:
A→B→C→D→E
;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即绿色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
和线粒体.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
来,供细胞利用;
(
2
)物质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递减,因此图(二)中,能够表示的食物链是:丙
→
甲
→
乙
→
丁
→
戊,图(一)中存在的食物链是:
A→B→C→D→E
,因此(
D
)小鱼体内有机物总量
的直方图的是属于
“
丁
”
;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传递并逐级积累,因此图示的五种生物体内,有毒物
质积累最多的是
E
大鱼.
(
3
)生态系统必须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缺一不可.因此图(一)要组
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增加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即阳光、水、空气、温度、土壤等)
和分解者(细菌真菌).
本文发布于:2022-12-10 03:08: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766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